港澳台教育
香港语文教育所面对的问题
王珊珊
香港在实行殖民统治的年代里,英语为官方的法定语文,政府一向只重视英语教育,加上香港是一个国际的工商业城市,一切对外的交流,都以英语为主,这便造成社会大众普遍重英文轻中文的心态。直到九七回归以后,政府才开始关注语文政策上也应该作出调整,从而提出了所谓“两文三语”(书面语以中、英文并行;口语则英语、粤语、普通话兼顾)的语文政策。但是,如何达到令港人通晓“两文三语”这目标?我以为只有从语文教育工作入手。 事实上,香港过去虽然在英国的殖民统治下,但港人的英语水平亦不见得好,可以说,香港的英文教育也是失败的。我们可以看到,香港学生的英语水平(包括听、说、看、写四方面)正在不断下降,近几年香港学生公开考试英文科的合格率也只不过是六成左右。至于学生的中文水平,由于受到各方面的轻视就更不用说了!可见,当务之急,应逐步改变港人重英语轻中文的风气,这是香港语文政策要面对的问题,也是语文教育要面对、要解决的问题。 学生中文水平的不尽如人意,其中原因,一是语文教师中文水平不够,二是缺乏良好的学中文的大语言环境。 政府一直没有为教师行业设立强制的语文专业要求,语文工作是人人可以“胜任”的工作,语文教师的专业资格根本不受重视。以小学为例,校内的每一个教员(外籍教师除外)都可以甚至须任教中国语文科,这些老师大部分是从来没有再专门上高校修读语文教育课程的;而政府亦没有严格要求教师定期进修,提升个人的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 普通话对中、小学学生来说是应该学习的。问题是目前师资的数量供不应求,质素又差。据报道,香港很多普通话教师的普通话水平也不过是三级,有些甚至不入级。他们之所以当普通话老师,可能是因为学校普通话教师不足,校方以他们也曾学过普通话的原因,便要求他们讲授普通话课,这些老师眼见“君命难违”,只好硬着头皮当普通话老师。但在内地,中、小学的语文老师普通话要达到二级甲等以上。香港这样的普通话教师怎能教好学生普通话呢?所以,只有改善师资的质素,培训更多本地人才当普通话科老师,才可以解决实际问题。政府有见及此,便加强中、小学普通话教师的在职训练,教育署更委托香港不少学府开办中、小学师资培训课程,确保在开始推行新的普通话课程时,各学校会有足够数量的教师接受过教授普通话的训练。这个方法的确可以解决普通话教师不足的问题;至于师资的质素能否改善,却令人有所怀疑。学习一种语言并不是一件易事,要达到成为教授某种语言的老师,所要求的是另一个更高的层次,这当然不是靠上一两个培训班可以达到的。 现在香港所推行的母语教学也只不过是以粤语代替英语授课,还不是以普通话来授课,这当然可以理解。因为极大部分香港人是操粤语的,会普通话的人实际上不多;且香港大部分的中文报刊杂志满是粤语词汇。结果,课堂上老师的教学语言是粤语,学生与老师、同学的交流用粤语,学生下课后所看的报刊杂志也是粤语式的文章。可是,他们所学习的书面语却是规范化的,是采用现代标准汉语的词汇和句法的。这样一个操粤语的大语言环境,当然会给学生学习规范的语文构成障碍。由于缺乏普通话的语感,由于粤语的语言环境以及殖民色彩的熏陶,他们的文章往往夹杂着不少的方言词汇和语法、欧化句式以及中英夹杂的词汇。此外,现在中、小学的普通话课只着重听、说能力的培养,教材内容偏于枯燥,学生在这样一个在现实生活中没有操练、运用普通话的情况下学习普通话,他们能够提起劲来学习吗?这种情况持续下去,当然对香港的普通话教学也有不良的影响。 为了改善大语言环境,不少学者提出应该用普通话作为母语教学的教学语言,或者至少语文课要以普通话作为授课语言,实行普通话科跟中文课合并的计划。这样既可以引起学生学习普通话的兴趣,又可以改善学生书面语的表达能力,一举两得。这个意见是非常可取的。从长远而言,香港语文教育的路线也必须朝着这个方向走。只不过就目前情况观之,以普通话作为教学语言,实在困难重重。语文科课本和非语文科课本用词上的分歧,是我们应该首先解决的问题。香港不少教材的用词,尤其是非语文科课本,方言词语的出现非常普遍,用词完全是不规范的,这只会令学生学习上感到困惑和无所适从。 故此,长远来说,最圆满的解决办法还是全面推行普通话作母语教学,只是就目前情况而言,最急迫需要解决的,是先解决语文科和非语文科教材用词的规范问题,同时使师资的数量和质素达到标准。在解决师资和语言大环境之后,才能真正做到全面实行以普通话作母语教学。 此外,简化字的使用,也是语文教育要面对的问题。当然,这不只是语文教育的问题,实际上,它更是香港特区政府语文政策上要面对的问题。香港长期以来都是使用繁体字,一下子要把繁体字规范为简化字,那当然是不可能的。对香港人来说,目前正是对简化字认识、学习和使用的开始阶段,最有效的办法,还是从基础教育入手,作有计划的部署才对。从学生的作业可以发现,他们不时是繁简体字混合使用,当然这是不好的习惯。可是,长期以来,政府公文、报刊、杂志、合约、教科书和其它各类书籍都是繁体字,教育署更规定公开考试一律不可以用简化字。在这样的情况下,学校根本不会教简化字,学生接触简化字的机会便很少。故此,若从另一个角度看,目前,繁简体字混合使用,对初接触简化字的香港人来说正是学习简化字的好机会,因为在使用过程中,便会不知不觉地学会简化字。 总括而言,香港语文教育所面对的问题的确不少,而这些问题实际上与特区政府的语文政策问题有密切的关系,两者之关系可谓唇齿相依。语文教育所面对的问题只要能解决,那么,特区政府所计划的语文政策才可以顺利实行。 (作者系北京大学中文系博士生,入学前为香港语文教师)
(5月23日7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