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搜索
高级
 本站专题
 · 语文味集锦
        
   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 率性写吧我们当年
文章标题: 《桃李满天下》
出处:李伦琰 转贴      阅读次数:1747
 版权申明:本站发布的原创文章或作品版权归我站和作者共有,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作者。本站所提供的所有文章及作品,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桃李满天下

桃李满天下——中国最受尊敬的大学校长

作者:不详

 

【内容提要】:

  百年历史上,中国“大学校长”曾经是一个星光灿烂的群体。近代之蔡元培、胡适、梅贻琦、张伯苓、竺可桢等已因其对中国现代大学制度的卓越贡献而垂诸史册,风范千秋;当代之马寅初、谢希德、江隆基等同样以其丰富的人性遗爱人间而一直为后世怀念。如果说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大学是现代文明的航标灯,那么大学校长则应该是现代文明的守灯人,其于文明转型过程中的发展中国家的重要性无可争辩。正是这个意义上,我们对中国现代大学的成长、对中国大学校长的成长一直抱有特殊关怀。

  跟整个中国社会一样,处在转型期中的中国高等教育、中国大学校长,面临着太多的矛盾和痛苦;但同时也面临着太多的机遇和幸运。须知,一马平川从来不是成就历史人物的大舞台。只有在激荡中,在迷茫中,在艰难困苦中,才蕴藏着创造历史的大机会。过去那些伟大的校长,没有一个是在顺境下、在什么条件都已经具备的前提下开辟自己的时代的,今天的中国大学校长要想不成为历史的匆匆过客,同样没有理由也没有时间来抱怨自己所处的时代。你站到了那样的位置上,你就肩负了那样的使命,你没有借口,你别无选择!

  但是,当下中国大学校长们意识到了这点吗?他们准备好了吗?

  大学校长作为一个特定的群体,被公众寄予特别的期望,是一点不奇怪的。对公众而言,大学校长不仅仅是一个团队的领袖,一个机构的管理者,他更是一种力量的代表,一种价值的守护者。换言之,他不仅负有世俗的责任,更负有超乎世俗之上的,纯粹文化的、精神的使命。他往往代表着一个民族文化上和精神上的高度。

  总之,大学校长是一个特殊的职业,从事这个职业的人必须具备特殊的气质。这样的逻辑在公众中早就约定俗成。于此不难理解,为什么在回答哪些素质对大学校长最重要时,有众多的受访者首先选择人文素质。

  大学校长的人文素质最被看重。用这把标尺来丈量,当下大学校长公众认同度偏低。人文素质不是一个空洞的词汇,而有其具体内涵。丰满的人性,丰厚的学识,坚韧的信仰,对公正公平的不渝追求,都应该是构成人文素质的基本要素。但调查表明,在这些方面,当下大学校长恰恰难于满足公众的期望。对当下中国大学校长的知识水准,相对而言,公众还是高度评价,认可度不俗。

  大学校长公众认同度不尽如人意,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下中国高等教育与公众的预期还有相当距离。问题如何解决呢?本次调查的数据或许可做一些提示。在问及大学校长究竟应该如何定位时,绝大多数受访者都赞成大学校长归位,即回归到职业教育家的本色上来。

  这个判断是符合教育规律的,也是切中中国大学的积弊的。只有从职业教育家的生涯中,只有从众多职业教育家充分的博弈中,才可能诞生真正具备人文素养的大学校长,也才可能诞生真正具备人文氛围的现代大学和现代大学制度。方向很清楚。现在的问题已经不是敢不敢想的问题,现在的问题只是敢不敢做的问题。身处最前沿的大学校长们敢不敢做、敢不敢突破体制围城,更是关乎高等教育改革成败的最关紧要之处。

1900年大学建立以来,最受推崇的校长依次为:1.蔡元培2.胡适3.马寅初4.梅贻琦5.苏步青6.茅以升7.蒋梦麟8.匡亚明9.李达10.吴玉章。其中蔡元培成为最受推崇的中国大学校长。


最后更新[2005-11-12]
相关专题: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信息
 
 
  【发表评论 【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 友情链接:
语文教学资源 三人行中学语文 五石轩 高考168 三槐居 语文潮
中学语文在线
课件库 一代互联
       

Copyright@2001-2011 YuwenWei.net All Rights Reserver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