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味与人生味
深圳市特殊教育学校 刘盈江
人的一生,常多忧患与失落,书不但可以给人生以慰籍与满足,还可以让平庸的人生享受理想的生活。
读书、爬格子已成为我调整生活节奏的稳压器,也可以说是我的一种独特休闲方式,特别是当万籁俱寂时,我便会从珍爱的书架上取下一本书,坐下来,沏一杯咖啡,让心灵在此停泊与休憩。
在所有读过的书中,想来我最喜爱的应该算是海明威的《老人与海》了。也许是好奇心在做怪吧,多年来几读这本书,目的就是想诠释《老人与海》为什么能够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这篇短短的小说究竟有什么动人之处?这个“谜”一直在我心中萦绕多年,说心里话,最近我才有所领悟。
我是从事特殊教育的,是一名语文教师。在对聋哑学生进行言语训练和教育康复时,多数情况下是需要千百次重复和强化的。这无数次的重复和强化蕴含着我对聋哑孩子的爱心与耐心。记得有一次,在给聋孩子上语文课时,“倾向性”一词我重复的讲了多遍,手语、口语、书面语并用,可孩子们还是无法理解。情急之下,我突然有一种失落感,觉得自己从事聋教育工作十多年,付出的教育智慧和劳动心血与聋孩子们的接受和理解总是不能成正比。于是,我开始彷徨,我的人生价值该从何体现呢?
我有个习惯就是在我忧郁、迷茫时,我会选择以书为伴的。于是,这天回家后,我在心爱的书架上取下了这本《老人与海》,我喜欢在不同的心境下去阅读这本书。这一次的阅读在我的脑海中只留下两个场景:一个是在浩瀚起伏的海面上,老人与鲨鱼殊死搏斗的场景;另一个是大马林鱼被鲨鱼吃光了,老人拖着一副十八英尺长的鱼骨架上岸的场面。这两个场景其实是在诠释:老人虽然不是最后的胜利者,但是他始终没有向大海、向大马林鱼、向鲨鱼妥协。
终于,我破解了多年的困惑,《老人与海》的最动人之处在于--他告诉我们人可以失败,但不可以被击垮。虽说老人最终捕到的不是一条完整的马林鱼,而是一副空骨架,但这对老人而然都已经不重要了,因为它的生命价值已在追捕马林鱼的过程中充分体现了。
我顿悟,在我选择特殊教育的时候就是怀着一颗爱心,希望用我无微的关爱使这些不幸的孩子们超越自身的残障;用我丰富的知识使这些残疾孩子干涸的心田得到滋养。虽然我永远都不会有桃李满天下的一天,但我曾为自己的理想努力过、奋斗过。就如一股清泉,虽是单向流淌,但被清泉滋养过的土地一定会生长出新绿的,也许新绿的萌动就是对清泉的一种回报!
这一刻,我豁然:伟大的师爱也终会得到回报的!看着这些残疾孩子们由一个个无知的聋童成长为一个个有道德、有知识、有益于社会的时代公民,难道这种回报不足以证明我的生命价值吗?
思绪把我拽回到手中的《老人与海》,其实,人生的酸甜苦辣以及成与败的种种滋味,不仅仅是人生味,亦是书味。
行笔至此,我想起了法国作家莫洛亚的一句话:“一部伟大的书,一定可以使读者在读过之后变成一个更优秀的人”。我庆幸我有读好书的习惯,它使我的人格由此变得更加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