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人可以否定,目前国内唯一衡量“语文水平”的标尺就是学生中考和高考的语文成绩。假如我们丢掉这把标尺,那么,所谓的“语文水平”就百花齐放了。“人文论”派,“工具论”派,“语文味”派,“形式训练”派……等等,可能每一派都会有自己的解读和答案吧?
我认为,“华而不实”的毛病,主要出在语文写作的大环境和教师的宽容度上。而这个“大环境”又是由中考和高考决定的。这个大环境注定不可以让韩寒那样的学生得高分,也注定不可以让说老实话,或者“无厘头”的学生得高分。试问,假如出一道《一件小事》的作文题目,同样是语言通顺流畅的学生习作,一篇写学雷锋做好事,一篇写如何得到校花的青睐而碰钉,谁会得到高分?难怪一有作文考试,学生们的父母亲戚就全遭殃了,不是病重就是残疾。
从前,文摘类的杂志如《读者》,我是很喜欢看的。但是,我现在越来越不喜欢看了,原因之一是很多选文都是那种煽情文,不是谁得了白血病就是谁得了癌症。难道不煽情,文章就不好了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