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搜索
高级
 本站专题
 · 语文味集锦
        
   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 教育视野百家争鸣
文章标题: 《教师的尴尬》
出处:qbs001 转载自sina    作者:ss   阅读次数:1793
 版权申明:本站发布的原创文章或作品版权归我站和作者共有,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作者。本站所提供的所有文章及作品,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教师的尴尬

教师的尴尬

 

[摘要]高中教师与素质教育被置身于政策与社会的多重矛盾冲突之中,教育的发展需要解决这些矛盾与冲突,需要全社会共同创建良好的教育环境。

[关键词] 尴尬 冲突 素质教育

高三的课堂上,一学生埋头睡觉,老师用手指轻轻推了推他,学生艰难地抬起头,微张惺忪的睡眼,失神的双眼望向黑板,不到两分钟,沉沉的脑袋再一次埋在课桌上,继续着未完的事业。老师好不容易熬到了下课的铃响,踱到学生的桌旁,再次轻轻地推了推他,俯身准备与他聊上两句。学生豁然起立,一把掀翻课桌,怒目圆睁:“上课你推我还凑合,下了课睡觉关你屁事,吵醒我想怎么着!”老师脸红耳赤,呆立当场,教师的人格、尊严,在这一瞬间被粉碎了,对学生的关爱换来的是心酸与尴尬。

有人问:高三的学生入校最早,对学校的规章制度也最了解,为什么在行为规范上却是最差的,集会、出勤、出操也是最差的?我的回答是:学生年龄增长了,懂的也多了,人也老油条了,知道老师不会把他怎么着。

学生懂得了什么?他们懂得了法律,懂得了制度,也懂得了它们的漏洞,学生更懂得如何利用这些武器捍卫自己的“权利”,包括合理的,也包括不合理的。

教育管理制度在日臻完善,《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的相继出台,教师、学生的权利有了法律的保障;新的学籍管理办法的出台,教育教学中教师忌语的出台,更突出学生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

新的学籍管理办法旨在保护学生的受教育权利,取消了开除和勒令退学等旧制,核心精神在体现教育的人本精神。我不知坐在办公室里的学籍管理办法的制定者们,你们可曾想过新的学籍管理的人本精神所带来的负面后果。民主与专政总是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权利与义务总是不可分割的,对义务的履行也总是依赖强制力实现的。随着开除和勒令退学制度的取消,对极少数的差生具有威慑力的最后一道防线崩溃了,学校的其他管理制度也将形同虚设,谩骂教师、砸毁政教处的学生,学校却拿他没办法,今天砸毁的仅仅是政教处,明天就可能是校长室,甚至是整个学校,难道仅靠教师的劝导真的就能淋漓尽致的发挥教育所有学生的目的?高中学生正处于人生的叛逆阶段,个别差生的不受约束的破坏性行为,会被学生盲目地看成是英雄式的,坏习惯的蔓延和滋生远比德育来得容易,低分生源的学校的情形就更糟了。这一部分学生的权利得到了有效的保护,更多学生、教师的权利又如何体现和保护?校园的一方净土也就成为藏污纳垢的场所,校园内的无政府主义培养出的下一代,如何与法治社会接轨呢?没有义务的权利又将如何面对将来的义务?素质教育在新的学籍管理办法中也只能是一纸空文。

教师工作在制度与制度冲突的尴尬中。

体罚学生,谩骂、侮辱学生,自然是罪不可赦,但这毕竟是教师队伍中极为少数的败类。在学生面前,教师的语言与形象尤为重要,教师忌语也应运而生。所有侮辱性的、羞辱性的、伤自尊的言语一律严禁,连“这个问题我以前不是已经讲过了吗”之类不耐烦的语言也在被禁之列。老师在学生面前的讲话也胆战心惊了,不知道一句随意的话什么时候会被传到家长、主管部门的耳中,那又是不尽的麻烦; 随着开除和勒令退学制度的推行,老师还在担心,自己的最后一丝尊严会在哪一刻在毫无还手之力的情况下,被学生无情地撕毁;老师不再担心自己会有体罚学生之类的过激行为,倒要担心学生对自己的无情摧残。在学校中,话能够少说的尽量少说,最好可以不要说,委屈的话、愤怒的话带回家去,对着妻子(丈夫)、孩子慢慢地狠狠地发泄。学生成绩怎么办?有办法啊,王宏的赏识教育模式啊。不论对的、错的,只要有那么一点点地亮点存在,都可以是老师表扬、激励学生的手段,赏识教育是有效培养学习尖子的手段。而赏识教育的背后是培养了学生脆弱的心理,助长的是学生盲目自大的性格,他们可能会为生日得不到一个蛋糕而自杀,如此的学生将来又如何去面对社会、人生?在制度与尊严的重压之下,教师只能埋头教学而漠视学生的行为,隐藏在教师形象的背后是扭曲的人格,不健全的人格影响下的学生又将是怎样的,素质的提高又在哪里?

教师生活在事业与家庭冲突的尴尬中。

教育教学的改革紧锣密鼓,素质教育提上日程。而素质教育又偏偏越不过应试教育的沟沟坎坎,在教育实践中,高考是事关学生升学、教师声誉、学校生存与发展的头等大事,高考与素质孰轻孰重,教师、学校只能在患得患失中衡量、徘徊,只能手忙脚乱地跟在高考政策的屁股后头瞎转悠,还要腾出手来抓素质。而高考、会考的模式又与你在玩捉迷藏,今年是3+1,明年又是3+2;教材在分科,考试在综合……这哪里是提高学生的素质,分明是在考核教师的素质。高考怎么考,有关部门能想好了想明白了再推行吗?高考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在不断变化,那也没必要一年一种模式啊。

新课程教学一改以往的教学模式,新的教学理念与方法确实改变了课堂以教师为核心的落后模式,突出教学的核心是学生,教育确实起到了授道解惑的作用。然而,把它置身于应试教育中又会怎样呢?课堂上,学生设疑、解答、动手的能力加强了,课外,教师耗上大量的时间揣摩着高考命题的思路,诸如高考研究会、分析会铺天盖地,教师会耗上大量的时间,准备大量的练习,迎合着高考的命题变化,沿着高考的思路引导着学生,素质的教育也就停留在在课堂和习题中加入社会的热点、焦点,这样的素质教育更多的是提高学生的应试素质。倒是校园的第二课堂、兴趣小组、社团活动,在轻松无忧的环境下进行,才真正体现了素质教育的本质。

教师工作在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冲突的尴尬中。

学生一旦在学校、社会出了问题,成绩下滑、交通安全、意外事故、心理障碍,大到打架、斗殴、盗窃、抢劫、绑架、吸毒、强奸等违法犯罪行为,所有指责的眼光都投向学校的德育,大呼小叫的、冷嘲热讽的,所有的责任归咎于学校,问题的症结归咎于教师。学生是学校的学生,人们却忽略了学生更是社会的学生。教师在担任着传授知识和道德教育的重责,但这不是学生受教育的全部,社会、家庭的影响远远超过学校教育的影响,赌博、酗酒、暴力、色情的泛滥,古惑仔、泡吧、追星、拜金成为学生“时尚”的主流,它们在冲击着学校的德育。难怪有学者提出了:5+2=0,2天的社会教育抵消了5天的学校教育。教育下一代不仅仅是教师责任,更是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责任,关注学生正确道德标准的形成、心理的健康成长,教师要身正为范,更需要全体社会成员的示范,不要唯独让教师生活在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冲突的尴尬中。

谁不想要汽车、洋房,教师也不例外,教师环绕在荣誉的七彩光环之中,却饱受着囊中羞涩的煎熬。“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是阳光底下最光荣的职业”,教育事关下一代,对教师的要求也越来也高,有些几近刻薄。但是,在美丽的光环环绕下,人们也要清晰地看到,教师也仅仅是一种职业,是一种谋生的手段。同样是国家单位的工作人员,何以工资、奖金、福利的差异巨大,有权的单位集资房建了好几趟,紧跟着的货币分房,有钱的单位没拉下。教师呢,建过集资房的学校有几所,对于乡镇中学,这更是天方夜谭;货币分房曾经让教师心里热了一阵子,可说着说着又没了影;同样是学校,有的学校的教师人手一台手提电脑,有的学校连教师的基本工资都没法解决。同样是为人民服务,怎么差别就那么大呢?人们不要错误地以为,少数的几位教师办了民办学校,富了,就等于所有的教师都富了,教师工资的增长,跟不上国民经济的增长和物价的上扬,为了住房和汽车,教师还得从其他地方想办法。教师地位的提高和每年的两个假期,让多少人羡慕,可谁又知道“起得比鸡早,睡得比狗晚,吃得比猪差,干得比牛多”是对教师的形容。

教师生活在地位与收入不平衡的尴尬中。

教师背负着时代的重责,只为教育那一方热土,教师依然在尴尬中默默耕耘,无私奉献。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全社会在关注着教育,家长仅仅是关注子女的前途,政府仅仅在关注着人才的培养和教育对经济的推动,而学校、教师更多需要的是全社会的支持和呵护。教育不能仅靠几位教师去完成,它还需要全体社会成员共同创建良好的教育环境。


最后更新[2005-11-18]
相关专题: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信息
 
 
  【发表评论 【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 友情链接:
语文教学资源 三人行中学语文 五石轩 高考168 三槐居 语文潮
中学语文在线
课件库 一代互联
       

Copyright@2001-2011 YuwenWei.net All Rights Reserver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