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搜索
高级
 本站专题
 · 语文味集锦
        
   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 中考聚焦试题分析
文章标题: 《不写则已,写则真情——兼说深圳中考只考作文》
出处:语文味课题组    作者:赵 盟   阅读次数:2274
 版权申明:本站发布的原创文章或作品版权归我站和作者共有,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作者。本站所提供的所有文章及作品,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不写则已,写则真情——兼说深圳中考只考作文

不写则已,写则真情

——兼说深圳中考只考作文

 

赵 盟


 

深圳中考只考作文,无疑是一次大胆的尝试。原因有这么三点:首先,要写一篇好的作文,需要扎实的文字和文学功底,包括谴词造句、情节构思、课外阅读等等,这些都可以在作文中体现,不一定非要把字词句单独成题来考;其次,考作文有助于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特别是现在的话题作文,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每个学生都可以将自己心中所思所想写出来,体现了他们思想的多样性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再次,能够影响改变学生长期以来的语文学习方式,将死记硬背一些枯燥知识的时间取出来,留给学生去阅读大量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在阅读中获取方方面面的知识。当然,这一尝试应该建立在学生评价机制相应改变的基础上。

那么,如果出现所谓“一文定终身”的方式,怎样写好每一篇作文自然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我觉得,要想写好一篇作文,关键就在于要全身心投入,写出真情实感。由于传统教育思想和教育模式的影响,我们的学生在写作过程中,搀杂了许多违心的、不是真正自己所想的东西,缺乏真情,目的只是追求一个比较好的作文成绩。

真情实感,似乎又是老生常谈,但做起来的确很难。因为“真”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实话实说、一字不差地记录自己的所思所想,那是流水帐,不是文学作品;过分的文学虚构又显得很假,失去了一些本真的东西。文学上的“真”是在事实的基础上加以文学性的修饰和虚构,既不远离实际,又不拘泥实际;既尊重生活,又艺术化生活。

我想举一个例子来说明。有一次,我看到《深圳商报》进行“依依惜别的深情”为主题的征文,就据此要求学生写一篇自己印象最深刻的别离情景。可是,最终的结果却不是很理想,有的学生写初中毕业时,和朋友话别,一直谈了很晚很晚还舍不得离开;有的学生写几个朋友分别时,哭喊着不愿意离去;有的学生写几年前和一个朋友分别时,彼此送了很多礼物,至今他还放在自己床头等等。有些文章还算通顺流畅,但我觉得大家都在平铺直叙,没有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也缺乏一种新意。我讲评时说,固然长久话别、痛哭不已可以体现依依之情,但我觉得真正的别离,真正有情有感,是不需要多少语言的。柳永“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白居易“此时无声胜有声”,鲁迅“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那是一种无言的真情,一种熔铸了自己思想的真情。

我自己于是也写了一篇范例作文,后来刊发在2003年7月18日的《深圳商报》上:

无言的别离

顾城在一首《赠别》诗里说:“不要祝福/不要再见/那些都象表演/最好是沉默/隐藏总不算欺骗”,这几句诗写得很好,因为它生动地演绎了别离时的心情。

大学毕业离校时,我记得很清楚,那天是7月2日,我们在同一个宿舍生活了四年的七个兄弟,心情都不是很好。大家无法忘记一起走过的日子,曾经一起登上华山绝顶,一览日出云海;曾经一起畅游乾陵,留影无字碑前;曾经深更半夜,在楼道中刻苦备考……这些都是大家心灵中永不褪色的回忆。而如今,就要和这一切诀别了,心中的不舍之情可想而知。但是,大家没有哭泣,没有呐喊,没有慨叹,甚至可以说没有怎么说话,舍长只是让我们用饭盒从学校的食堂中打来几样菜,他出去买了一扎啤酒,大家就围在宿舍的桌子旁,喝起酒来。酒一杯杯地喝着,大家依然没有过多的话说。我们都是学中文的,我想,大家可能都在体味白居易笔下那“别有忧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意境,或者是表达王维笔下那“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感人友情。

七个人一共喝了12瓶啤酒,就连平时不怎么喝酒的人都至少喝了两杯。当喝得差不多的时候,舍长只是很伤感地说了一句:“那些客套话就别说了,我只希望我们七个人各自保重,好好工作,一定要混个人样出来!”说完,我们碰了一下杯,喝光了最后的一杯酒,从头到尾,我们的别离是无言的,因为我们认为,这个时候大讲特讲的人,其实是不伤心的。

后来,七个人分别去上海、北京、西安、郑州、贵阳、诸暨、深圳等城市工作,虽然身各一方,但那次无言的别离却成了彼此永恒的记忆。    

“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痛哭流涕,没有多余的话语,有的只是一种无言的默契,一种无形的真情,一种心灵上的交流”,这是当年一位舍友看到文章后的评价。我想,我这篇文章能够在当时1500多篇征文中脱颖而出,关键在于我是用一片真情去写作的。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表白了自己永远纯洁无瑕的心,我想,我们在写作时,也应该用一片冰洁的真情去演绎自己的思想。白居易“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的慨叹;刘勰“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的豪情,冰心“你的感情只要有一点儿不真实,读者一下子就会读得出来”的提醒,无不体现了真情在写作中的作用,今天的我们是否也应该以前人的教诲为契机,呼唤真情,实践真情,用一颗纯真冰洁的心灵去写作,去谱写人生的华丽乐章。

 

本文摘要发表于《写作导报》

 


 

 

 

 

 

 

 

 

 

 

 

 

 

 

 

 

 

 

 

 

 

 

 

 

 

 

 

 


最后更新[2003-12-16]
相关专题: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信息
 
 
  【发表评论 【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 友情链接:
语文教学资源 三人行中学语文 五石轩 高考168 三槐居 语文潮
中学语文在线
课件库 一代互联
       

Copyright@2001-2011 YuwenWei.net All Rights Reserver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