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少堂老师应邀到香港讲学
应香港教育交流中心的邀请,深圳市教研室中学语文教研员程少堂副教授于2005年11月25日——26日到香港讲学。
程老师讲学的内容为3堂课和一个学术报告。三堂课的内容原定两节徐志摩的《再别康桥》(25日上午在旺角劳工子弟学校,下午在小西湾福建中学)和一节《诗经.子矜》(26日上午面向全港语文教师代表)。
鉴于香港中学语文教师普遍感到香港教材中的现代诗《聽陳蕾士的琴箏》(全诗主要用通感手法写古筝演奏过程,作者为香港诗人。)教学难度很大,不受学生欢迎,香港学生表示此课难懂,在香港学生中甚至流行“他的话很玄,很难懂,像《聽陳蕾士的琴箏》让人摸不着头脑”之类说法这样一些实际情况,香港老师表示想看看程老师如何处理这篇教材,因此上周他们建议程老师不讲徐志摩的《再别康桥》,而改讲现代诗《聽陳蕾士的琴箏》。程老师觉得香港老师的要求是对他的信任,因此愉快地接受了变换课文的要求。
程老师讲课的题目分别为:《陌生化:艺术的“头脑”——以《聽陳蕾士的琴箏》为例谈诗歌鉴赏》、《用优美的汉语描绘优美的人性——〈诗经.子矜〉欣赏》。
26日上午程老师还应邀主讲学术报告《中国语文要讲出中国味道》。
香港老师多次在深圳听过程老师的课,对程老师的教学风格产生浓厚兴趣。程老师说他自己有充分信心让香港老师满意,他把这次香港之行当成是迎接挑战超越自己的一次绝好机会。他表示此次到香港讲学要全力以赴进行一次超越自我的创造性实践。
我们预祝程老师讲学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