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專教育與人格修養
譚珍絲 中七乙
有不少人認為上學讀書並不是只為求課本上的知識,更重要的是完善人格的修養、學習人與人之間相處的技巧、培養社會公民意識等。因此,一般人均認為學校應有此責任去加強對學生這方面的教育,而大專學院更不應有例外,同樣應該著重這方面的教育。但是,根據早前的一項調查顯示,本港超過四成大專學生認為﹕現時大專教育有關提升學生人格修養的訓練最為缺乏,而兩成則認為學校在培養學生公民意識及貢獻社會方面最為不足。
現時香港的專上學院均只著重於本科專業知識灌輸,學校並沒有把主動營造環境,建立正式渠道向學生灌輸公民教育等工作作為培養學生的主要手段,充其量是鼓勵學生自行尋求充實課餘生活。因此,這便令香港的大學生對提升人文素質的迫切性的認識甚為薄弱,而且更難以培養具有此方面意識的思想。
青少年是未來社會的棟樑,未來世界的主人翁。要想在未來收穫怎樣的果實,今天就得以怎樣的「肥料」去種植。若我們現時的青少年缺乏人格修養的訓練、缺少公民教育,我們未來的社會主人翁便有可能會是一些人格卑劣、沒有公民意識的人。當人人都自私自利、違規作亂,對社區、國家沒歸屬感的時候,那我們的社會將會變成一個怎樣的世界?也許這景象是我們不願意見到的。
因此,我認為在大專教育的範疇中,不僅要著重專業知識的學習,同時更應完善學生的人格修養,培養他們提高公民意識等。只有這樣,我們的未來社會才會是一個健康的、發展健全的人類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