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搜索
高级
 本站专题
 · 语文味集锦
        
   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 中考聚焦考纲研讨
文章标题: 《中学生作文心理问题调查和教学构想》
出处:岭南闲樵 转贴    作者:王建武   阅读次数:4057
 版权申明:本站发布的原创文章或作品版权归我站和作者共有,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作者。本站所提供的所有文章及作品,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中学生作文心理问题调查和教学构想

中学生作文心理问题调查和教学构想

乐清市翁垟二中   王建武

    学生的写作能力是语文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种实际能力。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学生的作文心理是影响写作能力培养的一个主要因素,为此,我对学生作文心理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

一、学生的作文心理问题

调查中,我尽量扩大调查领域,力争涉及作文教学和训练的各个环节。调查对象有初中生和高中生,带有一定的普遍性。针对调查结果,下面着重探讨一下学生作文训练中几个重要的心理问题。

(一)缺乏作文兴趣

    作文兴趣是学生从事作文活动的积极态度倾向,而中学生普遍对写作缺乏兴趣。

    通过调查发现,中学生对作文感兴趣的学生,初一为36.2%。高一为24.4%。不感兴趣的学生多于感兴趣的学生,并且有随年级升高而增多的趋势。初一至高三学生积极主动地写作的占37.71%;被动的占52.03%。消极的占10.26%。作文成绩与作文的态度倾向之间的相关系数为8.78 P0.01),两者关系密切。

    学生对作文不感兴趣的主要原因,依次排列为:(1)成绩差,失去信心(84.82%);( 2)缺乏社会经验(72.21%);(3)生活单调枯燥,缺乏素材(65.52%);(4)从小学到中学写厌了(59.63%);(5)缺乏及时的指导、评析(35.96%)。

    (二)消极思维定势

    在一次学生现场作文竞赛中我选取了65篇作文,通过对所选取的作文的遣词造句、构段谋篇及语言运用情况的分析发现,学生作文表现出来的不足主要有:( 1)语言成品化。堆砌华丽词藻.移用生动佳句,抄录“优秀习作选”章节,把目标盯在“生动描写”上,产生搬抄思维。(2)结构模式化。记事 “老三段”,写人“详略各一例”。仿作列公式,“过渡”定框框,产生僵化思维。( 3)材料公用化。死记一件事,以此为“轴心”,以开头结尾、倒叙插叙组装为“半径”,进行语言的“旋转”,产生机械的思维。(4)人物概念化。强调写人的“八字经”,动作、语言、神态加心理,缺一造“一”,亏二编“二”,不达到“四重奏”不为人物形象,产生编造的思维。

由于一些学生把写作训练看成“套”作训练,长年来所形成的消极的思维定势严重阻碍了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同时,通过问卷调查还发现,这些消极定势的形成主要与教师的衡文观有关,相关系数为7.58 P0.01)。

    (三)综合心理障碍

    后进生的作文心理特征有:(1)惧怕心理。通常不愿上作文课,不愿写作文。获得低下的作文成绩后,教师批评,家长斥责,使内心异常紧张,写作成了心理负担。(2)对抗心理。有些“后进生”的作文心理主要取决于教师或家长的态度。“后进生”很少甚至从来来获得过学习成功,长期处于受人冷落的气氛中,萌发了压抑心理,渴望受到尊重和保护,对教师的态度尤其敏感。不能忍受教师、家长在帮助中显露出来的轻视或不满态度,一些个性倔强的“后进生”对此会产生敌对反应,常用乱写或不写作文以示抗议.(3)应付心理。教师对这些学生缺乏具体的指导,作文时间一到,一齐收卷。这样,“后进生”本来就很脆弱的写作信心,就逐渐丧失,走上了被动应付之路。(4)依赖心理。有些“后进生”由于家庭教育不当,生活、学习依赖性极大,把写好作文看得很神秘,每当作文便愁眉苦脸,常求助于家长的帮助或抄袭别人的作文。这种不劳而获,尝到“甜头”后,更增强了依赖心理。

    通过对学生写作时的心理链条的分析发现,中学生作文的心理问题在审题时表现为:(1)“没有内容可写”,产生困惑心理。(2)“不知从何下笔”,产生迷惘心理。(3)“还是老题目”,产生侥幸或厌烦心理。行文时表现为:(1)消极定势的影响,结构模式化.(2)懒于思索的影响,材料通用化,(3)机械运用的影响,语言成品化。成文修改时表现为。(1)“不愿改”的怠惰心理。(2)“不知何处须改”的盲目心理。

二、教学构想

要克服目前教学中普遍存在的学生怕作文,老师有劲使不上的状况,关键在于正确认识阻碍中学生作文能力提高的根本症结。从调查结果我们可以看出,学生眼里,作文最大的困难不是作文技巧,而是题材的匮乏。这当然不是说学生已经掌握了写作技巧,而是因为对他们来说,首先要解决“写什么”,然后才会想到“怎样写”。我们必须正视这样一个事实,相当部分的学生对写作技巧或是无暇顾及或是根本没有体会。如果学生连文章都写不出来,那些技巧之类岂不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吗?因此,我们必须改变作文,作文的作法,把解决作文题材作为突破口,把克服畏难情绪作为前提,以培养学生的主动意识为主线,全面提高学生作文水平。

(一)以我为中心,以真为基础

中学生生活经历有限,生活空间相对狭小,写作文往往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以我为中心,即在作文训练中贯彻学生为主体的思想,紧紧围绕学生的生活和学习,紧扣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以学生熟悉的事为基本内容,在作文选材、立意等方面,创设一个学生熟悉的、可以发挥想象的氛围,激发学生的作文积极性。

学生无话可说的另一种情况是有些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表达能力尚可,而写起作文来却苦于无从下手,这除了书面表达能力欠缺之外,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作文中顾忌太多。事件要有意义,观点要正确往往成为教师的口头禅。学生只好牵强附会,讲空话,讲假话,而自己的真情实感却被压抑,因而也就失去了作文兴趣。以真为基础就是鼓励学生写真事,抒真情,畅所欲言。同时教师应了解当代学生的心态、理解思想感情、触摸思想脉搏、把握心理需要,对作文中涉及到的一些消极东西,教师应加以引导,不应因此一棒打死。

以我为中心,以真为基础是两个各有侧重互相贯通的概念,这一原则的核心是解决学生无话可说或有话难说的问题,调动学生作文的积极性。

 (二)讲究序列,先放后收

讲究序列,先放后收不是简单的由易到难,而是一种可操作的激励手法。宋人谢枋说这样做的好处是初学熟之,开广其胸襟,发舒其志气,但见文之易,不见文之难,必能放之高论笔端不窘矣。学生由于不会作文,不免有畏难情绪,老师鼓励他们大胆写,发挥其想象,抒发其胸臆,会打消他们的畏惧心理。

具体实施中,一,题目要松绑。在一定范围内,教师把作文要求及目标确定好后,鼓励学生自己拟题,甚至可以尝试在定出大范围之后——如记人或记事,立论或驳论——把其它大权全部下放。当然,要提供适当的材料。最低限度,教师的命题也不应是唯一的。二,对结构安排中的伏笔,照应,承转启合等等技巧性的东西也不应强加给学生,刻意追求一些华而不实的东西对学生反而有害。三,对主题的要求应符合学生的认知能力,不能拔高,更不提倡上纲上线。四,对语言的锤炼要循序渐进,不能赶鸭子上架。五,以能力的提高为序,从仿写到创造,进行科学有效的训练。

在此基础上,当学生的兴趣培养出来后,再逐步加以引导,帮助他们去粗取精,加工提炼,以达到更高的境界。用清人王筠的话说就是作文必须放,放之如野马,踶跳咆哮,不受羁绊,久之必自厌而收之矣。此时加以衔辔,必俯首乐从。”1962年,张志公在《传统语文教育初探》一书中把古代的“初欲奔驰,久当收节”这一经验明确概括为“先放后收”。

 (三)把作文技巧变成学生的自觉需要

作文教学教什么是很值得研究的问题。应该说,作文教学面对的不仅仅是课堂,课本,它涉及到学生的生活空间,并且,对这个空间的体验程度关系到作文的质量。因此作文需要生活的积累。尤其重要的是,作文过程中需要情感的投入,这是作文有别于其它学科的重要特点。这些特点决定了写作能力仅靠教是教不出来的,而现行的作文教学中仍存在着误区,很多教师只是讲,怎样开头,怎样结尾,倒叙顺叙、插叙……把其他学科的教学模式搬进来。作文知识、作文技巧当然要讲,但更重要的一点是怎样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主动意识,把写作技巧真正变成学生的写作需要,让学生在写作中揣摸、运用才能真正变成学生自己的东西。这就涉及到作文教学中教师的地位问题。教师要当导演,更要当剧务:搭好舞台,提供材料,设置场景,制造气氛,想方设法调动演员的情绪,激发他们的表现欲望,然后让演员们去自由发挥。

学生只有产生了创作冲动,有情感需要渲泄,而在写作过程中他们的情感表达受到制约,这时,老师传授的作文技巧才会变成写作需要,他们掌握作文技巧的主动意识才会产生。但对学生来说,掌握写作的过程有抒情言志的成分,更侧重于学习掌握写作技能。学生作文的确不同于作家创作,但写作规律是不能违背的,违背写作规律来谈培养写作能力是荒唐的。作家与学生的结合点在哪里?就在于创作的主动意识。

上述三个环节是一个过程中相互关联的三个组成部分。应该注意的是,虽然学生是主体,但老师在写作训练这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中的主导作用不能忽视。此外,更为关键的是我们必须打破传统封闭式的作文教学,构建一个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具有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的新教学体系,方能保证作文教学的健康有序发展。

参考文献:

1佟士凡:《语文学习论》广西教育出版社 

2许祖云:《感悟生活,加速作文教学社会化的进程》(《问题与对策》)

3薛兴咏:《学生的习作心理》(《上海教育科研》)

    ④罗茂充:《高中学生写作能力的途径》(《语文学习》) 

    5吴良怵:《学生写作心理与作文教学改革》(《教育研究》)

王建武   浙江省乐清市翁垟二中(325606wy2ms@163.com

(本文曾获乐清市中学教育论文评比二等奖)


最后更新[2005-12-1]
相关专题: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信息
 
 
  【发表评论 【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 友情链接:
语文教学资源 三人行中学语文 五石轩 高考168 三槐居 语文潮
中学语文在线
课件库 一代互联
       

Copyright@2001-2011 YuwenWei.net All Rights Reserver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