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搜索
高级
 本站专题
 · 语文味集锦
        
   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 课题之窗课题纵横
文章标题: 《中国作文批判(第五辑)》
出处:岭南闲樵 转贴      阅读次数:2968
 版权申明:本站发布的原创文章或作品版权归我站和作者共有,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作者。本站所提供的所有文章及作品,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中国作文批判(第五辑)

第五辑 概念化

写作的概念化其实与“伪圣化”、“程式化”有所交叉,为了更加详尽地指出这一弊病的症状,这里把它单列出来。如果从写作思维学的角度分析,作文概念化的倾向就是一种思维的僵化。韩军先生把这种倾向称为“话语套路”。比如写“春”,就只有春暖花开、春光明媚的描写,写春象征着祖国的未来等等;或无论在什么场合,只要写到春或春光,就一定是美好的象征。再比如写“清洁工”,必然写他(她)的崇高品质——助人为乐、拾金不昧;写“老师”,一定写他灯下批改作业到深夜,雨中上门补课得了病,园丁、蜡烛……在我们的思维中,万事万物都有一个固定的话语形式来描述,从而形成了概念、公理,放之四海而皆准,这就是我们的作文千篇一律、千人一腔的原因。

一、以物喻人

 

文本1:

梅花的品格

梅花的品格是什么?当百花争盛之时,梅花正在孕育;当百花凋零之际,梅花正在出生;当一切生命结束之时,只有她——梅花,在风雪中傲然绽放,给这无花之季的大地增添一片勃勃生机。而今改革大潮中的勇士们,不正是这种品格的体现吗?他们就如梅花一样,勇于冲破那早春的寒气——改革中的层层阻力而奋勇前进。虽然他们为此付出了很多很多,但更重要的是,他们给冬日下的古老大地灌注了新的力量,带来了新的希望,迎来了春……

噢,梅花,故乡的梅花啊……

 

文本2:

晚霞

夜幕即将降临,晚霞披着多彩的神衣渐渐远去,但谁也不会忘记它留给大地的最后一份美丽。

这美丽的晚霞,多像我们的老师。是的,用知识、用品质灌注我们成长的老师。他们用自己智慧的火焰,用自己毕生的精力哺育了祖国无数的栋梁之材,即使在生命即将竭尽时,也要将自己最后的光,最后的热毫无保留地奉献,就像这晚霞。

 

文本3:

我的小老师

不要以为这些已是我全部的家当了,再往下面看,可以看到一个小木架,就像家中的壁柜。它不仅利用了闲置的空间,而且让我的那些不说话的“老师”有了安身的地方,如《现代汉语词典》《新编汉语词典》等等,一律都整齐地排列在这里。有了它们,我可以随时请教,它们便会不厌其烦地告诉我许多知识。

 

文本4:

大海——伟大的母亲

朋友。你见过大海吗?她广袤无边,碧波荡漾。我觉得她是一位伟大的母亲。

小时候,我和父母在深圳海边居住,深深地感到了她的温柔和慈爱。在那里,我和渔家的小朋友一起玩。清晨,我和小伙伴赤着脚来到细软金黄的沙滩上拾贝壳,或蹑手蹑脚来到一只钳子还是透明的小沙蟹边,捏住它的背心,翻过来放进自家的小竹篓。看着它那小钳乱伸,无可奈何的样子,开心得又叫又跳。儿时,大海给我带来欢乐,使我感到她是位温柔的母亲。

风平浪静,我和爸爸常去海里游泳。可有一次,游着游着,天色暗下来,不少人都匆匆游回岸上,爸爸却丝毫没有要走的意思。不一会儿,海里便只有我和爸爸两个人了。刹时,大雨倾盆,而爸爸呢,仰卧水面,泰然自若。我奇怪地问:“雨这么大,怎么还不回去呢?”爸爸微微一笑,说:“为什么要回去?这不是个难得的锻炼机会吗?”我望着爸爸,从他那颇含深意的眼神中,我明白了他的用意,语气坚决地说:“我也要留下!”于是,我就留在大海里同风浪搏斗。巨浪一个连一个朝我打来,打疼了细嫩的脸颊,可我毫不畏惧,拼命拍着水面……终于,雨停了,天空出现了美丽晚霞。

我抹了抹脸,感到胜利的喜悦。噢,我顿悟:大海是位严厉的母亲,磨炼了我的意志。

深圳是沿海地区,原来一片荒凉。邓小平爷爷根据深圳优越的地理条件,提出要把深圳建设成一个改革开放的特区。可深圳地域不大,不能满足飞速发展的需要,勤劳的深圳人迈开了巨人的脚步向大海进发,围海造田、围海建厂、围海发电,在大海身上建起了林立的高楼大厦。楼群上灯光灿烂,给大海戴上了一串夺目的珍珠。大海深处竖起了高大的钻架,那整日隆隆的轰鸣,不正是大海妈妈心脏有力的搏动吗?大海妈妈为深圳人付出了一切,她不正是位无私的母亲吗?

现在,我在苏州学习,可还想念着她。我每个寒暑假都要去那儿。我爱欣赏她迷人的身影,爱在她怀里尽情撒娇,拾回童年的快乐。儿时,我爱听妈妈讲《海的女儿》;现在,我甘愿做海的女儿,化为飞溅的泡沫,在阳光下闪闪发光……

大海——母亲,我爱你,爱你的美丽温柔,爱你的无私奉献,更爱你博大的胸怀!

 

上面几个文本中,一脉相承的特征是“以某物比喻某类人”,即所谓以物喻人。以物喻人的作文技法到底有没有问题?我们是不是应该反对?看来这是一个要深层次考虑的问题。美学大师朱光潜先生在《文艺心理学》一书中指出,“当我们观注一棵古松,我们欣赏的是古松的气节”,或者“我俨然就变成了古松”,这说明从艺术的角度看,“以物喻人”是可以成立的。不过,我们所批判的“以物喻人”却是陈词滥调和牵强附会的代名词。

“梅花”与“改革大潮中的勇士们”、“晚霞”与“用知识、用品质灌注我们成长的老师”,简直就是拉郎配,生搬硬套。照这种逻辑,“改革大潮中的勇士们”和“老师”可以用无数个事物来比喻:骆驼、竹子、溪流、门槛、水桶、饭勺、火柴、煤炭、路基、云彩……没有关系?不要紧,我们就使劲往上靠嘛,靠来靠去,关系不就有了吗?

惟一不好辨别的是文本4。把大海比作母亲的文章所在皆是,都顺理成章。而在文本4中,牵强附会之处明显可见。“学游泳”与“大海母亲磨炼我的意志”是哪儿跟哪儿?“深圳的繁荣”更与“大海妈妈为深圳人付出了一切”扯不上边儿!

所以,判断概念化的标志是立意上有无牵强的地方。

二、象征手法

“以物喻人”是把物比作人,“象征手法”是挖掘事物的象征意义。在概念化写作中,万事万物均可象征某种人或某种精神。

文本5:

家乡的小草

秋冬季节,小草枯萎了,人们把它割回当柴烧,柴灰撒在田里又做肥料。这正是小草的精神所在——毁灭自己,造福他人。更可贵的是:它的身子枯萎了,却把根深深地扎在地下。不信,扒开雪去,拨开几层土皮,会看到一缕缕雪白的根。它们正在为来年再生积蓄力量,等到春风一吹,它们又会重新冒出地面,正如唐朝诗人白居易所说:“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小草的精神品质是高尚的,意志是顽强的。

我爱故乡江堤上的小草,我爱它顽强的意志;我爱它毁灭自己、造福人类的精神。我愿做一株小草,增添故乡的春色。

 

文本6:

椰子树

椰子树真是全身都是宝,它贡献极多,需要的却极少。它不用人们精心管理,也从不要求什么特别的养料。椰子树有顽强的生命力,不论山头、沙丘、海边,无论烈日、狂风、暴雨,椰子树总是挺立着,顽强地生长着……椰子树啊,你无私贡献,坚强不屈的精神不正是故乡人民具有的精神吗?啊!我爱故乡的椰子树,更爱具有椰子树品格的故乡人民。

 

文本7:

“爬山虎”赞

“爬山虎”不如它的名字那样威武。它没有牢固的根基,它的干和枝差不多粗细,但是它奋发有力,坚强不屈,无数只“脚”攀住墙壁,在你没注意的时候,又迈出了一步,努力向上攀登。它那柔软而强劲的身体里,显露出坚强毅力和无限生机,使人望之油然而生敬意。

……

每当你看到这种绿色植物,难道你就觉得它只是一种植物?难道你竟一点也不联想到,在四化建设的道路上,处处有着坚强不屈,就像这“爬山虎”一样奋发向上的英雄?难道你又不更远一点想到,这样力求上进的“爬山虎”,宛然象征了今天在中华大地上勇敢拼搏,用血和汗谱写新中国光辉篇章的民族英雄和意志?

上面这些文本的矫糅造作,拿腔做调,是不是很让人反胃?椰子树就是椰子树,爬山虎就是爬山虎,它们正常地自然地生长着,可有人偏偏让它们代表某种品质生长着,这真是一件可悲的事情!

 

文本8:

君子兰

家的君子兰养了已有六年。今年春节前夕,妈妈兴奋地告诉我们:“君子兰有花骨朵了!”话一出口,全家人马上围到花盆前,仔细端详着它。真的!在那足有六分公宽的绿叶中央,夹着一簇水灵灵的花骨朵。我高兴极了,这可是我第一次看见君子兰开花呀。

这以后,我每天都要在花盆前驻足,仔细观察它的生长进程。它的每一个细微的变化都令我欣喜不已。有一天,忽然发现,原来这些花骨朵在一根扁扁的茎上。看着那花茎一天天伸长,花骨朵也一天天长大,仔细一数,有22个呢!这时我的心里别提多高兴了!

终于,在元宵节那天,第一朵花开了。它开在花茎的正中央,显得分外悦目:桔黄色花瓣均匀地排列着,里面伸出了六个雄蕊和一个雌蕊。刚刚开放的花药是嫩绿的小包包,点缀在花丝上,使花儿愈发显得娇嫩美丽,太惹人怜爱了。几天以后,花儿陆续又开了几朵。我发现,第一朵花的花药萎蔫了,小包包打开了,呈现出黄色的花粉。这下花儿更美了,还显出一股成熟的韵味。

又是几天过去了,花开得更多更娇艳了,并且一朵挨着一朵,互相抱成一团。我更加喜欢它们了,可又替那些未开的花蕾担心起来。因为在花茎顶端,看上去已没有再开花的空间了。它们还开得了吗?我心里真是焦虑万分。直到有一天,我忽然惊喜地发现,又多了几朵有小包包的芽儿!它们不但没有挨挤,相反地,花瓣依然是那样一片片地舒展着。所有的花开在一起,仿佛一把撑开的雨伞,那么鲜艳,那么美丽。呀!在花茎顶端那一块立锥之地,竟然开了这么多朵花,虽然还能平均地各据一方,哪一朵也不因先开放而多占地盘。这是多么谦和的品质呀!它这种谦让、团结、互相帮助的品质令我分外钦佩。君子兰的花儿紧紧依靠着茎,而茎则擎天柱一般强劲地支撑着花儿,它们之间紧紧配合又使整株君子兰英姿勃勃。

我真心希望,人们都能像君子兰那样团结谦让、互相帮助;我真希望,我们的人民能紧密团结,齐心协力,共同奋斗。这样,祖国的腾飞就指日可待了!

 

文本9:

飘落的秋叶

那是一个秋季多阴的天气,低空流淌着灰色的云,秋雨潇潇洒洒。可怜的秋叶,小小的身子,怎经得住秋风秋雨的夹袭。终于,衰竭了,离开了枝头,飞旋着飘落下来!独行在落满秋叶的野径上,我的心禁不住一丝悲戚。

绿叶,这就是你短暂的五笔字型吗?蓦地,一片小小的秋叶倏然落入我敞开的领口,钻入怀里,好凉哟!而我却倍感温暖、惬意——我明白了:你分明是在安慰我这颗惆怅的心,你向我娓娓诉说了一切——你的一生,使我深深懂得了:生命不在于长短,在于有否奉献!于是,我发自心灵深处的高喊:绿叶,我爱你那平凡却又不凡的一生!

当春燕和着轻风流水欢唱着春曲时,薰风吹拂的大地上,秃枝丛中,你又绽开了新芽,勃发了生机,那绿色的叶,显示了不尽的活力。开始是隐约可见的一颗绿芽,微微地在枝干间点缀着,绰约得如同蒙着面纱的倩女的脸。你尽情地吮吸着大地母亲的乳汁,过了几天,便舒展开了你那翠绿的身子,如绿衣仙子翩翩起舞似地在枝头上和着轻风抖动,那令人钦羡、苍翠欲滴的绿叶,不就是崭新的生命?不就是久已孕育的希望?

盛夏?熏你以盎然生机赋予夏以生命和丰采?熏你不回避烈日的灼热?熏默默地进行着光合作用?熏把制造的养料毫无保留地输送给花和果实?熏使花更妍丽?熏果实更甜美?

你的身体片片相依?熏装成婆娑的树冠?熏一任骄阳似火?熏为人们织出绿荫一片?熏而自己却甘受骄阳的炙烤。

然而,正值金风送爽的十月,你却凋零了,而且,在生命的最后一息,还不遗余力的去描绘金秋大自然的画卷,为人们留下最后的一丝美。不是吗?高远澄碧的苍穹下,不就因为有了你才显得五彩缤纷吗?你没有牡丹的雍容华贵,也没有桂花的清香溢远,更没有水仙的清柔与素雅,你太平凡了,令人熟视无睹。然而又有谁能否认你内在的品性?那黄色的,火红的……这任何人也抹不去的迷人色彩,不就是你在用生命的血液做画吗?即使那残存的绿意,不也仍向人显示着希望,传递青春的信息?

你飘落了,打着旋,缓缓的,悠然落下。是留恋枝头,还是忧郁悲伤?不!都不是,那是你投入大地母亲怀抱时欣欣然的婆娑舞姿,是向母亲表示着赤子的心。“树高千丈,叶落归根”啊!

“落叶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经历了严冬的磨难与春的更新,你坦然化作泥土,以自己的生命去滋养、护理新的生命。于是叶儿更青翠,花儿更绚丽,果实更甜美……

我曾觊觎上帝的垂青和机缘的恩赐,希图寻求一个美好的职业。然而最终我还是选择了“叶”的职业,因为我爱秋叶,也愿作一片秋叶!

 

文本10:

纳凉夜话

发儿随手拾起。在皎洁的月光下,那老树皮上的裂纹清晰可见。她情不自禁地看了一眼父亲那饱经沧桑的脸。她那柔嫩的手抚摸老树皮,就觉得那是父亲的手掌。她神态庄重,赞叹之声脱口而出:“老树皮呀老树皮,为了保护梧桐的成长,你夏受风雨,冬经霜雪,历尽人间磨难。如今,你哺育的新皮已能自立了,你便主动让出岗位,让新一代去经风雨沐阳光。你回归大地后,将化作春泥肥料继续育树。这不正是我们父辈奉献精神的写照吗?”

儿子已上高二了,听了上大学的姐姐在吟诗作赋,也不甘示弱。他满脸写着激情,抚摸着露出的鲜嫩新皮,也发出了一串赞美之声。

 

很长时间里,我们对这类文章击节叫好,赞不绝口。现在我们应该反思一下了。为什么这样胡言乱语、思维呆板的颂歌长期地占据了我们的作文本?难道生活中我们真在这样思维吗?如果不是,为什么不能把我们真正想说的话、想抒的情表达出来呢?

 

三、形象概念化

 

文本11:

大浪淘沙

我看到老校长眼眶也有些湿润,连忙转换话题说:“这些年母校变化太多了,盖了新楼,来了许多新老师,假日里又办起市场……”

王校长深有感触地说:“变化最大的是人的观念。”他指着自己的脑袋:“这里面装了许多沙子,这几年被改革开放的大浪冲刷了一下,清净了不少……”

我不由深情地望了老校长一眼。是的,他已白发苍苍,额上皱纹道道。但从那慈祥的目光里,我觉得他比六年前更精神、更年轻了。

 

文本12:

秋色

看着手提行李的大伯父,我将开头的诗续了一句:“我言秋日胜春朝。”游春、消夏、悲秋,秋日里多是落叶梧桐、芦荻萧萧,不过虽没有姹紫嫣红,却多了累累果实。可不是嘛,我就从这位已步入人生秋天的老人身上看到了春天的朝气。为何人们都要去栖霞、香山看红叶,只是因为那份漫山遍野的美丽吗?我想还因为这红通通的叶子给人们注入了对生活火一样的信心。

 

文本13:

淡淡的雨季

那一天放学,我独自走到车站,雨正好大了起来。我没带伞。只能躲在车站旁一个屋檐底下。可屋檐实在太窄,我还是淋湿了。一阵风吹来,我禁不住哆嗦了一下。忽然,我觉得似乎哪儿不对劲,出于一种女孩子的直觉,我偏过头去——一对睁得大大的眼睛正瞪着我,满怀诧异。我感到自己好窘好狼狈,只得再次低下头去。慢慢地,我感到那个身影在向我靠拢,我不知道他要干什么,我也不敢抬头看他。

雨点小了,一把伞,一多半罩住了我,帮我挡住了那正向我打来的雨点……看着这个就在我身侧的男孩,这人仿佛不经意地把伞换了个方向的男孩,这个仿佛不经意地把眼投向站牌的男孩,我感到自己的心跳得厉害,我感到自己的脸颊在发烫。沉默,平静。我的心真的是沉默平静的吗?我不知道,我也不想知道。我只知道在我十六岁的生命里,有了一个永远难忘的故事。

 

文本14:

考场里我所想到的

还记得,有一天,天阴得像锅底,坐在教室里望着窗外飘起来的小雨,我想:老师怎么还不来?渐渐地,雨越下越大,天上落下一条条雨鞭,无情地抽打着一切。“这个星期天,老师不会来补课了吧?扔下两个孩子在家,还下着大雨。”我这样想着,许多往事一齐涌上心头……

天热得要命,我们一边擦汗,一边做题。这时,老师用自己的钱买来了冰棒,让大家解暑;傍晚,老师用下班时间给我们补课,而老师无暇照顾自己的一双儿女!多少天,老师兜里装着病休假条为我们上课……

雨幕中,出现老师的身影,我一下子冲了出去……

我的思绪又回到了考场,我深知这考卷的分量。放心吧,亲人们,我一定考出最好成绩,向党,向祖国和人民,向辛勤培育我们的老师汇报!

窗外的雨,不知何时已停了。

 

文本15:

她说:“我是芒果人”

回国后,李云将自己在国外学到的知识和技术都运用在国家的科研建设上,取得了辉煌的成绩,当记者们问她怎么忍下心抛下自己的家人回国时,她说:“有些人出了国,就以为自己变成了香蕉,除了表面是黄色的其余都是白色的!而我,就是一个芒果人。”记者们疑惑了,李云接着说:“我的皮肤是黄色的,心也永远是黄色的,在国与家面前,我永远选择祖国!”

 

文本16:

潮流

老张四十多岁,是个老科员,办公室六七号人,数他年纪最大。老是叹息世道变了。雷锋啊,助人为乐啊,一去不复返了。

……

今天老张走得特别快,匆匆忙忙往厂里赶,边走边嘀咕:“这两天这老太婆怎么了?早出晚归的,早饭都不烧……”忽然,脚下踢了一个什么东西,沉沉的。老张低头一看,不禁一喜,钱!包着塑料袋的钱。虽然都是两块、五块的,但粗略一数也有两百多块。

老张又惊又喜,寻思着该怎样处置这钱——是,还是……还没想好,肩上给猛地一拍:“老张,愣着干什么?迟到啦……嗯?哈哈!捡钱啦?见者有份,请客!”后面赶上来的小李嚷嚷着。

“可……这?我看还是还了吧?”老张犹豫地支吾着。

“还,还什么呀!都什么年代啦,还学雷锋,拾金不昧,也不看看现在的潮流。潮流面前人人得低头。”

老张一寻思:对呀!再不跟潮流走,他们又要笑我老顽固了。再说,请掉几十块,还有剩余呢。

整个上午,老张像个英雄似的,小李他们都夸老张想开了,像个90年代的人了。

中午,老张特意买了一块肉,回家喜滋滋地喊了一声:“我回来啦。今天运气真……”还没说完,看见老母亲呆坐在那里,“妈,今天怎么回来得这么早?”“早?”老母亲摇了摇头,“哎,这些天白干了,捡了这么多天垃圾,好不容易攒了两百块钱,今早准备给电视上说的那失学的山里的孩子寄去,谁知道给弄丢了。问人家有没有看到,人家一个劲儿地说‘都什么年代了,捡钱还还你?想什么好事?真是赶不上潮流。’哎,这叫什么潮流!……”

老张呆立着,已经听不清老母亲在讲什么。耳边只响着两个字——“潮流”。

 

如果我们不是写物,而是写人,上面几个文本就是我们的典型之作。我们简单地将生活中的人与某种概念联系起来,然后以此敷衍成文。如,老人——香山红叶,校长——情系教育,海归派——奉献精神,老师——雨中送伞。思维僵化到无法忍受的地步!实际上,当我们以某种概念去套用生活,制造“假作文”的活动便开始了。

 

本辑小结:

写作概念化倾向与语文教学的概念化分不开。广大师生“话语套路”,形成的根本原因是表达的不自主性,也许还可以上溯到“文以载道”之类的文本思想上去,长期以来,我们就这样被控制着说着言不由衷的话,抒着言不由衷的情,思维僵化,言语陈旧的弊病,难道还要祸害下去吗?

是时候了!是该彻底清理我们的作文本的时候了,是该彻底清算我们的作文思维的时候了!


最后更新[2005-12-22]
相关专题: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信息
 
 
  【发表评论 【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 友情链接:
语文教学资源 三人行中学语文 五石轩 高考168 三槐居 语文潮
中学语文在线
课件库 一代互联
       

Copyright@2001-2011 YuwenWei.net All Rights Reserver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