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新课程标准》实施遭遇的尴尬及其对策
李国斌
语文《新课程标准》整合了近二十年语文教改探索的成果,借鉴了西方先进国家母语教育的经验,形成了我国独有的特色,比较起以前的《语文教学大纲》来说,有了很大的进步,为新世纪语文教育改革,特别是语文新课程实验作出了显著的贡献。但是,《语文新课程标准》多年来,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却是遭遇了很多尴尬。
一、关于对“语文新课程性质”的认识所遭遇的尴尬
《 新课程标准》对语文课程性质的表述是:“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 新课程标准》还进一步指出:“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
《新课程标准》不仅肯定了语文的工具性,而且强调了语文的人文性。但是在实施新课程标准的具体过程中,相当多的语文教师仅仅重视语文的工具性,重视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而忽视其人文性,忽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和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忽视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的独特体验。比如讲读一篇课文,一般的语文老师会注意字词句的解释,会注意层次段落的划分,对于这些内容,教师可能会要求学生反复训练,但是却不太会挖掘课文当中表现出来的人文精神,不太会注意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探究能力,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在考虑教学策略的时候,大家习惯于满堂灌,一言堂,反复练,绝大多数教师都不会把指导学生学习语文上升到“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这个高度来认识。
二、关于“语文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所遭遇的尴尬
新课程有三个基本理念:
1.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
2. 注重语文运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的发展。
3. 遵循共同基础与多样选择相统一的原则,构建开放有序的语文课程。
前面1和2两个理念上面已经谈到,此处不再重复。第三个理念包含着两层意思,第一层,强调在语文教学中要因材施教,让“全体学生都获得必需的语文素养”,“为每一个学生创设更好的学习条件和更广阔的成长空间”。第二层,就是要建立弹性的语文课程实施机制,“开发和利用各方面的课程资源,建立互补互动的资源网络,建设开放、多样、有序的语文课程体系”。说明白一点,就是不仅要充分利用好现有的中学语文教材,而且还要充分利用好多种资源,开发出校本课程,让学生所学不仅仅局限于现有的中学课本,拓宽学生的语文学习面。
这个理念,在现行的教育体制下,由于多种复杂的原因,我可以说,现在很多的中学还非常难以做到。
三、关于“课程设计思路”所遭遇的尴尬
课程设计思路中的重要一条就是高中语文课程分为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两部分。事实上,教材编写中也贯彻了这种思想,把语文课本分为必修和选修两种教材。而实际上,学校基本上就只是要求学生学习必修课本,选修课本让学生自己阅读。由于学生除了学习语文之外,还有数理化等等大量的课程需要学习,而且为了对付高考,大量的练习还在等待着他们去完成,因此,选修课本基本上是发给学生之后就被闲置在一边了。“各学校可以根据十几情况灵活实施”变成了几乎就变成“不实施”了。教材编写者美好的设想变成了肥皂泡影。
四、关于“实施建议”所遭遇的尴尬
实施建议之一是教学建议,教学建议有六条,其三是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新课程标准说得好,“语文教学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帮助他们树立主体意识”,“为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情况,特别要重视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应努力提高组织教学和引导学生学习的质量”。“合作学习有利于在互动中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但是我们看到的相当多的教师是用满堂灌的方法来进行教学,在优质课评比中有一些课是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但是这些教师一回到自己的教室,面对自己的学生,又何尝不是满堂灌?什么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只不过成了一些人做秀的方向和口号。
实施建议之二是评价建议。评价的基本原则是1.评价的基本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2.评价应以课程目标为基准,面向全体学生;3.评价应充分发挥诊断、激励和发展的功能;4.提倡评价主体多元化;5.评价应注意必修课和选修课的联系和区别;6.评价应根据不同的情况综合采用不同的方式。但是我们目前评价的标准是什么?大家很清楚,仅仅是高考成绩!在高考成绩之下,其他的评价原则都显得苍白无力,毫无权威作用。因而严重的影响了《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实施。
可以说,《新课程标准》在具体实施规程中遭遇的尴尬远不止这些。现在大家要问,我们为什么会遭遇这种尴尬呢?其实道理很简单,就是两个原因,一个是教师素质,教师的观念,比方说,对于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这个问题,有一些教师,自己都没有正确的审美意识和 审美能力,怎么去指导学生正确的审美呢?第二个原因是高考笼罩着一切,支配一切。比方说,学生的读和写的能力即对于语文的工具性高考是要考的,对于语文的人文性,在目前的情况下高考是没有办法考的,因而,语文的人文性在教学中就显得不那么重要了。因而,我认为要坚决贯彻新课程标准,必须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
1要增加《新课程标准》的权威性。我总是觉得,无论是过去的《教学大纲》还是今天的《新课程标准》,对于任课教师来说,几乎没有约束力。一个从来没有学过《教学大纲》和《新课程标准》的人,照样可以凭着一本教材上课。短期来说,只要高考成绩还过得去,还不能否认他们课上得不好。因此,要贯彻实行《新课程标准》,一定要加强对于教师的督导。教学业务部门要深入到课堂中去了解教师贯彻实行《新课程标准》的情况。
2.要改变以高考成绩为教学质量的唯一评价标准的办法,实行多元评价方式,要把对学生终身发展个性发展的影响作为评价的重要内容。
3要.改革高考考试内容和方法,在高考内容中渗透新课程的性质、理念、思路和评价,充分发挥高考指挥棒对于贯彻实行新课程标准的指挥作用。
4.要加强对中学语文教师的培训。在初次实行新课程标准时,对很多教师进行过培训,起过很大的作用,但是现在后来很多教师都没有接受过这种培训了,有的教师即使接受培训了,由于其本身素质和现行高考指挥棒的冲击,效果不是很好,今后还必须加强教师培训,同时不断的研究新的培训方法,以达到更加优质的效果,以保证《新课程标准》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