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搜索
高级
 本站专题
 · 语文味集锦
        
   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 课题之窗课题纵横
文章标题: 《阅读理解有捷径》
   作者:彭永宏   阅读次数:2507
 版权申明:本站发布的原创文章或作品版权归我站和作者共有,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作者。本站所提供的所有文章及作品,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阅读理解有捷径

阅读理解有捷径

梅山中学 

对于中学生来说,学好语文的其中一个标志就是具有较强的阅读能力。阅读能力的核心是理解语言的能力。多年的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只有具备了较强的理解语言的能力,语文能力才能够落实到实处。对绝大多数中学生而言,要想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就应当加强理解书面语言,特别是理解语义的能力的培养。

在中学任教多年,我深知学生在语文阅读方面的缺陷,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授予他们一些理解语义的捷径是很有必要的。本文所谈的就是在平时教学实践中积累起来的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

理解语义的能力的培养,是基于学生能够基本把握文意,了解文章的整体内容,把握文章主旨的基础上进行的。理解语义,包括理解基本语义以及语句所包含的感情和寓意,主要理解文章中关键的词、语句、段。在教学中,我会特别强调学生:一定要根据文章语境去理解语义,即根据上下文去推敲理解语义。教学中必须让学生做到,一个词的理解要回到句中,一个语句的理解要回到段中,一段话的理解要结合文章主旨去理解,只有这样,才能找到理解语义的捷径。

(一)   关于理解基本语义的一些方法。

1.     一个词的理解需要注意该词与相关词语之间的关系。汉语词语中最常见的是对称词句,这些对称词句往往结构相同,含义表达或是同义相关、或是反义相对,只要把握住了要解释的词语之间的关系,并知道该词的其中一个语素的含义,就往往可以推断出该词的含义。例如“销声匿迹”一词,“声”、“迹”基本同义,“销”、“匿”同义,从“销声”就可推断“匿迹”的含义,从而理解整个词义。

2.     一个词理的解还需注意该词与上下文句的关系。例如要让学生推断“杨修为人恃才放旷,数犯曹操之忌”句中的“恃才放旷”义。因为“恃才放旷”,以致“数犯曹操之忌”,从句子的上下文关系能推知“恃才放旷”的贬义色彩。再找出该句中的已知语素“才”:“才气”是名词,由此推断“恃”是动词,因为依仗才气,所以“放纵”,“旷”原来是“空旷”义,与“放纵”结合可推出“无拘无束,放纵不羁”义,从而掌握整个词的含义。

针对特殊词语,采用以上两种方法去理解,就可少走一些弯路,可以说是词义理解的一条捷径。但在更多的时候,就需要学生养成查字典的习惯,只有这一方法才能极大地丰富他们的词汇量,解词的时候,才能联想翩翩,并找到更多的理解捷径。

然而,理解了重要词语的基本意思,有时只是理解了它们的表层意思,我们中华文化有着很深的底蕴,在阅读优秀作品时,我们常常会发现作品的语言后面其实有着丰富的内涵。要真正理解、品味这些语言的其中含义,如果仅停留在对词语表层意思的理解上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有对词语深层含义的理解。这种理解,就不能离开语境,并且要结合语言特点进行分析。

(二)   关于根据语境去理解语义的一些方法。

1.     理解语句的指代含义。

阅读中经常要明确语句的指代含义,要理解语句的指代含义,往往要在词语出现的上下文处,特别是上文处找出所指内容。如理解《食物从何处来》中谈到植物以自养方式获得食物部分的结尾段首句:“植物合成了这些食物,大部分用来组成躯体和贮藏在种子或根块、块茎中,小部分经呼吸作用又被分解成水和二氧化碳,同时,放出能量,供给生命活动之用”,分析其中的“这些食物”具体指什么,就必须循上文去找答案。“这些食物”包括:水分、无机盐和二氧化碳等,以及由二氧化碳和水合成的有机物质。内容跨了上文三个自然段。可见,找关键词语所指代的内容,必须注意上下文,而且要注意完整性。

2.     体味词语深层含义。

体味语句中重点词语的深层含义,是指理解重点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话外音,即感受作者在词语间表达的思想或情感,这就更需要联系上下文去理解。如《社戏》一文中,写迅哥儿在看戏后归航时看到的景物:“月还没有落,仿佛看戏也并不很久似的,而一离开赵庄,月光又显得格外的皎洁,这段描写就生动地展示了迅哥儿这一城市少年对这次活动充满新奇,而且意犹未尽的情感。因为句子中的“也并”“又”“格外”等副词强调了人物的无限期盼,他觉得这一晚特别的美,希望这一晚的活动节目一个接一个,希望在这样自由自在的天地中多呆些时光.

3.     体味语句的情感倾向。

语句的情感倾向往往通过语气来表现。这些语气既有如上文所说通过词语表达的方式,也有通过变化句式、调整语序、采用修辞等形式表达的方式。我们在分析句子的时候要注意这些特点。如《春》一文中“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句,作者除了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还用了语序变化法——定语后置,这就突出表现了小草在人们的不经不觉中已勃勃生长的情态、质地、颜色;语序变化后长短句交错,节奏轻快,朗读时就能真切感受到作者那颂春的愉悦。

4.感受语言表达方式的不同特点。不同的表达方式往往具有不同特点。

                说明语言的特点是简明、准确,平实或生动。表达大多显得客观准确。具体表现为:一是重视说明对象的逻辑关系和空间关系:如《中国石拱桥》一文中,说明石拱桥,只注意它的外形、结构、功能,并不关心石拱桥的施工经过。二是介绍过程时,语言概括,没有详细的动态描写。如《活板》一文中,说明活字印刷的制作过程,简约概括为一道道工序。

                记叙、议论则是动态的语言表达方式。所谓动态的语言,有两层意思:一是注重发展过程的表达,注意事情的发生、发展与变化。二是表达的对象是客观的、具体的。如《谈骨气》一文中,针对“骨气”而谈;如《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一文中,写鲁达三拳打死镇关西的事,对象具体,所议论或叙述的过程生动可感。但议论、记叙又各有特点:议论的语言准确、严密、鲜明;记叙描写的语言生动形象。

抒情的语言则是感情强烈。如《谁是最可爱的人》一文中,最后一段文字就用强烈的感情高度赞美了我们的志愿军战士。

阅读文章、理解语义时充分利用以上的方法,就可以在阅读过程中,少绕一些弯路,同时,在平时的阅读训练中,要求学生努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切忌以字解字,仅仅去理解字面的意义,并要向学生反复强调:一个词的理解要回到句中,一个语句的理解要回到段中,一段话的理解要结合文章主旨去理解。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找到阅读理解的捷径。

 

                            (此文为2003年深圳市中语会获奖论文)


最后更新[2003-12-16]
相关专题: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信息
 
 
  【发表评论 【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 友情链接:
语文教学资源 三人行中学语文 五石轩 高考168 三槐居 语文潮
中学语文在线
课件库 一代互联
       

Copyright@2001-2011 YuwenWei.net All Rights Reserver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