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搜索
高级
 本站专题
 · 语文味集锦
        
   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 试题下载高考试题
文章标题: 《2006年上海市普通高等学校春季春季招生考试》
出处:岭南闲樵 转贴      阅读次数:2932
 版权申明:本站发布的原创文章或作品版权归我站和作者共有,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作者。本站所提供的所有文章及作品,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2006年上海市普通高等学校春季春季招生考试

2006年上海市普通高等学校春季春季招生考试

一、80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5题。(18)

扇,自古以来为引风纳凉之物。千百年来除使用价值之外,小小的扇中还孕育着中华文化艺术的智慧,凝聚了古今工艺美术的精华,是民族传统文化艺术的瑰宝。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早已成为脍炙人口的著名诗句。扇面的丹青墨宝值得珍藏,扇骨的精工细雕成为艺术。舞台上,演员一扇在手,或进或退,或开或合,瞬息万变,活灵活现。建筑中,这种独特的艺术造型,还被古典园林的漏窗所吸收,成为移步换景、美不胜收的花墙小景,表现出耐人寻味的文化魅力。

    我国的扇具有源远流长的发展历史。目前所发现的最早实物扇应该是楚地出土的春秋、战国时的扇子,有竹扇和羽扇两种。虽然出土的竹扇是2000多年前的遗物,但其制作已相当精良。中国的扇仅从材料而言,就有羽扇、竹扇、纨扇、蒲葵扇等。传统的扇多为圆形,故称团扇

    扇面上采用书法,据文献记载,以羲之书扇流传最早。唐代在扇面上的绘画,已有实物出土,而且在唐代绘画中也有所反映。到了宋代,文人与绘画的关系越来越密切,扇面成为画师创作的天地,加之皇帝对书画扇面的重视,扇面艺术得到飞速发展,臻于顶峰。仅以《宋人画册》中百幅小品为例,其中纨扇面就有60余幅,而且这些扇面,题材广泛,构思精巧,开创了将绘画艺术融于方寸的小中见大的新局面,咫尺千里,雄浑壮阔。后来,又有以突出某一局部来代替全景的边角之景,如夏珪的《烟岫林居图》。取材中也有小至花鸟画中的野草闲花,昆虫禽鱼,它们纤毫毕现,栩栩如生,如宋徽宗赵佶的《枇杷山鸟图》,运以精心,出以妙笔,具有一种独特的情趣。因此,宋代的扇面,已成为我国古代绘画艺术中的瑰宝。扇面作为绘画的一种形式被继承、发扬、光大,实际上已脱离了扇的实用功能,而创作出艺术化的扇面形状的绘画作品,被历代书画爱好者作为精品珍藏。元、明、清时期,很多画家也热衷于扇面书画,直至今日,扇面书画还受到一些画家的青睐。扇的形式之美,使画面更有锦上添花的效果。我国的扇面艺术作为珍品,不仅为我国各大博物馆,也为世界各著名博物馆所珍藏,总数可达数百件之多。

    在宋代,折叠扇从日本和高丽先后传入中国,扇面以纸、绢等制成,并以其新颖、灵巧、轻便受到欢迎。到明代中、晚期风靡一时,效仿四起,出现了大量以诗、书、画为主体的扇面,另外又涌现出一批制造扇骨与扇面的能工巧匠。于是,折叠扇开始独领风骚,并有取代传统团扇之势。檀香扇是从折叠扇演化而来的,扇骨由檀香木制成。据传,苏州从1920年开始生产檀香扇,第一家作坊叫张多记。檀香扇花色品种繁多,扇面制作精良,扇骨长短宽窄各有区别,工艺要求极为严格。

    总之,从扇的发展可以看到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小小一扇,凝聚了历代工艺的优秀成果,技艺精湛,异彩纷呈。同时,它又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书画艺术的表现力和创造力。并且,对外来文化的兼收并蓄,发扬光大,也是形成中国扇文化绚丽多彩的原因之一。

1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是唐代诗人__________《秋夕》中的诗句。(2)

2.根据要求,在下表横线上填入关于扇的合适内容。(3)   

年代

样式

1_______

宋之前

2_______

罗、纨等

自宋起

折叠

3_______

3.以下说法符合文意的两项是 (    )(    )(6)

A.古典园林的花墙设计因吸收了扇的艺术造型而摇曳多姿,引人入胜。

B.目前发现最早的实物扇是从楚地出土的,有羽扇、竹扇、纨扇、蒲葵扇等。

C.《枇杷山鸟图》、《烟岫林居图》等扇面意境深远,气势雄浑,有咫尺千里之感。

D.唐代艺术家在扇面书画中善用边角之景,产生以小见大的艺术效果。

E.明代中晚期,新颖、灵巧、轻便的折叠扇一支独秀,取代了传统团扇。

F.我国的一些扇面,已成为扇面形状的绘画艺术珍品,为中外各大博物馆收藏。   

G.越来越多的当代画家投入了扇面艺术的创作,极大地提升了人们的审美品位。

4.请任选所附的一幅扇图,作一简评。(3)

 

 

5.有人说,现在都用空调、电扇,传统的扇子可以退出生活舞台了。你同意吗?请从两个方面说明理由。(4)

 

 

 

()阅读下文,完成第6—11题。(20)

幸福的篮子

()·沃兹涅先斯卡娅

    有段时间我曾极度痛苦,几乎不能自拔。

    一天,我路过一家半地下室式的菜店,见一美丽无比的妇人正踏着台阶上来——太美了,简直是拉斐尔《圣母像》的再版!我不知不觉放慢了脚步,凝视着她的脸。因为起初我只能看到她的脸。但当她走出来时,我才发现她矮得像个侏儒,而且还驼背。我耷拉下眼皮、快步走开了。我羞愧万分……瓦柳卡,我对自己说,你四肢发育正常,身体健康,长相也不错,怎么能整天这样垂头丧气呢?打起精神来!像刚才那位可怜的人才是真正不幸的人……

    我永远也忘不了那个长得像圣母一样的驼背女人。每当我牢骚满腹或者痛苦悲伤的时候,她便出现在我的脑海里。我就是这样学会了不让自己自怨自艾。而如何使自己幸福愉快却是从一位老太太那儿学来的。   

    那次事件以后,我很快又陷入了烦恼,但这次我知道如何克服这种情绪。于是,我便去夏日乐园漫步散心。我顺便带了件快要完工的刺绣桌布,免得空手坐在那里无所事事。我穿上一件极简单、朴素的连衣裙,把头发在脑后随便梳了一条大辫子。又不是去参加舞会,只不过去散散心而已。

    来到公园,找个空位子坐下,便飞针走线地绣起花儿来。一边绣,一边告诫自己:打起精神!平静下来!要知道,你并没有什么不幸。这样一想,确实平静了许多,于是就准备回家。恰在这时,坐在对面的一个老太太起身朝我走来。

    如果您不急着走的话,她说,我可以坐在这儿跟您聊聊吗?”

    当然可以!”

    她在我身边坐下,面带微笑地望着我说:知道吗,我看了您好长时间了,真觉得是一种享受。现在像您这样的可真不多见。

    什么不多见?’

    您这一切!在现代化的列宁格勒市中心,忽然看到一位梳长辫子的俊秀姑娘,穿一身朴素的白麻布裙子,坐在这儿绣花!简直想象不出这是多么美好的景象!我要把它珍藏在我的幸福之篮里。

什么,幸福之篮?”

这是个秘密!不过我还是想告诉您。您希望自己幸福吗?”

    当然了,谁不愿自己幸福呀。

    谁都愿意幸福,但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懂得怎样才能幸福。我教给您吧,算是对您的奖赏。孩子,幸福并不是成功、运气、甚至爱情。您这么年轻,也许会以为爱就是幸福。不是的。幸福就是那些快乐的时刻,一颗宁静的心对着什么人或什么东西发出的微笑。我坐在椅子上,看到对面一位漂亮姑娘在聚精会神地绣花儿,我的心就向您微笑了。我已把这一时刻记录下来,为了以后一遍遍地回忆。我把它装进我的幸福之篮里了。这样,每当我难过时,我就打开篮子,将里面的珍品细细品味一遍,其中会有个我取名为白衣姑娘在夏日乐园刺绣的时刻。想到它,此情此景便会立即重现,我就会看到,在深绿的树叶与洁白的雕塑的衬托下,一位姑娘正在聚精会神地绣花。我就会想起阳光透过椴树的枝叶洒在您的衣裙上;您的辫子从椅子后面垂下来,几乎拖到地上;您的凉鞋有点磨脚,您就脱下凉鞋,赤着脚;脚趾头还朝里弯着,因为地面有点凉。我也许还会想起更多,一些此时我还没有想到的细节。

    太奇妙了!”我惊呼起来,一只装满幸福时刻的篮子!您一生都在收集幸福吗?” 

    自从一位智者教我这样做以后。您知道他,您一定读过他的作品。他就是阿列克桑德拉·格林。我们是老朋友,是他亲口告诉我的。在他写的许多故事中也都能看到这个意思。遗忘生活中丑恶的东西,而把美好的东西永远保留在记忆中。但这样的记忆需经过训练才行。所以我就发明了这个心中的幸福之篮。

    我谢了这位老妇人,朝家走去。路上我开始回忆童年以来的幸福时刻。回到家时,我的幸福之篮里已经有了第一批珍品。

6.作者写第一次偶遇,在文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2)

7.第二自然段中包含多组对比,请简要概括。(3)

  (1)妇人外形:          (2)“的心理:羡慕      

8.以下对文意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A.老太太认为在公园刺绣时呈现出现代都市的时尚美。   

    B那次事件指的是在菜店与美丽无比的女人相遇。

    C是一个容貌俊秀、心地善良却又多愁善感的姑娘。

    D幸福之篮里第一批珍品是童年以来的美好时刻。

9.本文不仅叙说了动人的故事,而且教会我们如何编织幸福的篮子,那就是_________(3)

10.第二次偶遇写得很有感染力,请指出其中运用的两种写作手法并举例说明。(4)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朋友,在你的幸福之篮里一定也有许多珍宝,请和我们分享(可写一件,也可写一组,80字左右)。(5)

 

 

 

(三)填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任选5空)。(5)  

12(1)水皆缥碧,__________。游鱼细石,直视无碍。__________,猛浪若奔。

 (吴均《与朱元思书》)

(2)脚著谢公屐,__________。半壁见海日,__________(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3) ____________________,青霭入看无。(王维《终南山》)

(4) ____________________,欲辨已忘言。(陶渊明《饮酒》)

(5)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____________________(《孟子》)

(6)吾生也有涯,____________________(《庄子》)

(四)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第13—15题。(8)

喜迁莺·端午泛湖

 

    梅霖初歇,乍绛蕊海榴,争开时节。角黍包金,香蒲切玉,是处玳筵罗列。斗巧尽输年少,玉腕彩丝双结。舣彩舫,看龙舟两两,波心齐发。    奇绝。难画处,激起浪花,飞作湖间雪。画鼓喧雷,红旗闪电,夺罢锦标方彻。望中水天日暮,犹见朱帘高揭。归棹晚,载荷花十里,一钩新月。

13.作品显示端午习俗的词语有龙舟、______________等。(2)

14.作品生动描写了赛龙舟的热烈场面,请从两个角度加以说明。(3)  

  (1) 色彩     例子:______________                                                                     

  (2) _____    例子:______________                                                                   

15.画线句的描写与前面的热闹场景截然不同,这样的写法好在哪里?(3)

 

 

(五)阅读下文,完成第16—20题。(17)

    余村居无事,喜钓游。钓之道未善也,亦知其趣焉。当初夏、中秋之月,食后,出门而望,见村中塘水,晴碧泛然,疾理钓丝,持篮而往。至乎塘岸,择水草空处,投食其中,饵钩而下之。蹲而视其浮子,思其动而掣之,则得大鱼焉。无何,浮子寂然;则徐牵引之,仍自寂然。已而手倦足疲,倚竿于岸,游目而视之,其寂然者如故。盖逾时始得一动,动而掣之则无有。余曰:是小鱼之窃食也,鱼将至矣。又逾时,动者稍异,掣之得鲫,长可四五寸许。余曰:鱼至矣,大者可得矣。起立而伺之,注意以取之,乃一得,率如前之鱼,无有大者。日方午,腹饥,思食甚,余忍而不归以钓,是村人之田者皆毕食以出,乃收竿持鱼以归。归而妻子劳问有鱼乎,余示以篮而一相笑也。及饭后仍出,更别塘求钓处。逮暮而归,其得鱼与午前比。或一日得鱼稍大者某所,必数数往焉,卒未尝多得,且或无一得者。余疑钓之不善,问之常钓家,如是。

16.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4)

  (1)食后,出门而望(    )       (2)乃一得(    )

  (3)别塘求钓处(    )         (4)问之常钓家,如是(    )

1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2)

  A 余疑钓不善                 B  皆毕食

    动而掣则无有                     久之,能足音辨人

  C 无何,浮子寂               D  亦知其趣

    晴碧泛                           置土石

18.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

    (1)饵钩而下之。

   

(2)逮暮而归,其得鱼与午前比。

 

19.文中画线句表现了钓者怎样的心理变化过程?(2)

 

20归而妻子劳问有鱼乎,余示以篮而一相笑也这一情景充满了生活情趣。请展开想象拟写一段对话。(3)

___________问: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问: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第21—25题。(12)   

   予幼奉庭训,早游文学。年在纨绮,便受古文尚书。每苦其辞艰琐,难为讽读。虽屡逢捶挞,而其业不成。尝闻家君为诸兄讲春秋左氏传,每废书而听。逮讲毕,即为诸兄说之。因窃叹曰:若使书皆如此,吾不复怠矣。先君奇其意,于是始授以左氏,期年而讲诵都毕。于时年甫十有二矣。所讲虽未能深解,而大义略举。父兄欲令博观义疏,精此一经。辞以获麟已后,未见其事,乞且观余部,以广异闻。次又读《史》、《汉》、《三国志》。既欲知古今沿革,历数相承,于是触类而观,不假师训。自汉中兴已降,迄乎皇家实录,年十有七,而窥览略周。

    但于时将求仕进,兼习揣摩,至于专心诸史,我则未暇。洎年登弱冠,射策登朝,于是思有余闲,获遂本愿。旅游京洛,颇积岁年,公私借书,恣情披阅。至如一代之史,分为数家,其间杂记小书,又竞为异说,莫不钻研穿凿,尽其利害。加以自小观书,喜谈名理,其所悟者,皆得之襟腑,非由染习。故始在总角,读班、谢两汉,便怪前书不应有《古今人表》,后书宜为更始立纪。当时闻者,共责以为童子何知,而敢轻议前哲。于是赧然自失,无辞以对。其后见张衡、范晔集,果以二史为非。其有暗合于古人者,盖不可胜纪。始知流俗之士,难与之言。凡有异同,蓄诸方寸。

    []①射策:应试。    谢:谢承,三国东吴人,著有《后汉书》。

21.作者少年时废习《尚书》而改习《左传》的原因是:           (2)

22.从画线句可见史学研究工作的特点。下面几个成语中对此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2)

   A.韦编三绝    B.披沙拣金    C.寻章摘句    D.穷形尽相

23.第一段表现作者读书涉猎之;第二段侧重表现作者治学研究之(2)

24.根据文意,下面对作者治学经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2)

    A.幼年已开始读班固的《汉书》和谢承的《后汉书》。

    B.十一岁跟随父亲学《左传》,仅一年就诵读完毕。

    C.十七岁遍览前四史及汉中兴以前历代正史文献。

    D.二十岁参加殿试进用于朝廷,才得以遂愿专心研究史学。

25.作者认为流俗之士,难与之言,于是凡有异同,蓄诸方寸。你是否赞同这种做法?请谈谈看法。(4)

二、70

26.阅读下面提示,根据要求作文。

    古人曾写过这样的诗句:一种春声浑难忘,最是长安课归时,表现了对放学之后那欢快、嬉闹之声的深深怀恋。今天,我们周围的声音多得让人应接不暇,可是,哪一种才是真正牵动你内心深处的呢?是校园的课钟,还是窗外的风雨?是新岁的爆竹,还是梦中的短笛?或者,那是……

请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题目自拟。

参考答案

 

一、80

()(18)

1(2)杜牧    2(3)  (1)材料(1)  (2)()(1)  (3)纸、绢等(写出一项即可)(1)

3(6)  A(3)  F(3)

4(3)  (1)扇的形式美。无论是圆形的团扇还是折叠扇形都富于强烈的艺术美感。(2)扇面的艺术美。折叠扇书法艺术精湛,布局考究。团扇构图精美,以竹人扇,格调高雅。(写对一点得2分,写对两点得3)(意思对即可)

5(4)要点:使用价值,艺术价值,收藏价值,等等。

理由充分  语言通顺   4

理由较充分        语言一般   23

理由空泛  有语病       01

 ()(20)

6(2)为写第二次相遇铺垫

7(3)  (1)貌美(1)  体残(1)    (2)同情(羞愧、自责)(1)

8(3)A

9(3)遗忘生活中丑恶的东西(1),而把美好的东西永远保留在记忆中(2)

10(4)写作手法(如:细节、对话、景物、外貌描写等)(1)  例子(1分,必须相配)

11(5)

内容真实感人    语言通顺   5

内容较空泛      语言一般   3

空洞无物  有语病       02

()(5)

12(5)(1)千丈见底  急湍甚箭  (2)身登青云梯  空中闻天鸡  (3)白云回望合 (4)此中有真意  (5)威武不能屈  (6)而知也无涯(写对一空得1)

()(8)

13(2)角黍(香蒲)  斗巧  结彩丝(写对一个给1)

14(3)(1)浪花飞作湖间雪  红旗闪电(1)  (2)如:声音(1)  画鼓喧雷(1)(其他角度与例子也可)   

15(3)(1)动静映衬,鲜明对比  (2)寓情于景,韵味无穷(答对一点得2分,答对两点得3)(意思对即可)

()(17)   

16(4)(1)通“早”(1)    (2)间或(有时)(1)    (3)(1)    (4)大多(全、都)(1)

17(2)C

18(6)  (1)把钓钩装上鱼饵投到水里(译出大意1分,重点词“饵”“下”各1) (2)等到天黑回来,那些钓得的.鱼与午前一样(译出大意1分,重点词“逮”“比”各1)

19(2)未得鱼希冀得鱼,钓得小鱼期盼大鱼。

20(3)

符合情景,对答巧妙,充满情趣(3)

尚合文意,语言平淡          (2)

游离文意,语言乏味       (01)

()(12)

21(2)兴趣

22(2)B

23(2)(广等)(1)  (深、专等)(1)

24(2)C

25(4)要点、理由(3)语言(1)

 

 


最后更新[2005-12-31]
相关专题: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信息
 
 
  【发表评论 【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 友情链接:
语文教学资源 三人行中学语文 五石轩 高考168 三槐居 语文潮
中学语文在线
课件库 一代互联
       

Copyright@2001-2011 YuwenWei.net All Rights Reserver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