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 雪》教案
上步中学 赖敏
教学目标
1. 借助联想和想象,感受词的意境美,领略词人在特定历史时期伟大的胸襟、坚定的信心。
2. 反复朗读,理解诗词写景和议论的特点。
教学设想
应用教学课件生动的图片、有感情的朗读使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发挥教学课件人机交互的作用加强朗读训练。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 导入
毛泽东在中南海时,冬天下雪了他也从不让人扫院子里的雪,同学们知道为什么吗?是因为他非常爱雪,这要从《沁园春雪》这篇课文讲起。
二 .列出学习重点,简介历史背景。
1. 学习重点
(1)感受词的意境美,领略词人在特定历史时期伟大的胸襟、坚定的信心。
(2)反复朗读,理解诗词写景和议论的特点。
2. 历史背景
1936年2月,红军长征胜利结束。在陕北,毛泽东领导的中国共产党肩负着非常艰巨的任务:赶走日本帝国主义 侵略者,推翻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建立新中国. 3.文体 词有调子,分上下两阙(片)。“沁园春”是词牌名,“雪”是题目。
三 .整体感知
看画面,听朗读,跟朗读轻声读,初步体会:
1 .读了这首词,你的第一感觉是什么?
2 .作者描绘了一幅怎样的雪景?
3 .作者表达了一种怎样的豪情壮志?
1
明确:作者给我们描绘了一幅雄伟壮观的雪景,使人并不感到冷,反而有一种奋发向上的感觉,感受到作者要建立一个新中国的雄心壮志。整首词情由景生,议由情发。
朗读 分组读并全班齐读,感受作者的豪情壮志。
四 .深入体会
1.讨论上阙:
(1).作者观察的着眼点在“望”,他望见的具体景观有: 。望见的雄浑气象有: 。
(2)你认为哪些句子最能体现豪迈、奋发向上的气势?为什么?
明确:具体景观有长城、黄河、高原、高山,雄浑气象有冰封、雪飘、莽莽、试比高。“山舞应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作者借助联想和想象写出了一种雄浑的气象,豪迈的气势
2.注意:朗读之时,从“望”读到“欲与天公试比高”须一气连贯,“欲与天公试比高”与“须晴日”之间要有较大间歇。请同学试读一遍。
3.讨论下阙:
(1)江山如此多娇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两句是过渡句,
娇 字总括了上片, 折腰 一词生动的描绘出英雄奋斗的姿态。
(2)“惜”是为谁而“惜”?他们为历史发展所做的贡献与毛泽东肩负的历史任务有何不同?
(3)怎样理解“风流人物”?
明确:毛泽东是为五个封建帝王感到可惜。虽然他们为历史发展做出了相当的贡献,但由于历史因素,他们只是为了个人利益而坐江山,一毛泽东为首的共产党则是为了大多数人打江山。因此毛泽东以后来者居上的气势并不完全否定古人
,而是要超过古人。“风流人物”指能赶走侵略者、为人民建立新中国的人。到此点明全文主旨。
2
3.注意下片中“惜”所统领的语句要读得一气贯通,“射
大雕”与“俱往矣”两句之间间歇较大。
五 .朗读。再听录音,一起朗读。
1)“望长城内外”到“欲与天公试比高”、“惜秦皇汉武”到“只识弯弓射大雕”,两部分须读得一气连贯。
2)“试比高”与“须晴日”之间,“射大雕”与“俱往矣”之间,间歇较大。
3)最后三句,要读得意气昂扬,充满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