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搜索
高级
 本站专题
 · 语文味集锦
        
   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 教育视野八面来风
文章标题: 《新加坡与中国教育比较——以鲁迅《祝福》为例》
出处:源自:中基网 wbs编辑    作者:谢世涯   阅读次数:5242
 版权申明:本站发布的原创文章或作品版权归我站和作者共有,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作者。本站所提供的所有文章及作品,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新加坡与中国教育比较——以鲁迅《祝福》为例

新加坡与中国学生语文作业和考试之比较——以鲁迅《祝福》为例

谢世涯,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国立教育学院
  

  新加坡初级学院和中国大陆高级中学的教科书里,都编选了鲁迅的短篇小说《祝福 》。不过,中国是把《祝福》作为“语文”教材,新加坡则把它作为“文学”教材。由于“语文科”和“文学科”对教学内容的处理和教学方法等的设置,虽然有相通、交叉的地方,但却有更多的相异之处,何况两国的学制有所不同,学生的语文程度也有别。 故整个课程的设计,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课型、教学方法、作业练习与考试题型等,都有或多或少、甚或有显著的差别。这里仅以《祝福》为例将两国的作业练习、考试及其题型加以比较分析。

甲 新加坡方面

   一、在研讨课里接受口头练习
  新加坡初级学院的研讨课和大学一样,是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活动,老师主持,学生讨论。研讨课一般是每堂讨论一个或两个教学要点,如《祝福》的写作手法、祥林嫂的形象与性格等,在每个要点下另设小提纲。学生在上研讨课之前,必须研习有关资料,包括老师的讲义和讨论提纲,学生主动发言或质疑问难,老师从旁指导、订正、补充并作总结。学生上完一堂研讨课后,一方面是把握了该研讨课的教学内容,另方面则接受了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

   二、撰写专题报告
  有的教师,要求学生撰写专题报告。其方法是教师拟定题目,如《祥林嫂再醮再寡 再到鲁镇的遭遇》、《从封建礼教和迷信邪说探讨祥林嫂的悲剧等。教师也指定或提供有关参考资料,让学生阅读、分析,撰写成一篇专题报告,并在研讨课上发表,让其他同学就报告的内容提出问题,共同讨论,这样不但促进了学生的自学能力,也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三、关于创作练习
  这是《考试纲要》提出的让学生“尝试进行文艺创作”的建议。但由于时间和学生语文程度的关系,大多数初级学院的学生都难以做到。老师只能鼓励对文艺有兴趣的同学,在课余时间进行小说创作的练习,交由老师批改。对文艺有兴趣的同学,老师也会鼓励他们参加由文艺或教育团体主办的文艺创作比赛,或参加“文艺营”,让他们在文艺营的研习会上,由专人指导进行文艺创作,包括小说的创作。

   四、学院的测验与考试
  新加坡的学制,是一学年分上下两学期。初级学院的“华文主修”,大约每学期测验一次到两次,每学期又有期末考试。当然,《祝福》的测验和考试,都是和其他的小说或戏剧同在一个试卷,全是主观性而需要作综合分析的问答题。现将这类的题型举例胪列如下:
  1.祥林嫂两次到鲁四叔家里当佣人,给主人留下什么不同的印象?这反映了什么事实?
  2.略述祥林嫂的遭遇。鲁迅通过她表现了什么思想?
  3.试分析鲁迅短篇小说《祝福》的写作技巧。
  4.鲁迅笔下祥林嫂的思想性格是怎样的?试举例加以说明。
  5.鲁迅的小说《祝福》,深刻地描写了旧中国农村中的落伍思想和迷信风俗。试举例加以说明。
  6.鲁迅的《祝福》反映了什么社会现实?试举例说明。《祝福》这个题目是怎样来的?
  7.试说明祥林嫂前后两次到鲁四老爷家当女工的不同形象。

   五、剑桥会考
  鲁迅的《祝福》,自1980年至1996年,一直是“新加坡剑桥普通教育证书高级水准 会考”试卷文学部分的必考题目,几乎每年都会出一题。其题型大致和各初级学院测验与考试的试题一样,都是需要作综合分析的表述题。现将1987至1996年共10年的试题举例胪列如下,以见其与中国高考试题的不同:
  1.鲁迅怎样通过祥林嫂的遭遇批判了封建礼教和迷信思想?
  2.鲁迅写《祝福》的动机何在?试述这篇小说的主题思想。
  3.试从结构与语方两方面来评述《祝福》的艺术特色。
  4.鲁迅在《祝福》里,对鲁镇社会环境的描写,着重表现哪几点?
  5.鲁迅在《祝福》中如何通过祥林嫂这个人物来反映封建伦理观念?试举例说明。
  6.鲁迅在《祝福》中,巧妙的运用了对比的写作手法。试举两个例子加以说明。
  7.试以《祝福》中柳妈和短工二人为例,说明鲁迅对劳动人民的批判。
  8.试分析鲁迅在《祝福》中如何利用“倒叙”和“第一人称”的手法。
  9.鲁迅说要刻画一个人的性格,最好是刻画他的眼睛。试述鲁迅如何采用这种艺术 手法,来描写《祝福》中祥林嫂的眼睛,并说明其意义。
  10.试分析鲁迅《祝福》中祥林嫂两次不幸的婚姻。作者借此反映什么社会问题?

乙 中国方面
  
   一、“思考与练习”侧重文学鉴赏能力的考查
  人教版高中《语文》课本每篇课文之后,按例附有“思考与练习”。《祝福》课文 后“思考与练习”共提供了六道练习题,其中前五题都是阅读理解与文学鉴赏方面的题 目,只有第六题才是语文练习题。足见《祝福》虽列入语文科,但就课本的练习题来看 ,中国是以文学观点来处理《祝福》多过以语文观点来处理《祝福》的。现举一道练习 为例:小说在叙述方式上用了什么手法?这种手法对表现主题有什么作用? 然而,不管“思考与练习”如何设计题目,尽管题目设计得如何完善,只因与高考 的题型有别,往往不被教师与学生重视,因为人们所重视的是高考的“标准化”题型, 而把“思考与练习”的“表述(问题)题视为‘传统’的题型,置于被遗忘的角落。” (注:傅文昌《从高考看语文教学与练习》,载郭预衡主编《专家谈中学语文教学》, 山西教育出版社,1995,页227。)

   二、提供与《祝福》内容有关的写作练习
  这是一些教学参考书或有关教案的编写者所提供的,目的在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 尤其是文学的写作能力。例如:课文中作者没有写出鲁四老爷的肖像,请你通过想像,选择一个场景,刻画鲁四老爷的肖像,特别是眼睛。字数为200字。
同样的,配合《祝福》内容的写作练习,因与高考的题型挂不上钩,也往往不受教师与学生的重视。

   三、配合高考的标准化试题
  有越来越明显的趋势:考试领导教学。这在中国也不例外,高考就是一个显著的例子。“本来,高考的功能,只是为高等院校选拔合格新生。但是,中学的教学却往往以 高考试题为指挥棒,清晰地打上考试的烙印。”(注:傅文昌《从高考看语文教学与练 习》,载郭预衡主编《专家谈中学语文教学》,山西教育出版社,1995,页212。) 基于上述原因,好些教学参考书和教案的编写者就仿效高考的题型,设计出类似以 下这些“标准化”的练习。(注:黄岳洲主编《新编中学语文教案》(高中,共六册) ,语文出版社,1994, 第三册,页171—174。)
  (一)选择题
  例题:祥林嫂被抢之后,鲁四老爷说:“可恶,然而……”这句话的意思是:( )
  A.一定程度上反映四叔对祥林嫂的关心同情。
  B.四叔对卫老婆子一伙的憎恶。
  C.四叔同意祥林嫂婆婆的行为,只是自己失了面子。
  D.四叔对损失祥林嫂这样能干的帮工的一种痛惜之情。
  (二)填空题
  例题:《祝福》选自鲁迅的《   》集,小说生动地塑造了一个_______典型形象,深刻地揭露了_________。
  (三)阅读下列文字,回答问题
  例题:年年如此,家家如此,——只要买得起福礼和爆竹之类的,——今年自然也 如此。
  A.通过“年年如此,家家如此”“今年也如此”的描写,显示了辛亥革命以后中国 农村怎样的状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通过这样的环境描写,揭示出:______________。
  C.两处破折号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
  (四)简答题
  例题:小说《祝福》中的“我”是怎样的形象?在小说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由以上所提供的类似高考的题型看来,这样的练习,除了第四项“简答题”是需要 作简略的综合分析的文学试题以外,其他的试题多是侧重于所谓“标准化”的语文练习 。新加坡的《祝福》,则不提供这方面的练习或试题。因为新加坡的“华文主修”分试 卷一和试卷二,试卷一是语文科,其试卷则多属标准化的试题,与中国的高考近似,而试卷二是文学科,全是侧重于需要作综合分析的表述(问答)题。
  
   根据以上比教研究,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一、归属文学科或语文科的缘由
  新加坡教育部《考试纲要》(注:新加坡教育部《新加坡剑桥普通教育证书会考高 级水准考试纲要》,新加坡教育部,1995。)把《祝福》列为“文学科”教材,中国《 语文教学大纲》则列《祝福》(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教育委员会制订《全日制中学 语文教学大纲》(修订本),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为“语文科”教材,可 见《祝福》归入文学科或语文科,是受新中两国整体课程设计所制约。新加坡的“华文 主修”科分设两个试卷,试卷一为语文教材,考核学生听、说、读和写的能力,试卷二 为文学教材,考核学生鉴别、欣赏和评述文学作品的能力。中国则把语文教材和文学教 材统归为语文科,故《祝福》在新加坡属文学科,在中国则属语文科。
  二、新中两国都重视文学教学
  前面说过,新加坡初级学院的“华文主修”,分为语文科和文学科,而中国高级中 学的文学教材,则涵盖在语文科里。但中国语文科里的文学教材,较之新加坡文学科里 的文学教材却还要来得多,足见新中两国都很重视文学教学。为了使学生“读懂较有内 涵的文艺作品,读懂并能欣赏思想内容较深入、写作技巧较高超的文艺作品。”(注: 新加坡教育部课程规划署编《中学华文科课程标准》,新加坡教育部,1993,页5。)新 加坡课程发展署于1994年重新编纂的《中学华文》(第二语文)和《中学高级华文》( 第一语文),已经增加了文学教材的比重,这对于学生将来进入初级学院修读有关华文 的课程,将有莫大的帮助。至于初级学院的“华文主修”(第二语文)和“高级华文” (第一语文)的文学教材,从1997年起,也增加了篇幅,这确实是一个可喜的现象。
   三、教学目标相同测试题型则略有分别
  新加坡教育部《考试纲要》曾列出文学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和“考查学生对文学教 材的阅读、欣赏和分析能力。”(注:新加坡教育部《新加坡剑桥普通教育证书会考高 级水准考试纲要》,新加坡教育部,1995。)中国《语文教学大纲》也曾列出文学的教 学目标,是在初中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具有鉴别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注:中华 人民共和国国家教育委员会制订《全日制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修订本),北京,人民 教育出版社,1990。)足见新中两国都有相同的文学教学目标。为了能够达到这个目标 ,《祝福》的作业练习和考试,新加坡全是侧重需作综合分析的表述(回答)题,中国 在平时作业里,则包含了表述题和“标准化”的练习,但高考的试卷里,却主要是标准 化的题型。影响所及,《祝福》的教学参考书或教案的编写者,多提供类似高考的题型 ,如选择题、填空题等。分析这些标准化的题型,对于是否能够达到培养学生“具有鉴 别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则有待商榷。
  四、教学内容相同教学方法则有异
  《祝福》的教学内容,从新中的教学要点来看,大体上是相同的,都包括了下列这 些:作者简介、写作动机、时代背景、故事情节、人物形象、环境描写、主题思想或思想内容、艺术特色等。但《祝福》在新加坡是归入华文第二语文的“华文主修”里头。 华文对中国学生来说,是他们的母语,无所谓第一或第二语文,他们所读的文学教材, 比新加坡学生读得多,程度也较高。故两国的授课时间和教学方法,显然也有所分别。 《祝福》在中国的授课时间,只有3小时,比新加坡课时少,多采用学生研读、思考、质疑,师生共同讨论和教师点拨归纳的综合教学法。新加坡《祝福》的教学时间,大约需 12小时,其中四分之三属讲堂课,全由教师主讲,四分之一属研讨课,教师事先拟定有关提纲,学生在研讨课时根据提纲进行讨论,以学生发言为主,教师从旁指导并作总结 归纳。这种既有讲堂课又有研讨课的教学方法,较之中国的教学方法,确实是有所不同的。




最后更新[2006-1-6]
相关专题: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信息
 
 
  【发表评论 【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 友情链接:
语文教学资源 三人行中学语文 五石轩 高考168 三槐居 语文潮
中学语文在线
课件库 一代互联
       

Copyright@2001-2011 YuwenWei.net All Rights Reserver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