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搜索
高级
 本站专题
 · 语文味集锦
        
   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 试题下载中考试题
文章标题: 《宁夏05年中考语文试卷》
出处:岭南闲樵 转贴      阅读次数:3999
 版权申明:本站发布的原创文章或作品版权归我站和作者共有,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作者。本站所提供的所有文章及作品,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宁夏05年中考语文试卷

宁夏回族自治区2005年实验区初中毕业、高中招生试卷

   

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积累(28)

1.下面的词提示了考试应注意的几个方面。请你对症下药,将这四个词按最适合你的顺序依次填入方框内,然后按你排好的顺序,用这些词写一段激励自己的话。(4分。你可根据情况自行降低难度,如选择其中的3个、2个、1个,每个1)

积极  负责  沉着   认真:

2.默写(9)

  ①几处早莺争暖树,         

           ,清风半夜鸣蝉。

  ③征蓬出汉塞,         

  ④仍怜故乡水,         

           ,拄杖无时夜叩门。

           ,身世浮沉雨打萍。

  ⑦忽如一夜春风来,         

  ⑧人有悲欢离合,              

3.从上面几组诗句中选择你最熟知的一组,介绍它的出处和作者。(2)

 

4.从上面几组诗句中选择你感悟最深的一组作些赏析。(2)

 

5.一位外国学生用不太熟练的汉语表达了他对中国古典诗歌的赞叹。请你在括号中填上更贴切的词语替换“漂亮”一词(每处不超过4个字),帮他准确表达自己的意思。(5)

    中国的诗词很漂亮(    ),语言漂亮(    ),内容漂亮(    ),形式漂亮(    ),读完的感觉也漂亮(    )

二、阅读(38)

    ()先让我们穿越时间隧道,徜徉于中国古代文化的长河,去追寻现代汉语的渊源,品味那愈久弥香的经典。(10)

1.用“l”标出下面句中最明显的两处停顿。(2)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2.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的含义。(2)

  讥于市朝,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谤:     闻:    

3.翻泽下面句子。(2)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译文:                             

4.下面两句话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哪一个更积极?请说明理山。(2)

  ①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②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5.《鱼我所欲也》中,“所识穷乏者得我欤”一句,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了孟子亲民爱民的民本思想,与此同时,在孟子看来,即使是出于用之于民的E1的,也不能“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你认为其中的道理是什么?(2)

 

()与美文相伴,可以提升人的境界,驻足于这些优美的文字中,你定会有如沐春风的享受,定会引起你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特殊感悟。(15)

             回忆我的文学父亲

    ①我的童年时代只知道两位作家,一位是鲁迅,另一位就是高尔基。我知道鲁迅是中国人,而高尔基是外国人。在我幼稚的想象中,他们更像是兄弟一般,甚至相貌都不无神似之处:瘦削的四方脸,平头短发,浓眉,犀利的眼神,尤其都有一撇浓密的八字胡……但仅仅他们两人,已经使我内心的殿堂足够拥挤了。必须承认:他们那双峰并秀的形象给了我的童年以极大的影响。

    ②鲁迅的杂文与小说虽然深刻,但对于一个孩子的理解力而言,还是显得壁垒森严。比较而言,高尔基的灵魂纵然远在异国,但因为有其自传体三部曲的娓娓述说,似乎更为亲切。《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有多少中国孩子因之而了解到一位外国男孩成长的经历。说起来不好意思,我最初读的并非原书,而是一套黑白的同名连环画——但这已足够了,足够使我把书中的主人公当作自己异国的伙  伴来看待。高尔基的童年苦难而叉传奇:进鞋店当小伙计、给绘[j师儆学徒、逃课、  在伏尔加河轮船上做厨师的小工、错看烛光偷偷读书……这是一些离我很遥远的事情,但更容易使一位循规蹈矩的学望想入非非,,通道那一系列朴素而叉新鲜的画面,我进入了别人的童年,而别人的童年又开始影响我。在我的心目既是一位巨人.叉是平凡的孩子,跟我的同龄人一样,伴随我成长——并且不断把成长过程中的喜怒哀乐告诉我。他是一位能让别人分享其喜怒袁乐的伟大的孩子,他因之而成为我在这个世界上既不相识、而又最了解的一个人,一个熟悉的陌生人。应该说我的童年,至少有那么一小部分生活矗别人的重午里,生活在遥远而陈旧的伏尔加河流域,跟一位流浪的俄罗斯小男孩共呼吸一一一这多多少少给我胆怯而平淡的童年增加了一点点冒险的乐趣……

    ③我永远记得那个黄昏,工人们都下班了,只有一排排水泥桩静静地陪伴着我。我为生活的无情而感到无力,我为世界的空旷而感到空虚、毡使神差,眼前仿佛又出现了高尔基的影子:年轻的流浪汉在伏尔加河畔一艘翻晒的舢舨底下过夜。我想,那至少是一种值得仿效的精神。于是,内心的悲哀演变成蒙种悲壮,自身面临的困境也散发出淡淡的诗意.我要求自己相信,未来的某一天,我也会像高尔基描绘年轻时的落魄经历一样,回忆自己失败的青春和这个失败的黄昏——伤口总会结疤会像勋章一样值得胜利者炫耀。就这样假设着、假设看,血液里仿佛又灌输了新的力量。

④我永远不会否认:高尔基是我童年的偶像,而且在我成年之后,他也从精神上拯救过我,我为自己是他的忠实读者而庆幸。我回忆着他,就像回忆自已精神上的父亲——哪怕他在世人的眼里只是个凡人,但在儿子的心目中却是永远的英雄。

1.   说说①段厕线句子中“拥挤”一词在文中的含义。(2)

2.    

2.从②段画横线的句子看,“我”小时候的阅读条件是极为有限的,尽管如此,我然感到“足够”了,这是为什么?请说明理由。(2)

 

3.②段画波浪线的“我进入了别人的童年,而别人的童年又开始影响我”这句话说的是什么意思?说说你的理解。(2)

 

4.作者在③段中说“伤疤”像“勋章”,并说值得“炫耀”,这足为什么?说说看。  (2)

 

5.结合文章标题和内容,说说作者借“我”的经历来“回忆”高尔基的好处是什么。(2)

 

6.①段结尾处作者说“那双峰并秀的形象给了我的童年极大的影响。”根据你所知道的鲁迅作品推测一下,说鲁迅作品“深刻”并给“我”以“极大的影响”是指哪一方面?(2)

 

7.文中哪些阅渎经验值得你借鉴?请用你的话概括成三条阅读建议,要求能说明阅渎的好处或怎样阅读。(3)

()花鸟虫鱼,凡物有心。只要你细细品味,就会拨动你心的琴弦。(13)

              生命之琴

①无论如何,你要相信自己是一架琴。

②你的价值,决定于你自己在多大程度上解放你自己,创造你自己。你的旋律.可以由你自己的手把握,你的基调,可以由你自己的心制定。

③你是平平淡淡,抑或是轰轰烈烈,只在于你自己如何去选择;你是停滞沉寂,抑或你是奔腾呼啸,只在于你自己怎样去作为。

④谁都一样,无法回避失望和难堪;谁都一样,难以穿越时间和空间。但这一切,都不能成为停止展现你自己的理由。

⑤不管天有多高,海有多蓝,路有多远,你的生命之琴,总是可以凭借自身的音阶,去一步步逼近。高山流水,你可以做到;浩然正气,你可以做到;直至不朽的绝唱,你也可以做到。

⑥最可怕的是某种成功后,你停止了创新,而去不断重复自己。不断重复自己,即使再美丽动人,即使曾辉煌一时,也会渐渐失去魅力。

⑦任何时候你都要警醒自己,做一架流淌鲜活清纯响亮的琴,做一架不断为人增添美好的琴。

1.解释②段中画线语句的含义。(2)

2.⑤段中三个加点词语分别写了哪三种不同的人生追求?请你具体说说。(3)

高山流水:                         

浩然正气:                         

不朽的绝唱:                         

3.你也是一架琴。请你仿照⑦段画线句子,为自己写个座右铭。,(2)

                                         

                                        4.请你分别就本文的内容、语言和写法,各谈一点看法或心得,.(6)

                                        

                                        

                                        

三、作文(50)

    这是一块自由而广阔的天地,你得静下心来,或回忆难忘的过去,或憧憬美好的未来,或表达对人生的思考,或诠释自然界的奥秘,那么,请以你的真实体验、丰富情感、独到见解,为这次特殊的旅行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提示: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写一篇600字丘右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不少于30行。文中不要透露自己的真实姓名、学校等信息,以免影响得分。

  题目1:感谢童年

  题目2:荒岛上生活着一群三只眼的怪人。有个人想捉一个回来……;而岛上长着三只眼的人又从未见过两只眼的怪人……

那么,这前前后后会发生什么?请你发挥想象和联想,特!据材料自拟题目作文。

 

参考答案:

一、1.各词语包含的意思参考如下:

①积极:精神饱满、自信主动。

②负责:动机端正、坚持到底。

③沉着:心态良好、合理驾驭。

④认真:不敷衍行事、不马虎粗心。

2.①谁家新燕啄春泥②明月别枝惊鹊③归雁人胡天④万里送行舟⑤从今若许闲乘月  ⑥山河破碎风飘絮  ⑦千树万树梨花开⑧月有阴睛圆缺,此事古难全

3.①《钱塘湖春行》唐代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

②《西江月》’南宋豪放派爱国词人辛弃疾。   

③《使至塞上》唐代边塞诗人或山水诗人王维。

④《渡荆门送别》唐代浪漫主义诗人李白。

⑤《游山西村》南宋爱国主义诗人陆游。

⑥《过零丁洋》宋代爱国主义诗人文天祥。

⑦《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唐代边塞诗人岑参。

⑧《水调歌头》宋代豪放派词人或“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

4.参考示例如下:

  ①早春景色。“新”“早”描绘初春娇嫩;“争”“啄”刻画莺燕争春。

  ②简笔勾勒,以动写静,描绘了清幽静谧的山村夏夜图j

  ③即景设喻,情景交融,凸现诗人孤寂、感伤、飘零的心情,抑郁慷慨。

  ④赋予水以情态,深情为诗人送别,表达了对家乡山水的眷恋。

  ⑤直抒胸臆,写出诗人置身农家生活的安逸,流露出对闲适生活的满足。

  ⑥比喻形象,对仗工整,感慨国家的动荡不安和自己人生的艰辛。

  ⑦想象奇特,设喻巧妙,描绘出塞北壮美雪景和多变的胡天,寄托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⑧借月抒怀,景、情、意和谐交融,极富哲理。

5.①精美、典雅、隽永、优美、意韵深厚、美妙绝伦

  ②凝练、含蓄、传神、生动、形象、琅琅上口

  ③丰富、多彩

  ④精致、工整、考究

  ⑤耐人寻味、回味无穷、意味深长

  (其他略)

6.不偏离画面含义即可。(答案略)

二、()1.臣l诚知I不如徐公美。

2.谤:指责闻:听到。

3.不仅仅是贤德的人有这种思想,人人都有这种思想,只不过贤德的人能够不丧失罢了。

4.①句更积极。这句主要表达的是作者向往自然、淡泊名利、超然物外的积极心态;②句虽然也写出了娱情山水之人超然物外的感受,但作者更多否定了那些容易得意忘形之人“以物喜”又“以己悲”的世俗之态。①句表现了出世的态度;②句表现了人世的态度,从这个度看,“人世”比“出世”显得积极。

5.因为“义”的价值高于“生”,所以,即使出于用之于民的目的,也不能放弃“义”的前提,用“不辨礼义”之“万钟”来让人苟且求生,更何况是出于让“贫乏者”“得我”    的个人目的。

  ()1.“仅仅”极言其少,“拥挤”形容其多,放在一起说明他们两个人不同凡响的魅力和影响,同时也流露出“我”的心满意足。

  2.在“我”看来,书不在多而在好与精,好书不厌百回读,而且对一个爱书的人来说,没书读绝对不是理由。

  3.通过阅读,丰富了“我”的生活,开阔了“我”的视野,“我”被书中的内容吸引,而且让“我”共鸣,潜移默化影响着“我”。

  4.不幸的经历可以丰富人的阅历,锻炼人的意志,增加人的才干,不但像勋章.而且值得你将它作为人生的资本来不断回味。

  5.通过“我”精神成长这个事实,间接证明了高尔基的伟大。

  6.出于改造社会、疗救国民的目的,触及的是重大的社会问题。如以下作品(其他略)

    ①《风筝》针砭的是儿童教育弊端。

    ②《故乡》触及的是农民生存状况问题。

    ③《鲁迅自传》说明人的个人命运应该系于国家命运。

    ④《阿长与山海经》表达了对“卑贱”而又善良智慧的劳动者的肯定。

    ⑤《藤野先生》表现了对麻木的国民和民族歧视的强烈不满。

    ⑥《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主要是对民族悲观主义的批判。

    ⑦《孔已己》是对封建科举制度的抨击。

  7.好处:①可以增长见识,开阔眼界。方法:①阅读经典,走近大家。

    ②可以丰富生活,了解人生。    ②保持兴趣,充满敬畏。

    ③可以培养美感,提升品位。    ③潜心阅读,互动共鸣。

    ④可以塑造人格,改变人生。    ④条件不是阅读的障碍。

    ⑤可以积累语言,丰富表达。

  ()1.一个人的生活状态和命运取决于他自已。

  2.①淡泊名利,超然物外。②责任感强,舍生取义。③为人类做出重大贡献。

  3.略。

  4.语言:①生动、含蓄、凝练、隽永,富有哲理。

    ②语气肯定,说服力强。

    ③语言严密,逻辑性强。

    ④句式错落、有气势,具有韵律美。

    ⑤同义词、反义词、叠词、关联词语等的使用考究。

    ⑥采用比喻、排比、对偶、象征等多种手法,语言富有变化,表现力强。

    (其他略,合理即可)

    写法:①态度明确,观点鲜明。

    ②从“你”切人,角度恰当,易于共鸣。

    ③上下呼应,结构严谨。

    ④道理论据充分,说服力强。

    ⑤抒情与议论相结合,表现力强。

    ⑥层层递进,步步深入。

    ⑦比喻论证,形象深刻。(如“生命之琴”等)

    ⑧对比论证,是非分明。(如平平淡淡、轰轰烈烈;停滞沉寂、奔腾呼啸等)  

⑨善于提炼生活,目光敏锐。(如停滞沉寂、失望难堪等)

    ⑩论题集中,概括性强。(如标题等)

  三、写作:略。 

 

 


最后更新[2006-1-15]
相关专题: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信息
 
 
  【发表评论 【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 友情链接:
语文教学资源 三人行中学语文 五石轩 高考168 三槐居 语文潮
中学语文在线
课件库 一代互联
       

Copyright@2001-2011 YuwenWei.net All Rights Reserver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