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与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
深圳上步中学 朱宇
随着现代教育与技术的推广普及,语文课采用多媒体教学成了许多教师努力尝试的教学模式。
信息技术的发展给教育带来了革命性的影响。实现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分两个层面:一是我们平常所说的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二是语文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整合。二者相互依托,融为一体,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整体语文素质,优化教学过程,是教学追求的最佳境界。
语文教学的教学目的是全面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是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现代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具有初步的文学鉴赏能力和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要使学生加强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掌握语文学习的基本方法,养成自学语文的习惯,重视培养发现、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终身发展打好基础。
这一学科特点决定了在语文教学中,要重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尤其是创造性思维能力,重视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重视语文知识与能力的整合,重视积累、感悟、熏陶和语感的培养,以有利于学生语文素质的整体提高。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重视师生之间的平等对话和心灵沟通。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性的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努力形成教学个性。密切联系社会生活,加强课内外的沟通,注意开发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学资源,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
因此,多媒体教学是实现语文教学目标的一种手段,它具有不可替代的优越性。
一、创设和谐的“情境教学”,图文并茂,动静结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多媒体教学具有直观性和生动性的特点,这是传统教学方式不能比拟的。它改变了以往学生不论上什么内容,都只能面对教师和单一的教学模式。尝试用电教手段能充分调动学生从形、声、色方面感知事物,是教学活动从传统的单一的教学模式向立体化的教学模式转变。变幻莫测的气候有时给人类带来福音,有时带来灾难。怎样让学生身临其境的了解南极的恶劣气候?我在教授《气候的威力》时就尝试用电教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生课外自读预习的基础上,先播放有关南极的录象、图片资料,让学生对南极的自然景观、气候条件有初步的认识,然后通过提问激起学生把刚看到的图象资料与书上文字进行比较的欲望,趁热打铁启发他们再读课文,了解课文的说明顺序,说明重点是什么,作者怎样展开话题的?再引导学生比较文字与图象的差别,使他们体会到语言的魅力,说明语言的生动性。所以教学中扩展学生的视野,激发学习积极性,更好的把学习语文与认识事物结合起来。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能更好的调动学生的形象思维,深入理解作品的形象,进而提高学生的感悟、鉴赏能力。
二、加大有效信息的接受量,提高了教学效率,优化教学过程。根据语文学科含量大的特点,利用多媒体教学辅助手段,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学习《岳阳楼记》一文,有关范仲淹作《岳阳楼记》的最初记载,滕子京修建岳阳楼的有关内容,岳阳楼位置、风光图片等,丰富的内容,都可利用多媒体快速地介绍出来。
三、开辟多项立体的思维通道。语文课的教学过程,应符合学习语文的认知规律和教学原则。所以利用电教手段,选择教学模式达到优化教学过程的目的。如利用投影,采用对比模式,比较孔乙己和范进两个人物形象,语言、行为、神态,让学生深刻感受到在封建科举制度的戕害下两个扭曲的灵魂。新的教学模式使学生产生了新鲜感,能更好的投入到语文学习活动中。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语文内容的丰富性,决定教法的多样性。多媒体起到了很大的辅助作用。
四、营造意境,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语文素养。多媒体教学以它丰富的多媒体形式:声音、图片、动画、音乐、视频等,充分调动学生的视听感官系统,弥补了传统教学的枯燥和乏味。应用多媒体教学,可以用声音来渲染气氛,用图象来显示情境,用文字来诠释情境,声象文结合,打破教室45分钟的时空限制,古今中外,上下五千年,过去与未来,动静结合,虚实相生,创设了一个崭新的教学审美空间。感知、分析、领会、运用、综合是语文素养的形成的五个层次,而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介入,能起到强化五个层次,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尽管多媒体教学辅助手段作用很大,恰当借助课件进行教学,使课堂教学如虎添翼,但如果每堂课都制作一个课件,就会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精力,甚至会转移教师的注意力,使教师把心思放在课件的制作上,忽视对教材重点难点的钻研。更何况,并非所有的课文都适合制作成课件,若为制作课件而牵强附会,课件不但起不了作用,而且还会弄巧成拙。
所以,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切忌忽视人文精神。语文是一门思想性、艺术性较强的学科,教师在给学生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的过程中,要熏陶学生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和性格特征,奠定学生的世界观。语文教学的实践告诉我们,学生要获得情感的培养、人文的熏陶不能光依靠教学技巧和现代化教学“武器”,更有赖于教师牵引学生灵魂沉醉于字里行间,留恋于墨韵书香。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要根据教学的需要合理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既要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又要遵循语文课的特点,这样,语文课堂才会在现代科技的氛围中,洋溢浓浓的人文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