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求知》教案
南华中学于浩
一:教育目标:
1:知识教学点:了解议论文一般常识。论点、论据、论证三者之间的关系,议论文“摆事实,讲道理”的基本论证方法。2:议论文的精练、严密的语言。
2:能力训练点:
通过自学、掌握议论文的阅读方法、先整体把握,作者摆了什么观点再具体分析,用了什么观点,似哪些方面论证观点的,并得出什么结论,最后再分析文章结构,培养学生阅读能力。通过摘抄名言警句,养成好的行为习惯。
3:德育渗透点:
认识知识的重要性:立下为祖国的建设刻苦努力求知的决心。
4:美育渗透点:
学会赏析精美精辟的语言。
二:学法引导:
自学、批注式阅读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方法:
重点:论点、论证方法的掌握,让学生找出文章举了哪些事例,用了哪些修辞方法,以及比喻等普通修辞方法是能准确地把握,然后反向推,这些事例离开课文后,你认为可以用来证明什么?
难点、疑点是在众多的论述性、甚至结论性语句中找出中心论点。教师结合课文的分析。设计问题逐步引导。
四:课时安排:1课时
五:教具准备:用投影
六:师生互助活动设计。
相互讨论形成答案,完成课文学习
七:教学步骤:
1:明确目标: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培养自学阅读能力。
2:整体感知:他提出了“知识就是力量”这一口号,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培根是如何论求知的重要。、
3:教学过程:
A:学生自阅读自己注明,激发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最大限度解放学生的想象力和活力
B:讨论并归纳:
本文的 中心论点是什么?求知可以改变人的天性。;
作者是如何提出论点的?首先提出了三种求知的目的, 然后批改错误的看法,提出正确的看法;
作者是如何论证中心论点的?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摘抄自己喜爱的名句,选择其中的某句话,论题或论点,发表自己的看法。通读名句,背诵并理解。
4:总结、扩展:
本文用精辟有力的语言论述求知的重要性,在培根看来,真正的哲学家应当像蜜蜂,先采花,后酿蜜,既收集材料,又消化加工,所以他在文中提到了“实验可以改进知识本身”。
5:布置作业:
以文中话题或自选话题,写出300字左右的论述短文,用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