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搜索
高级
 本站专题
 · 语文味集锦
        
   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 率性写吧我们当年
文章标题: 《与虚无的人生抗争》
出处:原创    作者:王小应   阅读次数:1948
 版权申明:本站发布的原创文章或作品版权归我站和作者共有,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作者。本站所提供的所有文章及作品,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与虚无的人生抗争

与虚无的人生抗争
                ----读阎真的《沧浪之水》
王小应


    阎真是我大学时代的现当代文学老师。其时他刚从日本洗碗归来,课堂上穿一脏兮兮的牛仔裤,腿很长,象白鹭一样。学生中流传他在日本挣够了,现在安下心来教书了。那时候他在写《曾在天涯》,唤我去抄过三个通宵的稿子。这本书出版后没什么影响,新近托《沧浪之水》的福,才被人重新翻捡出来读。
   写《沧浪之水》应该是我毕业后,他从湖南师大调到中南大学以后的事,我也是2001年才在《当代》上看到的。读完后我对老婆说:这部书必获大奖。后来我的话果然应验了。前几天重读该书,感触尤深。
    “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首页引用的屈原《渔父》的这段话,应该是一个隐喻,用水清濯缨比喻明世则仕,用水浊濯足比喻昏世则隐。两种社会情况,两条人生道路,皆鲜明可见,暗示整个故事将进入一种“归隐”之意境。书中以一名知识分子在官场的升降沉浮为线索,深刻地描写了他在当代社会的心路历程和行为方式的变异轨迹。然而,面对一个浮躁和喧嚣的世界,即便倾尽沧浪之水,也难以洗涤我们蒙尘的心灵。
  作者以细致入微的刻画和毫无矫揉造作的情节,叙述医药学研究生池大为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抑郁,时来运转,名利双收的苦涩;在真实地展示他的人生旅程之际,也把折磨他的人生难题缓缓解开。让读者在欣赏小说的同时,仿佛又在体验现实,这就是知识分子在当代社会的处境和选择。
  小说以主人公池大为20年的生活经历为主线,展开了对传统精神资源现实意义的批判。作为一个当代知识分子,池大为具有中国传统的人文精神、使命感、责任感、人道情怀、良知原则、人格意识等。小说的前半部分,就是写的这种抵抗和坚守的过程,这种过程也是他的责任感、良知和人格意识的具体表现。
  书中的故事令人惊异而又完全可信。主人公入世之时,频频受挫,他依然恪守信念,具有知识分子义无反顾的使命感和承担天下的情怀。然而,现实与理想的激烈碰撞,让池大为发出了“生存才是唯一的真实,人不能成为精神流浪者”的喟叹。
  这种抵抗和坚定被证明是无效的,没有任何力量。池大为在现实生活中举步维艰,似乎与这个社会背道而驰,他感到孤独与委屈,连妻子也无法理解。因此,池大为决定改变自己的人生道路。他放弃了作为知识分子的价值底线,以及由这道底线所确定的身份感。宣布“要杀死过去的自己,重新做人”。当池大为以功利性作为人生的唯一原则,他的命运就有了意想不到的变化,各种利益应有尽有,并升为省卫生厅厅长。在小说的最后,作者为我们献上他的点睛之笔:池大为在父亲坟前真诚地忏悔:“而我,你的儿子,却在大势所趋别无选择的现实之中,随波逐流地走上了另一条道路,那里有鲜花,有掌声,有虚拟的尊严和真实的利益。于是我成为一个被迫的虚无主义者”。这一段发自内心的文字,令人感到震撼。你可以把这个世界认定为暗淡无光,它亦可以说是警钟长鸣,有助于你对这个世界看得更加明白。
  “被迫的虚无主义”,这意味着对历史传统和道德的彻底抛弃,其中也不乏悲观厌世的颓废情绪。虚无主义彻底否认事物有对错、善恶之分,既不肯定道德规范,也不予以否定。虚无主义者生活在一个与道德无关的世界,他们通过消解社会规范来为达到为自己行为辩护的目的。虚无主义最强烈的倾向就是,它有一个终极目的,这个目的或者是政治的,或者是经济的,或者是个人的,或者是群体的,但无论如何,是实现不受任何道德的约束。“被迫的虚无主义”,一语道破天机,令人惊骇不已,这是池大为的真情独白和精神写照。从池大为不断妥协的过程中,我们看到的是个人的渺小和生活的无奈,因为他缺乏对抗虚无主义的有力武器,他的异化显得理所当然,从而丧失应有的悲剧性。所以我在阅读《沧浪之水》时,对池大为寄予莫明其妙的同情,甚至认为这是一种无可厚非的个人奋斗的特殊方式。它迫使读者拷问自己,面对现实,如果我是池大为,又会怎样?
  人生的意义何在?这一直是人文知识分子关注的核心问题之一,也是无数作家在作品中反复探讨的母题。《沧浪之水》正是一部上下求索、持续追寻人生意义的长篇小说,虽然它未能摆脱“官场文学”的范畴,赤裸裸地描写权力与金钱支配下的扭曲人性,它让一个活生生的虚无主义者真实地呈现在人们面前,其创意之新、思维之深、诘问之切,比其它同类题材的小说更显得独具一格。
  中国人有官场情结,所以写官场的文字就应运而生,成为可以登大雅之堂的文学作品。当然,要写好官场小说并不容易,因为作家身上多刺的天性,使他们难以置身官场和熟悉官场。这类小说大多以机关小人物的视线直面世界。情节一般是送礼、投机、升官、得意、失意。小人物在官场的旋涡里身不由己,随波逐流。书中池大为就这样面临两条道路的抉择:一是保住善良与清高的道德底线,安于过清贫单纯的日子;二是努力寻找靠山,良心、温情,都可以置之不顾,抓权就是硬道理。《沧浪之水》,读完之后让人印象深刻,是因为它逼地真勾划了我们生存的这个社会的一个侧面,描写了一个特定阶层无可奈何的模糊人生。
  时代变了。市场经济在提升了人们生活质量的同时,也改变了人们对世界的理解。在人类社会发展历程中,有了商品生产和交换就有了市场。然而,在严格的意义上,作为经济类型和经济范畴的市场经济,则是伴随着近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并在出现了权利本位、契约自由、法人制度等重要的法权关系和法治状态的情况下才正式形成的。因此,市场经济最基本的特点,就是对个人最高欲望的认可。追逐最大利益的价值理念以市场为基础成长起来,得到了道义上的合法性,并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的确,在如此严酷的生存环境中,要拒绝功利化的游戏规则又谈何容易,《沧浪之水》主人公池大为的人生轨迹便充分证明了这一点。他为了改变自己的生存方式,否定了历史传统、民族文化和道德原则,最终走向虚无。虽然池大为不能代表知识分子的大多数,但他的心路历程和行为准则却有极大的典型性,其复杂的内涵令我们深思。
私底下认为,官场文学至今没有超出《沧浪之水》的,现代官场中的文学形象没有超出池大为的。在我们的身边确有“被迫的虚无主义者”,我等虽不是厅长,但在现实状态中。“被迫的”行为,扭曲的心理,也是免不了的。在我们身上或多或少可以找到池大为的影子。
                                                    2005-11-10 

                    该文发表于《文学教育》2006年第一期

(附:《沧浪之水》阎真著;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年第一版)


最后更新[2006-1-23]
相关专题: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信息
 
 
  【发表评论 【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 友情链接:
语文教学资源 三人行中学语文 五石轩 高考168 三槐居 语文潮
中学语文在线
课件库 一代互联
       

Copyright@2001-2011 YuwenWei.net All Rights Reserver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