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搜索
高级
本站专题
更多专题...
·
语文味集锦
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
>
率性写吧
>
说语论文
文章标题: 《从岁末扔书说起》
出处:南方周末 wbs转载 作者:朱正琳 阅读次数:1855
版权申明:本站发布的原创文章或作品版权归我站和作者共有,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作者。本站所提供的所有文章及作品,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从岁末扔书说起
从岁末扔书说起
南方周末 2006-02-16 15:32:59
■书人茶话
□朱正琳
岁末大扫除。忽然想起韩少功有“岁末扔书”一说,遂动了清书的念头。书架上下这么一翻腾,竟发觉该扫除的书数量惊人,不能以本计,有好大一堆!细想一下倒也不足为怪。我这一清,不像少功兄是一年一度。我清扫的可是近10年的积尘。这10年来,书业越来越媒体化,媒体越来越娱乐化,许多应景应时的东西本来也只是供人翻过就扔的,更何况直接生产垃圾者还大有人在。而我这10年间给央视《读书时间》打工,过手的垃圾自然就会更多一些。到今日才清扫,不过是因为我观念滞后而已。———心里还残存着对书的古老敬意,而且看着那么隆重的装帧总有一点舍不得。
值得一说的是我有一个意外发现:《读书时间》早期所做节目中推介的书大多不在我此次清扫之列,而后期的书却大多都在。这样一个事实,当然不只关乎我个人的兴趣和眼光,它总是记录了有关《读书时间》的一点什么东西。
我清楚地记得,《读书时间》创办之初,栏目组同人曾经达成这样一个共识:我们所推介的书,要让人看完节目就想买,并且买回来后决不会觉得后悔。也就是说,早期的《读书时间》大体是以推介书为其宗旨的。后来不知不觉地发生了变化。到这种变化变得比较明确和自觉时,被概括为这样一句话:我们首先是一个电视节目。
这话当然是再正确不过,而且仿佛只是指出一个事实而已,但实际上它表达的改变却非同小可。把推介书变成了以书作为节目的由头或道具,意味着从“为书做媒”(媒体的立场)变为推销自己的产品(产业的立场?)。媒体确实也需要推销自己的产品,但其产品理应是对用户有效的信息。这就好比一个媒婆,她该做的事是让双方得到必要的资讯,而不是只顾自个儿搔首弄姿想方设法地吸引别人眼球。《读书时间》按其定位可以提供的信息有两种,一是书,二是观念。推介观念的路明显走不通,如果再不推介书,剩下的就只有“犹抱琵琶半遮面”地往娱乐化方向靠了。
“我们是大众媒体”被反复强调,有时候还说得语重心长,让听者觉得自己成了“一小撮”。其实,媒体的功能(如前所言)已经在有意识地被弱化,真正想强调的是“大众”二字,意在要求“放下身段”以提高收视率。可是,“大众”究竟指的是哪些人?我们并不清楚。我曾经抬杠说:“那么谁不是大众?你不是大众?我不是大众?他不是大众?”没有人回答过我这个问题。但我却自己悟出来了:“大众”的确不是你我他,而是一个“它”。呵呵!
我的论证如下。“大众”指的肯定不是我们通常以为的“大多数人”,因为即便一个节目(例如“超级女声”总决赛)火到拥有上亿的观众时,没看这个节目的还是一个更大多数。如果要说这“更大多数”才是“大众”,而《超级女声》的观众群(因为不够大!)反而不是“大众”,显然不符合电视制作人对“大众”的看法。但如果要说这“更大多数”由于太分散因而不足以构成“大众”,恐怕电视制作人也不会作如是想,因为这些“散众”可是一个潜在的大市场,不定哪天又山呼海啸地聚集在另一个“超级”节目跟前哩!而且,《超级女声》的观众也同样会解体成为散众再加入别的组合。因此,“大众”指的不可能是某个特定的人群,也不可能是天天散坐在电视机前(包括我们自己在内)的男男女女,而更可能是一个无形的东西,一个不与我们照面的“它”。“它”只在“收视率曲线”里神秘地显现和神秘地消失。
如果我没有弄错的话,时下“大众”一词的含义,多半是得自“大众文化”这个概念。关于“大众文化”,尽管众说纷纭,但简而言之无非是指一种以娱乐为主导的文化消费行为。就每个人都有娱乐消闲的需求来说,可以认为“大众”就是所有人。但是,现而今的“大众文化”是大规模并且制度化生产出来的,对于追求“收视率”、“票房”、“发行量”等等的生产者一方来说,就只有聚集到一定数量的“受众”才具备“大众”的品质。为了赢得这种“聚集”,生产者们可谓殚精竭虑呕心沥血!以至于让我们弄不清“大众”究竟只是他们产品的消费者呢,还是同时也是他们的产品?抑或始终是一个在与他们捉迷藏的“怪物”?(卓别林有言:“观众是一个无头的怪物。”)
我丝毫没有想批判“大众文化”的意思。我只是希望,值此社会转型时期,我们的媒体能真正转型成为成熟的媒体,而不至于一半还是宣传机关,另一半已转成了娱乐产业。因为:只有经由媒体(而不是娱乐业)的中介联系,才能形成民主社会不可或缺的参与公共事务的公众———既不同于(被运动的)“群众”、也不同于(被娱乐的)“大众”的“公民”。
《读书时间》在2005年年初被“末位淘汰制”淘汰了,我在2005年岁末大扫除时写下以上字句来纪念它。
朱正琳,1947年生于江西,198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外国哲学研究所,获哲学硕士学位。1983-1985年在《中国法制报》任编辑。1986年调至湖北大学哲学所任教。1993年借调至京,出任《东方》杂志副总编。1996年央视《读书时间》开创之初即出任该栏目策划,直至2005年春该栏目被撤销。
最后更新[2006-2-17]
相关专题: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信息
【发表评论
】
【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
.
友情链接:
我爱语文
语文教学资源
三人行中学语文
五石轩
高考168
三槐居
语文潮
中学语文在线
课件库
一代互联
Copyright@2001-2011
YuwenWei.net
All Rights Reserver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