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搜索
高级
 本站专题
 · 语文味集锦
        
   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 率性写吧我们当年
文章标题: 《推荐厦门陈爱萍栀子花开时节》
出处:语文味网      阅读次数:3434
 版权申明:本站发布的原创文章或作品版权归我站和作者共有,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作者。本站所提供的所有文章及作品,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推荐厦门陈爱萍栀子花开时节

(编者按:这篇文章是厦门陈爱萍老师给语文味网站的投稿。陈老师多才多艺,学中文的却能教美术;写起文章来,文笔既清新又干净,情感既醇厚又质朴,字里行间,洋溢着对教师职业和生活的炽爱之情。文章有栀子花的味道。是的,能从工作中享受到幸福感的老师,是好的语文老师。能从工作中享受到幸福感的时节,也就是栀子花盛开的时节吧?)

 

栀子花开时节

厦门禾山中学   陈爱萍

 

今天接到一个意想不到的电话,竟是我刚毕业时任教的一位学生打过来的。他到厦门来办画展,很偶然的获知我的地址。电话中他很兴奋的对我说:老师,我一直记得你,你是我学画的启蒙老师……我愣住了,想了好久,怎么都想不起这位学生的模样,只记得我曾在那个风景宜人,满山盛开栀子花的小镇教过半年书。

下午来到他的展厅,才知道他已是美术界一位名画家。作品被人民大会堂、中南海、台湾博物馆等处收藏。他一眼就认出了我,而我端详了一会儿,才在他脸上捕到一丝似曾相识的神情。

他对我说,老师,你那时留给我们的印象可深了:一位白白净净、年轻秀气的女教师,记得吗,你在美术课教过我们画鸽子。

“是吗?”我努力的在记忆中搜索,往事一点一点地浮现:那环绕校园的一条清澈透亮的小河,那座古朴的木桥,我和学生们一块在岸边写生,放学后到小河里戏水,到山上采野花,欣赏奇文名画,分享他们的小秘密,和他们亦师亦友的相处,笑得同样的灿烂。记得有次校长来找我,眯着眼找了好久才发现我在学生堆里。啊,那些远逝的、青春飞扬的日子!

受到苏联影片《乡村女教师》的感召,我曾经有个梦想,乘年轻时做几年乡村女教师,在清新的原野中,在乡间小路上,在群山之巅和学子们一道沐浴天风,聆听万籁,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然而,由于某些原因,我在那风景如画的乡镇中学并没有呆得太久,半年后,我回到城里,从此不再回头。

不曾想到,仅仅教了他们十几节美术课,竟会留在他们的记忆里。我在学校读的是中文,因为喜欢画画,便被指派给校刊画刊头,作插图。毕业后班主任把我这一特长写进鉴定,因此在小镇上美术教师奇缺时我除了要教语文还要兼做美术老师。

后来到城里教书,师资毕竟好很多,我就专职的做语文老师,曾经有过的这一爱好,也就淡出了我的世界。

唉,教了二十几年语文,没教出一位作家,现在,倒有一位画家对我说:我是他的启蒙老师!老话说得不错:有心栽花花不发,无意插柳柳成荫。

坐在展厅里,电视正播出这位画家的专题片,我则陷入沉思:这位学生之所以有今天的成就,除了师从大师,更重要的是他本人所付出的艰辛的努力,我其实并没有教会他什么。可是看着这位学生诚挚的笑脸,听他一再的对别人介绍我是他的启蒙老师,尤其是听他对我在美术课教他们作画时那场景、那步骤绘声绘色的描述,很多的细节,连我假装生气时的样子,他竟能一一的娓娓道来,我不由得相信自己给学生留下的印象,真的是满深刻的!此时,我由衷感到教师这一职业的魅力所在,久违了的自豪感油然而生!

做了这么多年的老师,尤其是回厦门后一直在薄弱校任教,被人忽略已经成了习惯。在商业气息日愈浓厚的今天,自己刚教过的学生一毕业就把老师抛在脑后的也是常有的事。对此,我也能理解,竞争空前激烈,学生们杀入战场,无暇回头是很自然的。但让我感到难过的是,在一些网站里,报道老师被毕业后的学生殴打的事,不少“游客”的反应竟是:老师该打,打得好!这让我很震惊:不知这些仇恨因何而起?每天目睹我的同行们费神伤肝,劳心劳力,难道换来的竟是这样的社会评价?

师生关系,渐渐失去了应有的“尊”与“爱”,究竟是世风愈下、人心不古使然,还是一些教师本身已不具备起码的职业道德?

依我一己之见,在庞大的教师队伍中,师德败坏者毕竟是极少数。但以分数为主要评价手段的教育管理模式已渐渐使不少老师脱离了教书育人的初衷,为分数而拼杀的做法往往造成师生关系日益紧张。 作为语文老师,我常在学生的作文中看到他们对现状的不满:校园生活单调,作业量太大,睡眠不足,前途茫然……本应充满生机的校园里,却少有红润的脸庞,青春的朝气,反而有太多暗淡的脸色和因为熬夜带点血丝的眼神。

学校,还是理想腾飞之地,美德成就之源吗?饭厅里可以看见老师匆匆的离开,说是要利用午休时间补课去,天黑了不少教室还亮着灯火,学生考不好被训斥时沮丧的脸,老师因排名不利而紧锁的眉……分数分数,师生们共同紧盯着那张成绩排名表,本应多姿多彩的校园生活,一概被这张排名表的阴影笼罩成灰色的了。古人尚且知道“传道授业”,今天的教育,“传道”还在首位吗?前些天,看到报纸报道一位高中毕业生,因为高考差十分而落榜,以致精神病发作,不久前闯入校园砍伤十余名小学生;还有因学习压力大而跳楼的学生,不少反映校园的新闻,负面的因素还真是不少。

一直有个疑问:每年学校都要应付来自上面的各种检查,为什么没有一个检查团的成员,能走进班级,从早到晚做一天的学生,去亲自体验当代学生的生活呢?不检查那些书面材料,不听口头汇报不行吗?

第二天晚上,和这位画家学生聊到深夜,他告诉我,初中读完没考上高中,后来去当兵,在部队从师学画,现在在上海工作,家庭事业都很安定。那晚他聊得最多的,还是读书时一些老师对他人生抉择的影响。

那夜迟迟未能入睡,恍惚中,又浮现那清清小河环绕的校园,学子们无拘的笑脸,被水花泼得睁不开眼的年轻女教师,师生们穿行在飘散着栀子花香的山坡上你一句我一句的背诵诗文……往事,云烟一般飘散,眼前只现一地桃红李白的花瓣。耳边响起一位教了十年书的同事的叹息声:这些年,眼睛盯着成绩排名,已体会不到早年时教书的快乐!

                                                       


最后更新[2006-3-6]
相关专题: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信息
 
 
  【发表评论 【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 友情链接:
语文教学资源 三人行中学语文 五石轩 高考168 三槐居 语文潮
中学语文在线
课件库 一代互联
       

Copyright@2001-2011 YuwenWei.net All Rights Reserver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