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失败该怨谁--一位教育工作者的疑惑 |
|
中国教育失败该怨谁--一位教育工作者的疑惑
理想的素质教育,我们心中的梦;现实的应试教育,我们心中的痛!一说起中国当前的基础教育,大家都满腹牢骚,但这究竟怨谁? 怨老师!?因为老师是直接责任者。但老师有苦衷啊,俺是校长的兵,校长把教育局下达的升学指标层层分解签责任状到俺班,任务完不成的话,会有好果子吃?一家老小都得靠俺养着呢。你不补课,隔壁班在补,怎么办?好办!搞“短、平、快。”补!高考考什么,咱让学生就学什么,不考的绝对不学,俺也不教。什么?“三好学生”?现在早没这个名词了,改名叫“优秀学生”——考试优秀的学生。什么素质教育、个性发展、学生亚健康之类的管不了了。虽然谁都知道这样做对学生身心及今后发展不利,但俺也是被逼的呀。咱们都成了功利主义和实用主义者,班上如果分了20个指标的任务,那咱就抓前30名吧,其余的放羊吧。通过这么多年的磨炼,咱老师个个都是对付考试的行家,搞起了“晨读”——让学生起的比鸡还早,创造了“题海战术”,发明了“县中模式”并把它成功推广到了城里,搞起了“第n轮复习”、“月考、联考、统考、模拟考”,要学生“多转圈”——油多不坏菜,把学生训练成“解题机器”——拿起笔就会做,做出来就对。市场上多如牛毛的复习资料都是俺们编的,别小看咱发明的“填鸭式”,对付考试可管用啊,难怪农贸市场上喂饲料的鸡就比土鸡长的快。谁不想搞素质教育啊,学生轻松老师轻快,上面天天嚷着要改革,但总是“只闻楼梯响,不见人下来。”目前这样俺老师也辛苦啊,学生题海咱老师可是“题洋”,晚上人家在看电视打麻将,俺在班上用两眼盯着学生,双休日也没得歇。但实在没办法,来自于家长和社会压力巨大啊,咱秀才都是死要面子活受罪,如果班上考不好,社会上怎么做人啊,没办法,只得按照社会评价做事。 是校长让老师这样做的。什么?俺校长再傻也不会傻得喜欢补课,做对自己个人没有半点好处的傻事,让老师和校园都清静点不好吗?“屋漏在下,止之在上。”啊,咱校不补,别校补,考得不好的话,社会一千个不答应!家长更是一万个不答应!!千夫所指:“误人子弟!”一年没考好,优秀生源全跑光,俺校长自己干不下去事小,学校生存成问题事大。其结果是全校上下一心统一认识,让老师加班加点埋头补课狠抓升学率。抓住“一个中心”——一切以应试为中心;“二个基本点”——不考的老师基本不教,不教的学生基本不学。如同体育比赛一样,赛完后,总是几家欢喜几家愁。尤其是去年高考山西某县重点中学没考好,学校班子被集体免职,“县委书记在电视上向全县人民道歉”,经媒体铺天盖地的一报道,更使得俺校长们“如坐针毡”,生怕何时也会被领导“对号入座”。这也更坚定了俺校长们变态性狠抓升学的理由和决心,原来高二分文理科改为高一就分,副课统统的不开,体育每周就开一节。先进的教育理念早就“养在深闺人未识”,什么素质教育、全面发展那都是纸上写写、墙上挂挂,“研究性学习”、“校本课程”、“课题”都是拿来做秀的或者老师们评职称用的。除了应试是真的,其余都是好看的。俺充分发挥老师们的聪明才智和集体智慧,模仿迎接奥运搞起了“高考倒计时”的大牌,挂在校园里、班级中让学生心惊胆颤;模仿军人上战场写起了“决心书”,搞起了“考前宣誓”——“不斩楼兰誓不还”。俺组织老师不择手段在全省重金挖生源(这来得最快)、挖老师(离开了这两项,谁考得好谁吹大牛),原来只听说5、6万挖个教授工程师什么的,没想到现在俺要花7、8万甚至更多来挖一个尖子生。别以为俺校长是傻瓜,咱可不会做亏本买卖,花高价买来的一个清华北大就是学校的“诺贝尔奖”,会带来轰动的社会效应和可观的经济效益,择校生滚滚来,够学校吃一年的。“一切为了考赢”,也只有考得好,才能“一俊遮百丑”,总结时俺可说是素质教育、全面发展的成果。才能你好我好大家好,全校庆功,老师双飞游,皆大欢喜! 是家长逼得学校这样做的。不错,俺家长可是望子成龙心切啊,从小学俺就连哄带骗把孩子送去学“奥数”,说是考重点中学要这个,孩子可真不愿学啊,他想学画画俺没让。后来重点中学也没考上,俺省吃俭用千里迢迢花高价把孩子送到这所升学率高的学校,花高价请老师补课。看看咱孩子多可怜啊,啥爱好都没了,原来多活泼的人怎么越来越呆了呢?连眼睛都近视了。没法子,“要奋斗就会有牺牲”,“成长”不如“成绩”实惠。听说还有不少孩子被逼得受不了,干脆逃学整天去上网了。最讲实惠的当然是俺家长,期望值也挺高:“考上大学是硬道理。”“这素质,那素质,能上大学才是高素质。”不是说清华北大也是招了咱中国最好的“考生”吗?也不能怪咱家长啊,传统的应试教育就是推崇宣扬孩子要上大学、找好工作、坐办公室、当大官、做某某家,很少说上学可以学技术、长能力、踏踏实实谋生的,都希望做“劳心者”,没人愿做“劳力者”的。在这样的教育大气候下,当然很少有人学习专业技术、向技能性人才发展了。现实的就业状况及社会价值认同,逼得俺家长们也只得这样想。看到很多没考上的孩子回家后,“做饭不如嫂子,种田不如老子”真不知今后咋谋生啊。 是教育部门没管好。但俺教育部门也有苦衷啊,该发的文件咱都发了,不信你们统计一下看看,每年全国任何一个部门,有比咱教育部门发的文件多的,我算服了你了。春游出了问题,马上转发文件,学校不准组织春游;某省老师带领学生在公路上晨跑出了车祸,立刻转发文件,不准组织学生上公路晨跑。不准补课,不准订复习资料,不准下河游泳,不准办补习班,不准乱收费,不准挖生源,不准……,反正能想到的“不准”咱都变成文件转发了,出了问题俺也没啥责任了。咱三令五申要搞素质教育,是老师学校把经念歪了,与咱“各唱各的调,各吹各的号。”高考又要这样考,学校会执行老师会听吗,还能怨俺?有些事咱也没法子啊,如补课问题,咱地区如果不让补,其他地区照补,咱要吃亏,无法面对江东父老啊。领导在教育工作会上也振振有词:“咱政府抓的是GDP,你教育抓的就是升学率。”俺不是条管(好部门早收走了),姥姥不疼、舅舅不爱,岂敢不听?从而只有“民不告,官不究。”实行“鸵鸟政策”,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是考试方式不科学。“高考是指挥棒”,是高考制度导致了应试教育,埋没了不少人才。反复的技巧式的考试练习使学生做了多少无用功。学理科的学生人文知识匮乏,学文科的学生理科基本空白。造成了咱国家技能人才紧缺,都去研究理论了。学生都是考试的专家(君不见,国际数学奥赛咱们屡屡获大奖,日本人有吗?),根本不可能按照自己的兴趣学习,如此千校一面、千人一面的应试教育要是能培养出诺贝尔奖才是怪事(学生从幼儿园到博士后,一门心考试,那有心搞研究啊,连念头都快没了,除非诺贝尔奖也可以用笔考出来)。什么,你有牢骚?请问俺有关部门有办法吗?咱也动了很多脑筋,想了很多办法啊,如会考制,优秀生保送制,运动员加分,大学单独招生……,但咱们这个“人情社会”能让一切都变味啊(目前这么严,还有敢以身试法老师家长学生学校集体作弊的,如果放开,那还了得?)!美国几名教师联名就可保送学生,咱办得到吗?在当前的社会风气下,“一统就死,一放就乱。”各位想想,还有比这“硬考”更好的法子吗?考卷上考得了“素质教育”?谁要能彻底解决这个问题真可以申请诺贝尔奖了。虽然“一张考卷定终身”确实不太合理,毕竟它还相对公平啊,不少人称赞它是“最后一块净土”。 是社会诚信度差。社会是谁?咱社会上的人也基本都是你老师教育出来的啊。不搞书面考试,用其他方式选拔的话,你老师能顶得起?校长能扛得住?文革中“保送”的教训还不够深刻吗?咱们的“人情社会”和隶属关系使得老师校长们是没啥独立人格的。高考档案中的“平时成绩”都是高的,连学生的高考评语都是一个模式——尽往好处写。连“灵魂工程师”都没有诚信了,何况咱们这些教出来的徒弟!看看高考完的高中生吧,个个像是从牢房里放出来的囚犯。看来只有怨你们这些老师了。 怨学生是不可能的,这种教育埋没了他们的天性,损害了他们的身心健康,他们最恨。 唉!转了一圈,一头雾水,俺越转越糊涂了,中国畸形的“素质教育”,你说到底该怨谁???
|
|
|
最后更新[2006-3-2] |
|
相关专题:
|
| | 相关信息: | | 没有相关信息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