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深圳市宝安高级中学 李明清
教学目的:品味周鲁对话,理解周鲁对话的潜台词,提高语感力。
教学重点:揣摩周鲁对话,领悟潜台词。
教学难点:随着语境的变化,理解周朴园心理的变化。
教学方法:语境还原法。
教学媒体:计算机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1、《雷雨》是如何被发表的。
2、《雷雨》的成就和影响。
二、《雷雨》情节简述。
三、《雷雨》人物关系。
四、周鲁邂逅(品味对话,还原语境)
1、教师范读课文开头到“不敢说”。
l 品味点:
①这是太太找出来的雨衣吗?
②窗户谁叫打开的?
③无锡是个好地方。
④梅家的一个年轻小姐,很贤慧,也很规矩。
l 问 题:
周朴园为什么会向一个不认识的老婆子问起30年前的旧事?
2、 学生朗读“我倒认识一个年轻的姑娘姓梅的”到“我姓鲁,老爷”。
l 品味点:
①可是她不是小姐,她也不贤慧,并且听说是不大规矩的。
②也许,也许你弄错了,不过你不妨说说看。
③可是不是(她)一个,她手里(还)抱着一个刚生下三天的男孩。
④“她是个下等人……”一段话删除为好。
l 问 题:
鲁侍萍为什么要暴露自己的身份?而当被问到姓什么时,她又为什么要掩饰呢?
3、 学生朗读“侍萍,侍萍”到“好,你先下去吧”
l 品味点:
①什么?就在这儿?此地?
②不,不,不用。
③好,你先下去吧。
l 问 题:
周朴园在得知侍萍还活着,现在就在此地时,他有什么心理活动?
4、 展示“老爷,没有事了”到“侍萍的相貌有一天也会老得连你都不认识了”段演出录像。
l 问 题:
鲁侍萍用什么方式来暗示自己的身份?前面鲁侍萍对自己的身份有过多次掩饰,此时为什么要暴露?
5、 学生朗读“你来干什么”到“这些话请你也不必说了”
l 品味点:
①你来干什么?
②我看过去的事不必再提了吧。
③为着不忘你,弥补我的罪过。
l 问 题:
①面对侍萍悲愤的控诉,周朴园的反应如何?
②周朴园的忏悔是真诚的吗?
6、 学生两人一组朗读“那更好”到“可是你——”
l 品味点:
①鲁贵像是个很不老实的人
②不过是——他很大了——并且他以为他的母亲早就死了的。
③我这些年的苦不是你拿钱算得清的。
l 问 题:
①如何评价周朴园用五千块钱来弥补罪过的行为?
②鲁侍萍撕掉支票对塑造人物形象有什么作用?
五、讨论周朴园到底是个怎样的人。让学生带着疑问进入下一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