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搜索
高级
 本站专题
 · 语文味集锦
        
   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 课题之窗教案荟萃
文章标题: 《《湖心亭看雪》教案》
   作者:梁静   阅读次数:4300
 版权申明:本站发布的原创文章或作品版权归我站和作者共有,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作者。本站所提供的所有文章及作品,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湖心亭看雪》教案

《湖心亭看雪》教案

深圳上步中学语文组:梁静

 

教学设想:古代优美散文教学必须给时间学生先自读,疏通字词,培养其自读自学意识,然后由教师指导诵读使之从通读——顺读——美读。美读完成,教师不讲,即已完成一半教学。之后本文宜抓住两点进行深化:1.白描写景之妙  2.张岱脱俗之“痴”

 

教学过程:

一.  回忆与西湖及与雪景有关诗词导入: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荫里白沙堤.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二.  学生根据注释初读课文,生字词注音.

三.  介绍作者

张岱,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别号蝶庵居士,明末山阴人。他出身仕宦家庭,早岁生活优裕,晚年避居山中,穷愁潦倒坚持著述。一生落拓不羁,淡泊功名,具有广泛的爱好和审美情趣。他喜游历山水,深谙园林布置之法;懂音乐,能弹琴制曲;善品茗,茶道功夫颇深;好收藏,具备非凡的鉴赏水平;精戏曲,编导评论追求至善至美。前人说:“吾越有明一代,才人称徐文长、张陶庵,徐以奇警胜,先生以雄浑胜。”

四.  学生领会张岱其人后,再自读课文.

五.  教师范读,指导:

1.     读文言文语速宜慢,方能品味凝练语句.

2.     进入情境,揣摩作者意趣.

3.     注意感情基调细微变化.第一段:往湖心亭看雪  第二段:大喜曰:焉得湖中更有此人

六.  学生根据诵读指导,再自读体会,然后个别朗诵,读出感觉,读出味道.

七.  疏通文意

人鸟声俱绝:停止,消散;(“夜久语声绝”“哀转久绝”)        是日:这天

余拿一小船:划,撑                           雾凇沆砀:冰花一片弥漫

焉得:哪能

八.品味赏析

1.  作者晚年写《陶庵梦忆》,明朝已亡,纪年却仍用“崇祯”,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怀念前朝,感慨更替)

 

2.  品味“雾凇沆砀”是怎样的景致。

(唯美,迷离,用语简洁)

 

3.  品味作者写景

全景:上下一白——空旷,纯净,沉寂

近景: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

置换量词“惟长堤一道,湖心亭一座,与余舟一条,舟中人两三个而已”体会量词使用之精准传神,突出大雪漫漫中人与物之渺小,令人产生“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之感。

这种写景有何特点?

(简练自然,白描手法,大处着眼,不事雕琢。白描是一个绘画术语,指在绘画中只用线条勾勒,不著颜色的画法。这种技巧常用于人物画和花卉画。在写作上,白描是指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用简练的文字,朴实地进行描写的方法。不施浓墨重彩,不加烘托渲染.只寥寥几笔就勾勒出鲜明生动的形象来.少用形容词,也不借助修辞进行细致的刻划,只抓住描写对象与众不同的地方,作如实的交代.

4.  王国维言“一切景语皆情语”,本文赏雪之余传达了怎样的情致?

(高雅脱俗,清高自赏,淡淡愁怀,寄情山水的感慨)

 

5.  舟子言“痴”,是褒是贬,如何理解?(思考讨论)

“痴人”是对张岱的确切评价,痴迷于人与自然的交融,痴迷于高雅脱俗的情致。正缘一“痴”字,才可体会张岱身世的起伏,才可领略张岱隐世避居的情怀。

大凡世间彻悟人生,超脱世事者多有“痴”意,“痴”态,“痴”行。

如前文所学陶弘景之醉心于“欲界仙都”,比肩康乐;苏轼之“承天寺闲人夜游”;李白之“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等等,都因其享有独特的精神境界。曹雪芹云:满纸荒唐言,一把心酸泪。都言作者痴,谁解个中味?也许正是千古文人心中之块垒。

 

九.熟读背诵.


最后更新[2003-12-20]
相关专题: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信息
 
 
  【发表评论 【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 友情链接:
语文教学资源 三人行中学语文 五石轩 高考168 三槐居 语文潮
中学语文在线
课件库 一代互联
       

Copyright@2001-2011 YuwenWei.net All Rights Reserver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