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中考语文模拟卷
一、知识积累与运用(26分)
1、根据课文默写。(10分)
①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②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 。
③ ,青山郭外斜。
④ ,白露为霜。
⑤ ,蜡炬成灰泪始干。
⑥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
⑦不畏浮云遮望眼, 。
⑧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 。
⑨《红楼梦》中有诗云:“质本洁来还洁去,不叫污陷淖泥中。”《爱莲说》中表意与之相近的文句是: , 。
2、阅读下面文字,把文中拼音所表示的汉字依次写在文下方格内。(2分)
学生时代我们如果沉miǎn( )于安逸享乐而不思进取,让游戏玩乐吞shì( )了我们的脑suǐ( ),无疑这是对宝贵生命的xiè( )渎。
3、解释下列文言加点词。(4分)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
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人恒过 衡于虑
而后喻 法家拂士
5、解释下列句中“阳光”一词的含义:(3分)
①一条竖花色的直身背带裙,可以有很多件T恤与之相配,脚蹬一双REEBOK旅游鞋,轻松休闲,很阳光,很青春的感觉。 (《海上文坛》2002年第8期)
②马书记说:“冯乡长帮凤舞山庄挖你们的人才,虽然做法有些不阳光。(电视剧《刘老根》台词)
③“给你点阳光就灿烂,给你点木炭就造炸弹。” (相声《马路情歌》中台词)
解释:① ② ③
6、阅读下列一首打油诗,说说其中揭示了怎样的社会现实。(2分)
“终日奔波只为饥,方才一饱便思衣。衣食两般皆俱足,又想娇容美貌妻。娶得美妻生下子,恨无田地少根基。买到田园多广阔,出入无船少马骑。槽头拴了骡和马,叹无官职被人欺。县丞主簿还嫌小,又要朝中挂紫衣。若要世人心里足,除是南柯梦一回”
揭示的社会现实:
二、阅读与分析(34分)
(一)狼(10分)
一屠暮行,为狼所逼。道旁有夜耕者所遗行室,奔入伏焉。狼自苫中探爪入,屠急捉之,令出不去。顾(然而,可是)无计可以死之,惟有小刀不盈寸,遂割破爪下皮,以吹豕之法吹之。极力吹移时,觉狼不甚动,方缚以带。出视,则狼胀如牛,股直不能屈,口张不得合,遂负之以归。非屠乌能作此谋也?
9、解释下列加点词(2分)
①奔入伏焉 ②惟有小刀不盈寸
③方缚以带 ④非屠乌能作此谋也
10、下列句中加点的“以”与“以吹豕之法吹之”的“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B、以中有足乐者
C、遂负之以归 D、以头抢地耳
11、翻译下列句子。(2分)
①极力吹移时,觉狼不甚动,方缚以带。
翻译:
②非屠乌能作此谋也?
翻译:
12、这个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2分)
(二)心中有景
南山下有一座庙,庙前有一株古榕树。
一日清晨,一个小和尚起来洒扫庭院,见古榕树下落叶满地,不禁忧从中来,望树兴叹。
忧至极处,便丢下笤把奔至师父的堂前,叩门求见。
师父闻声开门,见徒弟愁容满面,以为发生了什么事,急忙询问:“徒儿,大清早为何事如此忧愁?”
小徒弟满腹疑惑地诉说:“师父,你日夜劝导我们要勤于修身悟道,可是,即使我学得再好,人难免有死亡的一天。到那时候,所谓的我,所谓的道,不正如着秋天的落叶、冬天的枯枝一样,被一堆黄土所埋没吗?”
老和尚听后,指着古榕树对小和尚说:“徒儿,不必为此忧虑。其实,秋天的落叶和冬天的枯枝,在秋风刮得最急的时候,在冬雪落得最密的时候,它们都悄悄地爬回了树上,开成了春天的花,长成了夏天的叶。”
“那我怎么没有看见呢?”
“那是因为你心中无景,所以看不见花开。”
面对落叶凋零而去憧憬含苞待放,这需要有一颗不朽的春心,一颗乐观的心。
人的一生难免会遇到一些不幸在你不备的时候打击你,但是我们没有必要为了等待这一天的到来,而整日忧心忡忡,自己跟自己过不去。
以乐观的态度对待人生,不仅可以化解烦恼与不幸,而且每天都会有一种愉快的心情让自己的生命鲜活起来。
只要心中有景,何处不是花香满径。
1.徒儿为何愁容满面?请你用自己的话简单概括。
答 。
2.老和尚虽年事已高,但他乐观地面对生活,从对他的语言描写中可以找到答案,试找出来。 答 。
3.文中老和尚说的“秋天的落叶和冬天的枯枝,……长成了夏天的叶”一句话能使你联想到龚自珍的《己亥杂诗》中的两句诗吗?请写出来。
。
4.“心中有景”有何含义?请谈谈你的感悟。
答 。
5.“以乐观的态度对待人生……让自己的生命鲜活起来。”结合语境,谈谈对“鲜活”一词的理解。
答 。
(三)当代毕昇 方正之士(11分)
时间凝固在这一刻:2006年2月13日11时03分,被誉为“当代毕昇”的著名科学家王选院士驾鹤西行,永远地走了。听他的同事们说,他走得很平静,很安详,似乎没有什么遗憾。
A、
的确,在人们看来,王选的一生不该有什么遗憾。谈起他的成就,他的同事和学生们如数家珍:他研制的汉字激光照排系统,引发了我国印刷业“告别铅与火,迈入光与电”的一场技术革命;他主持开发的华光和方正电子出版系统,占据国内99%的报业市场和90%的书刊(黑白)出版业市场,以及海外80%的华文报业市场,并打入日本、韩国,取得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网友们这样评价这位科学家:“在中华文明的历史上,我们永远不能忘记这些人:仓颉创造了汉字,让文明可以沉淀下来;李斯统一了汉字,让文明可以流动起来;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让文明传播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王选让汉字告别纸与笔、铅与火,让中华汉字文化进入了一个新时代。”
王选常常说这样一句话:“能为人类做出贡献,人生才有价值。”记者清楚地记得,大约10年前,在北京大学举行的一次小型座谈会上,听王选教授发言。他说,“以前出国访问时,看到国外科研条件、生活条件比国内好得多,那时我的工资很低,又没有奖金,家里只有一台9英寸的黑白电视。但我一点都不感到眼红和自卑,因为,将来会证明,我对人类的贡献比他们大!”
B、
但在王选的心里,还真的有些遗憾。“我的一生有10个梦想,5个成为现实,另外5个需要我与年轻人共同实现。”他的10个梦想都与自己为之奋斗数十载的事业息息相关。前5个―――“发展激光照排系统,告别铅与火;发展基于页面描述语言的远程传版,告别报纸传真机;发展开放式彩色桌面出版系统,告别传统的电子分色机;发展新闻采编和资料检索系统,告别纸和笔;开拓海外华文报业市场”―――已经梦想成真,还有5个也正在变为现实。但他遗憾的是,自己没有亲手将这些梦想都变为现实。为此,他把殷切期望全寄托在年轻人的身上。
他刚过55岁,就立刻提了一个建议:“国家的重大项目,863计划,学术带头人,要小于或等于55岁。”他的意思是把自己排除在外。1993年,56岁的王选又一次做出令人震惊的决定:退出科研第一线,全力扶持年轻人。他说:“今后看我贡献的大小,主要看培养出多少年轻人。”
北大方正印艺事业部字体开发总监朱志伟,听到王选逝世的消息,心情非常沉痛。10多年前,他还是一个工厂的工人。来方正公司面试时,主考官正是王选。王选发现他有技术专长,是个难得的人才,就问他有什么要求。朱志伟表示,只想保留全民所有制的身份。王选说:“好,我给你办。”但方正是企业编制,只有进北大才能解决这一难题。王选亲自找到北大校长说,我宁肯少招一个博士,也要把这个人调进来。朱志伟终于如愿以偿。他感慨地说:“从一名工人到开发总监,我的成长与王选老师的帮助是分不开的。”
C、
王选曾有一段名言,一段关于名人和凡人的精辟论述:“名人和凡人差别在什么地方呢?名人用过的东西,就是文物了,凡人用过的就是废物;名人做的一点错事,写起来叫名人轶事,凡人呢,就是犯傻;名人强词夺理,叫做雄辩,凡人就是狡辩了;名人跟人握握手,叫做平易近人,凡人就是巴结别人了;名人打扮得不修边幅,叫真有艺术家的气质,凡人呢,就是流里流气的;名人喝酒,叫豪饮,凡人呢,就叫贪杯;名人老了,称呼变成王老,凡人就只能叫老王。”
王选甘当凡人。记得几年前,记者采访北大党代会。身为党代表的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对记者说,你们应当多写写王选,他对社会的贡献很大。遵照季先生的吩咐,记者几次约王选教授采访,都被他以各种理由推脱了。
曾为王选教授的博士生、在他身边学习生活了8年的龙勤,说起自己的导师,感激之情溢于言表:“王老师在学术上原则性很强,只要不是自己参与的项目决不挂名,不是自己写的论文决不署名。他常为我的文章修改、把关,提意见,但从不同意把自己的名字加上。”
王选一生荣誉无数,但他视名利如浮云。他说:“一个有成就的科学家,他最初的动力,决不是想要拿个什么奖,或者得到什么样的名和利。他们之所以狂热地去追求,是因为热爱和一心想对未知领域进行探索的缘故。”他又说,“一个科学家如果经常在电视上出现,他的科学生命也就结束了。”
王选是北大方正的创始人。说起公司名字的由来,知情者说是源自《汉书·晁错传》里的一段话:“察身而不敢诬,奉法令不容私,尽心力不敢矜,遭患难不避死,见贤不居其上,受禄不过其量,不以亡能居尊显之位。自行若此,可谓方正之士矣。”
不论是按古人观点还是以现代标准,不论从卓越成就还是高尚人品,所谓“当代毕昇”和“方正之士”,王选都实至名归!
18、请你分别用王选院士的三句话为文中A、B、C三处拟写一个标题。(2分)
A、
B、
C、
19、“驾鹤西行”是“去世”的一种委婉的说辞,请你用四字词语(至少三个)婉言表达这一意思:(3分)① ② ③
20、王选院士被誉为“当代毕昇”。王选院士和毕昇两者之间有何相似之处?(2分)
21、“在人们看来,王选的一生不该有什么遗憾。”句中加点的“遗憾”是说
;“但在王选的心里,还真的有些遗憾” 句中加点的“遗憾”是说 ;(2分)
22、文中说“不论从卓越成就还是高尚人品,所谓‘当代毕昇’和‘方正之士’,王选都实至名归!”,请你分别从“卓越成就和高尚人品”方面举一例,简要概括如下(2分):
卓越成就:
高尚人品:
24、作文修改:
秋 色
①天慢慢凉了,太阳渐渐远了,秋天到了。
②小草似乎不服秋霜的威逼, 仍然绿绿的,只不过带上了秋送给它的一顶黄色“小草
帽”,笑着在秋风中不停的摇摆着,似乎在向人们报告:冬天还没到呢!
③菊园里的菊花争芳斗妍,红的似火,黄的像金,白的如雪,朵朵都闪耀着光彩,大的,小的,含包的,初开的,都像一只只色彩班斓的蝴蝶,飞翔在天地间。还真别说,蝴蝶确实被吸引了,它们在花丛中翩翩起舞,欢笑着,嬉戏着,给菊园增添了不少的亮丽。
④人们都说红枫是最浓的秋色。是的,假如你此时漫步在红枫树林中,定然会有一种落入红色海洋。黄红、橘红、深红、还有透明晶红,再配上一片片淡黄的叶子,的确是一幅美妙的画儿,怎能不使人不陶醉,又怎么不使人不赞叹不已呢?
⑤最让人高兴的,莫过于那大片的稻田和一棵棵结满果子的果树了。看,秋风兴冲冲的吹着沉甸甸的稻穗,翻起一轮轮绿波,这壮丽的景色一定不亚于大海吧!山上果园里,橘子红了,挂满整个枝头,远看就像成千上万的小灯笼一样。柿子熟了,沉甸甸的,也是逗引人们渴望的目标,那股暖融融的香气沁人肺府,惹得孩子们直流口水。庄家人笑得多甜,还带着稻穗带着果香啊!
⑥秋色真美啊!美在秋菊,美在红叶,而最美的秋色是那一片片丰收,是那汗水浇出的累累硕果!
①.文中2、3、5段中有4个错别字请改正:
②. 第4段中有一处表意不准确,请找出并予以改正:
③文中第4段、第6段中各有一句成分残缺,请找出并予以改正:
④.文中有一处描写不当,请改正:
⑤.从语言或内容的角度简评该文:
25、作文。(60分)
题目:阳光下的_______
可填父亲、微笑、花儿、悔恨……
【参考答案】
1、①域民不以封疆之界②舍生而取义者也③绿树村边合④蒹葭苍苍⑤春蚕到死丝方尽⑥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⑦自缘身在最高层⑧生子当如孙仲谋⑨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湎 噬 髓 亵
3.犯过失(错误、过错) 同“横”梗塞,不顺 知道、了解、明白 同“弼”辅佐
4、A
5、①指年轻、健康、充满朝气和活力。②指光明正大,光明磊落。③指给人的鼓励、表扬或机会等。
6、道尽了那些欲壑难填、为名利奔波而死者的心态,尖锐地嘲讽了贪得无厌的可恶与可悲
9、于此,在这里,在那里 满 才 哪,怎么
10、D
11、用劲吹,过了一段时间,觉得狼不太动了,这才用带子把它捆起来。
若非屠夫,哪里能想出这样的办法?
12、人各有所长,物各有其用,对学过的知识要触类旁通,灵活运用,解决实际问题。
二、(参考答案:1.看到落叶满地想到即使人学得再好,总难免有死亡的一天,于是忧愁。2.“秋天的落叶和冬天的枯枝,……长成了夏天的叶”。3.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4.心中对未来充满憧憬,充满希望,以乐观的态度对待人生。 5.让自己的生命充实,富有生机,有意义,有价值。)
17、围绕“奋斗”展开即可。
18、A、“能为人类做出贡献,人生才有价值。”B、“今后看我贡献的大小,主要看培养出多少年轻人。”C、之所以狂热地去追求,是因为热爱和一心想对未知领域进行探索
19、与世长辞、寿终正寝、永辞人世、天人永隔、命归黄泉、呜呼哀哉、一命呜呼、撒手人寰等
20、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让文明传播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王选让汉字告别纸与笔、铅与火,让中华汉字文化进入了一个新时代。
21、王选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王选没有亲手将自己所有的梦想都变为现实
22、略
24、①将错别字:“ 带 ”和“府”,改正为: “ 戴 ”和“ 腑 ”“ 家 ”和“斑,改正为: “ 班 ”和“稼 ”。②将“ 怎能不使人不陶醉,又怎么不使人不赞叹不已呢?”改为“ 怎能不使人陶醉,又怎么不使人赞叹不已呢?”④即将 “定然会有一种落入红色海洋。” 改为“定然会有一种落入红色海洋的感觉。”④应将“翻起一轮轮绿波”改为“翻起一轮轮金波 ”⑤ 从内容的角度示例:文章选择秋日中最有代表性的景物:小草、秋菊、红枫等予以了描绘,表达了作者对美丽秋色的赞美之情。从语言的角度示例:作者在写景时运用了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使得语言生动形象,充满情趣。如:第二段中运用了拟人、第三段中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