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搜索
高级
 本站专题
 · 语文味集锦
        
   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 教育视野八面来风
文章标题: 《我喜欢的书》
出处:cst      阅读次数:3161
 版权申明:本站发布的原创文章或作品版权归我站和作者共有,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作者。本站所提供的所有文章及作品,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我喜欢的书

我喜欢的书




南方周末    2006-03-23 15:02:45


  毛丹,1963年生,哲学博士;现任浙江大学政治学教授,有《一个村落共同体的变迁———关于尖山下村单位化的观察与阐释》等著译5种


  ■秘密书架
  □毛丹
    
  下面10种书,是我随便读读后就喜欢上的。我觉得,它们不一定重要,却可以把玩。
  先说政治学著作。我是政治学和社会学的从业者,可是真正觉得喜欢而又重要的政治学著作,却只有霍布斯的《利维坦》这一种。有学养的政治学家,会承认《利维坦》比洛克等人的著作更重要。它除了像马基雅维利的《君主论》一样表明政治本质上只是处理俗人在俗世如何共处,只有靠公众认可而获得合法性,此外没有任何神圣性可言。它还展示:如果政治合法性是指公众对统治的心理认可,那么政治哲学有能力让每一个人从简单的扪心自问开始,认可政治统治是必需的。它可以让普通人也体验到,听任人类那种自负、出人头地的激情驱使,人与人之间只有无休止的战争状态;而对无休止的敌意和横死的恐惧,会驱使人们同意接受政治统治而获得生存所需的秩序。这本书的意思复杂,意味深长。帕森斯甚至断言,全部社会学理论就是为了回答霍布斯的问题:一群自私自利的人怎么可能组成群体与社会?我喜欢这本书,还有一个私人原因,就是觉得此书语言清楚、干净,很难得。
  社会学著作,我最喜欢的是米尔斯《社会学的想像力》和戈夫曼《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一些社会学家私下说米尔斯是三流社会学家,意思是他不太正宗。也许,米尔斯由历史学而政治学而社会学,来路是有点杂。不过如今该管这样的叫跨学科,旁人想学还不一定行呢。再说,如果觉得只有韦伯、涂尔干几位才是一流社会学家,帕累托、帕森斯等算二流,那么说米尔斯算三流,倒也可以接受。不过,这样的“三流”其实很高明。这本书在50多年前就有先见地批判了社会学研究的种种不恰当倾向,例如宏大理论、过分依赖统计、跟着资助方的课题走,等等,它们至今仍是社会学、社会科学研究中的顽症。此书很尖锐。我曾戏称它是社会学界的“愤青”之作,不过又赶紧补充说:它可以帮助外行更顺利跨过社会学门槛,还可以帮助行内人士避免不知不觉沦为没良心的庸俗社会学家。
  戈夫曼的书则显得有趣、可读,对日常生活问题有很强的解释力。它用很多事例,说明社会对每个地位或位置都有一套相应的行为标准,期望占据这个地位和位置的个人去遵守;人们在社会上的正常相处就是个体都遵守这些标准的过程;这活似每个人都带上了面具,在社会戏台上扮演角色。读这本书可能有一种坏处,要是读歪了,免不了觉得人人都在演戏、都很假,而且作假还有一套套规则。可是细想一下,也就释然了。什么东西是“本真”的,本真的是否一定就好,难说得很呢。读社会学的,该知道个体主要还是被社会形塑出来的。要不,卢梭的牢骚怎么会那么大——人生而自由,却无往而不在枷锁之中!
  历史学著作通常都厚。我觉得厚而好读的,大概只有威尔·杜兰的《世界文明史》。英文书名叫“文明的故事”,风格跟他写的《哲学的故事》相像,篇幅有洋洋11卷(真是太厚了)。哲学博士杜兰写东西,不仅讲究占尽书面资料,而且喜欢亲历故地、参观文物以获得现实感,他的文笔又是出名的好。所以,这部书富有历史真实感、哲理、文学色彩。要说有什么遗憾,一是关于东方只写了一卷,分量轻了;二是关于西方,他写了拿破仑后实际上就收笔了———我至今没找到可以喜欢的“后续”著作。另一种稍显厚但是大部分内容都好读的,就是《史记》,读历史书的人几乎莫不喜欢。这些年来,我读多了分析史学著作的枯索文字,又领教过长程叙事之繁琐,还见识了《万历十五年》、《皇帝与秀才》之类的新叙事史学,反而倍感《史记》的写法在文、史两方面自有高明玄妙。
  我随便读读后喜欢的书,文学类最多。这里只说说最喜欢的三种政治小说,一是奥维尔的《动物庄园》。二是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卡拉马佐夫兄弟》。后者公认是经典。而经典,常常很让人尊敬而不喜欢。不过对陀氏这本书,只要意识到卡拉马佐夫一家
  4人,父亲“老卡”拥有政治知识,“大卡”象征俄罗斯常人常态,“二卡”代表了现代哲学,“小卡”则显示圣化知识与行动类型,那多半会对这本小说赞佩到无以言表的地步。至于《动物庄园》,我每次读,都比读《一九八四》还要感到沉痛。(再往这种反乌托邦的文学理路延伸出去,顺便就喜欢上了赫胥黎的《美妙新世界》,札米亚京的《我们》,甚至还有萨拉门戈的《失明症漫记》)至于第三种小说,我在《日瓦戈医生》与《愤怒的葡萄》之间犹豫过,最后挑了后者。作者斯坦贝克属于所谓的美国左翼作家。这本书写美国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失地”农民的绝境和心境。1978年我读大一时曾翻阅过,当时倒没什么感觉。可是,近年来我自己也在关心三农问题,研究失地农民的情况,回头再读这本书,竟至于几度潸然泪下。所以,喜欢这本左翼小说,可能是因为我自己正由同情弱势群体而发生左翼化的倾向。
  此外,有一些杂类书,论有趣、好玩,丝毫不让于前列各种。我特别喜欢其中两种:一种是《宋人轶事汇编》,近人丁传靖辑录宋元明清500余种著作而成,事涉宋朝600余人。读起来,有一点看第五代导演带点颠覆性的电影的古怪感觉———坏人也有好的一面,好人也有十分不堪之处。比如,赵构偶尔也很有雅量,而一向有清名的林和靖居然被很多余杭人讨厌,讥为:“寺里掇食饥老鼠,林间咳嗽病猕猴。豪民送物鹅伸颈,好客临门鳖缩头。”这打油诗不能说不传神。读完这本书,就会发现一向被说成是十分刻板无趣的宋人,其实有趣得很呢!第二种是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重新整理的《笔记小说大观》16册,把自晋而清的洋洋200余种笔记收于一箧,好玩而量大。笔记者,最集中呈现中国文本文化的精华与糟粕,现在读一读,不仅有趣,而且有政治正确性———不读一点糟粕,怎么知道精华的好呢?至于卷数多,自有多的好处。很多人说喜欢的书,大至《太平御览》,小至《聊斋》、《夜雨秋灯录》,还有洪迈的《夷坚志》、纪昀的《阅微草堂笔记》,一塌括子都在。所以,欢喜了这个“大观”,等于欢喜了好多种好玩的书呢!

最后更新[2006-3-24]
相关专题: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信息
 
 
  【发表评论 【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 友情链接:
语文教学资源 三人行中学语文 五石轩 高考168 三槐居 语文潮
中学语文在线
课件库 一代互联
       

Copyright@2001-2011 YuwenWei.net All Rights Reserver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