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搜索
高级
本站专题
更多专题...
·
语文味集锦
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
>
率性写吧
>
我们当年
文章标题: 《何立伟:味道》
出处:cst 阅读次数:1995
版权申明:本站发布的原创文章或作品版权归我站和作者共有,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作者。本站所提供的所有文章及作品,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何立伟:味道
味道
南方周末 2006-03-23 15:04:36
何立伟
我儿子大学寒假从外地回,那天跟我说,他想吃碗米粉。
跟我一样,我儿子亦是恋恋着老长沙的吃食。米粉其实四处皆有,但长沙的就是独特,不是说它比别的地方的米粉要好,而是说它的好吃是家乡的好吃,是家乡生活的一种“时间”的滋味。如同罗大佑在忧郁的吉他声里浅唱《乡愁四韵》:“给我一瓢长江水呵长江水,那酒一样的长江水;那醉酒的滋味是乡愁的滋味。给我一瓢长江水呵长江水。”米粉亦如长江水,滋味自是别有一番。我每回出差在外,回到长沙,头一件事就是要寻一碗米粉吃,不要炒码,不要蒸码,只要那种最普通的肉丝粉,因为只有肉丝粉才有长沙日常生活的味。仿佛吃一碗米粉,我才真正回到了最长沙的生活中,如中医上讲的,“血脉归仓”了。
从前长沙的米粉店,老字号的不要说,就是寻常小店,亦是家家出色。我念小学时住藩后街,拐过来是落星田,我每天上学皆在落星田一家粉店里吃粉。门前土坪里,日头下竹篙上晾的是圆圆的粉饼,脸盆般大的一张张,薄而透亮。门口一架石磨,每天有粉店里的人把米磨成浆,再蒸成差不多马粪纸厚薄的粉饼拿来晾晒,晾成润润的将干未干,卷起来切成约略小拇指粗细。这样的手工米粉,非现在的机制米粉所能比拟,韧韧的、宽宽的、夹起来不会断。很多传统的吃食,只有用传统的手工艺来做,才能保持它的原味,一经机械化生产,规模是大了,味道亦要打同规模一样大的折扣。这就是我们有许多古老悠久的乐趣,非现代文明所能取代的道理。老长沙的米粉,舀辣椒粉的工具,一定要是猪寸骨,汤亦是要熬了一夜的骨头汤,放芹菜或许比放葱花要香得特别,放干椒或许比放剁椒要辣得酣畅,码子多种多样,而我偏生只要肉丝的,而随便哪一家粉店做出来的那种肉丝,如今在最好的粉店里亦难吃到,真是有种说不出的烂烂幽幽的鲜,仿佛是从千百年长沙古老市井生活的深处透出来的,让你觉得长沙的生活特别日常,但也特别有味。
我儿子问我,现在长沙有哪家粉店人气旺。我就带他来到河边上的一家。我见识过这一家的人气,夜里两点来钟,吃粉居然找不到座位。我儿子叫的是一碗排骨加肉饼蒸蛋,我则叫的仍是肉丝。这粉店很脏,只因做出来的粉有点老长沙的粉味,故来吃的人很多。长沙人的嘴是非常刁的,新味不要,要老味,如同要把现今的生活同过去的生活接了起来一般。我看到一只硕大的老鼠在桌子底下大摇大摆地穿过,很多食客亦同时看到,但无人大惊小怪。我感觉不好,催我儿子快点吃。回家途中我问我儿子,这粉店的粉味如何。他道还可以,但没有从前小学前面的粉店的粉好吃。又说从前他到奶奶家去,奶奶楼下有家粉店,两婆婆老倌开的,肉丝粉做得特别鲜,他每次去奶奶家皆要吃一碗。店子非常小,但是特别干净,不像河边这家粉店这么脏,这么挤。
我母亲从前住南门口的老街上,后来那一带拆迁了。我儿子说,他很是怀念奶奶楼下的那家小粉店。我说不知那老两口现在还开不开粉店。我儿子眉毛一跳,奇怪道,你不晓得,那老倌子死了?我摇头说不晓得。我儿子就说,因为拆迁的补偿很少,老倌子一时想不开,就从楼上跳下去。老婆婆后来也成了个疯婆婆。这都是几年前的事情了。我儿子又说,那老两口有个小孙女,长得干干净净,脸圆圆的特别可爱。只不晓得她现在在哪里。“她家里的粉,是我吃过的最好吃的粉。”我儿子说起来时,年轻的脸上,竟是浮起苍凉和伤感。他平日新鲜如春日陌上的草,却原来也是有回忆的,且五味俱全。
最后更新[2006-3-24]
相关专题: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信息
【发表评论
】
【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
.
友情链接:
我爱语文
语文教学资源
三人行中学语文
五石轩
高考168
三槐居
语文潮
中学语文在线
课件库
一代互联
Copyright@2001-2011
YuwenWei.net
All Rights Reserver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