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搜索
高级
 本站专题
 · 语文味集锦
        
   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 试题下载中考试题
文章标题: 《2006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
出处:岭南闲樵 编辑      阅读次数:5060
 版权申明:本站发布的原创文章或作品版权归我站和作者共有,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作者。本站所提供的所有文章及作品,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2006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

    2006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

注意事项:1.本卷分试题和答卷两部分,所有答案一律写在答题卷上,试题序号不要搞错。

          2.全卷答案书写要工整,不要随便涂改。书写工整优美者酌加13分。

一、基础知识及运用(27)

1.根据课文默写,(10)

    ______________,不亦乐乎?

②正是江南好风景,_____________

③斯是陋室,______________

④落红不是无情物,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⑥只恐双溪舴艋舟,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⑧所谓伊人,_____________________

注意:⑨⑩两题中只要选做一题:

    光明学校老校长在退休之际,分别参加了由学生会组织的告别会和退休教师协会组织的欢迎会,并讲了话。

⑨他在学生告别会上说:“青春年少好读书,现在不珍惜时间,将来会后悔莫及。古

人早就告诫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填句出自《长歌行·青青园中葵》)

⑩他在退协组织的欢迎会上说:“时光易逝,人生苦短。然而,苏东坡有词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我想在退休后再为孩子们做点什么,做到‘老有所为’。”(所填句出自《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

2、根据拼音完成词语。(3)

①义愤填少ying_______  ②销声ni_______  ③心无旁wu_______

3、解释下列文段中的加点问。(4)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枣天下不以手革之利。得道多

助,失道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①威______  ②兵______  ③畔______  ④至______

5、根据语境,在下面文段的横线上填写相关短语,做到结构一致,意思连贯。(2)

    中科院院士、著名数学家王梓坤先生曾这样说:“我每天晚上10点上床,看一小时‘闲书’,使大脑松弛,11点准时睡觉。老想数学,会想不下去。人们脑海中长期思考又不得其解的难题,常常是在高度紧张后的松弛状态下解决的。读点‘闲书’,可以放松头脑,_________________。”

6、下面这段文字节选自《许三观卖血记》。清你简要评析画线句的妙处。(2)

    许三观走在人行道上,他心里充满了委屈.刚才年轻血头的话刺伤了他。……许三观开始哭了,他……让浑浊的眼泪涌出眼眶,沿着两侧的脸颊刷刷地流,流到了脖子里,流到了胸口上。他抬起手去擦了擦,眼泪又流到了他的手上,在他的手掌上流,也在他的手背上流。他的脚在往前走,他的眼泪在往下流。他的头抬着。他的胸也挺着,他的腿迈出去时坚强有力,他的胳膊甩动时也是毫不迟疑,可是他脸上充满了悲伤。丝丝姻布满了城镇,泪水在他脸上织成了一张网

7、从下列三位外国作家中选择一位填人下表,并据此完成表格。(4)

高尔基       笛福       奥斯特洛夫斯基

   

国籍

代表作品

作品主要人物

主要人物的性格

 

 

 

 

 

 

二、阅读分析(37)

                          (一)10

人有鱼池,苦群窃啄食之,乃束草为人,披蓑戴笠持竿,置之池中以慑之。群鹊初回翔不敢即下。已渐审视,下啄。久之,时飞止笠上,恬不为惊。人有见者,窃去刍人,自披蓑戴笠而立池中,鹅仍下啄飞止如故。人随手执其足,鹊不能脱,奋翼声假假③。人曰:“先故假,今亦假耶?

(选自《权子》)

[注释]①鷧(yi):一种捕食鱼虾的鸟,俗称鱼鹰。  ②刍(chu)草人   ③假假:拟声词,鹞的叫声。

    8、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3)

    ①乃束草为人________    ②置之池中以慑之_______

    ③鹅仍下啄飞止如故________

    9、与“乃束草为人”中的“乃字用法和含义不相同的一项是(2)

      A.乃重修岳阳楼        B.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C.陈胜、吴广乃谋曰    D.王曰:“善。”乃下令

10、翻译下面的句子。(3

人随手执其足,鹊不能脱,奋翼声假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这篇寓言能给我们什么启示?(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12分)

①自20世纪60年代初,现代工业机器人“尤尼曼特”和“沃莎特兰”在美国诞生以来,至20世纪70年代,工业机器人在世界各地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应用范围也已由机械、电子、轻工、纺织、石油、汽车、食品、化工、医药、建筑、电力等生产领域,拓展至海洋勘察、航天航空、军事国防、灭火救灾、安全保卫、家政劳务、医疗卫生、体育娱乐等方面。

    ②我国的机器人技术的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但争议颇多,如有人认为“中国人多,不需要发展机器人”,“我国发展经济的当务之急,是解决劳动就业、吃饭,而不是要机器人来代替人”等等。在经历了十多年的徘徊后,进入20世纪90年代,邓小平的南巡讲话吹绿了大江南北,出现了改革开放的大好形势,从而对我国机器人的研究和开发有了重新的认识,坚信机器人技术和装备是提高我国各行各业的生产水平和效益,加快国民经济建设的发展所必需的。因此,在十多年前,许多中国人也许还想像不出机器人究竟为何物,而今各种各样的机器人已在众多领域大显身手:在一汽、松辽、上海大众等汽车制造厂的前梁焊接、底盘装配、喷涂、底板点焊等生产战线上活跃着众多的工业机器人;太平洋5 300深的洋底出现了配备有“机器视觉”和“机械手”的我国水下机器人;列入“863计划并通过国家鉴定的我国制成的机器人视觉器,可以在一秒种内,在数万人中准确地辨认出其中的某一人;湖南长沙在2000年10月29向全球。公布了国防科大研制的二足步行机器人“先行者”的诞生;我国东北大学研制的“小胖墩”机器人“牛牛”参加了国际足球锦标赛,并获得了第五名和标准动作测试第一名的佳绩。

    ③国外机器人发展同样引人瞩目。200147美国向火星发射了“奥德赛”火星勘察机器人;一个由机器人生产机器人的工厂在日本诞生;人造“脑”的提出;2000年德国工程师雷诺·戈兹恩在汉诺威世博会上展出了一个长不足4毫米、宽不足05毫米的微机器人,这种“微机器人”可直接进入人体,其不断完善后,将具备识别和修缮人体基因的本领,或可被用于进入血管内清除血栓,甚至可将药物直接作用于体内病灶,最终达到治疗、改善体质、强身祛病的目的。

    ④更因智能机器人技术的发展,医学和分子生物学、“组织工程”的各种人造器官的发明和应用,就有了被人。称作“机脏人”和“人机共存”时代的出现,也使学术界对机器人和人类、生命、“死亡”概念以及今后的社会预测引起热烈的争论。

    ⑤机器人技术在不断发展。随着人类关于机器人的知识和技术的日益丰富和提升,机器A乍于也有着一条类似人类发展的进化过程,让我们沿着这条路一路游历……

    12.正确解释第②段中加点的“徘徊”一词在句中的意思。(2)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文章第②段写了哪三方面的内容?请分条陈述。(3)

       第一方面的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方面的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方面的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文章第③段使用了_________________的说明方法,说明了___________  (3)

15.文章最后一段中加点的“似乎一词能否去掉?为什么?(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根据文章所写的机器人的发展过程,想像今后机器人会“进化”到怎样的程度?

  把你的想像简要地写下来。(2)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

树的情思(节选)

①走过了山山水水,看多了花花树树,如今,我的内心深处,也蓬勃着一棵棵生机盎然的树。

    ②这些树,枝繁叶茂苍郁葳蕤,挺拔的树干如伟岸的身躯,虬曲的树桠似腾跃的苍龙嫩生生的叶片织缀如网,每一片叶面都晶莹着一颗露珠,每一颗露珠都闪烁着我的一个梦

    ③我曾到过南国边陲,游览过大理、瑞丽、深圳和三亚,那火红的凤凰树青青的荔枝树还有耸入云天的椰子树,早已在我脑海里生根,时不时还会有阵阵带着亚热带气息的海风拂

掠心头;我也到过西域,在浩瀚的沙海,我被那深埋地下的白茨木所震撼,于是,它那显示顽强生命力的黄白色小花的虬根,更牢牢扎在我的心底;在中原,尽管是平原一片,但仍有各种品类的大树牵引我的目光,尤其是生长最为普通的杨树、榆树、槐树和泡桐。一到四月,那带刺的槐树首先飘起甜浓的气息。如果在农村,人们就会摘下那一嘟噜一嘟噜洁白的槐花,摘下那坚硬榆树上的略略泛黄的榆钱,尽情歆享大自然的赐予。久久地,一到阳春,我心里就摇漾起榆槐的倩影,鼻尖上缭绕着崛立在盐碱地上的泡桐树的花香……

    ④曾记得那年去泰山攀上南天门登极顶,铮铮硬骨傲然昂立的泰山青松,令我油然生敬,于是,“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的诗篇就在耳畔铿锵作响。

    ⑤树是大自然最动人的道道风景,不胜枚举的名花奇树,在我心里细铺密排,组成了刚柔相济清气爽人的美的诗苑。

    ⑥难道是心生幻觉?我心中的树的含义,也渐生异变,愈来愈庞杂愈来愈奇特。那片片叶子竟散发出醇醇的墨香,细辨认,再思量,这些树竞不仅仅是树,而是书,浩如重洋的书,那微雕镌刻的古典诗词与世界名著:托尔斯泰、巴尔扎克、李白、杜甫……这些肥腴的叶片所渗出的珠露,涓涓滋润着萌发在它下方的片片嫩叶,其中当然也有属于我们的叶子,不管是成熟还是不成熟的,就像那一条条鹅黄再现的柳枝;就像那一片片嫩中泛青的碧叶……于是,好似被自然的精灵指引,我认定了:文学,就像树一样生生不息;文学就象我们生命的常青树

17、第②段画线句中的“梦”的含义是什么?(4)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请说说第6,段在全文结构上的作用。(2)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文章第⑥段中“肥腴的叶片”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片片嫩叶”是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们的叶子”是指______________(3)

    20、这篇文章运用了这样的协作手法?请结合全文,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最后一段画线句“文学,就是我们生命的常青树”的含义是什么?它给了我们怎样的启示?(3)

    含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启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综合性学习(6)

22.人们常用激励、警戒自己的话作为座右铭。请你按照下面的要求,为自己设计座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不足之处。许多情况下,人生就是战胜自己不足的过程。

为此,你为自己写个座右铭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目前,南通市市正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此,某社区将组织一场以“爱我南通”为主题的广场文艺晚会。假如你是这场晚会的节目主持人,请你围绕晚会主题,设计一段开场白。100字左右。(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作文(60)  

    24.从下列两题中任选一题,写一篇文章。文章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否则要    扣分。(60)

    ①大海是航船的目标,天空是鸿鹄的目标,果实是花朵的目标,成功是奋斗的目标。有了目标,生活才显示出夺目的亮色和光彩;有了目标,人生才有了丰富的内涵和动力。

    请以“追求目标”为话题,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文体自定;字数不少于600(诗歌不少于20)

    ②即将毕业,值得怀念的事与情很多。端坐教室时老师的谆谆教诲,心情抑郁时同学的一句安慰,生活困难时邻里的鼎力相助,生病住院时父母的精心呵护……多少事,多少情,多么值得品味、咀嚼啊!

   请以《怀念_______》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诗歌不少于20)

    要求:请先将题目补写完整(如《怀念那一声问候》、《怀念那一次碰撞》、《怀念苦难》等),再下笔作文。

 

 

 

2006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基础知识及运用(27)

  1(10)(每句1分,一句中有一个错别字就不给分。)

    ①有朋自远方来  ②落花时节又逢君  ③惟吾德馨  ④化作春泥更护花

    ⑤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⑥载不动许多愁  ⑦天下英雄谁敌手  ⑧在水一方

(答“在水之湄”或“在水之埃”均对。)

⑨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或⑩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可西

2(3)①膺  ②匿  ③骛

3(4)①震慑  ②兵器  ③通“叛”,背叛  ④极点

4(2)C

5(2)“触发灵感”(或“启迪想像”等)

6(2)作者连用了三个生动形象的比喻句,将许三观悲伤痛哭、泪流满面的情形描

  写得如在眼前,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7、(4分)

 

   

国籍

代表作品

作品主要人物

主要人物的性格

高尔基

原苏联

《童年》

阿寥沙

坚强、勇敢、善良

笛福

英国

《鲁滨孙飘流记》

鲁滨孙

勇于冒险、百折不挠、实干、面对困难有豁达态度和非凡创造力

奥斯特洛夫斯基

原苏联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保尔·柯察金

勇于为理想而献身,革命意志坚强

 

二、阅读分析(37)

                       ()(10)

    8(3)①做、做成  ②使……害怕  ③原来、原先

    9(2)B

    10(2)人随手抓住它的脚,鹅鸟不能逃脱,扇动翅膀发出假假的叫声。

    11.人们在观察事物时,既要看到现象,又要看到本质,如果为假象所迷惑,往往17(4)对各种树的美好回忆;由各种树所触发的文学创作灵感和文学情思。(2)

                        (二)(12分)

12、(2分)研究开发的缓慢发展。

13(3)第一方面的内容:有人认为中国人不需要发展机器人;

             第二方面的内容:邓小平南巡讲话给中国机器人的发展带来了契机;

             第三方面的内容:我国研制的机器人已在众多领域大显身手。

14(3)举例子、列数字。  国外机器人发展同样引人瞩目。

15(2)不能。因为机器人和人类发展进化过程只是相似,而不是相同。这体现了说明文的准确性。

16、(2分)(想像合理,语言通顺即可。)

17(4)对各种树的美好回忆;由各种树所触发的文学创作灵感和文学情思。(2)

18(2)承上启下。

19(3)古典诗词和世界名著;在古典诗词和世界名著影响下产生的文学作品;我们      的文学作品。(1)

20(3)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1)作者先赞美各种各样刚柔相济的树,然后    引发对文学的创作与继承发展的思考。(2)

21(3)文学是我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1)文学能使人的生命更加充满活力和富有意义。(2)

三、综合性学习(6)

   22(2)略。

   23(4)主题鲜明,语言流畅优美,得4分;主题鲜明,语言流畅,得2--3分;主题较    鲜明,语言较流畅,得1分。

四、作文(60)

等次

一类(60--55)

二类(54--48)

三类(47---42)

四类  (41---36)

五类(36分以下)

内容要求50

观点明确感情真挚内容新颖材料充实

观点明确感情真实内容具体

观点基本明确感情基本真实内容比较具体

观点不够明确感情不够真实内容空泛

文不对题

表达要求50

语言流畅表现力强

语言通顺条理清楚偶有语病

语言基本通顺条理较清楚有少量语病

语言不够通顺层次不清语病较多

文理不通

书写要求

卷面整洁,书写工整,酌加13分。卷面脏乱,书写潦草酌扣。加3分者须全卷书写工整,优美,无乱涂乱改。

 

评分注意事项:

  1.每少50字扣1分。无题目扣1分。

  2.偶有语病指有个别句子有语病;有少量语病指有2--3个句子有语病。

  3.内容和表达可分开考虑。但内容评为五类的,表达不得在三类以上打分。书写及卷

    面由专人统一评定。

    4。严重抄袭的文章(指有证据可以证实的)20分以下打分。

    5.各阅卷教师评阅结果打在评分表上,并写上卷本号及姓名,交阅卷组长保管审核。

    阅卷教师之间不得交流。若打分差异在6分以内,取3个分数的平均值。若评分差

    异在6分以上,则视为不合格,须另请人重新评阅。所有得分须经复核后方可登分


最后更新[2006-3-26]
相关专题: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信息
 
 
  【发表评论 【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 友情链接:
语文教学资源 三人行中学语文 五石轩 高考168 三槐居 语文潮
中学语文在线
课件库 一代互联
       

Copyright@2001-2011 YuwenWei.net All Rights Reserver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