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场作文结构模式导练
梅林中学 马恩来
本教学设计在语文味网站挂出后受到广大朋友垂注,点击率很高,但由于本人疏忽,没有注明设计时所参照的资料,后来有朋友说“全部抄袭东莞教研室马新民老师的文章”,再后来,又有朋友看到从中抽取出的学生练习《考场结构模式作文点评》说“90%抄袭宝安中学伍新老师的”。其实本人只是参照广东教育出版社出版的《2006年高考语文指导》一书中的相关内容,没有看到署名为“马新民”老师或“伍新”老师的文章。为此本人写了《特别申明》挂在该网上,现再请网站管理人员将两文合二为一(本是一个教案)重新放在首页。请朋友们明鉴。
【设计背景】
近年高考语文,由于不少考生一味模仿部分高分作文,片面追求形式上“创新”,致使考场中上出现大量的“四不象”作文;有些考生忽视常规作文的结构训练,缺乏快速架构作文的能力,所写作文思维紊乱、残缺不全、颠三倒四、主次不分,不能让阅卷人在快速审读中迅速把握其思维逻辑,自然只能得到较低分数。
考场作文就写作主体来讲,是急就章,要在不超过60分钟的时间内完成一篇高质量的文章。就阅卷主体来讲,是浏览者,高速运作的机制决定了阅卷人只能在最多两分钟内(有些十几秒)浏览完毕并作出判断给出分数。这二者都决定了考场作文在结构上的一些特殊要求。首先是结构必须有头有尾,层次清楚,清晰明朗,条分缕析,使阅卷人能够在短时间内抓住作者的行文思路和思维进程。其次是结构应有一定的模式特征;近年的高分作文中,不少就是按常规体式和模式结构获得的。对于我们梅林中学的学生来说,熟悉几种常规而实用的结构模式,并经过长期操练使之了然于胸,必将提升同学们快速架构文章能力,从而提高作文档次。
本设计着重就高考记叙文、散文议论文结构提出几种实用模式,供大家学习借鉴。
【教学思路】 记叙文结构模式及其特点介绍→记叙文模式作文辨析→散文议论文结构模式及其特点介绍→散文议论文模式作文辨析→结构模式作文写作操练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记叙文结构的几种实用模式及其特点:
1.时序顺进式
即选取生活流程中的某一片断按时序进程进行描写,其内容层次依次相连,构成一个完整的故事或情节。
其模式如下:开头(引出故事)→故事主体(对人物或事物主体进行细致刻画)→结尾(议论点题)。
2.平列展开式
选取不同角度的几个生活片断或将同一内容的几个侧面在同一层面上平列展开,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其基本模式是:
材料①
开头(引出材料)→主体 →结尾(抒情、议论)
材料 ②
3.对比映照式
选取有显著差异的两组内容(可以是相反或相对的两个事物,也可以是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进行反衬式组合。其基本模式为:
正面材料
开头(引出材料)→ →结尾(抒情、议论)
反面材料
说明:行文时一定要写出对比点,为议论、抒情做准备。至于先写正面材料还是先写反面材料则视作者的构思和材料特点而定。
4.穿插回放式
即利用思维可以超越时空的特点,以某一物象为线索,将描写的内容通过插入、回忆、倒放等方式串联组合起来,形成一个整体。操作的关键是选好串联的物象,并围绕一个中心截取生活中的材料。
其模式为:
开头(交待物象,引出材料①)→发展(引出材料②)→高潮(引出材料③……)→
结尾 抒情、议论)
二.记叙文模式作文辨析
(点评下列作文模式及其特点)
作文一
鹅与猫的决斗(提要)
去年秋天,一个偶然的机会,我目睹了一场罕见的鹅与猫的决斗。那惊心动魄的场面至今使我难以忘怀。(开头:引出故事。“罕见”、“障心动魄”、“难以忘怀”点出故事特点,吸引读者。)
那天一我刚放学回家,轻轻推开院门,只见一只母鹅警惕地瞪着一只野猫。刚出世不久的一群小鹅在母鹅的身后惊恐地围成一堆。地上散布着一些白色的鹅毛。显然,鹅猫决斗已经开始一会了。突然,母鹅伸长脖子,压低鹅头,紧贴地面,像离弦之箭一样冲了过去,将漫不经心地盯着小鹅的野猫狠狠地啄了一口,一撮灰色的猫毛被母鹅摔在地。野猫一个翻滚从地上跃起,翘起胡子,双目圆瞪……(描写具体决斗过程)。母鹅艰难地抵挡着野猫的攻击,笨拙的身体成了幼鹅的掩体。
(故事主体部分:描写鹅猫决斗的情景,突出母鹅舍身护幼的精神,为结尾的议论做准备。)
我被母鹅这种伟大的母爱感动了,赶紧轰开了野猫。精疲力竭的母鹅趴在地上,用翅膀护住幼鹅。我来到母鹅身旁,轻轻地抚摸着它,安慰着它:一股暖流从我心中冉冉升起……
(结尾:扣住“母爱”描写自己的感受或发表议论,深化文章主题。)
作文二
看风筝(提要)
星期天,我和爸爸去广场玩。秋高气爽,正是放风筝的好季节。各种各样的风筝点缀在一望无垠的蓝天上,煞是美丽。(开头:引出材料,交待时间、季节、事由,突出“美丽”)
材料①:这边是一位快乐的老者在放“猪八戒吃西瓜”。……(具体描写)
材料②:那边是两个小姑娘在放“蜻蜓戏水”。……(具体描写)
材料③:另一边是一位年轻的父亲带着一位机灵的小男孩在放“米老鼠”。他们好像遇到了一些麻烦,正在请教一位慈祥的老者。我忍不住走了过去……(具体描写)
(主体部分描写放风筝的几个片断。要注重细节描写和材料变化)
放风筝是一个看上去简单而有趣的游戏,然而却蕴含着丰富的生活哲理。……(结尾:选择一个角度进行议论,深化文章主题。)
作文三
我的母亲(提要)
母爱,是人类最伟大的情感。“儿行千里母担心”、“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从俗语到古诗,歌颂这一伟大主题的名言名句多不胜数,而且脍炙人口。然而,我是女孩,母亲的女儿。我曾经憎恨我的母亲,坚决地否定母爱。(开头以对比的方式引出材料,吸引读者)
那是2001年8月底,我考上了一所普通中学。母亲坚决反对我上高中……
(描写我与母亲的冲突或父亲与母亲的冲突及我的心理活动)
快三年了,我很少搭理我的母亲,甚至很少回家。每当我从母亲的眼中读出痛苦与无奈时,我心中甚至生出一丝莫名的快意。
然而我错了!大错特错!(以上两段过渡)
2004年5月15日,星期六,晚上11点15分。一个让我刻骨铭心的日子,一个让我终身愧疚的日子,一个让我谢天谢地的日子。因为从那一刻起,我读懂了我的母亲,终结了可能的终身遗憾。
5月15日,学校难得地放了一天假,让我们回家和父母商量填报志愿的事。我把自己的想法和父亲说了,父亲没说什么。晚上是照例的看书。11点15分,我去客厅喝水,经过父母的房间,无意中听到了一段对话……(描写对话内容)
(对比材料要写得震撼人心,方能产生强烈的对比效果)
我如遭雷击一般立在饮水机旁。我的脑中一片空白。只觉得天旋地转,客厅里的家具像在空气中飘浮起来一样。忽然,“砰”的一声,我手中的水杯掉在地上,摔得粉碎。我扶着饮水机,总算没有倒下。母亲从房间里冲出来抱住我,拼命地问我“怎么了”。“没事,妈妈——”我大叫一声,紧紧地抱住母亲,恨不得钻进母亲怀里。
母爱,是伟大的。没错!
(结尾:着力描写自己的感受,不可用太多的议论或抒情破坏文章的意境和情感氛围。若描写不到位,则可增加抒情或议论。)
作文四
钢笔人生
走进考场,我首先将一个精致的钢笔盒子放在座位的右上角。望着它,我思维的野马在记忆的原野上奔驰……
以前,妈妈经常自豪地向亲朋好友炫耀,说我“抓周”的时候抓的就是钢笔。从此,父母对我的前程便充满了憧憬。“钢笔”便注定与我的一生结下渊缘。(交待物象及与“我”的人生关系,是故事的开头)
带着幸福的憧憬,父母亲高兴了好多年。从幼儿园到小学,我的成绩在智力正常的孩子中还算不错。我还会时不时地抓着钢笔做刻苦学习状,引得父母那带点虚荣的希冀像气球一样膨胀起来。
进入小(五),我开始恨钢笔了。因为像山一样的作业压得我喘不过气来。钢笔不再给我带来快乐。我的成绩随着小学毕业的临近而从优秀降到中等,再降到中下。感谢《九年义务教育法》让我顺利地进入初中。然而成绩却丝毫没有起色。为了我,父母的争吵愈来愈多、愈演愈烈:那种伤心明明是看着一位神童毁灭或天才堕落的伤心。我无暇顾及父母的伤心,因为我正沉迷于网络游戏之中。网络游戏可比钢笔有趣得多啦!
初中三年,一眨眼就过去了。我虽然没有坏到哪里去,但自然也不是父母骄傲的“神童”。其间,我常常不自觉地用精彩的游戏镜头驱赶父母失望甚至痛苦的眼神。我知道父母每年在我生日的时候都会给我买一支精致的高级钢笔——它们正整整齐齐地排列在父亲略显空荡的书架上。但我却不敢正眼看它们,甚至尽量不去父亲的书房。
在父亲失落的目光中,我以“择校生”的身份走进了一所“全封闭管理”的学校。“全封闭管理”,这意味着我每五天半才能和我心爱的网络游戏幽会一次。果然,不到三天,我对游戏的渴望就像犯了毒瘾一样难以控制。更为恼人的是,班主任是个语文老师,要我们用钢笔书写,还说出了一大堆理由——虽然我一句也没记住。
然而,改变我的也是一支钢笔。(注意这一段转折性过渡)
那应该是开学后一个多月了。对陌生环境的新鲜慢慢散去,压抑在心底的顽劣就冒出来了。看班主任那憨厚的模样,应该不难骗倒他吧!我随便编了个理由去请假,他却随手就给我签了字。第二天.我按时回了校,却因为通宵熬夜实在打不起精神,以至语文课我都听得“摇头晃脑”。晚自修放学的时候,老师把我叫去了。我迅速制订了“低调”应对的策略。但老师的话却让我大吃一惊。“你昨晚去网吧了吧!”我哆嗦了一下。“你喜欢电脑,很好。我拜你为师,以后犯瘾了就去我家上。”他语气平和得让我感觉像是在布置一场阴谋。接着他掏出一个精美的盒子递给我。“这是我的拜师礼物,因为你是全班唯一还在用圆珠笔的人。”我的小聪明让我根本来不及反应,他就握住我的手——分明是狠狠地握了一下,一股热流迅速传遍了我的全身,等我抬起头,想说什么时,老师已经不见了。
那一晚,我又没睡。但第二天却精神饱满!
谁说毒瘾戒不掉呢?只是人们没有找到有效的方法而已。
(故事的发展和高潮要写得跌宕起伏,尽量减少繁琐的叙述,突出感人的细节)
三年过去了,我的学习成绩已经远远超出了我玩游戏的水平。
今天,我第一次使用老师送给我的钢笔,我要用这支笔换一张中山大学的通知书送给我的老师。明天,我还要用这支笔创造更多的财富送给社会。
钢笔,果然是我生命的一部分。
(结尾要铿锵有力,寓意深刻,还要注意照应开头)
小结:记叙文的结构模式相对而言变化较多,运用时可以使用单一的某种模式,也可以将其中的两种或几种合并使用。但不管如何变化都会遵循如下规律:
开头(引出材料) →主体(具体描写,用生动的细节突出某种特点) →结尾(适当抒情
或议论点题)。必须注意的是:段与段之间、材料与材料之间要有过渡,结尾要照应。熟练地掌握这些基本模式对快速构思和行文无疑是大有裨益的。
三..散文议论文结构模式及其特点介绍
1.分项列举式:又称横向拓展式,一个中心,若干分论点之间形成平行、并列关系,是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去思考。
2.逐层推进式:又称纵向拓展式,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思路展开。
3.主体正反论证式:就是一个论点+两个论据(或主体部分正反论证式)+一个结尾。
4.场景串织连缀式:用生活中的画面或场景来展现对话题的理解,各种画面有层次地呈现,呈递进式排列,文章段落关系清晰,尤其是选择画面力求不重复,有拓展,立体的、多层面地反映了生活。这是散文或议论性散文常用的结构模式。
5.小标题式:一般用三个小标题,或用数字分三部分。这也是散文或议论性散文常用的结构模式。
四. 散文议论文模式作文辨析
作文五
说“勤”
俗活说:“一勤天下无难事。”唐代文学家韩愈说“业精于勤”,学业的精深造诣来源于勤。
勤,就是要珍惜时间,勤学习,勤思考,勤探索,勤实践,古今凡有建树者,无不成功于勤。
勤出成果。马克思写《资本论》,辛勤劳动40年,阅读了数量惊人的书籍,其中作过笔记的就有1500种以上。司马迁著《史记》,从20岁起就开始周游,足迹遍及黄河、长江流域,汇集了大量的社会素材和历史素材,为《史记》的创作奠定了基础。歌德花了58年的时间,搜集了大量的材料,写出了对世界文学界和思想界产生很大影响的诗剧《浮士德》。我国当代数学家陈景润滑在攀登数学高峰的道路上,翻阅了国内外上千本有关资料,通宵达旦地看书学习,演算研究,取得了震惊世界的成就。上海一个女青年坚持自学,十年如一日,终于考上了高能物理研究生。可见,任何成就的取得都是与勤分不开的。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勤出智慧。传说古希腊有一个叫德摩斯梯尼的演说家,因小时口吃,登台演讲时,声音含混,发音不准,常常被雄辩的对手压倒。可是他不气馁,心不灰,为克服这个弱点,战胜雄辩的对手,便每天口含石子,面对大海朗诵,终于成为一个全希腊最有名气的演说家。宋代学者朱熹讲过一个故事:福州有一个叫陈正之的人,反应相当迟钝,读书每次只读50个字。一篇文章要读一二百遍才能读熟。他不懒不怠,勤学苦练,别人读一遍,他就读三四遍,天长日久.知识与日俱增,后来无书不读,成了博学之士。这表明,即使天资比较差,反应比较迟钝,只要勤,同样也是可以变拙为巧的。
实践证明,一个人知识的多寡,成就的大小,关键在于勤的程度。懒惰者永远不会使自己聪明。唯有勤奋才能在无限的知识中猎取到真智实才,开拓知识领域,使自己聪明。高尔基说:“天才出于勤奋。”卡莱尔也说:“天才就是无止境刻苦勤奋的能力。”只要勤,就一定能在艰苦的劳动中赢得事业上的巨大成就。我想每一个渴望得到真知和成功的人,是一定能体会勤的深刻含义的。
点评:此文是典型的分项列举式模式:一中心,三分论,位置醒目观点明,典型事例加议论,中心词语贯全文。最适宜议论文在考场上快速完篇。
作文六
牵 挂
牵挂很抽象,也很具体。
灯下,双鬓斑白的母亲,读着远在异国的儿子的来信,心中的爱怜和疼痛同时涌起。知道儿子自己去买床单,她希望帮他去买并整理干净;知道儿子自己去买米买菜,她希望帮他买来再为地做一桌可口的饭菜;知道他生病,她希望陪他上医院并守在他的床前;知道他委屈和痛苦。她渴望拥他入怀给他安慰。这是牵挂。
家门前,女孩踮着脚尖等待着。邮递员带着那熟悉的邮包由远而近,终于来到了面前。女孩焦急地询问是否有越洋的信件,邮递员摇摇头继续赶路。女孩落寞地倚在门边,良久不愿离去,脸上写满了担忧。女孩惦记着大洋彼岸的挚友,想知道她正在干着什么,想知道她过得可好,想夺享她的欢乐,想倾听她的烦恼。这是牵挂。
牵挂很茫然,也很美好。
寒冷的冬夜,他独自走在长长的街上。忙碌的工作留给他一身疲劳。北风中,他感到无力,孤寂。突然看见从路边人家窗户里透出的点点灯光,仿佛看到了儿女开怀的笑,仿佛感受到了妻子温柔的疼惜。家庭那甜蜜的温馨荡漾在他的脑海里,点燃了他小小的心烛,照亮了前方的路,温暖了他颤抖的身躯,他感到自己似乎又有了力气,于是,加紧脚步朝家的方向走去。因为牵挂。
除夕,悠扬的钟声回旋于天际,昭示着新一年的来临。久伏于案前的他,抬起疲惫的头把目也投向窗外。四周人家阖家团圆的欢声笑语阵阵传来,他觉得心头生病。他努力地看向远方,恨不得看穿繁星流云,看穿千山万水.直看向朝思夜想的父母亲。老人辛劳的背影慈祥的笑容浮现在眼前,一句又一句关切的叮咛、真挚的鼓励回响在耳边。刚才的疲惫在浓浓的思念中烟消云散,了无痕迹。他笑了笑,又充满干劲地投入到书海中。因为牵挂。
牵挂是一种抽象的惆怅,一种具体的忧伤,一种茫然的盼望,一种美好的温馨。
人的一生其实都在不断地出演牵挂的故事。不管牵挂的内蕴是快乐或是悲哀,是传奇或是平淡,人生有多长,牵挂便有多长,岁月有多远,牵挂就有多远。
牵挂,就是这样。
点评:此文是用生活中的画面或场景来展现对话题的理解,各种画面有层次地呈现,呈递进式排列,文章段落关系清晰,尤其是选择画面力求不重复,有拓展,立体的、多层面地反映了生活。画面后的精彩的点评使作者的思想更为明朗。
作文七
谈坚持
人们都希望驻足金碧辉煌的“罗马宫城”,到达魂牵梦萦的“象牙之塔”,实现自己长久的梦想,这就需要不懈的努力,因为坚持就是胜利。
坚持是对极限的挑战,是对心血和汗水的慷慨挥洒,是对理想的执着,是不到长城不止步的豪迈。刘翔在汗水里争渡,在“苦海”里泛舟,最终登上奥运会冠军的宝座,是坚持;阿姆斯特朗战胜癌症,连续七次获得环法自行车冠军,这旷古绝世的奇迹还是坚持。
绳锯木断,水滴石穿,成功往往就诞生在再坚持一下的努力之中。爱迪生的风骨令人折服,他发明蓄电池历时十年,进行了五万次实验,才取得了成功。这就是坚持的力量。有幅漫画,画面上那位老兄挖了四口井没有见到水便扬长而去。其实有的井距水层只有一锨之遥,如果再坚持一下,胜利便属于他了,然而他放弃了,于是与成功失之交臂。丢弃恒久长远的坚持,捡起浅尝辄止的遗憾,当然摘不到金灿灿的苹果了。
坚持需要七擒孟获的韧性,需要六出祁山的不坠之志,需要耐得住寂寞的孤独,更需更知其不可为而为的大智大勇。张海迪从小便患了脊柱瘤,胸椎以下的肢体永远失去了知觉,然而她却以惊人的毅力自学了英语、日语和德语,甚至翻译创作了几十万字的小说:这就是坚持,坚持使她只有三分之一的躯体放射出灿烂的光彩,坚持使它终于托起了一轮不落的人生太阳。
当然,坚持不是固守,更不是画地为牢。试想,如果蔡伦在造纸的多次失败之后,仍坚持原来的作法,而不是大胆的改进原料,那么我们引以为自豪的“四大发明”恐怕就要改写成“三大发明”。鲁迅若不是认清形势,弃医从文,中国现代史上恐怕就要多一个平凡的医生.而少一个文豪。那种只知在陈迹斑斑的老路上挥汗如雨,不撞南墙不回头的人,是莽夫,是懦夫,其结果势必南辕北辙,头破血流。
远方的诱惑是我们之所以忙碌,之所以奋斗,之所以拼搏之所在。当我们遇到困难,遭受挫折,当我们汗流浃背,精疲力竭的时候,我们应该在心中默念一声:再坚持一下。
点评:此文是严格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这一模式来行文的,开头结尾照应点题,第二段写“什么是”,第三段写“为什么”,第四段写“怎么样”,第五段需要特别注意,此段不仅将议论推进了一层,而且对写足字数大有裨益。
作文八
学会怀念
有多少旧事已被雨打风吹去,有多少情愫依旧在心头萦回。逝去的人、事、物仿佛一块块幽黄的琥珀,在我们的记忆里凝结,保留了他们瞬息的优美,而当我们一次次以怀念的方式去抚摸他们的时候,悲欣交集之感总是迤逦而来。(开头化用辛弃疾、弘一法师的名句,显示出作者的文学积淀。)
在精神文化如同核爆炸一样的时代,我们遗忘得太多,弃掷得太多。我们醉心于新世界新事物的斑斓色彩,而忽视了对旧有事物之美好的怀念。
怀念,不是沉迷于故纸堆,不是一般意义的因循守旧。
怀念,是对旧有美好的依恋与肯定,也是对过去、现在与未来一脉相承的理性思索。如同一位诗人所说:“我在仰望未来浩渺的天空时,同时深爱着这承载过去的大地”,道理其实很简单,只要你站得足够高,你会发现大地原本是天空的一部分。
学会怀念,其实就是学会认识历史,认识人生。
今年是中法文化年。我想,大多数中国人会把“法国”与“浪漫”联系在一起,但你知道法国人是以怎样的方式来“怀念”一种文化的吗?也许法国人是最乐于怀念,也最擅长怀念的。(“也许”用得好!)走在街上,你若作为一个外国人向警察问路,请务必使用法语;与商店店员交涉,你也要讲法语:法国人即使熟谙英语表达技巧,也会不遗余力地坚持使用本国语言。打开收音机,你会听到一个专题栏目,名字就是《怀旧》;望望塞纳河畔,旧书摊上飘扬着百年文化的芬芳;法郎纸币上,印着伏尔泰、孟德斯鸠等启蒙时代的伟人像;一座破败得如同两河文明遗址的博物馆依旧被法国人小心地保存。
就是这样, 这样充满血缘之爱 , 民族之爱 , 理性之爱地怀念一种文化一种精神才是真正地怀念。
学会怀念,我们不能单单模仿怀念的形式而无视怀念之实质。甚至,我们连怀念的形式也没有做到。听说,绍兴的沈园中商家又建设了“连理园”, 供现代有情人拍摄婚纱照,让古人的悲情为现代人的爱情服务,沈园,实不应失却它的沧桑。还有一座座将欲坍塌的古城墙,还有“唐诗一样的美丽”的北京、西安,还有逐渐失却安宁的江南古镇……当一个个曾被古人今人的歌谒洇润,被汉文化填充,被时间渲染,被记忆强化的意象悄然失色时,当我们从不会怀念到无可怀念时,一种民族的悲哀将“世代相传”。
请为心灵留下空间,让我们静静地寻找过去,寻找过去的美好,为现在,为将来留下物质与情感的依托,莫在灯残漏尽时无奈叹息: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结尾比开头更好些。)
点评:本文主要有两个特点:一是切入角度好,二是紧扣“学会”议论。写得大气、有深度,体现作者深厚的文化积淀和可贵的人文情怀。文章从文化的视野,深刻阐释了怀念的内涵和方法。主体结构正反论证,正面以法国为例,列举他们坚持使用本国语,旧书摊上飘扬的百年文化气息,纸币上启蒙时代的伟人像,被法国人小心保护的破败的博物馆……无不表露出法国是一个“会怀念”的民族,他们怀念的是自己的历史文化,这是一种真正的怀念。反观我们自身:充满悲情的沈园被商家用来牟利,唐诗一样美丽的北京、西安、江南古镇,它们身上的文化意蕴正在一点点褪色。我们表面似在怀念,其实还没有学会怀念,文章结尾紧承上文,呼唤为心灵留下“怀念”的空间,最后一句“莫在灯残漏尽时无奈叹息: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更是引人深思。
作文九
菊花飘香的时节
当清爽的秋风将天空吹向更高远,当陌生的孩子望断最后一只南飞雁,当枝上的绿叶换橙黄,当一点点微酸已着枝,便又到了菊花飘香的时节。
菊之淡
“哐当、哐当……”听见那清脆的打铁声了吗?清风拂抑,强健的肌肉散发出生命的气息,熊熊的烈火陶冶着高尚的情操,嵇康,这个时代的英雄,一代才子,就在这儿过着铁匠的生活.和任何人一样,你也对他期望很高吧,可是你敢劝他入仕吗?是否忘了《与山涛绝交书》?那铿锵的言辞已经向所有人宣告他对仕途的不屑,就让他做他自己吧,让“竹林七贤”永远过着“邺下放歌”、“竹林饮酒”、“曲水流觞”、“南山采菊”的生活,不要让世俗的秽气覆盖了菊花淡淡的幽香。
菊之傲
是否还能记起那个对楚国相位持竿不顾、依然决定“曳尾于途中”的庄子?这个“心如澄澈秋水”,再如不系之舟的清高居士,拥有举世的才华,然而却不曾向权势显贵屈服.一生过着清贫飘零的生活,你是否也想劝他入世,期望他能为社会为黎民百姓做番大事业。是的,所有人希望如此。然而,庄子认为他自己就是一棵树、一棵捍卫心灵月亮的树,如果你硬要将他拔起,种在污秽的社会泥土里,他将立刻枯萎死亡,就让他永远地做一棵树吧,他身边会有一株傲岸的菊花陪着他。
菊之殇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姬虞姬奈若何”,面对滔滔江水.面对彼岸的乡亲父老,一代霸王也不由泪湿衣襟,江水已随他人姓,美人自刎在怀,是乘船逃走,重整旗鼓,还是投身乌江,“死亦为鬼雄”?如果你正在项王身边,是否会劝他“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呢?江东父老们也期望项王忍辱负重,说不定历史就会为此改写,然而项王最终选择投江而死,他认为应该死得有尊严,他认为那才是他的英雄本色,一枝菊花的生命形态世萎了,但花香永世留香。
或许这就是生命的真谛,不管他人如何期望,自己认为是对的就不懈追求,追求自由,追于崇高,追求生命的尊严,追求英雄本色,抛开他人的期望,抛开他人的劝阻,向着自己的认识迈进。
当清脆的打铁声从远方传来,当远古的大鹏展翅欲飞,当滔滔的乌江向天咆哮,便叉到了菊花飘香的季节。
点评:本文用三个小标题,分别选取三个极具个性代表的历史人物,以高洁的菊花象征其品格,将人物自我的认识与他人期望的关系寓于生动形象的语言中。文章一开始就展示了一幅旷远的画面,想象丰富,文情并茂,引人入胜。结尾两段升华主题,前后照应,行文自然流畅
作文十
让纪念闪耀理性光芒
纪念是内心情感的涌动,但又不是感情的无节制挥霍;纪念需要行动来升华,但又需要理性的引导
真正的纪念是心灵的回响,是历史的回音;它审视过去,启迪未来……
黑格尔曾经自夸德国人天生就是哲学家。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天生严谨自律的民族,就在一个狂人的引诱下,陷入了战争的渊薮。60年前的那幕惨剧:生灵涂炭、妻离子散、血流成河……生者在对往者的审视中找到道德的标杆,也找到了纪念的理由。德国人用尽一切方法阻止时间淡褪那血色、稀薄那呼声:修建集中营纪念馆,全力处理战后的善后问题,还有那德国总理在犹太人纪念碑前的惊世一跪!德国人在60年里不断地反思,不停地纪念,终于完成了灵魂的自我救赎。德意志民族向世界展示了理性的力量,也赢得了世人的尊敬!
可见理性的纪念才是正确的纪念,理性让纪念闪耀出人性的光辉。
但纪念一旦脱离理性的制约,它就会变成不可控制的魔鬼。日本在60年前那幕惨剧中同样扮演了不光彩的角色,作为亚洲地区的主要刽子手,日本犯下的罪行罄竹难书。往者已矣,大和民族的纪念却是如此这般:右翼势力大肆鼓吹“中国威胁论”,还妄图为二战罪行翻案;不顾史实修订历史教科书,文过饰非,美化侵略罪行;更有首相一年一度的靖国神社“拜鬼”……日本这种偏离理性范畴的“纪念”活动,自然得到各国人民的一致谴责。有句话说得好:“跪着的德国人比站着的日本人更高大!”
中国在抗日战争中付出巨大的代价才取得胜利,中国人民自然无法容忍这种倒行逆施的行为。于是各地都掀起了声势壮大的抗议和纪念活动。但近来这些纪念活动在少数激进分子的鼓动下出现了打砸抢日货商店的不理智举动。群众爱国的赤子之心可以理解,但纪念并不是感情的挥霍,非理性举动无益于解决问题。我国领导人多次表达出严正立场,但同时并不关闭中日会晤的大门,“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以史为鉴,面向未来”无疑就是对过去痛苦最理性,也是最深刻的祭奠。
人不能忘本,“忘记过去意味着背叛”。而高贵的心灵在铭记苦难,咀嚼苦难过后,方能理智地纪念苦难。当纪念的洪波涌动时,勿忘用理性的“闸门”控制情感。
点评:主体结构正反对照,先正后反,由外而中,既摆事实又讲道理,分析中肯,论证有力,说理透彻,令人信服。
小结:议论文最常见的模式是横向并列式、纵向拓展式和主体正反论证式。但有些文章由于论述角度的需要,可能综合运用两种模式,如《让纪念闪耀理性光芒》,在对比论证中,又将日中非理性行为并列论述。议论性散文,大都叙议结合,夹叙夹议,叙议中可能横向并列,可能纵向拓展。另有不少创新模式,要根据自己的实际,量力而行,不可盲目模仿。
五.结构模式作文写作操练
1. 以“我的同窗”为题,运用对比映衬式,写一篇记叙文,不少于800字
2. 以“坦然”为题,运用分项列举(横向拓展)式,写一篇议论文,须先拟一个结构提纲不少于800字。(参看《时文美文精选百篇》中《坦然看生活》结构)
3. 以“不能人云亦云”为题,运用逐层推进(纵向拓展)式,写一篇议论文,须先拟一个结构提纲,不少于800字。
附参考结构提纲:
坦然(横向拓展)
1、坦然,是平淡中的幸福快乐。我假日的垂钓
2、坦然,是自信中的幸福快乐。走在大街上,看到那些整天扫大街的清洁工
3、坦然,是困苦中的幸福快乐。由此也想到了诗仙李白。
(三项排列由己及人,由今及古)
不能人云亦云((纵向拓展))
论点:不能人云亦云
分论点:
1、人云亦云的表现;
2、人云亦云的危害;
3、人云亦云的本质、思想根源;
4、不人云亦云的做法、措施。
附:
模式作文辨析点评
(作文一) 看风筝(提要)
星期天,我和爸爸去广场玩。秋高气爽,正是放风筝的好季节。各种各样的风筝点缀在一望无垠的蓝天上,煞是美丽。(开头:引出材料,交待时间、季节、事由,突出“美丽”)
材料①:这边是一位快乐的老者在放“猪八戒吃西瓜”。……(具体描写)
材料②:那边是两个小姑娘在放“蜻蜓戏水”。……(具体描写)
材料③:另一边是一位年轻的父亲带着一位机灵的小男孩在放“米老鼠”。他们好像遇到了一些麻烦,正在请教一位慈祥的老者。我忍不住走了过去……(具体描写)
(主体部分描写放风筝的几个片断。要注重细节描写和材料变化)
放风筝是一个看上去简单而有趣的游戏,然而却蕴含着丰富的生活哲理。……
(结尾:选择一个角度进行议论,深化文章主题。)
辨析:本文按照 模式结构。
(作文二) 我的母亲(提要)
母爱,是人类最伟大的情感。“儿行千里母担心”、“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从俗语到古诗,歌颂这一伟大主题的名言名句多不胜数,而且脍炙人口。然而,我是女孩,母亲的女儿。我曾经憎恨我的母亲,坚决地否定母爱。(开头以对比的方式引出材料,吸引读者)
那是2001年8月底,我考上了一所普通中学。母亲坚决反对我上高中……
(描写我与母亲的冲突或父亲与母亲的冲突及我的心理活动)
快三年了,我很少搭理我的母亲,甚至很少回家。每当我从母亲的眼中读出痛苦与无奈时,我心中甚至生出一丝莫名的快意。
然而我错了!大错特错!(以上两段过渡)
2004年5月15日,星期六,晚上11点15分。一个让我刻骨铭心的日子,一个让我终身愧疚的日子,一个让我谢天谢地的日子。因为从那一刻起,我读懂了我的母亲,终结了可能的终身遗憾。
5月15日,学校难得地放了一天假,让我们回家和父母商量填报志愿的事。我把自己的想法和父亲说了,父亲没说什么。晚上是照例的看书。11点15分,我去客厅喝水,经过父母的房间,无意中听到了一段对话……(描写对话内容)
(对比材料要写得震撼人心,方能产生强烈的对比效果)
我如遭雷击一般立在饮水机旁。我的脑中一片空白。只觉得天旋地转,客厅里的家具像在空气中飘浮起来一样。忽然,“砰”的一声,我手中的水杯掉在地上,摔得粉碎。我扶着饮水机,总算没有倒下。母亲从房间里冲出来抱住我,拼命地问我“怎么了”。“没事,妈妈——”我大叫一声,紧紧地抱住母亲,恨不得钻进母亲怀里。
母爱,是伟大的。没错!
(结尾:着力描写自己的感受,不可用太多的议论或抒情破坏文章的意境和情感氛围。若描写不到位,则可增加抒情或议论。)
辨析:本文按照 模式结构。
(作文三) 鹅与猫的决斗(提要)
去年秋天,一个偶然的机会,我目睹了一场罕见的鹅与猫的决斗。那惊心动魄的场面至今使我难以忘怀。(开头:引出故事。“罕见”、“障心动魄”、“难以忘怀”点出故事特点,吸引读者。)
那天一我刚放学回家,轻轻推开院门,只见一只母鹅警惕地瞪着一只野猫。刚出世不久的一群小鹅在母鹅的身后惊恐地围成一堆。地上散布着一些白色的鹅毛。显然,鹅猫决斗已经开始一会了。突然,母鹅伸长脖子,压低鹅头,紧贴地面,像离弦之箭一样冲了过去,将漫不经心地盯着小鹅的野猫狠狠地啄了一口,一撮灰色的猫毛被母鹅摔在地。野猫一个翻滚从地上跃起,翘起胡子,双目圆瞪……(描写具体决斗过程)。母鹅艰难地抵挡着野猫的攻击,笨拙的身体成了幼鹅的掩体。
(故事主体部分:描写鹅猫决斗的情景,突出母鹅舍身护幼的精神,为结尾的议论做准备。)
我被母鹅这种伟大的母爱感动了,赶紧轰开了野猫。精疲力竭的母鹅趴在地上,用翅膀护住幼鹅。我来到母鹅身旁,轻轻地抚摸着它,安慰着它:一股暖流从我心中冉冉升起……
(结尾:扣住“母爱”描写自己的感受或发表议论,深化文章主题。)
辨析:本文按照 模式结构。
(作文四) 钢笔人生
走进考场,我首先将一个精致的钢笔盒子放在座位的右上角。望着它,我思维的野马在记忆的原野上奔驰……
以前,妈妈经常自豪地向亲朋好友炫耀,说我“抓周”的时候抓的就是钢笔。从此,父母对我的前程便充满了憧憬。“钢笔”便注定与我的一生结下渊缘。(交待物象及与“我”的人生关系,是故事的开头)
带着幸福的憧憬,父母亲高兴了好多年。从幼儿园到小学,我的成绩在智力正常的孩子中还算不错。我还会时不时地抓着钢笔做刻苦学习状,引得父母那带点虚荣的希冀像气球一样膨胀起来。
进入小(五),我开始恨钢笔了。因为像山一样的作业压得我喘不过气来。钢笔不再给我带来快乐。我的成绩随着小学毕业的临近而从优秀降到中等,再降到中下。感谢《九年义务教育法》让我顺利地进入初中。然而成绩却丝毫没有起色。为了我,父母的争吵愈来愈多、愈演愈烈:那种伤心明明是看着一位神童毁灭或天才堕落的伤心。我无暇顾及父母的伤心,因为我正沉迷于网络游戏之中。网络游戏可比钢笔有趣得多啦!
初中三年,一眨眼就过去了。我虽然没有坏到哪里去,但自然也不是父母骄傲的“神童”。其间,我常常不自觉地用精彩的游戏镜头驱赶父母失望甚至痛苦的眼神。我知道父母每年在我生日的时候都会给我买一支精致的高级钢笔——它们正整整齐齐地排列在父亲略显空荡的书架上。但我却不敢正眼看它们,甚至尽量不去父亲的书房。
在父亲失落的目光中,我以“择校生”的身份走进了一所“全封闭管理”的学校。“全封闭管理”,这意味着我每五天半才能和我心爱的网络游戏幽会一次。果然,不到三天,我对游戏的渴望就像犯了毒瘾一样难以控制。更为恼人的是,班主任是个语文老师,要我们用钢笔书写,还说出了一大堆理由——虽然我一句也没记住。
然而,改变我的也是一支钢笔。(注意这一段转折性过渡)
那应该是开学后一个多月了。对陌生环境的新鲜慢慢散去,压抑在心底的顽劣就冒出来了。看班主任那憨厚的模样,应该不难骗倒他吧!我随便编了个理由去请假,他却随手就给我签了字。第二天.我按时回了校,却因为通宵熬夜实在打不起精神,以至语文课我都听得“摇头晃脑”。晚自修放学的时候,老师把我叫去了。我迅速制订了“低调”应对的策略。但老师的话却让我大吃一惊。“你昨晚去网吧了吧!”我哆嗦了一下。“你喜欢电脑,很好。我拜你为师,以后犯瘾了就去我家上。”他语气平和得让我感觉像是在布置一场阴谋。接着他掏出一个精美的盒子递给我。“这是我的拜师礼物,因为你是全班唯一还在用圆珠笔的人。”我的小聪明让我根本来不及反应,他就握住我的手——分明是狠狠地握了一下,一股热流迅速传遍了我的全身,等我抬起头,想说什么时,老师已经不见了。
那一晚,我又没睡。但第二天却精神饱满!
谁说毒瘾戒不掉呢?只是人们没有找到有效的方法而已。
(故事的发展和高潮要写得跌宕起伏,尽量减少繁琐的叙述,突出感人的细节)
三年过去了,我的学习成绩已经远远超出了我玩游戏的水平。
今天,我第一次使用老师送给我的钢笔,我要用这支笔换一张中山大学的通知书送给我的老师。明天,我还要用这支笔创造更多的财富送给社会。
钢笔,果然是我生命的一部分。
(结尾要铿锵有力,寓意深刻,还要注意照应开头)
辨析:本文按照 模式结构。
(作文五) 牵 挂
牵挂很抽象,也很具体。
灯下,双鬓斑白的母亲,读着远在异国的儿子的来信,心中的爱怜和疼痛同时涌起。知道儿子自己去买床单,她希望帮他去买并整理干净;知道儿子自己去买米买菜,她希望帮他买来再为地做一桌可口的饭菜;知道他生病,她希望陪他上医院并守在他的床前;知道他委屈和痛苦。她渴望拥他入怀给他安慰。这是牵挂。
家门前,女孩踮着脚尖等待着。邮递员带着那熟悉的邮包由远而近,终于来到了面前。女孩焦急地询问是否有越洋的信件,邮递员摇摇头继续赶路。女孩落寞地倚在门边,良久不愿离去,脸上写满了担忧。女孩惦记着大洋彼岸的挚友,想知道她正在干着什么,想知道她过得可好,想夺享她的欢乐,想倾听她的烦恼。这是牵挂。
牵挂很茫然,也很美好。
寒冷的冬夜,他独自走在长长的街上。忙碌的工作留给他一身疲劳。北风中,他感到无力,孤寂。突然看见从路边人家窗户里透出的点点灯光,仿佛看到了儿女开怀的笑,仿佛感受到了妻子温柔的疼惜。家庭那甜蜜的温馨荡漾在他的脑海里,点燃了他小小的心烛,照亮了前方的路,温暖了他颤抖的身躯,他感到自己似乎又有了力气,于是,加紧脚步朝家的方向走去。因为牵挂。
除夕,悠扬的钟声回旋于天际,昭示着新一年的来临。久伏于案前的他,抬起疲惫的头把目也投向窗外。四周人家阖家团圆的欢声笑语阵阵传来,他觉得心头生病。他努力地看向远方,恨不得看穿繁星流云,看穿千山万水.直看向朝思夜想的父母亲。老人辛劳的背影慈祥的笑容浮现在眼前,一句又一句关切的叮咛、真挚的鼓励回响在耳边。刚才的疲惫在浓浓的思念中烟消云散,了无痕迹。他笑了笑,又充满干劲地投入到书海中。因为牵挂。
牵挂是一种抽象的惆怅,一种具体的忧伤,一种茫然的盼望,一种美好的温馨。
人的一生其实都在不断地出演牵挂的故事。不管牵挂的内蕴是快乐或是悲哀,是传奇或是平淡,人生有多长,牵挂便有多长,岁月有多远,牵挂就有多远。
牵挂,就是这样。
点评:此文采用 模式结构。此文是用生活中的 或 来展现对话题的理解,各种 有层次地呈现,呈 排列,文章段落关系 ,尤其是选择 力求不重复,有 ,立体的、 地反映了生活。 后的精彩的 使作者的思想更为明朗。
(作文六) 说“勤”
俗活说:“一勤天下无难事。”唐代文学家韩愈说“业精于勤”,学业的精深造诣来源于勤。
勤,就是要珍惜时间,勤学习,勤思考,勤探索,勤实践,古今凡有建树者,无不成功于勤。
勤出成果。马克思写《资本论》,辛勤劳动40年,阅读了数量惊人的书籍,其中作过笔记的就有1500种以上。司马迁著《史记》,从20岁起就开始周游,足迹遍及黄河、长江流域,汇集了大量的社会素材和历史素材,为《史记》的创作奠定了基础。歌德花了58年的时间,搜集了大量的材料,写出了对世界文学界和思想界产生很大影响的诗剧《浮士德》。我国当代数学家陈景润滑在攀登数学高峰的道路上,翻阅了国内外上千本有关资料,通宵达旦地看书学习,演算研究,取得了震惊世界的成就。上海一个女青年坚持自学,十年如一日,终于考上了高能物理研究生。可见,任何成就的取得都是与勤分不开的。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勤出智慧。传说古希腊有一个叫德摩斯梯尼的演说家,因小时口吃,登台演讲时,声音含混,发音不准,常常被雄辩的对手压倒。可是他不气馁,心不灰,为克服这个弱点,战胜雄辩的对手,便每天口含石子,面对大海朗诵,终于成为一个全希腊最有名气的演说家。宋代学者朱熹讲过一个故事:福州有一个叫陈正之的人,反应相当迟钝,读书每次只读50个字。一篇文章要读一二百遍才能读熟。他不懒不怠,勤学苦练,别人读一遍,他就读三四遍,天长日久.知识与日俱增,后来无书不读,成了博学之士。这表明,即使天资比较差,反应比较迟钝,只要勤,同样也是可以变拙为巧的。
实践证明,一个人知识的多寡,成就的大小,关键在于勤的程度。懒惰者永远不会使自己聪明。唯有勤奋才能在无限的知识中猎取到真智实才,开拓知识领域,使自己聪明。高尔基说:“天才出于勤奋。”卡莱尔也说:“天才就是无止境刻苦勤奋的能力。”只要勤,就一定能在艰苦的劳动中赢得事业上的巨大成就。我想每一个渴望得到真知和成功的人,是一定能体会勤的深刻含义的。
点评:此文是典型的 模式:一 ,三 ,位置醒目观点明,典型事例加议论, 贯穿全文。最适宜议论文在考场上快速完篇。
(作文七) 谈坚持
人们都希望驻足金碧辉煌的“罗马宫城”,到达魂牵梦萦的“象牙之塔”,实现自己长久的梦想,这就需要不懈的努力,因为坚持就是胜利。
坚持是对极限的挑战,是对心血和汗水的慷慨挥洒,是对理想的执着,是不到长城不止步的豪迈。刘翔在汗水里争渡,在“苦海”里泛舟,最终登上奥运会冠军的宝座,是坚持;阿姆斯特朗战胜癌症,连续七次获得环法自行车冠军,这旷古绝世的奇迹还是坚持。
绳锯木断,水滴石穿,成功往往就诞生在再坚持一下的努力之中。爱迪生的风骨令人折服,他发明蓄电池历时十年,进行了五万次实验,才取得了成功。这就是坚持的力量。有幅漫画,画面上那位老兄挖了四口井没有见到水便扬长而去。其实有的井距水层只有一锨之遥,如果再坚持一下,胜利便属于他了,然而他放弃了,于是与成功失之交臂。丢弃恒久长远的坚持,捡起浅尝辄止的遗憾,当然摘不到金灿灿的苹果了。
坚持需要七擒孟获的韧性,需要六出祁山的不坠之志,需要耐得住寂寞的孤独,更需更知其不可为而为的大智大勇。张海迪从小便患了脊柱瘤,胸椎以下的肢体永远失去了知觉,然而她却以惊人的毅力自学了英语、日语和德语,甚至翻译创作了几十万字的小说:这就是坚持,坚持使她只有三分之一的躯体放射出灿烂的光彩,坚持使它终于托起了一轮不落的人生太阳。
当然,坚持不是固守,更不是画地为牢。试想,如果蔡伦在造纸的多次失败之后,仍坚持原来的作法,而不是大胆的改进原料,那么我们引以为自豪的“四大发明”恐怕就要改写成“三大发明”。鲁迅若不是认清形势,弃医从文,中国现代史上恐怕就要多一个平凡的医生.而少一个文豪。那种只知在陈迹斑斑的老路上挥汗如雨,不撞南墙不回头的人,是莽夫,是懦夫,其结果势必南辕北辙,头破血流。
远方的诱惑是我们之所以忙碌,之所以奋斗,之所以拼搏之所在。当我们遇到困难,遭受挫折,当我们汗流浃背,精疲力竭的时候,我们应该在心中默念一声:再坚持一下。
点评:此文是 模式,严格按照 来行文的,开头结尾照应点题,第二段写“ ”,第三段写“ ”,第四段写“ ”。第五段需要特别注意,此段不仅将议论 ,而且对写足字数大有裨益。
(作文八) 学会怀念
有多少旧事已被雨打风吹去,有多少情愫依旧在心头萦回。逝去的人、事、物仿佛一块块幽黄的琥珀,在我们的记忆里凝结,保留了他们瞬息的优美,而当我们一次次以怀念的方式去抚摸他们的时候,悲欣交集之感总是迤逦而来。(开头化用辛弃疾、弘一法师的名句,显示出作者的文学积淀。)
在精神文化如同核爆炸一样的时代,我们遗忘得太多,弃掷得太多。我们醉心于新世界新事物的斑斓色彩,而忽视了对旧有事物之美好的怀念。
怀念,不是沉迷于故纸堆,不是一般意义的因循守旧。
怀念,是对旧有美好的依恋与肯定,也是对过去、现在与未来一脉相承的理性思索。如同一位诗人所说:“我在仰望未来浩渺的天空时,同时深爱着这承载过去的大地”,道理其实很简单,只要你站得足够高,你会发现大地原本是天空的一部分。
学会怀念,其实就是学会认识历史,认识人生。
今年是中法文化年。我想,大多数中国人会把“法国”与“浪漫”联系在一起,但你知道法国人是以怎样的方式来“怀念”一种文化的吗?也许法国人是最乐于怀念,也最擅长怀念的。(“也许”用得好!)走在街上,你若作为一个外国人向警察问路,请务必使用法语;与商店店员交涉,你也要讲法语:法国人即使熟谙英语表达技巧,也会不遗余力地坚持使用本国语言。打开收音机,你会听到一个专题栏目,名字就是《怀旧》;望望塞纳河畔,旧书摊上飘扬着百年文化的芬芳;法郎纸币上,印着伏尔泰、孟德斯鸠等启蒙时代的伟人像;一座破败得如同两河文明遗址的博物馆依旧被法国人小心地保存。
就是这样, 这样充满血缘之爱 , 民族之爱 , 理性之爱地怀念一种文化一种精神才是真正地怀念。
学会怀念,我们不能单单模仿怀念的形式而无视怀念之实质。甚至,我们连怀念的形式也没有做到。听说,绍兴的沈园中商家又建设了“连理园”, 供现代有情人拍摄婚纱照,让古人的悲情为现代人的爱情服务,沈园,实不应失却它的沧桑。还有一座座将欲坍塌的古城墙,还有“唐诗一样的美丽”的北京、西安,还有逐渐失却安宁的江南古镇……当一个个曾被古人今人的歌谒洇润,被汉文化填充,被时间渲染,被记忆强化的意象悄然失色时,当我们从不会怀念到无可怀念时,一种民族的悲哀将“世代相传”。
请为心灵留下空间,让我们静静地寻找过去,寻找过去的美好,为现在,为将来留下物质与情感的依托,莫在灯残漏尽时无奈叹息: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结尾比开头更好些。)
点评:本文采用 模式。 以法国为例,无不表露出法国是一个“会怀念”的民族, 我们自身表面似在怀念,其实还没有学会怀念。
(作文九) 菊花飘香的时节
当清爽的秋风将天空吹向更高远,当陌生的孩子望断最后一只南飞雁,当枝上的绿叶换橙黄,当一点点微酸已着枝,便又到了菊花飘香的时节。
菊之淡
“哐当、哐当……”听见那清脆的打铁声了吗?清风拂抑,强健的肌肉散发出生命的气息,熊熊的烈火陶冶着高尚的情操,嵇康,这个时代的英雄,一代才子,就在这儿过着铁匠的生活.和任何人一样,你也对他期望很高吧,可是你敢劝他入仕吗?是否忘了《与山涛绝交书》?那铿锵的言辞已经向所有人宣告他对仕途的不屑,就让他做他自己吧,让“竹林七贤”永远过着“邺下放歌”、“竹林饮酒”、“曲水流觞”、“南山采菊”的生活,不要让世俗的秽气覆盖了菊花淡淡的幽香。
菊之傲
是否还能记起那个对楚国相位持竿不顾、依然决定“曳尾于途中”的庄子?这个“心如澄澈秋水”,再如不系之舟的清高居士,拥有举世的才华,然而却不曾向权势显贵屈服.一生过着清贫飘零的生活,你是否也想劝他入世,期望他能为社会为黎民百姓做番大事业。是的,所有人希望如此。然而,庄子认为他自己就是一棵树、一棵捍卫心灵月亮的树,如果你硬要将他拔起,种在污秽的社会泥土里,他将立刻枯萎死亡,就让他永远地做一棵树吧,他身边会有一株傲岸的菊花陪着他。
菊之殇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姬虞姬奈若何”,面对滔滔江水.面对彼岸的乡亲父老,一代霸王也不由泪湿衣襟,江水已随他人姓,美人自刎在怀,是乘船逃走,重整旗鼓,还是投身乌江,“死亦为鬼雄”?如果你正在项王身边,是否会劝他“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呢?江东父老们也期望项王忍辱负重,说不定历史就会为此改写,然而项王最终选择投江而死,他认为应该死得有尊严,他认为那才是他的英雄本色,一枝菊花的生命形态世萎了,但花香永世留香。
或许这就是生命的真谛,不管他人如何期望,自己认为是对的就不懈追求,追求自由,追于崇高,追求生命的尊严,追求英雄本色,抛开他人的期望,抛开他人的劝阻,向着自己的认识迈进。
当清脆的打铁声从远方传来,当远古的大鹏展翅欲飞,当滔滔的乌江向天咆哮,便叉到了菊花飘香的季节。
点评:本文采用 模式,分别选取三个极具个性代表的历史人物,以高洁的 象征其 ,将人物 与 的关系寓于生动形象的语言中。文章一开始就展示了一幅旷远的画面,想象丰富,文情并茂,引人入胜。结尾两段升华主题,前后照应,行文自然流畅
(作文十) 让纪念闪耀理性光芒
纪念是内心情感的涌动,但又不是感情的无节制挥霍;纪念需要行动来升华,但又需要理性的引导
真正的纪念是心灵的回响,是历史的回音;它审视过去,启迪未来……
黑格尔曾经自夸德国人天生就是哲学家。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天生严谨自律的民族,就在一个狂人的引诱下,陷入了战争的渊薮。60年前的那幕惨剧:生灵涂炭、妻离子散、血流成河……生者在对往者的审视中找到道德的标杆,也找到了纪念的理由。德国人用尽一切方法阻止时间淡褪那血色、稀薄那呼声:修建集中营纪念馆,全力处理战后的善后问题,还有那德国总理在犹太人纪念碑前的惊世一跪!德国人在60年里不断地反思,不停地纪念,终于完成了灵魂的自我救赎。德意志民族向世界展示了理性的力量,也赢得了世人的尊敬!
可见理性的纪念才是正确的纪念,理性让纪念闪耀出人性的光辉。
但纪念一旦脱离理性的制约,它就会变成不可控制的魔鬼。日本在60年前那幕惨剧中同样扮演了不光彩的角色,作为亚洲地区的主要刽子手,日本犯下的罪行罄竹难书。往者已矣,大和民族的纪念却是如此这般:右翼势力大肆鼓吹“中国威胁论”,还妄图为二战罪行翻案;不顾史实修订历史教科书,文过饰非,美化侵略罪行;更有首相一年一度的靖国神社“拜鬼”……日本这种偏离理性范畴的“纪念”活动,自然得到各国人民的一致谴责。有句话说得好:“跪着的德国人比站着的日本人更高大!”
中国在抗日战争中付出巨大的代价才取得胜利,中国人民自然无法容忍这种倒行逆施的行为。于是各地都掀起了声势壮大的抗议和纪念活动。但近来这些纪念活动在少数激进分子的鼓动下出现了打砸抢日货商店的不理智举动。群众爱国的赤子之心可以理解,但纪念并不是感情的挥霍,非理性举动无益于解决问题。我国领导人多次表达出严正立场,但同时并不关闭中日会晤的大门,“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以史为鉴,面向未来”无疑就是对过去痛苦最理性,也是最深刻的祭奠。
人不能忘本,“忘记过去意味着背叛”。而高贵的心灵在铭记苦难,咀嚼苦难过后,方能理智地纪念苦难。当纪念的洪波涌动时,勿忘用理性的“闸门”控制情感。
点评:主体 模式,先 后 ,由 而 ,既摆事实又讲道理,分析中肯,论证有力,说理透彻,令人信服。
作业:结构模式作文写作操练
1. 以“我的同窗”为题,运用对比映衬式,写一篇记叙文,不少于800字
2. 以“坦然”为题,运用分项列举(横向拓展)式,写一篇议论文,须先拟一个结构提纲不少于800字。(参看《时文美文精选百篇》中《坦然看生活》结构)
3. 以“不能人云亦云”为题,运用逐层推进(纵向拓展)式,写一篇议论文,须先拟一个结构提纲,不少于800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