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搜索
高级
 本站专题
 · 语文味集锦
        
   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 课题之窗教案荟萃
文章标题: 《《杜甫诗二首》教学设计》
   作者:王晓菁   阅读次数:4109
 版权申明:本站发布的原创文章或作品版权归我站和作者共有,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作者。本站所提供的所有文章及作品,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杜甫诗二首》教学设计

《杜甫诗二首》教学设计

深圳铁路中学  王晓菁

教学设想

   设计这个教学方案,其设想主要是在拉近学生与作者,学生与作品,学生与老师之间的距离。使学生在“交朋友”的过程当中,与同学老师一起对诗歌读读、品品,从而走近杜甫、走进诗歌的意境。

教学目标

1、朗读背诵这两首诗。

2、通过联想,想象,体味诗词中所体现的自然美、情感美、意境美。

3、培养学生对诗歌的分析鉴赏能力,从作品风格的变化中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疏通文意,展开想像,体味意境,理解感情。

教学时间45分钟

课前准备

课前下发资料卡,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为诗人杜甫整理个人档案。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由“朋友”的话题引入。今天,我们想去拜访一位大诗人——杜甫,看看大家能不能和他交上朋友?

二、走近杜甫,初步了解

(一)各学习小组推选中心发言人以“我们所了解的杜甫”为话题作介绍,建立杜甫的个人档案。

(二)相邻同座讨论交流怎样读诗的方式,小组间进行朗读比赛。

老师提出朗读比赛的基本要求:声音响亮,字正腔圆。小组交流时可以申请老师的“友情援助”。对学生提出的有疑问的生字词进行讲解。

(三)名家朗读欣赏。对刚才小组的表现以及名家朗读略作评价。全班模仿朗读。(注意节奏、重音)

三、同甘共苦,沟通交流

(一)           以小组为单位填写、完善“好友档案”。熟悉诗歌,想象与杜甫一起望岳的情境。可以自由申请老师的“友情援助”。

(二)与老师交流分享“望岳”的情境。

1、置身于巍峨的泰山,你们望见了什么样的情景?请学生描述,对关键字句进行理解。

2、体味当时杜甫的心情。

(三)比读两首诗,体会杜甫的不同情怀。

1、   以“我们眼中的杜甫”为话题,谈谈杜甫在《望岳》《春望》中“望”的不同表现及其原因。

引导学生结合背景知识理解杜甫的不同情感。

2、   谈谈置身于长安城,最令你感到震撼的景象是什么?

品析重点句子。

(四)小结两首诗。

学生朗诵两首诗歌(注意感情)。小结两首诗。

四、一唱一和,心灵契合

(一)课件欣赏。

跟随课件,齐诵《望岳》中相应的诗句。

(二)小组分联唱和,师生背读两首诗。

(三)请你以“我心中的杜甫”为话题,说一句临别赠言。

五、课堂小结。

祝愿大家用建立“好友档案”的方式交到更多的心灵之友,使我们心灵的天空更高远!

六、课后作业

(一)请丰富和完善好友杜甫的个人档案。

(二)请你给好友杜甫写一封信,用景物诉说你近来的心情。

 

 

 

 

 

 

 

 

 

                 

附:资料卡片

生平经历

杜甫(712—770),字子美,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后人尊为“诗圣”,与李白并称“李杜”。他生于河南巩县的瑶湾。

二十岁起,他结束了书斋生活,开始为时10年以上的“壮游”,先游吴越,再游齐赵,祖国丰富的文化遗产和壮丽河山不仅充实了他的生活,也扩大了他的视野和心胸,为他早期诗歌带来浪漫主义色彩。三十五到四十岁,十年长安困守。安史之乱酝酿时期,杜甫转入现实主义创作。他逐渐深入人民生活,看到人民痛苦,也看到统治阶级的罪恶,写下了《兵车行》《丽人行》《赴奉先咏怀》等现实主义杰作。四十五到四十八岁,安史之乱最剧烈的时期,人民灾难惨重,国家岌岌可危,诗人也历尽艰险,写下了《春望》、“三吏”“三别”等诗。最后杜甫到了成都西郊盖了一所草堂,在四川漂泊了七、八年,在湖北、湖南漂泊了两三年,770年冬,死在长沙到岳阳的一条破舟上。总的说来,杜甫是以饥寒之身永怀济世之志,处穷困之境而无厌世思想;在诗歌艺术方面,集古典诗歌之大成,并加以创新和发展,给后代诗人以广泛的影响。杜诗的影响所及,不局限于文艺范围,更重要的是诗中爱国爱人民的精神感召着千百年来的广大读者,直到今天还有教育意义。

经典诗作

杜甫的许多优秀诗作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因此被称为“诗史”。可是作为“诗史”的杜诗并不是客观的叙事,用诗体去写历史,而是在深刻反映现实的同时,还通过独特的风格表达出作者的心情。律诗代表作有《春望》和《登高》等,绝句代表作有《戏为六绝句》、《绝句四首》等,乐府诗代表作有“三吏”、“三别”等。今存《杜工部集》,辑诗1450首。杜甫是一位集大成的诗人,他自称“语不惊人死不休”。他的诗风格多种多样,诸如清新、秀丽、明快、俊逸等,无不兼备,主要风格即自称的“沉郁顿挫”。杜甫怀有忠君爱国、积极用世的抱负,但因仕途失意,又历经祸乱,有志不展,生活贫困,因而能体察和同情人民的疾苦。

写作背景

《望岳》杜甫二十岁起,他结束了书斋生活,开始为时10年以上的“壮游”,先游吴越,再游齐赵,游遍壮丽山河,当时诗人风华正茂,满怀抱负。在北游路经泰山时写了这首诗。

《春望》是一首五言律诗,写于安史之乱之后757年3月。当时叛军安禄山起兵后,长驱南下,很快就攻陷了洛阳、长安。杜甫这时正在兖州,他听到唐玄宗带着杨贵妃逃往西蜀,肃宗在灵武即位,便把家属安置在城北的羌村,只身北上,投奔灵武,不幸被叛军截获,送往长安。杜甫陷贼中将近半年,看着庄严整饬的京城一片荒凉,生灵涂炭,听着唐军两次反攻,先后在陈陶、青坂两处都全军覆没的消息,满腔悲愤,写出《悲陈陶》、《悲青坂》、《春望》、《哀江头》等诗。杜甫的诗不只有高度的情景交融,而且有情、景与时事的交融,作者在写景和抒情时,很少离开现实,随时随地都想到他所处的干戈扰攘、国困民疲的时代。如困居沦陷的长安时写的《春望》。

佳作欣赏

登高---[唐]杜甫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唐]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好友档案之杜甫篇

姓名
 
别名
 
出生地
 
生卒年
 
爱好
 
生平经历
 
代表作
 
性格
 
交游大事记
(一)  活动主题:望岳
活动时间
        
活动地点
 
活动背景
 
活动内容
(所听所见所闻)
 
 
难忘瞬间
 
好友心情
 
我的感受
 
(二)  活动主题:春望
活动时间
 
活动地点
 
活动背景
 
活动内容
(所听所见所闻)
 
 
难忘瞬间
 
好友心情
 
我的感受
 
(三)  活动主题:         
活动时间
 
活动地点
 
活动背景
 
活动内容
 
 
难忘瞬间
 
好友心情
 
我的感受
 
友人妙语
我想对他说的话
 
 
 
 
 

 

 

 

 


最后更新[2003-12-19]
相关专题: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信息
 
 
  【发表评论 【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 友情链接:
语文教学资源 三人行中学语文 五石轩 高考168 三槐居 语文潮
中学语文在线
课件库 一代互联
       

Copyright@2001-2011 YuwenWei.net All Rights Reserver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