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搜索
高级
 本站专题
 · 语文味集锦
        
   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 课题之窗课题纵横
文章标题: 《推荐王君:敬畏另类语文》
出处:语文味网    作者:重庆外国语学校 王君   阅读次数:4916
 版权申明:本站发布的原创文章或作品版权归我站和作者共有,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作者。本站所提供的所有文章及作品,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推荐王君:敬畏另类语文

敬畏“另类语文”

                     重庆外国语学校   王君

这些“另类语文”,我指近几年来在语文教坛上激起了波澜,引发了争议的“非常规语文课”。比如以程少堂的《荷花淀》、《咏雪》、《子衿》等为代表的“文化语文”,以郭初阳的《愚公移山》、《珍珠鸟》,干国祥的《斑羚飞渡》等为代表的“深度语文”等等。

自课程改革以来,许多语文名师们在“突破传统改革创新”的呼声下不断推陈出新,让语文教坛清风袅袅好景频出。在这其中最个性化人性化的比如余映潮老师的阅读教学的诗意手法等等已经得到了业内大部分同人的首肯。这是余老师的光荣,也是语文界的盛事。

比较起来,程少堂们则寂寞得多。因为,他们还处在探索的初级阶段且因步法“怪异”而不断地遭遇质疑。

这些课,叫好者有之,不以为然者有之,强烈反对者有之。一时间闹闹嚷嚷争论不休。

如果暂且抛开繁琐的传统或者新潮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于我而言,则只能用“敬畏”一词来表达自己的心情。

首先是“敬”。读这些课例,你是必须承认自己的心灵所受到的震撼的。一篇已经被前人嚼得烂碎的老教材,在我的手中,或许只是罗列基础知识的载体,而在他们的手里,竟成了引领学生进入思想、文学、文化境界的桥梁。什么叫做语文的点石成金化腐朽为神奇,在看了这些课例后,你会有非常直观的认识。教材还可以从这个角度解读?语文课还可以这样上?为何我自己竟然如此浅薄麻木?这是你在深夜独自面对自己时惶恐的自我叩问。虽然褒贬有之,但你必须承认,你看到了一群弄潮儿出没于语文的鲸波万仞之中,争先鼓勇,溯迎而上。先驱者们激情彭湃大刀阔斧边破边立的精神让人顿生敬仰之情。步履艰难亦步亦趋,甚至难免顾左右而言它的语文教学需要这样的正面的冲击和震撼。

然后是“畏”。至少,还勉强算一个语文教学的有心人的我,是不敢上也上不出来这样的课的。在这些课另类创新的背后,是教师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人文视野以及因着语文而迸发的悲天悯人的济世情怀。我的知识面太狭窄,我的学养积累太单薄,我的目光还很软弱,我的感觉还很迟钝,所以,间或到来的灵感让我也勉强可以上出一些构思精巧的课,但是,我还没有实力去冲击 “文化语文”“深度语文”等等必须个人的绝对素质要到达一定高度之后才能演绎出来的语文课。当我小桥流水式的精巧撞上大江东去般的深度和威猛时,我又一次看到博大精深的语文俯瞰着我这个长江边上的小小丫头,嘴角是神秘莫测的微笑。

这些另类的语文课犹如镜子,映照出了我这个纤纤弱女子的憔悴容颜。

所以,愿意为这些语文另类们摇旗一呼。

反对者的意见不过以下几种:

一问:这样的课,上了有何用?这是给大学生上课还是给中学生上课?这样搞中考高考能有实效吗?

这是最蹩脚的质问,你们根本无需搭理。几十年来,就是在这样的振振有辞的质问中语文成了一个呆头木脑的弱智儿,就是在这样的“扎扎实实”的追求中埋葬了一代代语文教师的灵气,扼杀了一代代学生的语文情缘。你们走你们的路吧,要相信,能有实力上出这样的课的你们,手握语文“木剑”的你们熏陶点化的学生,也会更早更快地进入应试的“重剑境界”。如果学生面对这样的老师反而语文水平下降,那就只能是应试对自己的嘲讽了。

二问:这样的课,重点中学的学生勉强可以接受,普通中学的学生根本无法消化!

这也许是实情。但是如果我透视“普通中学”和“重点中学”的学生素质的差异形成的内因,我们也许会冷静地发现:汉语言能力的形成和其他学科能力的形成应该有着完全不同的途径。如果让“语文忧生”们从一开始就在这样的“另类语文课”的教导下有了视“另类为普通”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视野,也许,语文教学根本就不会产生如此这般庞大的“差生群”。“另类语文课”以文化的渗透视野的拓展为冲击方向,以独立深度思考能力的培养为出发点,这样的语文课能够天长日久地坚持下去,数理化的差生也许就不一定是语文的差生。

三问:这样的课,一般语文老师上不了,没有普及的可能。

呵,这大概才是问题的症结吧。是的,在现在语文教师的生存状态下,要去涉足“文化语文”、“深度语文”几乎就是天方夜谈。在先驱者们努力弹响了语文的强音的背后,很少有人能去思考他们因此而对语文教师整个生存状态的反思。“另类语文课”,首先是另类语文教师对于现行“耕好应试一分田”的学习生活形态的超越。语文教育应该有着“乌托邦式”的诗意情怀:就是因为我们达不到,所以我们向往;就是因为感受到了别人的“高处不胜寒”,我们才有了“逐日”和“奔月”的冲动。

我的一位老师曾愤怒地感慨:几十年语文教学质量的滑坡,就是几十年来语文教师整体素养的大滑坡。此言绝非危言耸听。但是,从这些“另类语文课”中,我看到了中学教师成长的希望和可能。

语文教学改革正如浙江之潮,“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进,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如果更多的 “文化语文”、“深度语文”们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渐成雄豪之势后,我们的语文,也许就有变成“天下之伟观”的希望了吧。

谨以此表达对“另类语文”们的敬畏。

2006年3月6日星期一   雨)

 

(感谢王君老师惠寄。本文已发表在湖北大学《中学语文》2006年第4期。作者近期做了修订补充)

 

附:王君简介

君,1972年生。1992年毕业于重庆教育学院中文系。先后任教于綦江县东溪中学、綦江中学、重庆外国语学校。先后被评为全国中语优秀教师,全国中语教改新星,四川省优秀班主任,重庆市红岩好班级班主任、重庆市骨干教师,2003年被破格评为中学语文高级教师。从教以来获得市级以上各种表彰43项,其中市级一等奖以上22项。发表教育教学文章近百篇,其中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全国教育类核心期刊40多篇。其中两篇论文被人大复印资料《中小学学校管理》和《中学语文教与学》全文转载。先后多次承担全球创新学术研讨会、国际创新学术研讨会、全国素质教育研讨会等公开课,应邀在各地作示范课或语文课堂教学艺术报告二十多次。主研参研四项市级科研课题。主编参编教育教学类书籍20多本。20059月被推荐为全国中语会会刊《语文教学通讯 初中刊》封面人物。2005年出版语文教学专著《青春之语文——语文创新教学探索手记》。

最后更新[2007-6-12]
相关专题: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信息
 
 
  【发表评论 【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 友情链接:
语文教学资源 三人行中学语文 五石轩 高考168 三槐居 语文潮
中学语文在线
课件库 一代互联
       

Copyright@2001-2011 YuwenWei.net All Rights Reserver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