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耕细作 颗粒归仓
——考前心理技巧指导
襄阳高级中学 王义芝
天气晴朗,春光明媚,我们师生相聚一起,探讨有关考试事宜,希望锦上添花。
同学们,我们前两天刚测试了武汉四月调考题,情况怎么样,是不是几家欢喜几家愁?有的考的好,有的考的差,想考好的没考好,没想考好的却考的挺不错,这是什么原因呢?真的是你的知识漏洞很大,你比别人差很多吗?你最好的水平发挥出来了吗?你有没有失去你不该失去的分数?这里面很有空间,很值得研究.今天在这里我和同学们共同探讨这一增分空间,我的题目是《精耕细作 颗粒归仓》。
重庆工业大学外贸学院曾国平教授作客百家讲坛讲授《情商智商手拉手》,他认为一个人的成功,智商仅占20%,情商占到80%,这里的情商指的是意志,情绪,心态等。勿庸置疑考试中情商之一的心态也至关重要。中科院心理研究所心理专家王极盛认为,考生心态是高考的软件,起重要调节作用,据他调查,心态调节得好能使总分最高涨100分,反之最高可丢300分。所以平时考试我们应该尽量拥有一份“宠辱不惊,看庭前华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的平静与超脱。这一点,襄樊五中邹德菊老师已给我们做了深刻精辟的剖析,我不再赘言,我从小处谈一下临考前的心态。
考前正面心里暗示。
考前正面心里暗示,可以使自己心情良好,轻松平静,超常发挥。比如,可以这样暗示自己:我处在这么好的班级,我有这么尽责爱我们的老师,我身边有这么多勤奋的同学,我心情不错,我会考好的。举一个小例子。今年2月份我认识了某重点中学高三文科班的一个学生,他长得阳光帅气,性格可爱,跟我聊起来头头是道,挺有思想,可是有一点很苦恼很无奈,就是语文、英语成绩老是上不去,一直是八九十分(同学们,找到自信了吗?他们也不是十全十美),以至总成绩平平(尽管数学、文综很棒)。他很真切地请我指点迷津,我说,你的语文应该不会这么差,听你说话,你的文学素质不错,你的视野挺开阔,你的思维也挺活跃的,语文考100分应该没什么问题,110分也完全有可能,我等着你的好消息。后来三月统考这个学生的语文还真考好了,110多分,英语经另一老师的弥补也提高了,总分一下子上到550多分。其实,我没做什么,就是给他一个良好的正面暗示(他说他的老师老是打击他们),他找到了信心,有了学语文的心情,就有了收获。很多同学可能都有过这方面成功的喜悦。在三月统考后,我送给学生的一句话就是“带着心情上路,带着信心上路,你会有一个灿烂的明天”,在这里,我要说,带着心情迎考,带着信心迎考,你会有一个灿烂的四月调考。
成败在于临场,“不怕不会,就怕会的做不对”,怎样保证会的全做对,不会的也能突破,让我们痛并快乐着呢?这里还需讲究一定的技巧。
(一) 稳定情绪开好头
沉着降低难度,轻视忙中出错。做题开始,不管出现什么问题都要沉住气。我有一个学
生,去年考上湖北汽车工业大学(十堰,二本一),当时他的语文忽高忽低,选择题有时39(满分42),有时18。他跟我说,做前两题顺手了后面就一帆风顺39分;若前两题吃力,模模糊糊,就心急气躁一塌糊涂18分。所以一开始更要沉着冷静,利用好手中的硬件——日积月累的知识,再加上临门一脚的心态,你就放心去做吧。相信,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二) 寻找感觉早入境
有的同学不能迅速进入做题状态,不知道分秒必争,总觉得刚开始时间长着呢,磨磨蹭
蹭,岂不知别人已做了三四题,你还在第一个题犹豫,已经落后,一步赶不上,步步赶不上,导致前松后紧,匆匆忙忙写作文,草草收场甚至写不完,语言表达马马虎虎甚至空缺。语文成绩一下子低别人十几分。同学们,时间就是金钱,时间就是大学呀!
时间分配上因人而异,但每一块出入不能太大。第一卷12个选择题控制在40分钟之内;第二卷主观题增加,书写量增大,控制在55分钟之内;作文至少50分钟,留5分钟检查。怎么检查后面再讲。
(三) 第一直觉很重要
语文是文字学科,丰富庞杂,难免有些模棱两可题。这时怎么办?你有没有总结过经验?有的同学可能尝过甜头——凭语感。语感是人们对语言文字的灵敏感觉,敏锐是语感最可贵的品质,也是解答问题的最有力的武器,并不是瞎蒙。你挑最先想到的或第一直觉的答案,虽然带有一些蒙的成分,但很大程度上是潜意识的长期积累的语感在起作用。这时即使选错也不后悔遗憾。这样稳中有快,一步到位。
(四)“弃卒保帅”最明智
实在答不出的题可“弃卒保帅”,暂时不要太勉强,做好记号先放着,检查时突破,可能“柳暗花明又一村”。
(五)做好一题忘一题
不要只顾留恋身后的小花小草,眼前,更有春光一片。有的同学对前面做的题总是耿耿于怀,老想着哪一题没做好,这样势必会影响后面的做题效果,适得其反。这时这样想“我不会的别人也未必会”“只要把该拿的分拿下来,分数就不会太低”。
(六)慢看轻读快答题
审题过程也是思维过程,不能草草一读“依葫芦画瓢”而应“咬文嚼字”,慢看轻读。比如八校联考题21题“下面是某同学在一次讨论会上的发言摘要,有几处用语不得体,请找出三处并加以修改”,就要慢读出“某同学”“讨论会”“不得体”“三处”“修改”这些有效信息,做题时目标更明确,答题效率更高。再如这次武汉调考题19题(2)如果慢读“表达方式是什么”就不会答成“对比”“排比”了,20题慢读出“基本事件”“汉语地位” 就会找到相应的答题区域,快速做答。 作文审题更不用说,03年“心灵的选择”突出心灵的斗争过程;04年“买镜”跟“镜子”的话题又不一样,侧重在“买”,选择的过程;“对手与敌手”人生需要对手,而不需要敌手,而要化敌为友。这一次的武汉调考作文题,我扫了一眼“以‘大学梦’为话题”,批改的时候发现好多题目都是“大学梦”,难道没有更好的题目吗?仔细一看才发现就是以“大学梦”为题目,我们有一部分同学也犯了这一毛病,作文题目就要扣2分。如果我们慢看轻读就不会出现这种现象,“磨刀不误砍材功” 慢看轻读,效率高,答题准。
(七)抓住灵感促写作
做题前看看作文题,暗示自己“这个题目太好了”,带着作文题目去做题,前面的一些题目可能激发写作的灵感。灵感稍纵即逝,我们要随时抓住它的尾巴。我今天讲的一些内容有些句子像“精耕细作 颗粒归仓”“科学用好答题卡”等就是我在运动场上跑步时窜出来的。去年毕业的一个学生到我家玩谈起高考时,说到作文写的挺顺的,就是因为做前面题时想到好的题材,心里很轻松,写作文时心里挺高兴的,发挥良好。在写作的过程中,也要把大脑里出现的影子及时抓住。比如写开头时可能想到好的事例好的结尾,赶紧抓住灵感的尾巴,迅速写到演草纸上,否则转瞬即逝。
(八)规范答题增分值
我曾经给学生算过,就自身水平而言,规范答题比随意答题少则增5分,多则十几分。比如看到有什么作用、好处,就应该从结构内容两方面答题;看到简析、赏析、鉴赏,就应该结合文意阐述,最好是观点+分析+思想感情;看到诗歌意境、形象就应该答出内容特点和思想感情;看到描写角度,就应该从时空、感觉、动静虚实方面去答题等等。
多用语文术语规范自己的答题。开头结尾的术语,景物作用的术语,修辞手法好处的术语,这里不再一一阐述。总之,规范答题,术语答题,简单的题可确保满分,难题也可以提高得分率。
(九)科学用好答题卡
答题卡是你的心血,决定你的命运,所以要慎重对待它。有的同学把答题卡放在一边,看试卷做题,然后再抄,这是不是事倍功半,最后作文写的完吗?而有的同学呢,信笔涂鸦,题目一看就往上写,再一看,错了,划掉,再写,太随意了。应该是想好,一步到位,答题卡给人一种整洁清爽的感觉。
(十)做好检查稳结束
在考试中,主动安排时间自查答卷是保证考试成功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是防漏补遗,去伪存真的过程,尤其是考生采用灵活的答题顺序,更应该与最后检查结合起来,因为你跳跃式往返答题过程中很可能遗漏题,通过检查可弥补这种答题策略的漏洞。检查过程的第一次工作是看有无遗漏或没有做的题目,发现之后,应迅速完成。
对各类题型的作答过程和结果,有时间要全面复查一遍,时间不够则重点检查。
选择题的检查主要是查看有无遗漏,并复核你心存疑虑的项目。但若没有充分的理由,一般不要改变你依据第一感觉作出的选择。对简答题和作文的检查,主要改正错字和病句,补充遗漏的内容,删去错误的观点。 另外,检查的内容还应包括考生情况登录表的检查,擦净答题纸上的零散痕迹或标记(避免计算机把它们当成答案处理)。
最后再从两方面谈谈作文
(一)审题就题目想开去。
想一想1.学过的有关课文(向孔子学习想到《孔孟》《论语》)2.读过的课外书刊的有关内容3.自己的某段经历(《差生的责任》)4.周围发生的事情5.政治课学过的哲学原理(出与入、慢与善、自己与别人)、历史课堂的历史故事6.背诵过的名句、积累的典型事例7.老师评讲过的佳作
(二)文章要有亮点。
这是我们老师阅卷的深刻体会。批改作文是高强度的脑力劳动,老师如同在茫茫大海上航行,见到一只飞翔的海燕会怎么样?精神一振!又如同在黑夜里行路,有一轮明月相伴多么温暖,即使是几颗小星星甚或是一只萤火虫在那儿一闪一闪,夜行者也会看到光明和希望。所以作文一定要有自己的亮点。它可以是整洁美观的书写,条分缕析的结构,淡雅朴素、文采斐然的语言,新巧别致的构思(如《心灵保健操》),哲理深邃的立意(人性的思考、国家民族的命运),闪现我们高中生的亮点。
以上大多是细枝末节,也是老生常谈,但细节决定成败,老生常谈常常谈,做到就会不寻常。希望同学们考试时精耕细作、巧耕妙作,祝愿你颗粒归仓谷满仓。
同学们,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关键在于如何去谱写。抓住今天,展望明天,相信迎接你的必将是明媚的一天。路,就在自己的脚下,勇敢些,坚强些,聪明些,你就会走向成功。
2006.4.18
附:作者给程老师的来信。
很遗憾,在2004年华师主办的一次湖北大型语文会议上才听到了“语文味”,认识了程教授。从此我成了语文味网站的常客,欣赏了程老师的每堂开放课,虽然无法企及,但视野因之开阔,思维因之活跃,学到一点儿足矣!
临近5月,距离高考的日子越来越近,各地都在4月中下旬进行高考前的最后一次调研测试。我们学校特别重视,考前对学生组织了答题心态、答题技巧专场报告会,我整理了平时教学心得和高考改卷所得,做了语文学科报告。现把我这篇小文发给你们,看是否有一点价值,望批评指正。
谢谢!
襄樊市襄阳区高级中学 王义芝
2006.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