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园中学初中部初二(12)柯浩然
最近在看韓國詩人樸木月的書,書名就是《過客》,而“過客”二字正代表了這位韓國
詩人一生的寫作特點,《過客》這本書的命名就是因為《過客》這首詩,詩的內容讓我
更好的理解了他的其他作品,內容是這樣的:
渡口的那邊,
一條小麥路
偏偏過客
一如月行於雲。
雖然,漢譯過來之後,這首詩不顯得押韻,但是我想所有的人看過之後應該就明白了他
的含義了吧。
樸木月可以說是典型的高麗民族的後人,他所有的詩都是充滿著一股鄉土氣息的,樸及
其一生的所有作品都是簡單易懂的,並且永遠都是以他小時候生活的鄉土民間作為背景
,永遠都是渡口、小麥、路、道袍、媽媽,他的一生其實都在感恩都在懷念,從感恩於
媽媽到感恩於自己腳下的那片土地,從他的詩裏面可以看出他62年生命中的漂泊——對
岸渡口,一片漠漠的麥田,飄飄的白袍,悠然而去的形象,也許是因為這位詩人出生於
朝鮮古都------慶州(注:這裏的朝鮮並非現在朝鮮,而是指古代的朝鮮帝國)的緣故
吧,聽說那裏山水之寧,是在中國無法看到的:矮矮的山,淡淡的雲,藍藍的天,和善
的人,還有那緩緩而流過的水。他的詩沒有壯志豪情、抒情小調、慷慨悲歌,有的只是
一個詩人的純樸,以一個純真的角度看這個複雜多變的世界,把他理解得那麼單純,單
純到只有山、水、麥田、小路、矮小的房子和自己身邊所有的人,他的詩是催向童謠化
的,是受到了鴨綠江邊那些純真的孩子口中所樂道的歌謠的影響,也受到了大中華文化
的影響。朴木月先生已經駕鶴西去、魂歸故里二十餘年了,但是他的詩歌總是那麼的誘
人,純樸的詩歌,淡淡炊煙,幾個孩童在屋外玩耍,幾位老人在門口回憶當年。他的詩
,永遠不外乎是高麗的,亞洲的,東方的。他的一生是在回憶吧,回憶與感恩,我看哪
怕是一根草、一棵樹、一縷輕煙都可以成為勾起朴老先生的回憶吧,詩人的心總是敏銳
與感性的結合,詩人的沉默永遠只會在寫作的那一刻爆發!
我是否也應該像朴木月先生那樣,善於回憶,善於感激呢,我想是的。我的確忘記了很
多很多……
月色白淨的林間路……
隨著媽媽
上宇宙。
那一家寺廟
記不得了。
只記得
步上月色白淨的石階時
晃晃悠悠的燈籠……
只是被燈籠閃亮的媽媽的臉。
歸路
背給媽媽的脊樑
媽媽背上所見的
呀
又高又碧澄的滿月
我記不得
怎樣回家
趴在媽媽背上睡覺。
只記得
又粗澀又光滑的薄紗夏衫的觸感,
宛如昨天。
宛如昨天的,在我們心中……
在我們心中應該越來越多
誰又能不是一位時間中的匆匆過客呢
翠园中学初中部初二(12)柯浩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