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搜索
高级
 本站专题
 · 语文味集锦
        
   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 课题之窗教案荟萃
文章标题: 《《社戏》导学设计》
   作者:陈建   阅读次数:2885
 版权申明:本站发布的原创文章或作品版权归我站和作者共有,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作者。本站所提供的所有文章及作品,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社戏》导学设计

                           初中第二册语文《社戏》导学设计

                                   东湖中学   陈建

导学目标:

1、人文:引导学生体会特定环境下的景色美、童趣美、人性美。

2、知识:学习文中形象的比喻手法。

3、能力:学习景物描写的方法,培养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口头表达能力。

导学安排:两课时

导学设想:343 +问题研讨式

1、   切入点:鲁迅和他儿子的合影。

2、   制高点:景色美、童趣美、人性美。

3、   增长点:景物描写、人物分析。

4、   延伸点:通过学生回忆、感悟自己的童年生活,锻炼其口头表达能力。

5、   语言训练点:感悟形象、生动、准确的景物描写,并进行景物描写的练习。

6、   思维训练点:训练学生分析概括及想象能力。

7、   迁移训练点:分析比较鲁迅关于描写童年生活的其它文章。

导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展示图片:五十岁的鲁迅和他的一岁的儿子周海婴的合影。每个人都有童年,照片上,从鲁迅的儿子那天真可爱的微笑可以看出,他的童年是美好的。今天我们学习鲁迅的小说《社戏》,就是一篇表现鲁迅快乐童年的美文。

二、整体感知:布置学生快速阅读课文,解决下列问题:

1、认识生字,读注释。

2、提出不懂的问题。

3、找出景物描写的段落,划出文中几个主要的人物。

三、归纳学生整体感知的内容。

 1、课文第10、11、12、22、23等段景物描写有特色。引导学生反复朗读、品味这几段景物描写。

 2、文中的几个主要人物:双喜、阿发、桂生、六一公公等个性鲜明的人物。

 3、学生提出的不懂的问题:

四、再读课文,深入研讨:

1、选择有代表性的问题,师生共同讨论、解答。

2、引导学生思考:“社戏”好不好看,美不美?要求学生找出根据说明。

   “我有些疲倦了。”

“支撑着仍然看,也说不出见了些什么,只绝得戏子的脸都渐渐的有些希奇了,那五官渐不明显,似乎融成一片的再没有什么高低。年纪小的几个多打哈欠了,大的也各管自己谈话。”

“这时候看见大家也都很扫兴。”

“我很担心,双喜他们却就破口喃喃的骂,我忍耐地等着……双喜终于熬不住了。”这些内容都说明戏不好看。

3、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社戏”不美,什么美呢?

    景色美:要求学生找出相应的段落,并朗读这些段落,然后谈谈美在哪里?作者怎样把这些美景表现出来的?从而体会景色美。

   明确:作者从嗅觉、触觉、视觉、听觉等方面着笔,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特别是11段的比喻句,以动写景,反衬了想看戏的急切心情。另外,还写了感受:心沉静而又自失。简直是陶醉了。

    童趣美:引导学生找出文中“我”在平桥村的各种有趣的事,从而

体会文中充满的童趣美。

   明确:掘蚯蚓、钩虾、放牛。

        最突出的是“偷豆”写出了小伙伴的无穷趣味,童心和野趣的交相辉映。几个小伙伴的形象栩栩如生。

   人性美:引导学生找出文中刻画的自己喜欢的大人和小孩,并说

说喜欢的理由,从而体会人性美。

明确:双喜等小伙伴的热情好客、聪明、机灵和能干。

六一公公的淳朴厚道 。

 小结:正是因为这里的景色美、童趣美、人性美,“我”又是那样的自由快乐,受到优待,因此平桥村是“我”的乐土。

4、“社戏”并不美,作者却以“社戏”为题,结尾还说“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豆并不好吃,却说“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怎样理解这些问题呢?

明确:小说中的景色美、童趣美、人性美的内容都是围绕看社戏这一活动展开的。小伙伴的形象,天真、活泼、善良、可爱的性格也在看社戏中得到了展示。如果没有看社戏的经历,恐怕也就没有偷豆吃的快乐,也就没有机会看见洋溢着豆麦蕴藻之香的乡间夜景了。小说以“社戏”为题是有道理的。

五、延伸:

1、联系自己的童年,感悟美好的生活。

   读课文还要想到时代、想到社会、想到自己,这才是把课文读活

了,而不是读死书。引导学生在感受文中童趣美的同时,谈谈自己的

童年往事。(老师谈自己而时看电影的故事)

2、引导学生谈谈读后的感受,可以是对课文的独特理解,可以是给

课文重新理一个题目,也可以是其它方面的思考。

六、语言训练:练习描写景物。(运用修辞方法及从嗅觉、视觉、听

觉等方面描写景物。)

七、迁移训练:对比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景物描写的作用。

明确:《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景物描写着眼于静态的描写,表现了童年生活中与大自然的融合, 无忧无虑、丰富多彩。《社戏》的景物描写着眼于从各种不同的感受方面去表现,反映了孩子们的友情以及童话般的色彩。

   

 

 

 板书设计:

社戏

鲁迅

 景色美

                          乐土:   童趣美

人性美

 


最后更新[2003-12-20]
相关专题: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信息
 
 
  【发表评论 【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 友情链接:
语文教学资源 三人行中学语文 五石轩 高考168 三槐居 语文潮
中学语文在线
课件库 一代互联
       

Copyright@2001-2011 YuwenWei.net All Rights Reserver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