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搜索
高级
 本站专题
 · 语文味集锦
        
   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 率性写吧说语论文
文章标题: 《趣談中西文化差異二三事》
出处:华夏文化 wbs转载    作者:王松紹   阅读次数:1748
 版权申明:本站发布的原创文章或作品版权归我站和作者共有,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作者。本站所提供的所有文章及作品,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趣談中西文化差異二三事

飲食觀念

  歐洲人都說世界上有三大美食,每一個版本裏都有中國和法國的,只有關於第三家卻說法不一,有說是義大利的,也有說是土耳其、突尼西亞或摩洛哥等國的。儘管相持不下,但大家都有個共識,飲食常能反映出不同民族的生活習慣和文化思維等方面的差異。

  一次在中餐館舉行宴會,飯店菜上得很慢,不知不覺中過去了近兩個小時,但菜似乎才上了一半。臨座的一位女士是第一次參加中餐宴會,忍不住問我,你們中國人請客都上這麼多菜嗎?我說,在中國還要多,通常是10道以上。她很驚訝,連說中國的宴會實在太豐富了,難怪中國的美食很有名。但過了一會兒,她又問我,有個現象很奇怪:中國人吃飯每次都上那麼多菜,可為什麼都長得那麼瘦。而法國入每次菜很少,但為什麼都比中國人胖呢?

  我一時語塞,但又覺得她問得多少有點道理,因為那天同桌的幾個中國人都顯得比較瘦弱,而幾個法國人個個人高馬大。想了想,和她講了自己的一點想法:中國是個好客的民族,只有上了一桌子菜才覺得沒怠慢客人。另外中國人有時候更注重形式,所以在中國的烹調裏,菜的樣式千變萬化,具體到每一道菜又非常講究色香味的搭配。而歐洲人似乎更實際一些,在菜的花色變化上下的工夫顯然不如中國,但講究的是其營養的搭配和保護。這是中、法飲食觀念的重要差異,多少也反映出了中法文化性格的不同。

  對色彩的認識

  每個人都有自己喜歡的顏色,一個國家和民族也一樣,對不同顏色的喜好從整體上可以反映出一個民族或者國家的審美情趣與好惡傾向。

  有一次碰到歐盟委員會的一對教授夫婦,談起上海APEC會議上各國領導人穿的中國民族服裝,他們都說非常好看,但有一點不太明白,為什麼亞洲領導人大多穿紅色,而西方領導人則多選擇了藍色。我說顏色都是領導人自己選定的。大概亞洲國家有著相同的文化背景,紅色在中國文化裏,也可能在整個亞洲文化中都代表著幸運、財富和吉祥如意,所以亞洲領導人都不約而同地選擇了紅色。我反問他們,藍色在西方文化裏代表什麼?他們說西方人認為,藍色代表冷靜和沉著。

  想了想,我又補充說東西方文化差異實在是太大了,比如說龍在中國是民族的象徵,而在比利時的蒙斯市則有一個打龍節,龍被視作惡魔,被傳說中的保護神聖·米歇爾殺掉了,因此特意搞打龍節來慶賀除災弊感謝米歇爾。教授夫婦也非常認同東西方文化差異的巨大,並認可文化需要交流。

  思維方式

  中西方的文化差異還表現在諸多方面,但簡單加以概括其實並不複雜:反映到思維方式上是抽象和具象的差別,反映到生活態度上則似乎可以理解為西方人更加實用,而中國人則多少更偏重一些精神感受。比如把法語單詞和中文文字加以比較,這一點就很明顯。中國文字造詞多注重形象,而法文裏更多地注重考慮的是實用價值。像中文裏的名片,法文裏直譯就是訪問用的卡片,而航空母艦在法文裏叫載飛機的軍艦等等,都是從實際用途出發來造詞的。而像壓照片用的玻璃板,我們也是從其使用價值角度來造的詞,但法國人就更加直觀了,直譯就是“放在照片上面的”。

  反映到繪畫上更是如此。大家都知道中國畫的大開大闔、潑墨寫意和歐洲油畫講究的人體比例和光學原理等完全是屬於兩個風馬牛不相及的技術範疇,似乎很難有共同語言。歐洲人有時不太能夠理解我們過於抽象的藝術表現手法,我們有時也會認為歐洲人的藝術技巧過於寫實本分,缺乏靈氣。看多了歐洲繪畫史上被奉為經典的宗教題材畫作,中國人有時在感嘆其技法寫實細膩的同時,也會感慨歐洲大師們想像力的貧乏:為了說明天使在飛,就非得給那些可愛的小精靈們加上一雙翅膀。而我們的祖先不也畫了幾千年了嗎,在那些美麗的仙女旁邊加上幾朵白雲,她們不就飛起來了嗎?多有意境,多有想像空間啊。

  這就是文化的差異。但是,差異帶來的並不總是分歧,它恰恰給文化藝術大師們留下了廣闊的創作空間,如能從中找到一個準確的結合點,那不僅會給兩個民族,而且也會給整個世界帶來一種更具包涵意義的和諧與美麗,比如趙無極的畫作就體現出了文化交融的無盡魅力。


最后更新[2006-5-15]
相关专题: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信息
 
 
  【发表评论 【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 友情链接:
语文教学资源 三人行中学语文 五石轩 高考168 三槐居 语文潮
中学语文在线
课件库 一代互联
       

Copyright@2001-2011 YuwenWei.net All Rights Reserver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