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搜索
高级
 本站专题
 · 语文味集锦
        
   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 教育视野百家争鸣
文章标题: 《孔子不幸被“各取所需”》
出处:qbs001 转载自 21cn.com      阅读次数:1578
 版权申明:本站发布的原创文章或作品版权归我站和作者共有,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作者。本站所提供的所有文章及作品,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孔子不幸被“各取所需”

    孔子不幸被“各取所需”

    看看中国历史,有个非常有趣的现象值得深思。

  这个现象始终离不开一个人:孔子。 

 
  孔子学说对华夏传统文化思想构成的重要意义不用多说,事实客观存在。但值得深思的是:中国历史上屡朝的打天下者,无不反孔反儒;而同时,得天下者王朝末路时,又无不重新把孔子他老人家抬出来祭幡。

  就这样,孔子和他的学说成了打天下者、坐天下者反复利用的幌子。

  就这样,孔子翻来覆去的被打倒踩扁,被不断地重新扶上祭坛。

  我们看到的孔子形象是川剧变脸中的孔子,不是始终如一的孔子。

  他一会是维护巩固封建秩序的小丑,一会是具有世界意义的“伟大思想家”。

  打天下需要推翻社会秩序,孔子是障碍,是小丑。

  得天下需要秩序的加固和维持,孔子就成了“伟大的思想家”。

  否定孔子是荒谬,一味的抬高孔子学说的地位同样是荒谬。

  因为孔子学说只是人类文化思想的一部分,决不会是全部。

  祭孔或许只是一种无奈,一种黔驴技穷的手段,或许是最后一根稻草的心理。

  孔子学说不是抵御外来优秀文化思想的一面盾牌,他是人类灿烂文化思想的一部分,与其它思想共存共荣。

  祭孔也许是一种逃避心理,对社会矛盾的回避,须知思想解决不了社会问题,我们需要的不是思想更不是口号,而是解决社会矛盾、问题的方法。

  再说了,没有一个王朝是靠孔子学说维持千秋万代的。

  历史证明了这一点。

 


最后更新[2006-5-29]
相关专题: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信息
 
 
  【发表评论 【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 友情链接:
语文教学资源 三人行中学语文 五石轩 高考168 三槐居 语文潮
中学语文在线
课件库 一代互联
       

Copyright@2001-2011 YuwenWei.net All Rights Reserver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