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搜索
高级
 本站专题
 · 语文味集锦
        
   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 高考园地试题分析
文章标题: 《湖北高考分析及作文点评》
出处:清景无限 编辑    作者:王定授   阅读次数:2612
 版权申明:本站发布的原创文章或作品版权归我站和作者共有,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作者。本站所提供的所有文章及作品,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湖北高考分析及作文点评

2006年高考作文(湖北卷)试题分析及优秀作文点评

                       湖北通山一中  王定授  

一、作文试题

 汉语中“三”是个有意味的数词,构成了很多词语,比如:“三思而后行”,“三省吾身”,“举一反三”,“三人行必有我师”,“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等等。这些词语既是社会生

活现象或人生经验的概括,又隐含着一定的文化意蕴和人生哲理。
    请根据你对以上词语或你所熟悉的其它带“三”词语(注意“三”在词语中的含义)的联想与感悟,写一篇文章,可以就某一个词语联想思考,也可以把几个词语联想起来思考。
   要求:自定立意,自拟标题,自选文体,不少于800字。

二、对作文试题的解读

 该作文试题具有较大的开放性,给考生提供了广阔的思维空间和写作空间。

首先,材料中提供的带“三”词语都是学生熟悉的,词义不难把握,而且题干表述简明,指向明确,没有语言障碍,没有审题门槛;第二,可以根据材料中提供的词语展开联想,也可以由自己熟悉的其他的带“三”的词语引发思考,材料是开放的,这样有利于考生调动自己的知识储备,有感而发,有理可论;第三,可以就某一个带“三”的词语联想思考,入题方式灵活。

题目在提供思维空间的同时,又作了明确限制。其一,要求明确“三”在词语中的含义;其二,要发掘带“三”词语所隐含的文化意蕴人生哲理,并据此生发联想。命题立意,不能就“三”说“三”,也不能一般性地只是就带“三”词语本身的含义立论成文。考生如不能理会这层限制,缺乏了理性感悟,写出的文章势必平淡肤浅,难成佳作。

 

三、优秀作文及点评

 

三生有幸遇上你

湖北考生

 

前世、今生、来生,这三生我所有的幸运都只是为了能遇上你。

——题记

 

佛说,因果由缘。千百世的轮回皆由缘定。我想上辈子也就是前生,我一定是回了千万次的眸,才能在千千万万的人中遇上了你。

我是个受到诅咒的孩子,在我那么小那么小的时候,上天就收回了我的妈妈。我不知道为什么。在事实面前,原因过于苍白。我能做的,只是接受。一个很熟悉的面孔在一眨眼间忽然消失了,那种心痛的感觉贯穿了我的整个生命。从此,我变得敏感脆弱,不相信爱,怀疑一切。

我一直以为我会这样孤苦下去——自始至终。可是,三生有幸——,我遇见了你……

初见你是在那个微凉的秋日,枯黄的叶子漫天飞舞。你作为我的小学三年级的班主任出现在我的视线中:微胖、短发、一身黑衣,表情严肃,不苟言笑。事实上,那时我对你没有任何多余的感情。我已经习惯了一个人留守于自己孤独的世界,无须也不容外人的涉足。那是我伪装过后的坚强,我不容任何人去打扰。

奇怪的是,你并不因为我的冷漠而忽视我。你任命我为学习委员,掌管班上的学习事务。一有机会,你便表扬我并经常找我谈心,鼓励我多与人交往,还教我一些做人的道理。你是心疼我的,我知道。可是,我心里的冰是那么坚固,那么不可融化,不可摧毁。

年华在你的关心和我的冷漠中白驹过隙,渐渐地我远离了你。上了初中,与你淡去了联系,但我没想到的是,你始终没有放弃过对我的感化与疼爱。

中考头一天下午,你托人送给我一封信。你说“加油,好好考,我始终相信你是最棒的……”我的泪倾泻而下,心里有股暖流在涌动。那是多年未曾有过的,心里的冰,我听见了它一点点破碎的声音。带着天使美妙的歌声,我笑了,是真正快乐的笑。

升入高中后,我们的距离更远了,但心更近。你时常拎着水果来看我,给我你所能给的全部疼爱。我开始相信在这个世界上真的有一种爱是不计回报的,那么博大,足够包容我所有的悲伤与心痛。你的信和电话成了我温暖的源泉,在我最需要的时候、温暖了我冰冷的心。

今天是六月七日,高考第一天。你发短信说“亲爱的孩子,好好考。我一直相信你是最棒的!”你不知道,我又一次落泪了,你老是惹我哭,幸福的哭呀,是一种甜甜的滋味!

此时你肯定捧着保温盒站在校门外,我很想狠狠地拥抱你一下,对你说:“我想叫你一声‘妈’!”我想,在天上的妈妈一定会保佑我们,我们都会幸福的!永远,永远……

妈,你听见了吗?三生有幸我遇见了你,虽然你并不是我的亲妈,但你满足了我对母爱所有的幻想。妈,我爱你!是你教我懂得爱。上天是公平的,它收走了一个妈,又还给了我一个妈!

妈,你听见了吗?三生有幸遇上你,我希望还有下一个三生,一个再一个……生生世世,只是为了有幸遇见你!

 

[简评与赏析] 文章感情真挚,阅卷老师深深为之感动。一个不幸的小孩,那么小那么小的时候,上天就收回了我的妈妈。”然而,他却有幸:上天“收走了一个妈妈,又还给了我一个妈妈!”岂只今生有幸,作者题曰“三生有幸遇上你”。这里的“三生有幸”紧扣话题,隐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她赞美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对弱者的同情与扶持,赞美了善良,赞美了友爱,赞美了孕育在知识分子骨髓中那种的至善至美的人性。

 

 

“三 ”省

湖北考生

 

古人多以“三”为大,大在何处?大在刘备三顾茅庐的虔诚;大在孔子“三人行必有我师”的谦逊;大在“吾日三省吾身”的恭俭和谨慎。古人尚须如此,今人何尝不然?

   立身不高一层,就如尘里振衣,泥中濯足,如何超达;处事不退一步,就如飞蛾投大虫,羝触藩,如何乐观?这要我们谨省自身的追寻与志向,这要我们谨省自己的处事和为人。志向不可是蚍蜉撼大树的狂妄,不可是蟪蛄不知春秋的无知。志向是我们心灵的航标,要以自身的智慧寻找与坚持。处世不是八面玲珑的圆滑,不是左右逢源的奉承。它要的是我们自省过去,自省得失,三省吾身。

   一省吾身,心不可不虚,虚则义理来居;心不可不实,实则物欲不入。心灵的谦恭,心灵的谨慎,才是对抗物欲诱惑的坚实堡垒。没有什么比得上心灵的纯净更美好。自省吾身,问:我还固守着一方心灵的净土吗?在尘土洗涤过后,心灵还如最初洁白无瑕吗?若已然污浊,则要自省以祛污,自省以褪浊。

   再省吾身,如孤云出岫,去留无一相系;似朗镜悬空,静躁两不相干。自省,要我们心静,表面的光辉与浮华太过刺眼,挡住了真实,只折射出炫目的光彩,却隐藏了致命的暗伤。这样的我们如何超过尘世的眼睛来重新审度自己?所以宁静而后知好动之过劳,养默而后知多吾之为躁。自省让我们睁开心底里的那双眼,从一颗淡泊宁静的心出发看我们的生活,看我们的人生。 

   三省吾身,知得趣不在多,盆池拳石间,烟霞俱足。会景不在远,蓬窗竹屋下,风向自赊。自省,让我们情是心中的欲念,重拾身边哪怕是最微小的幸福与感动;自省,让我们清点心中的渴望,重获哪怕只是点滴欢笑与泪水;自省,让我们打点心中的行装,重整身边哪怕已然破碎的坚毅与信念,从而在自省后找到心的归属,灵魂的彼岸。 

   古人三省其身,省的是言外,省的是作为。今天的我们三省吾身,则应省追求,省信念。追求的是心的宁静,信守的是灵魂的至纯。只求自省之后,我们能——宠辱不惊,闲着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

[简评与赏析]  这是一篇“义理”和“词章”都很深厚的议论文。作者选择话题中“三省吾身”词语入题。古人的“三省”,省的是“言外”,省的是“作为”,“今天的我们三省吾身,则应省追求,省信念。追求的是心的宁静,信守的是灵魂的至纯。”文章的旨意又提升了一层。文章结构缜密,语言虽稍显晦涩,但排比的运用,增加了文章的气势和论证的力度;以诗化的语言立论,也是该文区别于其他议论文的一大特点。

 

 

 

“三顾之伤”

湖北考生

 诸葛孔明临终之时,在他脑海之中浮现的不只是尚未成就一统的锦绣山河图,不只是先主对他的千般叮咛,万般嘱托,不只是自己指点江山时的激昂豪迈。我想,他最留恋眷顾的肯定还是刘备三顾茅庐请他出山的画面。那是一个英雄对另一个英雄的肯定。当他们目光碰撞,双手交握时,一个鼎足三立时代从此开启。

    他们不是偶然之中的联合。“三”告诉了后人,那是曾经的执着与等候成就了共同的不朽。若没有刘备如痴人般的探访,若没有垂手而立恭然等候的一时委屈,若没有“一顾”、“二顾”而三顾的坚决,一段闪耀荣光的历史定然会湮灭。“三”又仿佛是一个取胜的法宝,考的是耐心,是决心,是能否成就伟业的资质。

倘使是今人,又将如何呢?

我无颜作答。单说有人半年之内跳槽四五次,单说有人换朋友换得走马观花。单说这些就已赧颜面对历史。面对执着等待的“三顾”,人们有的是越来越快捷的生活方式,却仿佛忘记了守候这一古老的法则。我们对什么有一颗“三顾”之心?我们曾经对什么“三顾”过?

对自己的事业,人们多出了许多选择,但也因此没有多少人再坐下来安安静静的投入。人们站着,渴望着,但不肯付出心血。倘若碰到麻烦,就叫嚷起来,匆忙抽身离开。很多人已经没有了“与事业恋爱”的那种甜蜜感,他们在“一顾”之后还没有收获,便已抬脚离开。

朋友呢?更是如此!一起吃饭、喝水、逛街玩乐的人多了,可一旦伤心了,失意了,那些电话薄上密密麻麻的号码全部都变得无效。少的就是一个伤心时帮助抹眼泪的人。因为大家都一样,匆忙的走过,路过,只是彼此搭个伴儿。谁也没有“三顾”谁,谁也无法进入到另一个谁的心里。

还有房子、手机、身边的花草,连同住隔壁的邻居,也都成了一次性用品。没有人以“三顾”之心诚恳等待,没有人再对他们有多深的感情。我们坚持着不执着的快速,坚持着利己为本的生活。但是,却逐渐地越来越孤独,越来越没有英雄们之间的那种让人为之一震的心灵沟通。

“出师末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我想,英雄并不寂寞,他们已从另一个人心里找到自己的烙印,也给对方留下自己的烙印。寂寞的倒是我们,这些不曾“三顾”的人。

[简评与赏析]  很可能有一个久已孕育作者心中想写而没写出的主题,那就是现代人的浮躁:“对自己的事业没有多少人再坐下来安安静静的投入。人们站着,渴望着,但不肯付出心血。倘若碰到麻烦,就叫嚷起来,匆忙抽身离开。”这和作文话题“三”有何关系?作者联想到了刘备“三顾茅庐”的执着,历史和现实就这样巧妙的对接起来,作文话题与生活现象就这样紧密地联系一起。关注现实生活,古为今用,推陈出新,乃是这篇文章拿高分的亮点。

 

 

品味音乐人生

湖北考生

音乐虽是刹那,却能折射永恒。

——(德)康德

第一次听交响乐,在那一刹那,我就被它惊人的魅力彻底征服了。也许是时过境迁,浮躁忙碌的生活使得这个年代不再属于交响那恢宏的乐章。但我总愿意在忙碌的学习生活里,抽出一个下午,去聆听那来自天籁的声音。

而我所推崇备至的,也就是经典音乐的三大作曲家——莫扎特、贝多芬和施特劳斯,他们所代表的,是经典音乐之魂。

莫扎特,童真激情的挥洒。

出生在音乐之都维也纳,莫扎特也许就是为了音乐而生的神童。三岁就能弹奏完整的钢琴曲,十二岁就为交响乐曲谱曲……这一切,都记录了莫扎特令人惊异的音乐天赋,而他所谱就的一篇篇乐章,也成了乐史上的一座座丰碑。在莫扎特的作品中,我最喜欢的是他的“星光”奏鸣曲,其经典的“满天都是小星星,一闪一闪亮晶晶”的曲调,大抵都耳熟能详。在这部莫扎特后期为家庭弹奏而谱写的乐曲中,我们仍能从他的弹奏中感到一个童心未泯的莫扎特。星光闪耀中仿佛有几只荧火虫在月光下树林里追逐嬉戏。纯熟的音乐技法的富有灵性的运用,造就了一个童真而饱含激情的莫扎特。

贝多芬,扼住命运的咽喉。

常常漫游于他的“春天”中,在静谧的月光下,我们感受着一个深沉的贝多芬。而当“不幸命运”迫近时,在激昂的乐曲下,我又感受到了另一个贝多芬。在“悲怆”的人生中,他勇敢地握住了命运的咽喉,尽管上天夺去了他的听力,但他没有屈服,“不屈”是他的信条。有人说,贝多芬之前的作曲家,都是局限于乐式,而只有贝多芬,最真正突破了乐式。他用他的灵魂谱写了一曲生命的不屈战歌。

小施特劳斯,叛逆的成功者。

出生于音乐世家,小施特劳斯的父亲老施特劳斯,在他的儿子出世前就已经被誉为“圆舞曲之父”。出生在这样的家庭里的小施特劳斯,并没有按照父亲规划的蓝图成长,他所写的乐曲,充满了对传统的忤逆,而正是因为这,使他与他父亲从此交恶,以至后来断绝了父子关系。他的父亲利用自己的权威地位、禁止儿子的乐曲在全国公开演奏。小施特劳斯一生清贫,没有出名,但他从不屈从他的父亲,不为了出名而放弃自我,一直到小施特劳斯死后,人们整理他的遗物的时候,才从他的废纸堆里,找到了那些不朽名作。

三位伟大作曲家,各自代表了一种人生状态:童真与激情;对命运的抗争;不屈从传统的执着。也许,只有智者,才能从跳跃的音符里,看清它背后的故事,体味到人生的真谛。

[简评与赏析]  这篇文章以三位音乐家三种不同的人生状态,来表现人生的各种积极态度,内容上暗含“三”,切合题意,构思独特。文章语言生动,包含着对三位音乐家的赞美之情,深入地挖掘出了“三”所蕴含的“文化底蕴”和“人生哲理”。

 

 

 

 

 

 


最后更新[2006-6-24]
相关专题: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信息
 
 
  【发表评论 【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 友情链接:
语文教学资源 三人行中学语文 五石轩 高考168 三槐居 语文潮
中学语文在线
课件库 一代互联
       

Copyright@2001-2011 YuwenWei.net All Rights Reserver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