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搜索
高级
 本站专题
 · 语文味集锦
        
   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 课题之窗代表课展
文章标题: 《李伦琰:我的一次单元教学试验》
出处:岭南闲樵 编辑    作者:李伦琰   阅读次数:2253
 版权申明:本站发布的原创文章或作品版权归我站和作者共有,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作者。本站所提供的所有文章及作品,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李伦琰:我的一次单元教学试验

我的一次单元教学试验

 深圳市翠园中学初中部  李伦琰

【教材】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篇目】《敬畏自然》(讲读)、《罗布泊,消逝的仙湖》(自读)、《旅鼠之谜》(自读)、《大雁归来》(自读)、《喂——出来》(讲读)

试验原因

1、本单元的主题集中:热爱自然、保护环境。

2、本单元课文都是科技小品文或记叙类的,学生理解上难度不大,并且大都是自读课文,不一定需要教师逐篇精讲。

3、《语文课程标准》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真正自学一次,“潇洒走一回”,看看效果,有何不可?

试验目的

1、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在自读中发现疑难问题、在小组合作探讨问题、在集体智慧中解决问题。

2、吃一回螃蟹:进行一次从未有过的“改革”。以前上课,都是老师逐篇讲解,这一次,却是一个单元整体完成,而且是“一次成型”。

3、读写结合。边读边写,学以致用。

单元教学目标

1、树立环保意识。

2、培养学生科学理性精神和人文关怀精神。

3、引导学生在不同学科内容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

4、注重体验与思索,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5、学习缜密地思维,严谨地表达。

试验过程

    全部试验完成共用了七个课时。下面分课时简单说说试验内容和注意要点。

第一课时

教师先用了大约20分钟对这个单元的整体做了一些不算系统的阐释:

1、康德名言:有两种东西,我们对它们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它们所唤起的那种越来越大的惊奇和敬畏就会充溢我们的心灵,这就是繁星密布的苍穹和我心中的道德律。

2、认识自我,认识自然,从而认识自己在宇宙中的位置。树立宇宙生命意识,从而敬畏自然。

3、大自然的许多未解之谜,有待我们探究解决。

4、破坏大自然,必遭大自然报复。

学生开始自读本单元五篇课文。

一、提出自读要求。自读每篇课文时,必须回答下面几个问题(写在作业本上,以备老师检查):

1.让我感动的细节是:

2.语言运用精妙的地方是:

3.你有疑惑的问题是:

4.作者写这篇文章的意图是:

二、进程:学生边读边划,划出难以理解的句子,生字词。随时在草稿纸上写下自己的疑问。问题不能是课后的思考题,要求自己提出。最好自己也能试答这些问题。这节课大多数学生看完了2篇课文并提出了问题,但很少做答的。

三、注意事项:由于是学生第一次尝试完全由自己学习感悟课文,肯定有很多不清楚的环节。教师要不停巡视,随时监控、指导。

第二课时

继续完成第一节未完成的任务。

注意事项:巡视,严密监控学生的自学过程。

本节课中,大部分学生已经完成了第一节课布置的作业,读完了全部五篇课文。没有完成的要求作为家庭作业完成,第二天上交作业。

第三课时

布置新的任务

一、再读课文,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准备写一篇作文。这篇作文必须跟这五篇的任何一篇在内容上有关系,可以是该篇课文的疑点探究,可以是该篇课文的反论,可以是该篇课文某一点的深入挖掘,也可以由此及彼引申到你自己的生活中……题目自拟。我拟出了10个题目作参考,学生也可以自拟题目:

1、××,我心中的诗行

2、让惊奇和敬畏充溢我们的心灵

3、深圳薇甘菊调查

4、生命之歌

5、美丽的红树林

6、蔚蓝的梦

7、我是旅鼠

8、地球,我的家园

9、深圳水资源状况调查

10、我家附近的噪音污染

这节课学生读课文格外仔细,因为要选题写作。很多学生已经开始构思作文,打草稿。作文要求在双休日(刚好今天是星期五)完成(可以到图书馆、上网搜集资料参考,最好实际调查取得资料,但不能完全抄袭别人的资料),周一交。

二、毛遂自荐当一回老师。学生自我推荐,选一篇自己喜欢的文章,深入研究,认真备课,准备尝试做一回老师,给全班同学讲解这篇课文。准备做老师的同学可以不写作文,从现在开始就专门研究自己准备讲解的课文。我担心学生没有勇气尝试当老师,就宣布:凡是当上小老师的给同学们讲课的同学,单元测验成绩加10分!(话音刚落,就有几个平时胆子大、口才好、成绩突出的同学举手,并报出自己看中的课文。我立即肯定了他们的行为。很快,五篇课文分配完了。在五班,还出现了一个情况:有两个女同学要求结成对子当老师——一个钻研课文,一个负责课件制作。我当即同意了她们的要求;后来又有两个男同学效仿。)

注意事项:1因为要引用资料写作,教师强调:抄袭可耻。凡是大段抄袭资料的作文,要提出批评并重新写作。要把资料灵活地应用到自己的文章中作为科学依据,最好是自己调查获得第一手资料。2、要求准备当老师的同学尽量搜集多一些该文章的资料,尽力准备充分一些,以备同学的置疑。课件最好自己做,不要照搬网上的。(我早就知道,这些学生的电脑技术不容小觑!)3、还有一个小小的问题:有一个平时表现并不突出的男同学举手要求当老师,我有点担心成绩和口才都不是很好的他当不好老师,稍稍犹豫,但是还是马上肯定了他的勇气。我有什么理由不给平庸的同学一个表现的机会?如果我不同意,对他岂不是一个无法弥补的伤害?再说,我可以私下给他一些指点啊。

第四课时

(周一早上,学生的作文如期上交。迫不及待地看起来,出人意外的精彩!很多同学写出了自己对大自然、对环保、对科学的思考和独特的见解。遗憾之处就是很少学生写调查报告。可能是跟他们的作业太多、没有时间搞调查有关吧!立即在两个班挑选了18篇较有特色的作文,让他们回家打成电子文档,准备第二天拿到油印室印刷。)

本节课的任务是分小组讨论:

一、全班按座位就近分为八个小组,每个小组6个人左右,大家把课桌挪在一起围成一圈。小组长由该组全体成员推荐认可。

二、教师布置任务:

1、小组成员把自己在作业中提出的问题念出来,在本小组内讨论解决。如果小组成员大都觉得他这个问题提得好,抓住了要害,就由小组长把这个问题记载下来,并且大家一起给出最佳答案。这些问题要由小组长在“小老师”上课时向他们提出并求解答,如果对“小老师”的解答不满意,可以把自己的答案讲出来供同学们学习。(这样,对那些“小老师”的备课也是一种压力啊)

2、每个小组成员把每篇课文中自己认为最精妙的语言念出来,并且给出赏析。如果小组成员大都认为这个句子确实很妙,就由小组长记载下来,并且由大家共同给出公认的赏析。在“小老师”讲课时,由小组一个成员把这个句子鉴赏念出来供同学学习。这个环节也是评选优秀小组的依旧之一。

注意事项:小组讨论,最忌讳有个别学习困难的学生滥竽充数,蒙混过关,这样就达不到全员参与、共同提高的目的。鉴于此,我宣布了几点规定:1、小组长有权对不积极发言的成员提出警告,如果警告无效,可以将该同学交给老师处置。2、小组提出的问题、句子鉴赏都要在最后的汇报课上呈现。课程结束后,由全班同学老师根据小组表现评出优秀小组三个,评为优秀小组的,该小组所有成员在单元测验的成绩中加5分,并在期末总评中加1分。(这个规定一宣布,同学们情绪高涨,都想力争成为优秀小组——我不由得暗暗得意。)

第五课时

本节课继续完成第四课时布置的任务。同学们讨论得热火朝天,甚至时时有争论的场面出现,小组长都很负责,控制局面很好。本节课完成讨论任务。

注意事项:1、教师要不停的巡视,在各个小组旁听,既是鼓励关怀,也便于发现问题,及时提醒。2、教师要提醒注意进度。3、教师要提醒同学们注意音量,有的同学争论的声音越来越大,影响到邻近班级的教学。4、教师也可以适当参与小组讨论,起到启迪引导作用。

第六课时

小老师开始讲课展示:

1、每篇课文限时在20分钟内讲完。

2、教师坐在台下当学生,可以跟学生一样举手提问(这个环节很重要,当我发现小老师的讲解有问题或有重大遗漏时,这是非常必要的纠正、补充)。教师的提问如果小老师答不出来,可以由下面的同学解答。如果还是解答不出来,教师做答。但是教师不上台。

3、整个过程由一名活泼伶俐的主持人掌握。我安排的主持人都是语文课代表。主持人都有精心的准备,开场白、过渡语、结语都有事先设计,教师过目。

4、安排一个专门的“记分员”记录同学们的发言情况,以便为评选优秀小组提供依据。

注意事项:1、上课课件(每个小老师都有精彩的课件,大部分是自己的制作,很有特色)教师都要预审,指出改进之处。有的课件修改多次。2、小老师要试讲(自己找时间、地点,主要是为了掌握时间)。3、对意外的问题,教师要及时提醒改正。比如:小老师们提出了问题让同学们回答,他们往往不给同学们思考时间就点名回答了。

家庭作业:发下印好的18篇优秀作文,要求同学们选一篇自己最喜欢的,写一篇不少于300字的赏析或读后感。

第七课时

(上一节课非常精彩!主持人落落大方,串连有方;小老师准备充分,很少出洋相;同学们积极发言,兴趣盎然,精彩纷呈!特别是大家都有充分的准备,所以课文挖掘得很透彻。小老师们完成了《敬畏自然》、《罗布泊,消逝的仙湖》两篇课文的讲解展示。特别是小老师讲到高潮处,要求全体起立,静立谛听她们找到的歌曲,我的心颤动了。)

本节课继续完成剩下的三篇课文的讲解。本课时间有延长。步骤同上,不再赘述。

 

【课后反思】

    一、收获:

1、这是一次有益的尝试。整个教学过程基本上是学生的自我学习、自我表现,教师只是起到了设计、监控、指导的作用。而且这个教学过程也是以单元为单位的整体教学,虽然还是分课文进行了讲解,但是主题集中,过程连贯,一气呵成。为我以后继续进行这样的试验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教训。

2、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空前高涨。一是由于这是一种他们从未体验过的学生方式,他们普遍有一种新奇感;二是参与度很高。在小组讨论、课堂发言的过程中,每个人都有表现。三是体现了语文课堂是双主体的,既强调学生的中心地位和学习的自主权,也要强调教师主导,凸现教师在教学中的组织、促进、推动、引导、启发作用。

3、这次试验使我加深了这样的认识:语文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个千变万化、百花齐放的动态过程,受到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环境以及家庭教育等多种可变因素的制约和影响。语文课堂教学结构就不是一成不变的、僵化固定的,而是因人制宜、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材制宜的。僵化的教学模式既扼杀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阻碍了教师自我完善。

4、如何评价课堂教学效果?通过这次试验,我更清楚地意识到语文课程要突出整体性和综合性,看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个维度的落实情况,学生活动与教师活动的处理,教学行为是否有效,计较课堂的投入产出比,把握双基与创新的关系。从单元测验的效果看,这次试验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绝大部分学生的成绩都有提高,甚至连一些“语文困难户”也有了很大的进步!

二、需要改进之处:

1、分组讨论有些散乱,有的小组进展顺利,有的小组手忙脚乱。教师不可能事无巨细,全部掌控。个别小组有滥竽充数的情况出现。

2、小老师上课,有很多意象不到的情况出现,如果事先多做假设,往往会措手不及。例如,他们毕竟是头一回做老师,对课堂的掌握明显没有经验,有的同学发言很精彩,他们也不会给以鼓励、肯定;对一些不当的回答,也不予评价,等等,不一而足。

 

 

【附录:学生作文四篇】

旅鼠汹涌而来

初二(7)班   刘敏仪

敬爱的读者,你们好!我是yy——《环球科学》杂志的记者。大约一个月前,我在网上闲逛,看到这么一首诗:(节选)

“……

浩浩荡荡,几百万只橘红色的旅鼠波翻浪涌
      诀别生养自己的故乡,

历时近两个月千里迢迢的逢山过山、遇水涉水
      终于,把波涛汹涌的巴伦支海拉近到眼前
      该就此打住了吧?这辽阔的海洋
      连万物之灵的人类也要兴叹不已
      小小旅鼠想征服它岂非自不量力
      但是没有!没有打住!
      它们不知道什么是退缩和恐惧
      一个召唤已融入它们的血液
      海岸边的礁岩成了跳台
      只见橘红色的河流向着蓝色的大海纵身而下
      直到蓝色将橘红色一股脑全部吞了下去

……”

于是旅鼠这种南极的草食动物,立刻钩起我的兴趣,我决定出差去南极,采访这群“超生队伍”……

进入“移形幻影”空间转换器,仅30秒,我就来到了白皑皑的北极。

拿出国际通行证,通过旅鼠国的海关。

考察、访问的过程我就不详细说了,低着头俯着身去听旅鼠们讲话并不是一件令人感到愉快的事。以下是我整理出的其中几篇采访记录:

“您好,我是人类的记者。请向我们人类介绍你们的家族吧!”

“(旅鼠甲)好的。我们旅鼠是一种生活在北欧寒冷地区的鼠类,以挪威最多。我们的外貌与你们认识的一般田鼠差不多,只是毛为黑褐色,尾稍短些。最让我们引以为豪的事我们繁殖的速度,也是世界上任何动物都无法比的。我们一年能生七八胎,每胎可生12个幼崽。而且只需20多天,幼崽即可成熟,并且开始生育。经我们国家鼠口统计局统计,一对旅鼠夫妇及他们的子孙可在一年内繁殖到82万只(已除去意外死亡)!哈哈,佩服吧?不过,太多的旅鼠也是个问题,但我们也有我们的‘旅鼠跳崖节’。”

说到这,旅鼠甲不愿意说下去了。记得有这么一篇报道,1868年,一艘邮船上的旅客就发现一片旅鼠在海水中游泳,之后海面上留下了不计其数的旅鼠浮尸。最近几十年,人们发现每隔三四年,便发生一次旅鼠集体自杀事件。旅鼠为什么会集体自杀呢?关键词出现了,也更逼近采访的目的了,但我只能采访别的旅鼠。

“冒昧地问,为什么你们旅鼠会在特定的时间集体向大海奔去?”

旅鼠乙看上去比较年幼,她支支吾吾了好久,终于说出这么一句:“我也不知道,跟着大家跑呗!”

一只大概是元老级的旅鼠丙沉思了一会儿,说:“这都是大量繁殖的后果啊。我们不得不以这种神圣的方式去结束我们当中某些旅鼠的生命。”

“早知这样,何必当初呢?”我疑惑地问,尽管这很不礼貌。

旅鼠丙并没有生气,“这是老祖宗们交给我们的光荣的任务!只要活在世上,只要还有生殖能力,我们就必须去执行任务!既然固有一死,不如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去做一只出色的旅鼠!完成任务后,我们之所以奔向大海,是因为大海是我们的向往。正如你们人类,你们也向往天堂。”

我一时语塞。这时,另外一只旅鼠,旅鼠丁开口,语气温文尔雅,显得风度翩翩:“我是我们旅鼠国首席科学协会的会长。对此,我也研究了很久。这其中不仅包含着我们的神学思想成分,也包含了一些祖先们留下来的习俗和规则,也许是因为大西洋、挪威海等处曾经是我们祖先的家园,因此,我们体内形成一种本能,就是要返回家园。在1万多年前,地球正处于寒冷的冰期。北冰洋的浮冰曾冻成厚厚的经久不化的大冰原。冰原上绿草茵茵,一片生机。而我们德祖先曾在大冰原上生活过。跳入北冰洋的,正是为了寻找曾经存在过的冰原,寻找精神上的归宿。当然,直到现在,全旅鼠国国民还在不停地尝试,不停地寻找。”

答案是有了,但不完全。起码我们可以知道旅鼠们为什么要“自杀”了。由此我还想起,作为旅鼠的重要天敌之一的北极狐,也进化出自杀的绝活:当北极狐多到一定数量的时候,它们就生一种叫做狂舞病的怪病,得病的北极狐会疯狂地跳舞,直至累死为止。最后要走到自己结束自己的生命这条路,这无疑是悲哀的。我在想,如果人口继续发展下去,人类也会走上这条悲哀的道路吗?还是能凭借聪明的脑袋,搬到火星,搬到月球?

……

好了,总编辑催我写稿了,今天就到此为止吧。我打算把那首诗也附在稿子上,希望登刊后会引起一些共鸣!

那片蓝天下

张骏玮 初二(5)班

小时候,傻乎乎地看着天空。一天下来,她总是从淡蓝的,再渐渐加深,转而微红,最后成为黑色的面纱——直到今天,当心中惆怅的思绪蔓延的时候,再仰首展望,看见的只是灰白、暗淡的,没有一丝灵气的天空,甚至可以说是地球“坏死的皮层”。

这一切,是什么时候开始转变的?

此时,远方的山头冒出一股浓浓的白烟,在空中时聚时散,随后穿入云层中消散了。第一次看见这一幕,我把它当作了美景,加以欣赏品位。然而很快,那灰色的天空又唤醒了我的良心。如果这样日复一日,造成的后果是什么?

让我们来算一下这笔帐。保守估计,一个工厂每天排放的污烟为20立方米,假设有1万间这样的工厂,一天下来向天空排放的污烟量就是20乘以10000立方米,等于200000立方米,当然也有一部分夹杂在空气的固体杂质中,可以忽略不计,可以看作是1/2,除去这些后,还有100000平方米。况且这世界上有多少这样的工厂呢?如果进一步计算,那么这个结果将会是天文数字!此外,人们对自然造成的伤害,又何止排烟一种?要是再算上其它的数据,恐怕每个人都会说这么一句话:“天哪!这样的世界,人类怎么生存?!”没错,如果不尽早采取有效方案制止这种行为,那么后果是无法想象的灾难。

其实,对于人类的行为,大自然已经容忍了几千年了。一向仁慈的她,又何尝没有给予我们警告?人类却象不懂事理的孩子,一而再,再而三地不知悔改,甚至向自然发出挑衅:我们要征服自然!呵呵,很好笑,很狂妄吧?多么愚蠢的行为,这哪是所谓宇宙“第一高级生物”所发的言语?就连大自然也开始愤怒了。于是,风沙、海啸、暴风席卷而来。也许是无知,也许是怜悯,人类用尽一切科学的手段去解释,说是罕见的自然现象。更愚蠢的,是某些自以为书富五车的“大文豪”,说“这是大自然给人类的考验,我们要去征服”一类的话,难道就不怕自己的子孙听了,会讥讽,会嘲弄?因为正是你们,才使后代要被迫生活在一个污染严重的环境中。

现在让我们闭上双眼,设想一下,如果自己生平享乐,而留下一个残破的地球给孩子、孙子,那后人会用什么样的眼光看待我们?或许就将改写了。不会再有所谓的“传统美德”,有的只是后人用鄙夷的目光看我们,口中虽无语,内心却喃喃道:“自私的人类!”

是的,倘若再放任人类肆意破坏自然,这样的行为等于自掘陷阱。等到大自然忍无可忍的时候,堆积了千年的埋怨会一次性地爆发出来。于是,生物发展史又回到了最初的原点。如果所有的错重来一次,结局还会是这样吗?

远方的那片蓝天依然苍白,那散发着孤寂气息的空中,我仿佛听到哭泣的声音,婉转、悲凉……

                                                  胡杨精灵

             初二(7)班章薇

我想哭,可是眼泪早已干涸了。

抬头仰望,无垠的苍穹碧澈如洗,但那曾经与天共色的明镜呢?

……

我是守护胡杨的精灵,在罗布泊,与我的许多同伴一起,环绕着水精灵。罗布泊的水精灵,拥有飘逸的长发和一身浅蓝的水珠凝成的层层长裙。她把雨露给予我们,带来希望的水源。而我们保护她,抵御沙精灵的袭击,即使是险境,也曾共同度过。

在这样美丽的仙境里,在这一潭幽静边,四季变换如一日。春天,水精灵轻轻地呵护新生的嫩绿,吟唱天籁之音,我们做忠实的听众。夏日,水精灵与牧民的牛羊玩耍,我们开心地观看。秋风临近,我们把旋舞的金叶缀在水精灵的裙裾上,和着丰收的号子,散发独特的芬芳。冬季到来,我们静静地守护在水精灵周围,偶尔交谈,盼望新一年的脚步。

大雁鸣啭着来回迁徙,这里定格经年,弥漫着温暖欢快的气息。我甚至以为生活会这样宁静到很久很久以后,但是,这里已不再风景依旧了。

距沙精灵最近的几位胡杨精灵死了。我问水精灵,是沙精灵干的吗?她摇摇头。这是灾难的序曲,她郑重地说。她的蓝色眼睛黯淡了些,带着忧郁。

然后我知道了是人类疯狂地在水精灵身上榨取水分,使她面色逐渐憔悴,使胡杨精灵干渴而死。沙精灵也乘机扩大领土。人类,你们可知道,沙精灵终有一天会把你们的家园占据。

里外夹击,人们与沙精灵正在破坏这片土地的安宁!

罗布泊的水泽区年年锐减。我们遥望远方的地平线,希望能与一片云彩不期而遇。然而,偶然的降雨怎能满足这片干渴的大地!

终于有一天,昔日的湖泊变为井口般大小,而水精灵要在走了。“这里已经没有希望了。”她说。“我要把水带向其它地方。”她又说,带着惋惜的神色。

我只有沉默,望着那个熟悉的身影飞向天空,朝着晨曦泛起的方向。她选择了离开,因为她是蓝色的水精灵,自由的水精灵。胡杨精灵,只能驻守在同样的地方,直到死去。

水精灵的身影渐渐远去,与天空融为一体,化作无际而永恒的色彩。

向四周张望,枯枝败叶,枝干扭曲成挣扎的形状。我回头,不忍看同伴们对着天空的绝望与痛苦。我似乎是最后的胡杨精灵了。

黄土的皮肤,大地的创伤,在蓝天下,分外刺目!

又一阵黄沙扑来,掩盖了最后的一汪水。我知道,一切都结束了。这片曾经生机勃勃的土地失去了生命的活力,将终结与一片死寂。

我想哭,可是眼泪早已干涸了。

抬头仰望,无垠的苍穹碧澈如洗,但那曾经与天共色的明镜呢?

风过,最后一株胡杨倒下,空留一片寂寥。

 

聆听大自然的音韵

翠园中学     初二(7     容贤婧

我们——仰望天空,遥看日月星河。

我们——侧耳倾听,聆听天籁雷鸣。

大自然有着它独特的神秘感和韵味,它似乎像童话故事一样扑朔迷离,但只要我们细心的聆听,总会有多多少少的感悟,总能体验到大自然的美。

走在幽静的道路上,你听到风和着树叶沙沙的声响了吗?这就是大自然的旋律。你听到鸟儿掠过天空发出的鸟鸣吗?这就是生命的呐喊。你听到蚂蚁们搬家时发出的声音吗?这就是齐心协力的节奏。

暖春,小溪边,溪水流淌着,日日夜夜的奔驰,发出“哗啦啦”的声响。那是快乐的音韵。它们心中有着对美好明天的向往,有着驶向浩瀚无比的世界的渴望。心中有了理想有了追求,生活便不再枯燥无味。追求是一种快乐,梦想是一种动力,它们支撑着平凡的生活。

盛夏,草地上,微风轻轻吹过,细细聆听,有沙沙的声响,那是草儿欢乐的歌唱。歌唱着那首“没有花香,没有树高,我是一棵无人知道的小草”生命的赞歌。曾经何时它们有被人细细的欣赏过?草儿并没有花儿的艳美,也没有花儿的芬芳,但是它们没有哀怨,它们拥有最纯朴的心灵。它们的歌唱就是对最完美生活的美好诠释。

凉秋,大树下,听见黄叶在风中飘飘飞舞,如同一只蝴蝶用那清脆的翅膀,缓缓地与大地亲吻。“扑”的一声极细的声音,却震动了大地的心灵,轻轻扬起尘封在心灵的尘埃。“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落叶的归根是生活的另一种韵味,无奈的飘零,只因为它对大地真挚的眷恋,执着的爱着自己的枯纹,黄瘦,把浓浓的爱带给了大地。

寒冬,雪地上,雪花从破碎的天空中飘零而下,发出“咝咝”的声响。那是生命的赞颂。雪花落到地上,为大地披上一件银白色的丝衣,那是天空对大地的恩惠。雪花溶进麦田里,为下一年的好丰收灌输营养,正所谓“冬天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牺牲了自己无私地给予大地美好的明天,难道这不是对生命的赞颂吗?

难道我不该保护自然,保护这些美好的音韵吗?

我们要保护自然,保护大自然的声音,保护最美好的声音,保护最纯净的声音、保护最真挚的声音,让大自然中这种感情的流露,生活的经历,生命的感动永远不会消失。

 


最后更新[2006-8-9]
相关专题: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信息
 
 
  【发表评论 【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 友情链接:
语文教学资源 三人行中学语文 五石轩 高考168 三槐居 语文潮
中学语文在线
课件库 一代互联
       

Copyright@2001-2011 YuwenWei.net All Rights Reserver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