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搜索
高级
 本站专题
 · 语文味集锦
        
   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 课题之窗语文周易
文章标题: 《汪群:《程少堂教育理论与实践探索》读后》
出处:语文味网,王小应编辑      阅读次数:1350
 版权申明:本站发布的原创文章或作品版权归我站和作者共有,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作者。本站所提供的所有文章及作品,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汪群:《程少堂教育理论与实践探索》读后

敢立潮头唱大风

——《程少堂教育理论与实践探索》读后

武汉        汪群


 

少堂先生是我一直以来非常关注的一位学者,也是我最推崇最欣赏的语文教育工作者之一。今天,借着《程少堂教育理论与实践探索》一书的出版,写下一些感想,一是祝贺这本书的出版,二是表达我对少堂先生由衷的敬佩之情。

读完这本书后,我在许多方面都有着非常深刻的感受,但在这篇小文中,我想主要谈谈书的作者。

少堂先生的经历我多少有些了解。他出生在湖北农村,高中毕业后就到中学任教。几年之后考入湖北大学中文系学习,毕业后在航天部系统子弟学校任高中语文教师。1990年他被华中师大作为有突出成绩的优秀在职人员破格特招为教育学研究生,1992年底毕业后就留在高校从事教学及管理工作。1999年他又在几千名竞争者中脱颖而出,成功应聘到深圳市教研室工作。他现在是深圳市中学语文教研员、深圳市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会长。同时,他还兼任着广东省教育学会理事、广东省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等职务。

我推崇欣赏少堂先生,其主要原因就是因为他顽强的奋斗精神。从他的人生道路的选择中我看到了这位语文教育工作者矢志不移的精神追求。少堂先生从一名普通的中学教师开始做起,在中学校园和大学校园里几经锤炼,最后终于定位在中学语文教研员这个岗位上,这是需要勇气、魄力和智慧的。中学语文教学是当代学科教学中受到的指责最多、存在的问题最多,但同时又最为重要的一门学科。少堂先生能够毅然离开高校而投身基础教育工作,表现出了一位教育工作者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

对于少堂先生取得的科研成绩,我也多少有些了解。他在任中学教师期间即发表多篇有影响的论文。迄今为止,在《教育研究》、《北师大学报》、《中华读书报》等省级以上报刊发表学术论文和文章共100余篇,其中有十六篇被国家级权威文摘刊物《新华文摘》、中国人民大学报刊资料中心等报刊转载。他还参加编写了多部高校教材,多种学术观点被各种大学教材引用。

当然,除了他的前期成果,我更加关注的是他围绕着自己在2001年上半年正式提出的“语文味儿”这一理念而进行教学科研工作。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一直到现在都是中学语文教学的多事之秋,批判和建设的风潮在语文界越刮越猛。在这样的一个群雄争霸百家争鸣的大背景下要想确立自己的学术观点和学术地位,无疑是相当困难的。但我欣喜地看到,少堂先生已经在荆棘中开辟出了自己的道路,他的研究已经受到语文教育学术界的广泛关注。这些年来,他亲自担纲各类大型语文公开课,这些课在全国范围内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引发了中学语文界长时间的热烈讨论。他的“语文味儿”理念,更是走出了深圳走出了沿海,走向了全国。深圳语文教学流派的形成指日可待。

今天,我想主要就少堂先生中学语文教研员的这个岗位多谈点儿感想。

新世纪伊始,我国基础教育改革敲响了全面推进的战鼓,语文课程改革更是一马当先。广大的语文教育工作者群情振奋,热烈呼唤改革时代的到来。但如何投入教改实践呢,却又有不少人感到茫然,问题何在?

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我们国家虽然拥有相当庞大的语文教育工作者队伍,但是专门从事教学工作的人多,真正参与教学研究的人少。在参与教学研究的人员当中,注重微观方面研究的人多,注重宏观方面研究的人少。在注重宏观方面研究的人员当中,作专题研究的人多,作系统研究的人少。在作系统研究的人中,从书本到书本的人多,把理论研究同教改试验结合起来的人少。总的说来,我们国家直接或者间接参与语文教育工作的人员很多,但真正名副其实、深孚众望的语文教育家却很少;正式出版的语文教育书刊品种很多,但真正能够用来指导教改实践而又行之有效的语文教育理论著作却很少。

在这种情况下,讨论语文教育改革问题,诸家蜂起,见仁见智,各执一端,争持不下。这是不奇怪的。为了尽量避免以点带面,顾此失彼的“盲人摸象”行为,我们需要从整体上对语文教学进行把脉,各抒己见,取长补短,集思广益,把语文教育理论的研究不断引向深入,使我们对语文课程性质的认识更加全面,对语文课程特点的把握更为准确,这样才能自觉地投入语文教改实践,为语文课程改革作贡献。

说以上这些,是想表达我的一个观点。要深入开展语文教育的研究工作,就必须建立一支强有力的语文教学研究队伍。目前,我们虽然已经有了一支教学研究队伍,而且人数不少,但由于指导思想不明确,培养途径不得当,造成多数人员在知识结构上存在这样那样的缺陷,不能适应语文教育理论研究工作的需要。

中国的教研员队伍是极富中国特色的教研人群。他们多数来自基层,有比较丰富的教育经验,调到教科所或者教研室,又有了从事教研工作的任务,应该说是具备了理论联系实际的有利条件。遗憾的是,据我了解,由于前一时期受应试教育思潮的影响,很多教研室的工作都围绕着考试来安排,教研员的主要任务是研究考试,研究如何才能获取高分,于是教研员就变成了“考研员”,真正需要研究的教学问题却无暇过问了。

少堂先生,正是这个教研员队伍中的佼佼者。他以自己的躬身实践和丰硕成果展示了一名中学语文教研员应该有的情怀、视野和素质。

我觉得我们语文教师和教研员要向少堂先生学习。学习他什么呢?我想,除了前面已经提到的人生定位和拼搏精神外,应该主要还有以下两点:

第一,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就我对少堂先生的了解,他具有非常扎实的哲学、美学、史学理论基础。古今中外的主要人文著作,少堂先生都有涉猎,而且还不是一般的涉猎。因为有了这个基础,他的教育思考才表现出了非同一般的敏锐和深度。从他前期的论文来看,其发言之精辟,见解之独到,思想之深刻,在中学教师群体中,是有振聋发聩的效果的。也因为有了这个基础,他现在所从事的“语文味儿”的研究才能超越了一般的教法学法的研究,而进入了“以语文味为逻辑起点,构建有汉语文教学审美个性的中国语文教学美学新体系的”的哲学范畴。这个定位使深圳的这个语文课题显示出了超凡脱俗的魅力和强悍激昂的冲击力。没有深厚的文史哲基础,教书匠的“匠气”会越来越浓,教学改革就永远只能是白毛浮绿水,而不能形成潮头傲立搏击长空的气势。建议渴望有所作为的研究者们面壁十年才图破壁,像少堂先生一样,孜孜不倦沉溺于经典,以此获得教育改革的重剑之道。

第二,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读少堂先生的这本书,我最为感慨的就是他在理论和实践、在宏观和微观之间的游刃有余。该书三大板块:少堂教育视野、少堂论课改、少堂与“语文味”,三大板块呈阶梯状依次展现着少堂先生多年来的教育思考和教育实践。作为一线的教育工作者和指导者,既有理论高度又有实践探究,既有宏观展望又有微观深入,这是难能可贵的。这样的一种研究态势,体现了少堂先生“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的教育视野,也展示了他“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求实态度。中国的科研,或者高悬于半空成为空中楼阁,或者匍匐于地面只能鼠目寸光,能够做到少堂先生这个境界的,实在是不多。这些年来,少堂先生的公开课、教育讨论、作文点评等频频引发轰动效应,不是偶然,而是必然。他自谦“但开风气不为师”,其实,在教研员系统中,他已经成了“既开风气又为师”的少数几个代表人物之一。

要说的还有很多。篇幅时间所限,就暂且说到这里吧。总的来说,少堂先生,是语文教育改革的理论家也是实践者。他的《程少堂教育理论与实践探索》一书,在全国教研员系统中,如果说不是最好的,也是最好的之一。

有专家这样点评该书:

理论与实践起飞,厚重共灵动一色——中国教研员系统第一部高层次理论探索与实践相结合的力作

 

我认为此评价甚为中肯。

刘国正先生曾经在《中国著名特级教师思想录. 中学语文卷》中说过这样一段话:

 

语文教学改革进一步深化以及长远的发展,靠什么?借鉴外来的东西是必要的,但由于语文教育的特质,主要应该靠自己:一靠本国的语文教育大家的理论指导,再是靠从实践中产生的优秀的教学经验和教育思想。两者如鸟之两翼,两翼一起扇动起来,语文教学改革迟滞的步伐,高翔于汗漫的云表,是大有希望的。

 

像少堂先生这样的改革者实践者,就是这希望之希望之所在。

 

最后,作为同行,我们希望少堂先生能再接再厉,乘胜前进,沿着已经开辟的成功之路去攻占新的高地。少堂先生曾说:他最喜欢的诗句是鲁迅劝赠郁达夫的两句诗:“平楚日和憎健翮,小山香满蔽高岑”。他咬定的生存方式是:做人要光明些,不要太阴暗:靠本事吃饭,以学问立根;生命不息,语文味研究不止。他的生命箴言让我看到了一位教育改革者的拳拳之心。我衷心祝愿少堂先生继续发扬敢立潮头唱大风的精神,让深圳语文蜚声海内外,让“语文味儿”香飘华夏。

 

 

 

 

 

 

 

 

 

 

 

 

 

 

 

 

 

 

 

 

 

 

 

 

 

 

 

 

 

 

 

 

 

 

,
最后更新[2009-9-14]
相关专题: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信息
 
 
  【发表评论 【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 友情链接:
语文教学资源 三人行中学语文 五石轩 高考168 三槐居 语文潮
中学语文在线
课件库 一代互联
       

Copyright@2001-2011 YuwenWei.net All Rights Reserver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