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山上的魂灵
——读《程少堂教育理论与实践探索》感言
首都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 刘占泉
云缠雾绕的雪山,信徒说那上面有神。为了得到遥不可及的神喻,他们宁愿千里长跪,不惜耗尽心血,用肉体的匍匐换取精神飞扬。幸福吗?我想可能是的,因为这里面蕴涵着人生信仰,仰望雪山之神而跋涉,辛苦中就混合了幸福。
汉语文教育也是一座高山,上面有神吗?千百年来朝代更迭,文化变迁,身世轮回,烽火与炊烟的缭绕之中,汉语文和她所负载着融合着的生命元素,如江河如稻谷岁岁洋溢生机,成为一条真实的演化痕迹,至今仍然是本土精神文化发展的最重要的推动力量之一。这一座高山巍乎美哉,引无数仁人折腰膜拜,祈求得到“教育”意义上堪称精髓的本体、本质、本源、本色、本心,——这就是耕耘者心目中追求着向往着的“神”吧。
少堂老师是一位微笑着朝圣的深圳朝圣者。他为了寻求汉语文教育的正道,数十年奋斗不止,探索不已,在这条光荣的荆棘路上坚定地往前走。从他这本书里,我能够读到的是足迹和转折处的标记,我读不到的是那些已经飘散了的思索、迷惘、徘徊。但这一切我试图凭借想像去感受,切乎己心地推度,从中发现他清澈目光里所包容着的真诚,所弥散着的睿智,所蕴藏着的痛苦。说“痛苦”也许过了点儿,他可是个富有幽默感的人,善于用智力化解语文教学专业研究中的忧烦,字行间不时闪烁出这个亮色,所以我
很喜欢读他的文章,琢磨他的思想、思路和表述思绪的独特方式。
少堂老师又是一位诗意翩翩的潇湘智者。他将关于语文教育的理性思考和批判,凝聚在“语文味儿”这个概念中,在我看来就流露出些许挥洒诗意的做派。这是概念,又是体验的结晶,更是一种语文教育境界的追求。——少堂老师用他的文章诠释过,描述过,同时他还用活生生的教学案例宣示此“味儿”之清醇浑厚、尝而难忘,这乃是最为难得的。有句老话叫做“事实胜于雄辩”,翻回来说叫做“雄辩附(着)于事实”。听少堂雄辩,看少堂授课,无不氤氲着温暖诗意,这种理性推理与感性呈现相互支撑,相互
补充,展示了新世纪语文教育研究者、探索者、实践者卓然的精神风貌,以及群体风貌中颇具其人风度风味的个体风采,我姑且称之为“少堂风格”吧。
是的,少堂老师的文字和授课都有他自己的风格。综合在一起评说,首推他那种犀利的批判精神。有人曾经把这一点归结为“另类”,莫须有吧,却也从一个侧面揭示出在同人心目中,其批判精神的强烈,脱离媚俗从众意识的彻底。我个人感觉,根据少堂老师执教实况所整理出来的案例,他亲自动手所作的学生作文评点,类似这些质感非常强的教学示范行为,值得读者再作审视琢磨。实践可以检验真知,实践还可以创造真知,但实践(行动)中蕴涵着的真知未必能够迅速认识到,直接提取得出来。从这个意义上讲,是不是“做”有时会大于“说”呢?我从他的一些教学案例中,感受着享受着他的批判精神,也关注着需要思考的问题。
其次,少堂老师正在追求着的语文教学理想,以及那种倾心追求的忘我状态、工作与研究方面自由而求实的率真态度,都令人羡慕。这是风格,也是境界;既是教学与科研的专业思想境界,也是人生的精神境界。站在语文教育哲学的层面上关照咱们理想化的母语(民族通用语)教学过程,方方面面点点滴滴在教学系统中结成什么样的关系、产生什么样的教学效益、进入什么样的教学境界,——带着这些目前纷争不清的复杂问题,冷静地读读少堂老师这本书,回味回味他说出的写出的做出的那个“语文味儿”,我
想,可能会有新的心得,新的收获,发现新的探究角度和深度。
冰山上的神灵世世代代被景仰着,因为触摸不到而神秘莫测,信徒只能远远地眺望,在心里想像,往往交织了希望与虚妄。汉语文教育之神呢?她离我们究竟有多远,或者说人们曾经在多大程度上背离她陷入了种种虚妄,迷失,偏执,甚至背道而驰竟不自觉,——在朝圣者的艰难跋涉中,在他们真实的足印中,应该留下了痕迹和路标。我珍视每一次这样的跋涉、每一行这样的足痕,并以为,所谓“圣”者,也就是我们的本心,本心中没有迷失的那一部分,这和我们的神圣职责、跋涉路径当然交融在一起。这是晶
莹的思想,晶莹的文字,凝结的时候如同雪域冰峰,终将消融成小溪,汇聚成江河,去润泽哺育千万里花的国土。
浏览少堂老师新著,欣欣然颇多感受,夏夜难眠,漫笔如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