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高一新学期教学构想
襄樊市田家炳中学 王义芝
现代教育一个颇有鼓动性的口号“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一句话用在高一新生的教育上也极为恰当。在起跑线上我们高一师生要做好各项准备,我粗浅地整理为:确立两个意识,树立三个目标,养成六个习惯,开展三项活动。
一、确立两个意识
1.文化高中语文的意识
在当代学生中,他们自己选择的课外阅读对象大多是色情、打斗、凶杀等形形色色的卡通图书、娱乐杂志。我们中华民族那种独特的文化气质、礼仪风尚,在我们当代青少年身上,似乎已难觅其踪了。加强高中生中国经典文化的阅读,让青年一代继承发展我国传统文化精华,是十分必要的。我们教师可以此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同时学生又可从中积累写作素材。
2.我能学好语文的意识
“相信自己,我能!”,经常给自己良好的暗示,就容易走向成功。襄樊少年作家蒋方舟小时候长得蠢蠢的笨笨的,反应也迟钝,但她妈妈经常到处说她是天才,慢慢地她真的变得聪明了,也相信自己是天才,再经过刻苦努力,现在她成为真正的写作天才:中国最小的专栏作家、中国少年作家协会主席、7岁出版第一部作品《打开天窗》、现已出版《正在发育》《骑彩虹者》等多部作品。语文学习往往就是一种感觉、一种信心、一种灵感,再加上自己的心血汗水,一定能学好。
二、树立三个目标(整体、语文两方面)
1.长远目标:考上好大学(因人而异,量力而行)(提高阅读能力、写作能力)
2.中期目标:语数外综合成绩区域,补弱科目。 (阅读概括能力、写作形成风格)
3.近期目标:各科阶段知识弱点 (加强背诵、改掉错别字、文从字顺、发表见解)
高一伊始,让学生明白,高中三年是身心发育成熟的三年,更是知识积累奋力拼搏的三年。所以必须理智地定出一个长远的大目标。在大目标下,逐步分解为中期目标、近期目标,化抽象为具体,化远瞰为近观,化困难为可行。就像我们晚间跑步,终极目标是放松身心强身健体,中期目标是每天十圈持之以恒,眼前目标是跑完五圈胜利在望。树立可行目标使高中三年紧张有序、理智清醒地度过,借用奥斯特洛夫斯基的名言“当你回首往事的时候,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
三、养成六个习惯
1. 书写的习惯
每周一页作文纸摘抄,可是散文、时文、优秀习作等,可外加名言警句、俗语格言等。
2. 积累的习惯
字词、成语、名句、历史典故、时文要闻、优美句段等等,结合第一条摘抄积累,每周一节课,既练了书写又丰富了积累,可谓一箭双雕。
3. 阅读的习惯
每周一节读书课,课外边角时间,默读。读文学、体育、军事、经济刊物,读经典名著等等,加快阅读速度,拓宽阅读视野,为摘抄服务,为写作服务,最终提高文学素养。
4. 朗诵的习惯
早自习、语文课堂、晚读报,养成大声朗读背诵的习惯,振奋精神,提高学习效率。
5. 默写的习惯
中学生错别字很常见,高一开始,凡识记背诵的东西都要养成默写的习惯,再加上第一条书写摘抄,强力把错别字扼杀在摇篮里。
6. 答疑的习惯
抓住高一新生的新奇、活泼、互不相识、敢于表现等特点,激发鼓励他们踊跃回答问题,敢于发表不同见解,敢于质疑讨论辩论,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体,让课堂动起来。抓住这容易失去的生气。
四、开展三项活动
1.读名著活动
跟文化语文意识相配合,开展读经典名著活动。这需“放长线”,高一开始,高二、高三可能才有所显现。 一是经典的选择。每学期选定一部经典名著,由教师指导选读或全读。指导学生从完整的作品中反复体味、咀嚼文章思路的流转和细微情感的变化,感悟其中蕴涵的博大思想。与课本读本中经典作品的教学配合进行。二是有效的积累方法及途径。把课本读本中的节选作为读懂原著的钥匙;适当专题辅导;课外阅读;撰写心地体会、小论文,召开读书报告会。
2.书法竞赛活动
3.诗歌朗诵赛活动
另外,教师要多学习,及时充电,跟上学生的阅读步伐。既要看文学杂志,又要看教学杂志;既要看通俗文学,还要看经典名著、教育理论专著……语文教师知识越杂越好,越广越好。课文教学侧重在文本细读上,精彩来源于细读,细读咂摸出语文的味道,细读切入言语的心灵世界……文本细读:让课堂弥散语文的芬芳。
我们相信,有了好的开始,在语文前辈的直接带领熏陶下,在校领导的关心支持下,紧紧围绕在学校语文教研组周围,高一语文组勤奋探索,一定会走出一片广阔的天地。
附录:
文学刊物参考书目
中学生阅读 读写天地 青年博览 青年文摘
意林 读者 散文 随笔
散文选刊 杂文选刊 小小说 特别关注
文学书籍参考书目
余秋雨散文 周国平散文
刘墉散文 时文选萃
中学生课外阅读推荐书目
初中部分:西游记(吴承恩) 水浒(施耐庵) 朝花夕拾(鲁迅)
骆驼祥子(老舍) 繁星·春水(冰心)
鲁滨孙漂流记(英-笛福) 格列佛游记(英-斯威夫特)
童年(俄-高尔基) 名人传(法-罗曼·罗兰)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前苏联-奥斯特洛夫斯基)
高中部分:论语通译 三国演义(罗贯中)
红楼梦(曹雪芹) 呐喊(鲁迅)
女神(郭沫若) 子夜(茅盾)
家(巴金) 雷雨(曹禺)
围城(钱钟书) 哈姆雷特(英-莎士比亚)
堂吉诃德(西-塞万提斯) 歌德访谈录(德-艾克曼)
巴黎圣母院(法-雨果) 欧也尼·葛朗台(法-巴尔扎克)
复活(俄-托尔斯泰) 普希金诗选(俄-普希金)
泰戈尔诗选(印-泰戈尔) 匹克威克外传(英-狄更斯)
老人与海(美-海明威) 谈美书简(朱光潜)。
高一语文组 王义芝
2006. 9.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