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搜索
高级
 本站专题
 · 语文味集锦
        
   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 教育视野八面来风
文章标题: 《蔡顺华:要干就干“国字号”》
出处:语文味网,少堂编辑      阅读次数:1887
 版权申明:本站发布的原创文章或作品版权归我站和作者共有,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作者。本站所提供的所有文章及作品,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蔡顺华:要干就干“国字号”

蔡顺华:要干就干“国字号”

 

邢敦杰   

 

(语文味网编者按:蔡顺华先生是我国著名演讲学家、《演讲与口才》杂志副主编

 

昨天,所有的荣誉,

已变成遥远的回忆;

勤勤苦苦已度过半生,

今夜,重又走进风雨

…………

20038月的一个雨夜,北京开往吉林的列车正在北国的原野上奔驰。一个来自襄樊的中年男子望着窗外苍茫的夜色,在心底动情地唱着这首《从头再来》。他就是蔡顺华,湖北省特级教师、襄樊市演讲协会会长。

只不过是从头再来

车过山海关,就意味着真正“闯关东”了。对41岁的蔡顺华来说,唱着《从头再来》勇闯关东,是豪情万丈也是破釜沉舟的,当时很多亲戚朋友并不理解,觉得人到中年,事业有成,为什么要放弃已有的成就和荣誉,而且不是“孔雀东南飞”,偏要到遥远的北国从头开始?

他是怎么想的呢?他想的是,人生苦短,在哪里都是活着,而要活出点滋味,就得奋斗,人到中年,背井离乡,独闯关东,不为别的,只为我执著一念的演讲事业!而这个事业的最佳平台,显然是在北国江城吉林——中国演讲的奥林匹克城。

其实,蔡顺华和演讲早已结下了不解之缘——

1982年,从华中师范大学毕业后,蔡顺华来到襄樊当高中语文教师。刚开始,他很不喜欢当然也很不适应教学工作。半年下来,他的教学成绩在全校倒数第一。得知这个结果,蔡顺华猛然惊醒——男子汉大丈夫,一旦诞生在这个地球上,就一定要留下一个巨大的脚印,我绝不能就这样平平庸庸窝窝囊囊地度过一生,要干就一定要干出个样子来!

为了早日成为一名优秀教师,他反复琢磨如何提高自己的口才。不久,他发现并立即爱上了邵守义教授创办的《演讲与口才》--全国唯一的研究口语表达的专业杂志。在按照邵守义的说学理论提高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的同时,他大胆进行教学改革,在全国最早把演讲艺术与语文教学进行“杂交”,着力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

他开设了“学生课前一分钟演讲”,搞起了“茶馆式教学”,创办了浩然文学社……一年之后,他的教学水平迅速提高。1984731日,他登上了《光明日报》的“全国优秀知识分子光荣榜”。随后又被评为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成为《语文教学通讯》封面人物。

1985624日,母校华中师范大学邀请他做一次演讲,这是他第一次站在大场面上展示自己。那天,台下坐满了一千多名应届大学毕业生,他以《小狗也要大声叫》为题所做的演讲,让现场所有的大学生听众频频鼓掌,激动不已。

这一场面是蔡顺华始料不及的。他原以为只是谈点经验教训,让师弟师妹们少走点弯路,少摔点跟斗而已,没想到演讲竟有这么大的魅力,可以给人启迪,让人如痴如醉,这是何等神奇和美妙啊!从此,他深深地爱上演讲艺术。

首次演讲大获成功,湖北各地纷纷邀请蔡顺华前去演讲。19859月起,作为襄樊市委“四有”教育报告团、湖北省优秀教师演讲团成员,他先后在湖北各地演讲100多场,演讲辞被《中国青年报》《演讲与口才》等多家报刊发表或转载。

当时,新中国的说学理论正处于创立阶段,很快有《演讲与口才》、《实用演讲学》等一批说学理论书刊问世,可演讲学作为一门古老而又新兴的学科,却没有一本属于自己的专业工具书。这给人们学习演讲知识、提高口才带来了极大的不便。蔡顺华排难勇为,在他的恩师彭树楷教授的帮助下,经过一年多的辛勤工作,他主编并主笔了新中国第一部演讲学工具书——《演讲与说话艺术辞典》,邵守义、李燕杰、曲啸、刘吉、景克宁、蔡朝东等著名演讲家给予了高度评价,著名书画家、演讲家范曾题写了书名。该书问世后,受到了广大演讲者的热烈欢迎,再版三次,获得了全国教育图书奖。

1989年,蔡顺华创办了襄樊市演讲协会,并被推举为首任会长。在此之后,他虽也作过多场演讲,但总感到舞台是那样的逼仄……

2002年,蔡顺华年届不惑,深深热爱演讲事业的他,再也不满足于只是在演讲事业的运动场上充当“业余运动员”的角色了!蓬勃发展的演讲事业正向他招手,《演讲与口才》这本全国唯一的研究口语表达的“国字号”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正向他招手,在演讲事业上引导他入门、成长的导师,著名演讲家、演讲理论家、《演讲与口才》主编邵守义教授正向他招手!

然而,一旦要放弃已经拥有的一切,难免要打破自己的坛坛罐罐,半路出家,另起炉灶,却是一次多么艰难的人生抉择啊!正当他徘徊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时,他的挚友、湖北电视台制片人谢东升对他发出了感人肺腑的忠告:“顺华,要干就干‘国字号’!”

朋友的这句话,像钉钉子一样钉在了蔡顺华的心坎上;恰好那段时间,中央电视台反复播出的一句广告词又每天都冲击着他的耳膜,撞击着他的心窝——“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舞台,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是啊,一个钟爱演讲的人,要致力于将中华民族的演讲事业发扬光大,就必须到中国演讲的大本营——《演讲与口才》去做,那才是中国演讲界名副其实的“国字号”哩!

未动,心已远。蔡顺华开始勾勒自己未来的生活,为了演讲,哪怕道路再坎坷,哪怕经历再多的磨难也无怨无悔!

20038月底,蔡顺华辞去公职,一路唱着那首豪迈激越的《从头再来》,踏上了前往吉林的列车——

心若在,梦就在,

天地之间还有真爱。

看成败,人生豪迈,

只不过是从头再来!

创新是我的第一使命

在邵守义主编的热忱指导、悉心教诲下,蔡顺华较快地进入了新的角色,适应了新的工作。

翻开2006年第4期《演讲与口才》杂志,一组特稿特别引人注目——《06央视春晚“语言类”节目坚持的是什么导向?》。14篇评析中央电视台2006年春节联欢晚会语言类节目的文章,立意新颖独特,分析鞭辟入里,语言严谨犀利,极具视觉冲击力。

2006128日是大年除夕,蔡顺华聚精会神地在电视机前收看央视春节联欢晚会。他越看越觉得不对劲儿:2006年春晚语言类节目怎么啦?从道德导向到语言格调,怎么出现那么多问题呢?如果策划一个专门评析这些节目的专题,说出群众的心声,帮助央视改进工作,一定会大受欢迎。主编对他的想法大加赞赏并提出要求:“这个专题要做!抓得准还要评到位!”

从大年初一到初三,蔡顺华独自在办公室忙碌——看节目重播、拟定选题、联系作者、写稿件……

工夫不负有心人。在主编邵守义的指导下,在编辑部主任彭树楷的协助下,整个策划终于在2月中旬完成。这期杂志面世后,读者纷纷为这个策划叫好。

“创新是我的第一使命。”蔡顺华说。此前的200410月,蔡顺华读到一篇《中国市长亟待提升在国际场合说话的水平》的来稿,他严肃地思考着一个问题:为什么中国的市长们在国际交往中说话水平远不如外国同行?对此,以提高中华民族口语表达能力为己任的《演讲与口才》应该有什么作为?在请示主编后,他策划并主持了“领导干部演讲水平问题大讨论”。这次大讨论,从2004年第12期开始,到2006年第2期结束,历时一年有半。

第一阶段让广大读者“听音把脉挖病根”,大家从“内容空洞、不看对象、离题万里、态度不当、动机不纯”等方面列病状、找病根;第二阶段发动大家“建言献策助提高”,广大读者从“学习典型、加强储备、以新取胜、以情动人”等方面提出了提高领导干部演讲水平的思路和举措。纵观整个大讨论,先破后立、贴近生活、贴近实际,受到广大读者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的热烈欢迎。一位国家公务员来信说:“这次讨论不仅使我认清了自己演讲水平不高的症结所在,而且使我找到了提高水平的方向,让我有茅塞顿开之感。”

前不久,蔡顺华撰写评论的《科技铺就飞天路》一文和《演讲与口才》发表过的另外4篇文章,同时入选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全国通用语文教材;他编辑的《希望》《快乐的源泉》《乔丹的眼泪》等多篇文章被《读者》等报刊转载

为新中国的“舌头运动”推波助澜

“推动你的事业,不要让事业推动你!”这是蔡顺华的座右铭。

“闯关东”近三年来,他一直在为新中国的演讲事业--邵守义发动的“舌头运动”--殚精竭虑,推波助澜。

近几年,邀请邵守义教授演讲的函电纷至沓来,从大学到部队,从北京到深圳,从秦皇岛到玉门关,都留下了邵守义教授的足迹,所到之处,广大听众热烈欢迎。为充分发挥这位德艺双馨的老一代演讲家的“名人效应”,蔡顺华做了大量的联络协调工作,不断为“邵守义演讲旋风”加油助威。

20038月,正当蔡顺华动身北上之际,著名演讲家曲啸不幸病逝。蔡顺华悲痛万分,为自己没有来得及亲自采写这位德高望重的演讲大师而痛悔不已。来到《演讲与口才》后,他立即着手实施一项计划——为当代著名的演讲家、雄辩家、交谈家“树碑立传”,精心打造“名人与口才”,重点推出“讲坛风流人物”这两个栏目,逐一展示他们的言谈风采,盘点他们的说辩成果。为此,蔡顺华和彭树楷等编辑耗费了大量心血。

请看,这一个个抢人眼球的名字和一篇篇动人心弦的文章吧——

《厉以宁:巧言说经济,妙语促改革》

《陈凯歌:真情真话真口才》

《黄永玉:率真老头谐趣语》

《王  蒙:心平气和睿智语》

《赵本山:善于忽悠口才佳》

《李  咏:独特的魅力,非常的口才》

《数学大师陈省身一次独特的演讲》

…………    

与此同时,蔡顺华把相当一部分精力用在了对青年演讲人才的发现和培养上。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演讲事业蓬勃发展,群众性的演讲、论辩、朗诵活动风起云涌,各地涌现出一批又一批优秀演讲员和论辩新秀,为新中国演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为全面、集中展示全国各地优秀演讲员和论辩新秀的成就和风采,蔡顺华策划并一直主持《演讲状元秀》栏目,现已刊登了200多位全国各地演讲、论辩者的照片和简介。这个栏目已经成为中国期刊界的独家品牌栏目。

许多襄樊人都不会忘记,2004106日,襄樊四中50年校庆。到场的每位校友和嘉宾都得到了一本《演讲与口才》杂志,封面上的女孩淡雅恬静稚气未脱。这个封面人物不是明星佳丽,而是襄樊四中高二年级的学生、演讲新秀——李潇谧。这个当时年仅17岁的女孩,是《演讲与口才》创刊22年来封面人物中年龄最小的一位,也是迄今为止和中央电视台著名主持人一同走上该刊封面的唯一的中学生。李潇谧能走上封面,只是蔡顺华推动“舌头运动”、激励讲坛新人活动的一个小插曲。

为有力推动“舌头运动”,作为邵守义主编的助手,蔡顺华还积极奔走于各地组织演讲大赛。20049月,在湖南组织了“东山学校”全国演讲大赛;20059月,在海南举办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国演讲大赛。2006年,他们又将踏上新的征程,与湖北省委文明办、省教育厅9家单位联合举办“学会感恩  共创和谐”演讲大赛,并将在湖南长沙举办一届以“知荣辱,树新风”为主题的全国演讲大赛……            

在积极推展讲坛名人、倾心培养讲坛新人的过程中,被著名演讲家景克宁戏称为“演讲军中马前卒”的蔡顺华,也经常走上前台,在更高的讲坛上发出自己的“叫声”。不过,经过邵守义教授言传身教、面授机宜的他,已经不是当年那个汪汪叫的“小狗”了。

继《小狗也要大声叫》《大学生成才效应》《木字人生》之后,这几年,他相继推出了《口才助你成功》《沟通改变人生》《大学毕业生求职方略》三个大型演讲专题,先后走上浙江大学、中南大学、长沙大学、云南大学、广西师大、海南医学院等高校的讲坛。而最令他难忘的,是20055月,他应邀担任清华大学辩论文化节的评委,激情点评了清华学子的舌战。

“苦耕春前片片土,笑采秋后粒粒珠。”这是襄樊市老领导伍荣显当年为蔡顺华题写的临别赠言。春天来了,蔡顺华正在辛勤地播种。在《演讲与口才》这个“国字号”招牌下,在邵守义这杆高扬的讲坛旗帜下,蔡顺华正一步步圆着自己青年时代的“演讲”。这个从汉江边走到松花江边的中年汉子,在舍弃了曾经的成就和荣耀之后,将迎来一个怎样的生命的秋天呢?

我不能随波浮沉,

为了我挚爱的亲人,

再苦再难也要坚强,

只为那些期待眼神……

 

——相关链接:蔡顺华其人

    蔡顺华,笔名东方牧,1962年生,1982年毕业于华中师大中文系,语文特级教师,中国教育艺术家协会会员。1984731日登上《光明日报》“全国优秀知识分子光荣榜”,19868月成为《语文教学通讯》封面人物,19869月被评为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荣获国家人民教师奖章。1983年开始文学创作,出版有散文集《又是桂子飘香时》,《散文选刊》曾出版“东方牧散文特辑”。他主编兼主笔的《演讲与说话艺术辞典》,填补了我国演讲学研究的一项空白。1985年以来,他曾经在清华大学、浙江大学、中南大学、华中师大、云南大学、海南医学院等地作青年成才问题的演讲600余场,直接听众达50余万人次。200311月任《演讲与口才》杂志副主编。

(原载2006331日《汉江都市报》)

 

(感谢《演讲与口才》杂志副主编蔡顺华先生惠寄)


最后更新[2006-10-19]
相关专题: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信息
 
 
  【发表评论 【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 友情链接:
语文教学资源 三人行中学语文 五石轩 高考168 三槐居 语文潮
中学语文在线
课件库 一代互联
       

Copyright@2001-2011 YuwenWei.net All Rights Reserver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