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搜索
高级
 本站专题
 · 语文味集锦
        
   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 课题之窗名师频道 > 王君频道
文章标题: 《看王君这样教《我们当年》》
出处:语文味网,少堂编辑      阅读次数:12337
 版权申明:本站发布的原创文章或作品版权归我站和作者共有,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作者。本站所提供的所有文章及作品,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看王君这样教《我们当年》

强力推荐:王君《我们当年》教学实录

程少堂按:我的散文《我们当年——给女儿的信》在语文味网挂出后,引起强烈反响,短期内浏览人数突破两千,是语文味网开办以来短期内浏览量最大、赚得泪水最多的文章。从文章后面所跟帖子的IP地址以及其他途径反馈回的信息看,这篇文章的读者已经遍及广东、广西、江西、陕西、湖北、湖南、北京、上海、福建、江苏、浙江、重庆等地。不少语文教师尝试把这篇文章引入语文课堂。重庆著名优秀青年教师王君用《我们当年》上了两堂课:一节点评课,一节讲读课,两节课都上得非常成功,显示了一个优秀青年教师深厚的语文功底和杰出的教学艺术才华。

 

20世纪中国著名语文教育家、被称之为三老之一的张志公先生曾经说过:教语文就是教思路。有个别老师看了《我们当年》后跟帖说:这篇文章哪里是好文章阿?看程少堂啰里啰嗦,就知道他老了。说《我们当年》啰嗦是对的,但是罗嗦就一定不好吗?为什么这么啰嗦的文章感动了那么多人呢?究竟是那些被《我们当年》感动了的读者的审美观有问题,还是指责《我们当年》啰嗦的读者审美观有问题呢?归有光的《项脊轩志》不啰嗦吗?李密的《陈情表》不啰嗦吗?诸葛亮的《出师表》不啰嗦吗?《诗经》中的哪一篇不啰嗦?(《国风》中的大部分篇章只有个别字句不同)《离骚》就更啰嗦了,以致后来的无数专家都没法给它分段,因为屈原颠来倒去地像一个神经病患者反复在那儿啰嗦。但是,与其说啰嗦并未影响它们成为千古名篇,倒不如说正是因为这些啰嗦才有了感人的力量,从而成就了他们。需要说明的是我这里绝不是也不敢拉千古名篇以自重,我的意思是:只有废话说得好,才叫会说话,才有艺术性。语文教学就是要引导学生探究这些名篇啰嗦的原因和逻辑;作文教学就是要教会学生说“废话”,把“废话”说好了说感人了,就是好作文。

 

本来,初中一年级学生理解《我们当年》中的情感是有不少障碍的,但是王君老师的切入点之新颖之巧妙,令人惊叹,整个教学过程贴着作者讲贴着文本讲,把学生的思路循循善诱到作者的思路上来,使整堂课洋溢着浓浓的语文味。她能把课上得这样成功,大大出乎我的意料之外。

 

就目前我了解的情况看,王君对《我们当年》的理解最切合我的写作之意图和运思之匠心。

 

现将她的第二堂课的实录发表在语文味网,以供全国各地语文教师观摩。我特别希望深圳的语文老师认真看看这个实录,看看王君,这位今年还不到34岁的青年教师,是怎样教语文的,并从中吸取营养。

 

 

于“罗嗦”处见精神

——《我们当年》课堂教学实录

 重庆外国语学校  

 

(授课班级:重庆外国语学校初一、二班,随堂课。)

(课前准备:以程少堂老师的高分作文点评《以思想串连美丽》为范例指导学生学习了批注方法之后,要求全班同学为《我们当年》批注)

 

第一部分:

 

师:读了同学们对《我们当年》的批语,老师非常感动。从这些批语中,我看到我们二班的孩子,都是懂得爱的孩子。同学们写得特别好的是总批,有些总批甚至让老师怦然心动,心潮起伏。现在请部分同学来朗读他们的总批。

(生诵读)

生(黄文信):前段时间,王老师为我们印了程老师的作文点评,同学们一致认为,程老师是一个严厉的有点儿倚老卖老的人。直到今天看了他写给女儿的这封信,我才明白,即使是这样的一个男人,在作为父亲面对女儿时,也会有非常细腻的心理感受。每一个父亲都是一部诗!程少堂老师是一部诗,傅雷是一部诗,我的爸爸也是一部诗。

 

生(王梦然):都说母亲多愁善感,没想到父亲也有侠骨柔肠的一面。从小我对自己的父亲都是敬畏,甚至有些害怕,也许因为他的大噪门,也许因为他高大的身躯……爸爸很喜欢吵我,有时他一个细小的动作和微弱的声音都会使我不寒而栗。老实说,不懂事时,对于爸爸的吵很记仇,直到现在我都还在怀疑我是不是他的亲女儿。但是读了《我们当年》,体会到了哪怕是“滚出去”这样的话都是出于父亲对女儿最真挚的爱时,我的鼻子忽然很酸,眼睛中泪水又在打转,原来我老爸是刀子嘴,豆腐心,原来父爱也同样伟大,只是他们不轻易表露。我突然想起了生病输液时,老爸守在身旁的情景,想起了他带我“野餐”的情景,想起了……《我们当年》给我们的感动将留在所有儿女、所有读者心中,永远,永远……

 

生(龚芮瑶):我不是一个多愁善感的人。在我印象里,我还没有过因为一部电影或一篇文章而流泪的经历。但今天,因为《我们当年》,我哭了,那是发自内心的真情流露。不为其他,就因为一种深沉而伟大的东西——父爱。我拥有它,却从未真正明白过它:我不明白每次回家守在门口的那个拥抱,我不明白每次过马路紧紧牵着我的那只手,不明白深夜为我检查作业的那双眼睛。但现在我懂了,我懂了爸爸那些说过或没说的话,懂了爸爸为我做的或逼我做的那一切,那都是因为父爱,单单对我的爱,不能复制的爱。我明白了爸爸心中想的,脑里念的,那都是我!爸爸,爱你,永远!我知道任何时候,都有个肩膀等着我!

 

 

生(杨惋心):看完这篇文章,我真不敢相信这是程少堂先生写的,我本以来他是一个刻薄的人,因为他的那次“鸡蛋里挑骨头”似的点评给我的印象很深。但这一次,我知道我错了,他是一个要求严格但又多愁善感的人——真是不可思议!从文章的开头到结束,我的泪一直在眼眶里打转转。文章里许多的地方,我的爸爸都和他很相似。失去了才懂得珍惜。以前,爸爸在重庆的时候,我不懂得去体恤爸爸,也不懂得去关心爸爸。直到现在,爸爸因为工作的调动而去了北京,只有我和妈妈在家,时间一长,我有时就觉得寂寞。餐桌上再也没有人给我们讲笑话;逛街时,再也没有人给我们提建议;犯错误时,再也没有人给我点拨……今天,我好想快点儿回家,因为爸爸今天6点多就将从北京回来了。我想当着爸爸妈妈的面,把这篇《我们当年》大声地朗读出来,我想把我心中的愧疚大声地告诉爸爸妈妈!

离开了爸爸,黑暗中没有人给我照明。

离开了爸爸,迷惘中没有人给我指清方向。

离开了爸爸,孤独与寂寞齐头并行。

离开了爸爸,困难时感觉那么的无助。

离开了爸爸,……                     

 

生:(陶韬)一篇文章真能打动每一个人吗?或许因为我的孤陋寡闻,又或许以前读名家之作,均心存敬畏,我一直不大相信这种文章的存在。可是,每个人都是有心的,没有谁是真正的“铁石心肠”,《我们当年》便让我认识到了这一点。

在此文中,作者程君并未使用太过夸张的词藻,亦未举出多么惊天地,泣鬼神的例子,他只是在用心,用真实在书写,让真情蔓延,使真心震撼每个人。因为词语过于绚烂,会招来人们的乏味感;例子太过惊天动地,会让人堕入无法沉浸的的尴尬。只有“真”的生活,“深”的思考,“纯”的“父爱”,才使万人共为其感动。

作者对女儿的爱,看似无华无光,却可超脱一切。那目击他人之女婚礼时的“眼泪汪汪”,那凌晨的挥毫泪书,足以证明其对女儿的爱的深切。记得曾阅过程老师精妙的点评,当时只知他作风豪爽,甚至苛刻,如今见其“柔”的一面,不禁仰天长叹:“侠也柔情,这才是一个完整的人!”

身为人子,有幸一览程老师之“大作”,今天方知生活点滴皆由爱构筑,方知如何珍惜爱,给予爱。

 

  生(王垚):《我们当年》是动人的爱的诗篇!任何人,只要有父亲,都会为此热泪盈眶。

怀念去西藏时,爸爸为我戴上了哈达的那一刻,那笑容是如此温暖。从未见过父亲这样高兴,只因见到了我。无可否认,爸爸是爱我的,只可惜习武之人(解放军)似乎不善表达,以至那爱与妈妈比起来是如此生硬。也许终有一日,我也会出嫁,爸爸会如何呢?会高兴?会伤心?会的,都会的,因为,有着怎样洗不掉的血缘,那是爱的涌泉。朗读程爸爸的文章,竟会感觉是父亲在与我交谈,以至过于沉醉,读漏了一段。小时不懂事,甚至在父母打骂我时会“恨”。《我们当年》让我猛然醒悟,懂得了要珍惜身边所爱,不要因那些看似凶恶的动作与语言疏远了我们的爸爸妈妈。无论何时,家门都向女儿敞开——这是程爸爸的话。我已经腾出时间了,什么时候都行,你快过来玩吧!亲爱的爸爸。——这是我的话。

程爸爸,你的话让我们热泪盈眶。你说:我们,不要当年,要的只是,女儿的幸福的明天。

突然有种冲动,想叫程老师您一声——爸爸。

……

 

第二部分:

 

师:从这些总批中,老师欣喜地看到同学们是在用心感受这篇质朴的文字,是在用自己亲身的经历去解读这篇文字。情感之弦的颤动证明大家的阅读是以心换心的阅读,是阅读的很高境界。同学们的总批普遍写得真挚动人,但旁批却写得比较一般。我想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大家注重了从整体上去感悟文意文情,但是在字斟句酌上下的功夫还不够。所以旁批针对性还不强,显得比较浮泛。就一篇成功的文章而言,其主题和立意当然非常重要,但目标的达成最重要的手段还是文字的表达。今天这堂课,就让我们继续以《我们当年》为例,去深入体会语言表达的独特和精妙。

我们这堂课的主题是:

(老师板书:罗嗦      众笑 

师:从同学的旁批中,我看到不少同学都觉得程老师的文章在语言表达上有点儿“罗嗦”。今天啊,我们就来说一说议一议这个“罗嗦”。

师:比如有同学说,程老师在标点符号上很不节约,乱用逗号。(众笑)周子杰还举出了一个例子。请大家看到第三段:但是,今天,你老爸,去了。就这句话,完全可以节约两个逗号,变成:但是今天,你老爸去了。甚至不用逗号,直接说:但是今天你老爸去了。大家怎么看?

生:我同意。少用两个逗号,意思没有改变。

生:不对,意思是没有改变,但是味道变化了。

师:说说什么味道?

生:用了逗号后,读起来速度要变慢,味道就变化了。

师:速度变慢。这个回答有意思。速度变慢之后味道到底有什么变化呢?来,我们来读一读比较一下。

(学生分别读有逗号和去掉逗号之后的两种情况)

生:强调了“今天”,让我感受到程老师对“今天”很重视,这就是因为这次婚筵的意义非同一般吧。

生:也强调了“去了”,这就给我们一种感觉,作者后面一定要写出这次婚筵的非同寻常,很让人难忘。

师:是的,今天非同寻常,今天的婚筵非同寻常。就是这样一个短短的两字一顿的句子,激起了我们的阅读期待,让我们阅读重心自然下沉。逗号的使用看似简单,但却凝聚了我们的阅读注意力,承载了作者浓烈的感情。这样的例子还有吗?提醒大家注意第四段。

生:有。第四段也完全可以表达为“因为今天请我的是一个和我同类的书生气很重的叔叔”,原文中的三个逗号可以全部省略。

师:很好,你非常仔细。你不仅发现了逗号用得频繁,还发现了“和我同类”原来的位置,以后我们会学,这叫“定语后置”。这里是不是也罗嗦了呢?

生:强调“今天”,是和上一段相呼应,作用是一样的。用逗号把“和我同类”放在后边,我想也是一种强调,程老师强调自己的个性为人。

师:说得不错,这和表达中心有关吗?

生:我想程老师还是想通过这样的比较表达自己对这次婚礼的看重吧,也就是说婚礼在程老师心中激起的波澜是和往日聚会不一样。

师:看来不声不响的逗号也有丰富的表情达意的作用。这样的例子还有,就在下一段最后一句,大家再品一品。

生:哦,是的,最后一句的逗号表面上看也是罗嗦的,仔细体会也不一样。

师:来,读一读,比较一下。

(师引导大家对比读:

第一种:我没有这样的时候,但是,我女儿,肯定有。

第二种:我没有这样的时候,但是我女儿肯定有。)

生:这里的逗号完全不是罗嗦。用了逗号后,“肯定有”的力量大大加强了。

师:是的,这是对女儿幸福的一种信念。还有吗?

生:用了逗号后,强调了“女儿”是“我”的女儿,这让我感觉到父亲和女儿之间的血缘亲情。读到这个地方,我总是特别心动。

师:是啊,这让王老师想到了一些我们经常说的普通的话语:我的祖国、我的父亲母亲、我的集体、我的家……好简单的一个“我”,好朴素的三个字“我女儿”,却能让我们感受到作者内心深处的那温柔甜蜜而焦灼的情感。这就是血缘,这就是骨肉亲情,这就是家啊!来,让我们反复朗读这个句子,体会一位父亲对自己骨肉的幸福的坚定信念。

(生反复动情朗读这个句子)

(师板书:相同标点的反复

 

师:除了标点外,有同学还提出反面意见,认为程老师喜欢一个词语重复用,这是不是又是罗嗦的呢?比如第五自然段的“眼泪汪汪”用了两次,可不可以只用一次呢?

生:可以,还可以改成“我热泪盈眶”。

生:不好不好,这里用的是反复的修辞方法,说明程老师很激动。

生:“眼泪汪汪”比“热泪盈眶”好,很口语化,“汪汪”让我感觉眼泪很多很多。两个“眼泪汪汪”眼泪就更多。眼泪越多,说明程老师越激动。

生:“眼泪汪汪”读起来口感很好,“汪汪”很有表现力,似乎让我们看到了泪水夺眶而出的情景。

师:是夺眶而出吗?

生:是很多很多泪水含在眼中还没有掉下来。

师:真有意思。夺眶而出好还是含在眼中好?

生:都好。但我觉得含在眼中更精彩。程老师毕竟是男人嘛,他会努力克制,让泪水不掉下来。这个“汪汪”形象地写出了程老师当时在人群中的激动得不能克制的样子,很真实。

师:你是在形象地感受语言。非常精彩!让我们读一读,体会一下这位同学说的眼泪的多和作者的克制。

(生反复动情读:看到朋友女儿幸福陶醉的样子,我眼泪汪汪,眼泪汪汪。)

生:程老师不仅是眼里在流泪,读完第二个“眼泪汪汪”,我似乎就看到他的心也流泪了。

师:看来词语的合理反复也是一种有表现力的罗嗦。后面两段中,还有类似的例子吗?大家小声读一读,琢磨琢磨。

(生自由朗读,独立思考)

生:“但是,你永远可以预料,我和你,永远,永远,永远不会说拜拜”,这里四个“永远”反复用,而且还用了两个逗号把后面三个“永远”隔开,一个“永远”比一个“永远”坚定,表达得很有力量。

生:“你的血管里流淌着的是我的血液,你的胸膛里响彻的是我的声音,你的脉搏的节奏,和我天然一致”这是一组排比句,三个“你”和三个“我”紧紧结合在一起,产生了震撼人心的力量。

师:来,你把这些“罗嗦”的地方好好处理一下,为我们读一读。

(生动情诵读,大家情不自禁鼓掌)

生:还有这个地方:“女儿,你的幸福与快乐,我全知道,我全知道。不用你告诉我!你独享幸福之时,也就是我人生最快乐的时光”。作者在这里用了两个“我全知道”,表面上看起来罗嗦了,其实是用反复的方式和前文照应“你的幸福,你的快乐,不用你告诉我,我也能全知全觉,甚至先知先觉”,说明自己是和女儿有着“同步感应”“能产生异地共鸣”。

师:对,这是一位父亲自信的呼唤和幸福的呢喃。你在读的时候,怎么样处理这两个“我全知道”呢?

生:第二个“全知道”比第一个“全知道”读得更重,更深情。(生情不自禁朗读,全班鼓掌)。

生:第九自然段用了两个“不能预料”,两个“可以预料”,表面上看起来也比较罗嗦,最开始觉得有点拗口,但是多读几遍,我却觉得这里边有很多深意。“不能”和“可以”形成了鲜明对比,让“预料”一词发人深省。

师:这“不能预料”和“可以预料”与前文的哪两个词语是相互呼应的?

生:“人情炎凉”和“世事冷暖”。

师:是啊,孩子们,人生的变数越多,不可预料的越多,亲情的可以把握和能够把握就越显得珍贵。“预料”一词的回环往复,让《我们当年》这样短短的千字文有了让人揪心的生活大背景,让每一个稍有人生经历的人都会情不自禁为此动容。所以,才有一位老师在网络留言中这样说“七八十年代时局动荡,民生凋敝,那时结婚的人,几乎都没有像样的婚礼,也都没有像样的好心情,匆匆混过,不好听的说法,是像动物一样。如今儿女们终于有了像样的婚礼,终于有了人应该有的像样的婚礼。少堂先生,不,应该说是少堂先生们,怎能不眼泪汪汪?其中有对挚爱女儿的彻骨的爱与祝福,更有一把辛酸啊!”。这样的“罗嗦”,是爱在缠绵,是情在纠缠啊!来,同学们,让我们认真朗读这一段,读出罗嗦中的爱意缠绵人生艰辛。

(生动情朗读。师板书:同一词语的铺排  

 

第三部分:

 

师:同学们,王老师曾经给你们介绍过我儿子的名字叫尹犀墨,取用的是哪个成语呢?

生:惜墨如金。

师:是的,古人说惜墨如金,这是一般规律。但是还有一个成语叫“用墨”——

生:用墨如泼!

师:高中我们要学习一篇很好的文章叫作《简笔与繁笔》,作者周先生说:从来的文章家都提倡简练,而列繁冗拖沓为作文病忌。这诚然是不错的。然而,文章的繁简又不可单以文字的多寡论。言简意赅,是凝练、厚重;言简意少,却不过是平淡、单薄。“繁”呢,有时也自有它的好处:描摹物态,求其穷形尽相;刻画心理,能使细致入微。有时,真是非繁不足以达其妙处。这可称为以繁胜简。看文学大师们的创作,有时用简:惜墨如金,力求数字乃至一字传神。有时使繁:用墨如泼,汩汩滔滔,虽十、百、千字亦在所不惜。简笔与繁笔,各得其宜,各尽其妙。周先生还举了一个例子,就是初二我们将会学习到的鲁迅的一篇小说叫《社戏》。鲁迅是很讲究精练的,但他有时却有意采用繁笔,甚而至于借重“啰嗦”。《社戏>里写早年看戏,感到索然寡味,却又焦躁不安地等待那名角小叫天出场,于是看小旦唱,看花旦唱,看老生唱,看不知什么角色唱,看一大班人乱打,看两三个人互打,从九点多到十点,从十点到十一点,从十一点到十一点半,从十一点半到十二点,然而叫天竟还没有来。在通常情况下,如果有谁像这样来说话、作文,那真是啰嗦到了极点。然而在这特定的环境、条件、气氛之下,鲁迅用它来表现一种复杂微妙、难以言传的心理状态,却收到了强烈的艺术效果。

现在,我们就请同学们仔细品读非常感人的第11自然段,鉴赏一下这段文字是不是在罗嗦处又有别样的味道呢?

(生动情齐读11自然段,讨论)

生:我觉得这段文字中罗嗦得最动人的句子是“我们家里有三把钥匙,我和你妈活着的时候,三人各自一把,我们家的大门小门正门侧门所有的门,任何时候,任何时间,任何情况下,全都向你敞开,向你全部敞开 ”,一是“大门小门正门侧门所有的门”罗嗦,但是这样的罗嗦让我们感觉到家的每一个角落都彻底地向女儿敞开。二是三个“任何”罗嗦,但我能感觉到这三个“任何”强调的是父爱在任何时间空间任何背景下对女儿都是无条件的。还有就是“向你全部敞开”和“全部向你敞开”也罗嗦,我还没有品味得出其中的不同来。

师:分析得真好。我们来慢慢对比读一读“全都向你敞开”和“向你全部敞开”这两个句子。

(生齐读、对比)

生:表面上看两个句子类似,是重复罗嗦,但细细体会重心不一样。“全都向你敞开”强调“向你”,“向你全部敞开”强调的是“全部”。

师:准确。一句强调的是敞开的对象,一句强调的是敞开的内容。罗嗦之中词序的巧妙变换,再一次表达出了父爱是——

生:无条件的爱,是无保留的爱。

师:还有相似的例子吗?

生:“随时欢迎你滚回来,欢迎你随时滚回来。”这个句子,也是第一句强调对象,第二句强调时间。语言罗嗦了,情感表达却强烈了。

师:是啊,这就是在罗嗦中蕴蓄,在罗嗦中积累,在罗嗦中让情感百折千回。来,再来朗读,读出一位父亲絮絮叨叨的爱。

(生动情朗读。  师板书:近似语句的回环

 

生:我觉得这一段中罗嗦得最动人的是“滚”这个词。“滚”本来是一个很不雅观很不文明的词语,可是在这个地方却特别特别感动人。

师:是啊,这个“滚”在文中出现了四次,一位学识渊博的大学教授,怎么会反反复复地罗嗦这样一个不雅观的词语呢,还罗嗦得让我们每一个人都感动呢?你觉得其中的奥妙在哪里?

生:大家都产生共鸣,是因为这样的经历是很多人都有的。父亲在愤怒的时候让自己的孩子滚出去,这简直就是人之常情。这个生活细节太真实了。

生:人们都说打是亲骂是爱,这个“滚”就是老百姓表达感情的一种特殊方式。

生:爸爸叫孩子滚出去,这已经是最不好的态度了,但程老师要女儿原谅自己这句话,告诉她说这是让女儿“在幸福中打滚”,这实际上是要女儿放心,你感觉我最不爱你的时候其实我依旧爱着你。

师:这是父亲的忏悔,也是父爱的坦白,这位习惯于含蓄的父亲的爱终于燃烧起来了,沸腾起来了,所以才有了这样一番情不自禁的赤裸裸的坦白。这样的坦白有着千家万户的柴米油盐的气息,所以直抵人的心灵深处,让每一个凡夫俗子都为之潸然泪下。

生:这让我想起了我们班上王垚的那篇写母爱的《滚出去》,她是叙述,程老师是抒情,但情感的触发点是一样的。他们每唠叨罗嗦一声“滚出去”,我们读者的心就跳一下。

师:就是在这样的罗嗦中,我们被作者悄悄地摆渡了。好的文字总能把我们从文学带回了生活。这个“滚出去”的成功,是作者感受生活提炼生活表达生活的成功。这家常便饭的一句“滚出去”,让粗糙的父爱细腻起来了,让模糊的父爱清晰起来了。

……

师:罗嗦有时候确实有意料不到的表达效果,但是用的时候一定要谨慎。比如就罗嗦的问题,同学们还提出了一些看法要和程老师商榷。大家说说。

生:比如开头第一句“瑶瑶,爸爸今天给你写你做我女儿来的第一封信”,表达挺罗嗦,比较费解。

生:我觉得第五段括号中的“但是我没给你发”,我认为没有必要去作这样的补充解释。

师:短信不发给女儿的原因是什么?大家可以想一想,做些猜测,探究一下程老师是不是必须做这样的一个补充。

生:“拜拜”换成“再见”更庄重。

生:第二自然段有点儿罗嗦,似乎和全文没有特别紧密的关系。

师:这个问题同学们的争议比较大。今天没有时间了,就请大家带着问题进课堂,又带着问题出课堂吧。课后我们可以进一步探讨,同学们还可以在“语文味儿”网站上和程老师探讨。

同学们,今天这堂课,大家学得很主动很扎实。我们的课题的产生和解决都来自于大家的独立思考和钻研。我们解剖了“罗嗦”,赋予了“罗嗦”新的含义。

(师在黑板上补充文字使课题成为:于罗嗦处见精神

 

经过了这样的学习,我想,如果再要同学们做旁批的话,大家会批注得更充实。好的文学作品是真情实感和语言艺术的完美结合,《我们当年》就是一个典范。课后发给大家的是一位美国作家写父爱的文章《父亲的爱》,希望大家从记叙文的角度继续探讨提炼生活表达生活的方法技巧。

最后,让我们朗诵网络上对《我们当年》的精彩点评,结束今天这堂课。

生动情诵读:

1.也曾泪眼婆娑地看着一对新人的庆典,曾经为自己在喜筵之上泪眼迷蒙而尴尬,而今读完此文方知世间柔肠不仅母心也有父情!只是生活的压力压抑了人的情感,频繁的节奏粗糙了心的细腻,功利的显赫掩盖了柔肠的百结,使得我们越来越少地见到这种人的真性情!

   2 性情中人,剑胆琴心。率真动人--用男人之心曲父爱之娓音抒发爱女之情长!

3.来自冰山上的灵魂的声音,自是非同凡响;发乎人世间的常情至情,绝对撼天振地。个性鲜明之语,远远超越众生常谈;父对子女的纯情言语,永久逾过老马语录。心灵甘霖必会浇灌出恒久的绝响。

4.心中有爱,笔底生香。自古才情两不离,字字句句皆惊心啊!(最后一句反复读)

 

 

附一:程少堂《我们当年——给女儿的信》原文

 

我们当年

——给女儿的信

    

     程少堂

 

瑶瑶:

爸爸今天给你写你做我女儿来的第一封信。

 

爸爸今晚(2006925日),应邀参加一位朋友的女儿的婚宴,在深南大道南,深航大厦锦江国际饭店。饭店金碧辉煌,婚礼隆重热烈。不过你知道,爸爸虽不是什么官员,但是,爸爸喜欢的是独处独行,是安静,甚至寂寞,是从不参加这种热闹活动的。因为爸爸觉得,在喧闹的人群中,在觥筹交错之中,感觉得到的,是心灵深处的无尽的孤独。因而,有时迫不得已,爸爸宁可把“红包”让同事带去,也要找一个理由不去赴宴。爸爸大学的同学,在深圳市也有好多个了,其中有的已经作了深圳市的大官,但是,你早已经知道了,所有同学都说,深圳的同学,你老爸,程少堂,是最难请的。

但是,今天,你老爸,去了。

因为,今天,请我的是一个书生气很重的叔叔,和我同类。

 

在朋友女儿的婚宴上,在整个婚礼过程中,看到朋友的女儿幸福的陶醉的样子,我眼泪汪汪,眼泪汪汪。我给你妈和好几个要好的朋友发了短信(但是我没给你发),我告诉你妈和几位要好的朋友:“我婚礼看得眼泪汪汪——我没有这样的时候,但是,我女儿,肯定有。”

 

女儿,再过一个多月,你就满二十二周岁了,也就是说,在不远的将来,我和你妈,也要送你走上婚典的舞台。我,作为你的爸爸,也要讲几句话。

可是女儿,你知道我会讲什么吗?

我会讲三句话——

 

女儿,你小时候,爸爸从没打过你。倒是你长大了,爸爸脾气不好的时候,或心情不好的时候,骂过你,甚至打过你。但是爸爸请你原谅,不要记恨。因为,这世界上,你是我最亲的亲人 。人情炎凉,世事冷暖,这世界上的事情,你已经看得不算少了,有些事情你永远不能预料,有些事情你永远可以预料。比如说,你就不能预料,哪些人跟哪些人可能说人生的“拜拜”;但是,你永远可以预料,我和你,永远,永远,永远不会说“拜拜”,因为,你的血管里流淌着的是我的血液,你的胸膛里响彻的是我的声音,你的脉搏的节奏,和我天然一致。

 

女儿,你幸福与快乐的时候,不用告诉我和你妈。你的幸福,你的快乐,不用你告诉我们,我也能全知全觉,甚至先知先觉。因为,你的呼吸,就是我的呼吸;你的心音,就是我的心音;你的脉搏,就是我的脉搏;我的魂灵和你的魂灵一起悸动。你的幸福,你的快乐,你的愉悦,你的无忧无虑,无论在天涯海角,不用你告诉,我都能和你同步感应,和你产生异地共鸣。女儿,你的幸福与快乐,我全知道,我全知道。不用你告诉我!你独享幸福之时,也就是我人生最快乐的时光。

 

女儿,你的痛苦和忧愁,我也知道,我全知道,但是你要一笔一划、一标一点地告诉我和你妈。因为,你的痛苦,你的忧愁,我不愿你一人承担,我来和你分担。小时候或你不很小的时候,你调皮时或不很调皮时,老爸脾气不好或心情不好时,曾粗暴地怒骂着叫你滚出去,那是在你幸福的时候,那是叫你在幸福中打滚。但是,在你长大成人,在你成家立业雏燕离巢的今天,在你也许肯定有一天有痛苦有忧愁的时候,老爸焦急地等待着,随时欢迎你滚回来,欢迎你随时滚回来。我们家里有三把钥匙,我和你妈活着的时候,三人各自一把,我们家的大门小门正门侧门所有的门,任何时候,任何时间,任何情况下,全都向你敞开,向你全部敞开。当我和你妈不在的时候(总有那么一天吧?),我们家的三把钥匙,全都在你手上。

 

看完这封信,你也许会说 :老爸,你这封信的标题不是叫“我们当年”吗?你怎么没讲你和妈当年结婚的事情?

女儿,遗憾得很,我跟你妈当然结过婚,但是,我们没有婚礼。

我们没有当年。

 

不过孩子,只要你有幸福的今天和未来,我们,不要当年。

 

                                                            

                                                                  老爸

 

              2006925日晚参加朋友女儿婚宴返家后泪书,

                        写毕于午夜1206分。

 

 

附二:想了解程少堂《我们当年》在语文味网发表后引起的反响的读者,清点击:

http://www.yuwenwei.net/readnews.asp?newsid=4529

 

 

 

附三:贾平凹在女儿婚礼上的讲话

 

或点击:

http://www.yuwenwei.net/ReadNews.asp?NewsID=4547

 

(少堂按:我的散文《我们当年——给女儿的信》在语文味网发表后,四天之内点击过千。读者有深圳市内的,也有深圳市外的;有省内的,也有省外的。引起的反响之大,激起的眼泪之多,大大超出我的意料之外。已经有市内外的一些语文老师把拙作引进语文课堂——重庆著名优秀教师王君老师就以拙作做课文进行语文教学,而且准备用不同方法进行两次课堂教学;深圳市罗湖外语学校将我的《我们当年——给女儿的信》与著名作家贾平凹这篇讲话一起印发学生进行比较教学;深圳市龙岗区大鹏中学曾小毅老师将《我们当年》和教材中的苏霍姆林斯基的《给女儿的信》进行比较教学,效果很好;深圳市福田区也有语文老师把拙作引入初中语文课堂。本站特转载贾平凹的文章,以飨读者。我以前没看过贾平凹这篇文章,但有趣的是,贾平凹对女儿说的也是三句话。)

 

 

27岁有了女儿,多少个艰辛和忙乱的日子里,总盼望着孩子长大,她就是长不大,但突然间长大了,有了漂亮,有了健康,有了知识,今天又做了幸福的新娘!我的前半生,写下了百十余部作品,而让我最温暖的也最牵肠挂肚和最有压力的作品就是贾浅。她诞生于爱,成长于爱中,是我的淘气,是我的贴心小棉袄,也是我的朋友。我没有男孩,一直把他当男孩看,贾氏家族也一直把她当作希望之花。我是从困苦境域里一步步走过来的,我发誓不让我的孩子像我过去那样贫穷和坎坷,但要在“长安居大不易”,我要求她自强不息,又必须善良、宽容,二十多年里,我或许对她粗暴呵斥,或许对她无为而治,贾浅无疑是做到了这一点。当年我的父亲为我而欣慰过,今天,贾浅也让我有了做父亲的欣慰。因此,我祝福我的孩子,也感谢我的孩子。

 

女大当嫁,这几年里,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我和她的母亲对孩子越发感情复杂,一方面是她将要离开我们,一方面:迎接她的又是怎样的一个未来?我们祈祷着她能受到爱神的光顾,觅寻到她的意中人,获得她应该有的幸福。终于,在今天,她寻到了,也是我们把她交给了一个优秀的俊郎贾少龙!我们两家大人都是从乡下来到城里,虽然一个原籍在陕北,一个原籍在陕南,偏偏都姓贾,这就是神的旨意,是天定的良缘。两个孩子却生活在富裕的年代,但他们没有染上浮华习气,成长于社会变形时期,他们依然纯真清明,他们是阳光的、进步的青年,他们的结合,以后日子会快乐、灿烂!

 

在这庄严而热烈的婚礼上,作为父母,我们向两个孩子说三句话。第一句,是一幅老对联:一等人忠臣孝子,两件事读书耕田。做对国家有用的人,做对家庭有责任的人。好读书能受用一生,好好工作就一辈子有饭吃。第二句话,仍是一句老话:“浴不必江海,要之去垢;马不必骐骥,要之善走。”做普通人,干正经事,可以爱小零钱,但必须有大胸怀。第三句话,还是老话:“心系一处”。在往后的岁月里,要创造、培养、磨合、建设、维护、完善你们自己的婚姻。

 

 今天,我万分感激着爱神的来临。它在天空星界,在江河大地,也在这大厅里,我祈求它永远地关照着这两个孩子!我也万分感激着从四面八方赶来参加婚礼的各行各业的亲戚朋友,在十几年、几十年的岁月中,你们曾经关心、支持、帮助过我的写作、身体和生活,你们是我最尊重和铭记的人,我也希望你们在以后的岁月里关照、爱护、提携两个孩子,我拜托大家,向大家鞠躬!

 


最后更新[2010-5-26]
相关专题: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信息
 
 
  【发表评论 【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 友情链接:
语文教学资源 三人行中学语文 五石轩 高考168 三槐居 语文潮
中学语文在线
课件库 一代互联
       

Copyright@2001-2011 YuwenWei.net All Rights Reserver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