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陋室铭》教案
深南中学 王胜之
理论设想:1、三维教学探讨(自主、合作、创新)
2、古诗文教学方法探究(诵读、体悟、积累、联想、表达)
课文内容:整体感知:明确“写了什么?(内容)” “为什么写(主旨、情绪)” “怎么写(写法)”“写得怎么样(赏析、品评)”“怎样学写(写作读后感、仿写、改写、)”
教学重点:托物言志?古诗文诵读?
教学难点:比兴、类比的写法
教学步骤:
课前准备:字词划记、联想归类; 查刘禹锡及《陋室铭》相关资料 每日一首刘禹锡的诗的积累 (方式:必做与选做相结合 独立与合作相结合)
一读:齐读。读清句读,疏通字词。——检查自主学习效果
1、句读: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唯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2、释题、铭:(朗朗上口的原因——押韵明确“铭” 的特色)
3、字词
重点区别:一词多义、形似字(幻灯片展示,培养学生归类、联想的好习惯)
有仙则名(莫名其妙、不能名其一处、声名狼藉)
斯是(安能辨我是雌雄,不知木兰是女郎 )陋室,惟(惟闻女叹息)吾德馨(磬罄)
苔(笞、饴、怡、怠)痕上阶(街)绿 草色入帘青(留取丹心照汗青 )鸿儒(懦、蠕、孺、濡)丝竹案牍(牛犊)
二读:自读。疏通文意,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完成课文通译。——提倡合作学习。
1、 划出重点或疑难句子,答疑
2、 一学生译,其余纠正
三读:抽读,要求不错字、漏字、结巴,读清句读,清楚流利:
1、 明确写了什么?中心句: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山水——陋室——景色(幽)、社交(雅)、生活(安)——诸葛庐、子云亭
2、 为什么这样写?寄予了作者什么理想?(难点)借学生网上资料,气出来的《陋室铭》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 杨柳青青江水平,人在历阳身在京。以“仙”“龙”“诸葛”“子云”自比
3、 主旨:借陋室抒怀言志:不贪恋富贵、不同流合污、洁身自好、安贫乐道、重视自身修养(此处是难点,怎样引导归纳?得出结论?)淡泊明志,宁静致远
四议:用了什么方法写?
1、写法:比兴 -描写-类比 《诗经》比兴《书愤》陆游
2、学写法、学思想、学佳句佳词——学生自由谈,优缺点。检查创新学习,
五写:联系实际,表自己志趣,写一个对联——检查创新学习。
例子:方志敏:心有三爱,奇书骏马佳山水 园栽四物,青松翠竹白梅兰
六读:注意语势、重音,体会情感,进入意境, 争取达到忘我境地
山(高扬耸起)——不在高,有仙——则名;水(缓行)——不在深,有龙(读出活力)——则灵。(表现作者高雅情趣)
斯是——陋室(下抑),唯吾——德馨(上扬)。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表现对生命的热爱,读出活泼与生气)。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稳重点)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读出从容之态和闲情逸致,语气稳、缓、长)
无——丝竹——之乱耳(稍带烦躁之气),无——案牍——之劳形(读出疲惫之情)。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与陋室比较)
孔子——云:“何陋之有?”(要读出兴奋、得意、自信之情)
——尽量入情入境,真情体悟,不能矫揉造作。
七唱:请同学套用现代歌曲谱,以此为词试唱。
八背:学生竞赛,交流方法1、韵脚法 2、图示法 3、层次
《爱莲说》学案设计
教学设想:以学生活动为主,进行“自主、合作、创新”三维教学探讨;学生探讨重点、难点、基点、靓点。开放的课堂开放的交流方式。
教学相关内容:整体感知与文言诵读、品析
教学目的:培养学生自主鉴赏能力
学生活动充分,有自己的看法
学习重点:莲的品质及写法
学习靓点:言之成理即可
教学时间:两教时
教学过程:(内容视情况而定)
一、课前我来说
1、内容:“每日一诗”及“好书我来荐”活动
2、目的:促进学生课外积累,促动学生阅读交流
3、做法:每天轮流一个学生,将诗事先抄在小黑板上,其余同学利用课余抄在本子上,上课时允许其他同学猜诗意、点评或悟诗请;课外书籍展示书名,背诵一段或几句)推荐好的或回答好的加分。(下次改为全班评,与老师课堂的相结合,每周一小统计,每月一大统计,有小组、有个人分数。)
二、新课我来学
第一部分:(一)、朗读课文
1、内容:朗读课文(抽签):
2、目的:检查自主学习效果
3、做法:要求疏通字词,读清句读。顺畅、有感情加3分,基本流利2分,结巴或错一处扣一分。
(二)、内容:自读课文后,小组为单位翻译全文、讨论质疑
目的:提倡合作学习
做法:1、四人小组交流预习收获
感悟和质疑及赏析的内容。学生提问题或阐述自己的观点,教师或学生回答(提得好或答得好的加分)三、教师检查点评、检查、总结全文 (学生讲得全面,就可少讲,梳理一下,突出重点)
字:方法——形似字归类,多音字汇总,常见文言实词与相应成语对应
颐 蕃 淤泥 濯 亵 噫 鲜有闻(自由联想)——
句:方法——利用书下注释与工具书,逐词逐句翻译。
翻译描述“莲”的品质的句子。牡丹之爱,宜乎众宜!
内容: 总写: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菊——花之隐逸者——鲜有闻(正衬)
李唐——世人——牡丹——花之富贵者——宜乎众矣(反衬)
予——莲——君子者也——同予者何人(托物言志)
莲的品质:出淤泥而不染(高洁),濯清涟而不妖(质朴),中通外直(正直),不蔓不枝(不趋炎附势),香远益清(美名远扬),亭亭净直(志洁行廉?),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清高?)。
主旨:不同流合污,洁身自好
写法:正衬、反衬、托物言志(可讲可不讲)
四、齐读课文(教师强调语势、重音、体悟作者情感)
五、背诵、积累交流(谈谈你爱的物品,以诗为证)
六、赏析、积累或创作
1、仿写写一对联,描写花或居室
2、收集咏物诗,古人明志诗文如黄巢《题菊花》,毛泽东、陆游《卜算子咏梅》等
3、教师补充:写莲的诗文
说明:目的:激发兴趣,评价置于平时,“教是为了不教”。
怎么学 学什么
自主 感知 写了什么(内容)
合作 质疑 为什么写(主旨)
探究 鉴赏 怎样写的(方法)
写作、积累 写得怎样(鉴赏)
怎样学写(写作)
自主学习:整体感知——写了什么?为什么写?用了什么方法?
局部鉴赏——点评课文,理出重点(结合单元提示、自读提示和课后练习)、难点(无疑处提问、研读)、基点(字词、读顺)、靓点(出色处品读、仿写新美精处)
合作学习:交换资料、交流看法、检测效果。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探究学习:提倡专题归类、写作、质疑,创新。
一、 检测上节所学
(一)背诵课文比赛
1、 举手 2、轮背 3、抽背
(二)小组为单位出题,互查、评分(10分)——合作学习活动
1、字词4个(4分) 2、填空一句(2分)3、翻译1句(2分) 4、自拟题(2分)(练习设计的目的既规范又有创新)
二、 学生赏析、补充
教师指导拓展的方法: 内容、作者、写法等
(一)课文及有关“莲之专题”
1、“说”(郑玲珊)2、莲的生物习性(兰健康)、李娅(古人笔下的莲)
3、周敦颐的后代问题(刘昌靓) 4、“莲之专题”你爱哪篇?理由?(自由发言)
(二)学生补充其他的《咏物诗》:收集整理
四、创作展示(一)学生的:
廖亭亭《院中桃月》昨夜三更此院中,圆月桃花两相映。
圆月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等圆月。
彭志敏:《柳》:白云水上飘,柳絮岸边垂。
微风拂柳过,水中正梳妆。
刘金龙:《桂花》:小小黄花树梢头,东风一扫落枝头。
留得幽香在心头,由得花儿落枝头。
李娅:莲——出淤泥而不染,梅——立风霜而不畏,松——挺寒暑而不衰
李娅:朵朵荷花亭亭玉立于水中,别样红;片片莲叶彬彬有礼于水面,无穷碧。
陈昭韵:玉莲芬芳独自开,风吹水波送香来。
苏绿茵:青青春草河边生,苍苍翠松立万仞。
黄丽晴:红红花朵一露珠,传来芳香更迷人
傅好欣:《木棉赞》阳春三月满城青,万青丛中一点红,
木棉树上挂红棉,疑是英雄血未干。
(二)师:木棉花开满园红,春风除却又一冬。喜看深南多才俊,欣欣向荣百花中。
五、结束课文:
苏轼《赠刘景文》: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与大家共勉
《秋魂》教案
教学目的:
1、运用多媒体感悟秋缤纷多采的画面美,激发学生审美兴趣。
2、品味字词句鉴赏秋博大精深的成熟美,陶冶学生审美情趣。
3、领会写法创造至真至纯的精美小散文,培养学生审美志趣。
教学设想:
借助多媒体课件和小组抽签竞争的办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自主、合作、创新中提高学生感悟、鉴赏、创造美的能力。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抽签用的小字条。
教学准备:
要求学生预习好字词,将学生分成7个小组,以便开展竞赛。
教学内容及步骤:
一、导入课文:
同学们,在这个单元里,我们流连朱自清笔下那生机盎然的春,品味老舍笔下那温晴慈善的济南的冬,徜徉在峻青笔下那浪漫温馨的海滨仲夏夜,潮涨潮落、日升月沉、花谢花开、冬去春来,给了我们多少美的享受和人生的感悟。我们今天学的这篇课文《秋魂》又给我们什么样美的享受和人生启迪呢?
二、引导学习:
(一)边听边看感悟美(自主学习)。
用多媒体播放课文配乐配画朗读片子,如同电视散文,蓝天白云青山绿水亮丽秋景中,累累的果实低垂枝头,广袤的田野色彩缤纷,飒飒秋风吹舞树叶……
同时思考:作者笔下的秋天和秋魂是怎样的?
(设计目的:富含感情的朗读和精美的画面相结合,让学生迅速进入美的氛围中,激发其审美兴趣,达到积极自主学习的目的)
明确:(多媒体展示)
1、秋天是成熟的景象:秋实低垂枝头,秋色五彩缤纷,秋味酸甜苦辣,秋风蕴藏生机,秋叶寻找归宿,秋土证明播种,秋景笑对离散。
2、秋魂有成熟的大脑:感激曲折人生,拥抱丰富人生,收获多味人生,拥有慈母心肠,拥有奉献精神,拥有诚实品质,拥有博大胸怀。
(二)边读边评鉴赏美(合作学习)。
1、学生集体诵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课文的内容和形式都很美,美在哪里呢?请谈谈你的看法。
2、教师拿出课文7个小节的字条,各小组派一名代表上前抽签。
3、将黑板划分为7个区域,要求各小组结合所抽文段,共同讨论前面的问题,然后派一名代表上黑板做题,一定时间内,还可由本组其他同学补充。
4、师生根据黑板上的答案,稍加点评升华,对有见地、有新意的答案给予表扬与鼓励,最后评出最佳小组。
5、师生小结:(多媒体展示)
内容美:
①、美在积极向上。秋魂是一种精神,它包含了坚韧、丰富、深刻、真诚、公允、友善、助人为乐和甘愿奉献这些人世间的优秀品质。
②、美在推陈出新。作战对秋魂的感悟抛开了世俗的偏见,时常有独到的见解。特别在对秋风的阐述中,化冷酷无情为慈母心肠,可以说是典型的推陈出新。
形式美:
①、美在结构匀称。在题记的统领之下,七个部分基本上都是先写秋后写魂,干脆利落,整齐完美。
②、美在语言善变。句式上有长句有短句,有整句也有散句,有抑扬顿挫之美;修辞上有排比、拟人,有设问、反问,有对偶、反复,有生动活泼之美。
(设计目的:鉴于这是一篇自读课文,章节较多,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写景散文的学习方法,采用分组分任务抽签的竞争办法,提倡组内合作学习,组外开展竞争,既避免了教学过程的烦琐,又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边思边写创造美(创新学习)。
根据学生不同程度,教师设计几种不同类型的创新思维训练题:
1、仿写句子填空:如果你种下的是 ,收获的便是 。(要求尽量多写几句)
2、从课文中找出五个成语写一段百字短文。
3、学习课文的写法,仿写一段《冬魂》。(多媒体展示冬天画面)
(设计目的:三个题目呈逐渐加深态势,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选做,体现分流教育的原则;同时,在写作时,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大胆想象,以达到训练创新思维的目的。)
三、布置作业:
课后修改、收集、整理课堂创新思维训练题,将优秀的在班上宣读或张贴,巩固教学效果(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