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张洁的《拣麦穗》为例谈
忧郁是美丽的
指导:程少堂老师
一、导入新课
从成语“东施效颦”说起,为什么西施更让人喜欢,而那个东施却只能落得个“效颦”
的笑柄。不仅是美人如此,在古今传世的名作中,都具有一种忧郁的美丽和忧郁的气质。
我们再看《诗经·蒹葭》:
“蒹葭苍苍, 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 在水一方。 遡洄从之, 道阻且长。 遡游从之,
宛在水中央。”
“在水一方”是忧郁的,同样是美丽的,正是这种忧郁之美,萌动了多少少男少女的美
丽情怀,让他们心驰神往呀。
忧郁是一种气质,与人的灵魂深处情感是息息相关。是美好事物悄然逝去的伤感,是“为伊消得人憔悴”的执着,是尊严、自由、人性远离却不可逆转的忧伤。是人类一种深情的高级情感。
简单的说,忧郁是一种气质,是美好人性与现实的不协调,它最能触动人的心灵,引起感情的共鸣。
今天我们学习张洁的散文《拣麦穗》。以《拣麦穗》为例谈忧郁为什么是美丽的。
张洁是继冰心之后当代著名的女性作家,作品主要有《爱是不能忘记的》、《沉重的翅膀》、《世界上那个最疼爱我的人去了》。她曾经说过:“文学对我不是一种消愁解闷的爱好,而是对种种尚未实现的理想的追求,愿生活更加象人们所向往的那个样子。关于童年时代的那些回忆,往往充满苦涩,留恋的是那单一而天真的心境。”
二、初步感知
朗读与速读课文结合,然后用简短的话概括文章的内容。
文章写拣麦穗的风情,并由此引发的一个真实而耐人寻味的故事。
小结:
关于真爱的两个矛盾:
曾经痴想,但不曾拥有;
曾经拥有,但不能永久。
三、品味忧郁之美
第一环节:忧郁是美丽的,首先与题材有关。
莎士比亚说:“少女可以为失去的爱情而歌唱,守财奴却不能为失去金钱而歌唱。”
1、朗读第一个片断,然后学生个别朗读,老师示范读。用简短的话概括内容:
明确:写姑娘们痴想的美丽爱情与现实爱情失落的矛盾
这个片段实际上描绘了两幅图画,请同学们用简短的话语来描述一下:
远处是月残星稀,薄雾弥漫,眼前是田埂中挎着篮子拣麦穗的女孩。她们一边拣麦穗,一边会生出无边的痴想。
朦胧的画面,静谧的氛围,充满爱情幻想的女孩。
——幻想中爱情温馨的美丽图画
不过,当他们把痴想也一同包进包裹里时,会突然发现那些痴想全都变了味儿,但
还是“依依顺顺”的嫁了出去,再也找不到当初的情怀了,也没有谁去寻找那个丢失的
梦。
——现实中爱情失落的忧郁图画
小结:曾经痴想,但不曾拥有(矛盾一)
2、细读第二、三个片段: 用简短的话概括内容:
明确:写“我“的爱情童话以及童话在时间长河中消逝的矛盾
这个片段实际上也是描绘了两幅图画,请同学们用简短的话语来描述一下。
一老一少互相依恋。老汉对女孩关怀备至,“我”对老汉一往情深。不带有任何功利,只有纯真的情感。至真至纯。
——“我”享受拥有的童话爱情的美丽图画
岁月流逝,老汉去了。“我”时常想起那个承载了“我”童年多少幸福,“没有任何希求,也没有任何企望”的真爱的“烟荷包”,怀念与渴望真爱。
——“我”怀念逝去的童话爱情的忧郁图画
小结:曾经拥有,不能永久(矛盾二)
第二环节:忧郁是美丽的,除了适合的题材,还要有合适的语言形式来表现。
冰心的散文似行云流水,温柔清丽,空灵而缠绵,纤细而澄澈。朱自清的散文则朴素动人、明净淡雅,委婉真挚,意境幽远。
学者黄秋耘在评论张洁的文章时这样说:“仿佛看到了一幅幅优雅而娟秀的淡墨山水画,诗情画意被笼罩在一层由温柔的伤感所构成的朦胧薄雾之中。”
张洁的语言个性色彩非常突出:
A、 节奏舒缓
忧郁的情感不适合明快激越的节奏。
例一:段落短而多,每个段落一般就几句话。有些段落本来就是一个段落,分开来,增加停顿,使节奏变得舒缓,与抒发忧郁的情感是一致的。
可以与《我与地坛》比较。《我与地坛》的情感实际上也是忧郁的,但段落的编排迥然不同。还有《荷塘月色》等
1、开头是两个段落,实际上是一个句子。
反复朗读,体会节奏的变化。
2、结尾是两个段落,实际上也是一句话,也可以是两句话。
反复朗读,体会节奏的变化。
3、第一个片断的结尾也是两个段落,实际上也是一个段落。
反复朗读,体会节奏的变化。
例二:断句很讲究。本来是一句话,用标点断开,增加顿挫,舒缓语气。
汪增琪说过,好的抒情文章,不在于练词,而在炼句。这个见解是深刻的。
1、 月亮,像是偷偷睡过一觉重又悄悄的回到天边。
2、 不过,当她们把拣麦穗时伴着的痴想……
3、 我知道,他真的疼我。
4、 看着他的背影,渐渐的消失在山坳坳里。
5、 可是,它早已不知被我扔到哪里去了。
6、 等我长大以后,总感觉到除了母亲,再也没有谁能够……
补充:宋代诗歌比唐代诗歌多,但流传下来的不多,宋代的词非常有名。评论家说欣赏宋词,实际上是欣赏愁。唐宋格律诗中写愁的很多,但都不如宋词好。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词是长短句,讲究断句,节奏富有变化,更适合抒情。
《清明》《凉州词》中的断句。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伤逝》里“如果我能够,我要写下我的悔恨和悲哀,为子君,为自己。”
B、色调淡雅
没有非常鲜明或者非常暗淡的色彩,淡淡妆,天然样,温馨的幸福,忧郁的失意却如雪中梅花,淡香悠远。
如:拣麦穗的环境描写,还有小火柿的色彩的描写都很淡雅,没有浓墨重彩的渲染。还有叙述语言也是素雅的色调。
C、语言平实
文章整体上没有铺陈,没有华丽的修饰语,都是一些熟悉的朴实的语言,但非常讲究,在这些语言中有隐藏着淡淡的忧郁。
例一:“但她们还是依依顺顺地嫁出去了。”
为什么是依依顺顺地嫁了出去,而不是其他的样子出嫁。
为了渲染女子出嫁时内心情感的失落,至少可以铺陈一下:
她们嫁出去了。带着失落,带着迷茫,带着忧伤,把美丽的梦悄悄的收藏起来出嫁了。
例二:我看不见地里的麦穗,却总是看见蚂蚱和蝴蝶。
这是写我小时候的天真幼稚,也可以铺陈一下:
我看不见地里的麦穗,却总是看见蚂蚱和蝴蝶。蝴蝶在我眼前飞呀飞,我追逐蝴蝶的身影,仿佛追逐我心中的美梦;蚂蚱在我眼前舞蹈,我踏着蚂蚱的足迹,仿佛走在快乐的天堂。
例三:“月残星疏的清晨。”
为什么不是“月淡星疏”、“月明星稀”、“月白风清”呢?
例四:“有谁见过哪个人会死乞白赖地寻找一个丢失的梦呢?”
“梦牵魂绕”不可以吗?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这是一种人性的美,也是
一种忧郁的美。那么张洁要用那双忧郁的黑眼睛寻找什么呢?
语言练习:根据张洁文章的语言特点,根据故事,续写一句话。
张洁有一次去外地出差,在旅馆里只有她一个人,刚好她病了,到了中午,她想如果不下去吃饭也没有人管她,所以还是去了,去得比较晚。食堂里没有人,但一个大师傅在等她。桌子上一个笼子,倒扣着,她打开一看,一碗非常满的面条。她看大师傅的表情,好象非常殷切的希望她吃得满意。可是她刚吃了一口,就发觉这面条非常糟糕,非常咸,不能下口,她回头看大师傅脸上的表情,只好装做很谗的样子,把面条狼吞虎咽的吃了。第二天她想,昨天去晚了,大师傅准备了难吃的面条,今天早点去,可以自由选择,准能避开那难吃的面条。但她去了以后,又是那笑容满面的大师傅,大师傅受到她昨天的鼓舞,更大的一碗面条等着她,她只好硬着头皮又吃掉了。如是再三。在她离开旅馆的时候,
她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还会再来,我知道,那个时候,会有一碗同样的面条在等着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