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恋嫂、恋母、殉情及谶语
——评电影《夜宴》
侯歌(深圳职业技术学院)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无鸾。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
号称发生的五代十国的《夜宴》故事,也没有逃脱篡权、乱伦、复仇的窠臼。太子无鸾的形象似曾相识,仔细瞅瞅,与哈姆雷特惊人相似。美其名曰是克隆的哈姆雷特,准确地说是杂种的哈姆雷特。于是乎,哈姆雷特就成为本土的无鸾。
有句广告词:人类失去了联想,世界将会怎样?试问:作家失去了联想,作品将会怎样?但《夜宴》的大师没有失去联想——由太子无鸾联想到丹麦王子哈姆雷特;由杀兄娶嫂篡位的厉帝联想到杀兄娶嫂篡位的克劳狄斯;由无鸾的恋人青女(情女)联想到哈姆雷特的恋人奥菲莉亚;由青女之父(太常卿)兄(殷隼)联想到奥菲莉亚之父(御前大臣)兄(雷欧提斯);由无父寝宫午觉时被毒蝎子咬死(其实是用鹅毛管将毒粉末吹送入耳)联想到哈父花园午休时被一条毒蛇咬死(其实是将一触即死的毒液滴进耳朵);由无父的面罩流血、神降漫画联想到哈父冤魂再现、揭露真相;由无鸾排演了“吹毒入耳”的小节目联想到哈姆雷特排演了“滴毒入耳”的小戏剧;由暗杀太子在去契丹的路上联想到暗杀王子在去英国的海船上;由无鸾剑术表演死于(青女兄)毒剑联想到哈姆雷特剑术比赛死于(奥菲莉亚兄)毒剑;由新册封的皇后婉儿联想到丹麦新王后嘉杰特……如有雷同,纯属巧合吗?这些“联想”也许是观众自作多情帮助完成的。
还将《哈》剧中“脆弱,你的名字就是女人”换成了“你是个歹毒的女人”。这句台词可不是联想,应视为创作。
“比这更毒的是人心!”这是《夜宴》的台词。其实,《夜宴》诠释的是:比这更毒的是女人心!不是吗?给无鸾准备的毒品,无鸾没拿。为什么?无鸾“不够狠”。婉儿却拿了,还留下一句话:“这是给你的报酬(砒霜),虽说不多,也够你一个人享用的。”毒死卖药人以灭口。也许应验那句话:再毒不过妇人心。
这是《夜宴》创作的亮点,但婉儿“毒”得不可理喻,厉帝“死”得莫名其妙。
《夜宴》还有创作的亮点,那就是幽州节度使裴洪的死,死得惨烈。再者,《越人歌》有几分凄婉。越女剑有几分神秘。面具有几分怪异。打斗象舞蹈,有几分呆滞。《夜》戏还有亮点:无鸾的母后是自己青梅竹马曾经暗恋的情人,于是,厉帝、太子、母后及青女,陷入了错综复杂的情场厮杀。可谓剪不断,理还乱!
厉帝的恋嫂情结
不爱江山爱美人,或者既爱江山又爱美人,但唯独不爱自己。慷慨轻巧地拿掉朕之天命。江山没了,美人没了,生命也没了。厉帝百般算计得来的这一切,瞬间全没了。于情于理似乎都说不通!“不求天长地久,只求曾经拥有。”厉帝也许是潇洒走一回。因为拥有过婉儿,不管有爱没爱,只要曾经占有过,况且还占有了一百天,值,死了也值。更何况死在美人的怀抱里,“石榴裙下死,做鬼也风流”。值,超值!
借助一个虚假的前提,推出一个荒诞的结论:杀兄是手段,夺江山是条件,占有嫂嫂才是目的。一旦拥有,别无他求。若为爱情故,江山、生命都可抛。厉帝为何对嫂嫂如此痴情?只能解释为“爱情”的穿透力。爱嫂之深,爱得无私无畏,爱得天崩地陷。不是吗?以剧情为证:
“岂止是卸妆的顺序,嫂嫂沐浴的顺序我都清楚。”蓄谋已久,垂涎欲滴。
“可不可以放过太子!”“嫂嫂可不可以放开手!”肮脏交易,英雄难过美人关。
“今夜之前不困惑,因为我心里惟有江山。今夜之后困惑了,有了嫂嫂还要江山做什么?”嫂嫂至上,江山可抛。
“嫂嫂想要朕的命吗?……要命也认了!”爱情至上,生命可抛。
棍刑杖击裴洪时:“皇后如后悔,朕现在就赦了他。”察言观色,百依百顺。
“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从此江山无颜色,嫂嫂抵过江山社稷,抵过家国天下。
“就是一块冰朕也能把它含烫了……含在嘴里的火,那朕就把它咽了,暖心。”诗情画意,信誓旦旦。如此爱情,可使高山低头、河水让路、冰川溶化,惊天地泣鬼神。
“你敬的(毒)酒,我怎么能不喝呢?”这就是一位帝王的临终遗言。言毕,摘掉皇冠,安详的躺在文婉皇后的裙边。感人肺腑,这不就是一首“爱情”赞美诗吗?这不就是一曲“殉情”交响乐吗?为了魅力光鲜的嫂嫂,面对死神,泰然自若,痴情不改,九死不悔。问世间情为何物,直叫生死相许。这就是厉帝恋嫂情结神奇的力量啊!
《夜》剧成功塑造了一位弱智的具有恋嫂情结的艺术形象。
无鸾的恋母情结
古希腊悲剧《俄狄浦斯王》演绎了一个古老而惊心动魄的故事。忒拜国王拉伊俄斯从神那里得知,他的儿子命中注定要杀父娶母,因此,他抛弃了自己的婴儿——俄狄浦斯。不料,这婴儿被人收养了。俄狄浦斯长大后,在逃往忒拜的路上一时动怒,打死了一位老人,正巧就是自己的父亲。后来,俄狄浦斯被忒拜人拥戴为王,娶了前王的寡后,正是自己的生母。
《精神分析引论》:“男孩早就对他的母亲产生一种特殊的柔情,视母亲为自己的所有物……”这就是弗洛伊德的理论基础,即俄狄浦斯情结。
杀父娶母!这不是乱伦吗?这是个意外,也是命运的惩罚。其实,娶(前)王后是帝制和风俗,这跟一般意义的乱伦没有直接的联系。反而被文艺批评家视为“恋母情结”的典型个例。
哈姆雷特也有恋母情结。哈对母亲的爱,则加剧了对叔叔的恨。哈试图说服缺乏辨别力的母亲去疏远国王,鼓励母后不要被利用成为牺牲品。
但无鸾也有恋母情结,并且恋得有理——
婉儿“身份微薄,她是生长在这宫中却没有皇家血脉的一个特例。……骠骑将军为抵御契丹最疯狂的一次入侵而战死沙场。将军夫人殉情自缢前,拼死用快马送出了唯一的女儿。”那就是屠城后唯一的幸存者——婉儿。明帝念及婉儿年仅七岁,孤苦伶仃,便把她带回宫中。由于太子无鸾与婉儿年龄相仿,从小便一起读书、弹琴、习剑。可谓青梅竹马两小无猜。纯洁的感情,深深的恋情。十多年过去了,时过境迁,物是人非,婉儿已被明帝册封为皇贵妃。父皇已是横刀夺爱,叔叔篡权后,婉儿又被册封为皇后。这就是婉儿从先帝那里想得到而没得到的“东西”。但婉儿一直暗恋着太子无鸾。无鸾也深深眷恋着儿时心目中的婉儿——如今的母后。这个没有血缘关系的母后,这个曾经令无鸾尘封深情秘密的婉儿,相恋不成,相许不能,暗恋在心口难开。于是,太子无鸾隐逸吴越,寄情山水,习剑行歌,逃避尘世,闲云野鹤,厌恶朝政,成为“只会唱戏”的江湖艺人。
婉儿对太子的失望以及暗中保护,不能说不是爱的一种表达方式。太子失意时又想得到婉儿的呵护!这种呵护就是母爱加情爱。为保护母后以身挡住殷隼的毒剑,太子死了,为深爱的婉后去死,这不是殉情吗!太子的恋母情结无可厚非,有别于周萍与繁漪的乱伦关系,更有别于多尔衮与孝庄的乱情交易。
青女的殉情情结
“一个人不懂另一个人,懂了就不寂寞。”即将成为太子妃的青女,也没有消除太子的寂寞。为什么?太子恋恋不忘的是婉后。青女只是先父与太常卿权柄交易的筹码。明帝死后这门亲事就是殷氏家族的祸害。为了争夺太子的爱,婉后与青女展开角力。“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被打败的,你尽可以把它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太子误解青女,婉后倾轧青女。青女痴情,怕太子寂寞愿陪太子上路前往契丹,遭鞭笞后又排演太子生前最喜欢的《越人歌》,以示纪念。误以为太子不在人世:“即使世界上所有的人都抛弃他,我不会,爱情不会。”当太子意外出现,终被感动“不再寂寞”时,厉帝赐的御酒夺走了青女的卿卿性命。殉情,好一个殉情的青女。“百般算计不如一颗单纯的心。”这是厉帝对青女“厚葬”的理由。
《哈》剧中王子的恋人奥菲莉亚,见王子疯疯癫癫,又听说王子在海上遭海盗劫杀,于是,悲伤抑郁过度,终于精神错乱。她唱着古老的情歌,编织着花环,死于溪水之中。奥菲莉亚就是一首漂浮在梦幻中的甜蜜而忧伤的歌。痴情的女子大多难逃殉情之结局。殉情的奥菲利亚与殉情的青女,演绎着相同的悲剧命运,谱写着爱情的挽歌。
谶语的应验情结
一语成谶、戏言成谶、预言成谶或一语成咒,在《夜》剧中比比皆是。信手拈来,不免觉得过频过滥——
为什么喜欢茜素红?红得象人们熊熊燃烧的欲望。影片前后照应,反复强调“红”之寓意。原本给青女作嫁衣的茜素红,却用作婉后册封大典,夺人所“爱”,贪欲膨胀。醉陶于做“女皇上”的婉儿,挟裹着茜素红绸时,突遭飞来横刀,终于以“红”色作了葬衣。
叔叔试穿先帝的盔甲,婉儿在有意无意间说:“你撑不起它……”叔叔也随即回应:“它不适合朕。”厉帝果然就撑不起先帝的金銮宝殿。
“有了嫂嫂,还要江山做什么?”盗来的江山理应完璧归赵。
“嫂嫂想要朕的命吗?”
一句戏言。
“要命也认了。”其实并非戏言。
“明日犯忌,不宜宴饮。”
“朕还有什么可忌讳的!”误以为除掉了心头大患——太子,所以无所顾忌。
大宴群臣的宴会上,婉后举起毒酒说:“今晚臣妾想要皇上的命!”是打情骂俏吗?是房事情话吗?是一语双关一剑中的吗?厉帝附和着:“好,众卿举杯……”面对太子高高举起的复仇剑,厉帝故作镇定,慷慨地喝下鸩酒,应验“要命也认了。”以至“用我的血来恢复你(哥哥)的光荣。”不幸而言中:犯忌。
《哈》剧台词也有谶语。例如:
“也不会有好结果的,碎了吧,我的心!”
“宁愿在阴间跟仇人见面。”
“他是我心头的一块冰,你得把他融掉!”
在比剑的晚宴上,遭遇雷欧提斯(叔叔指派的刺客)毒剑的哈姆雷特,杀死了仇人——杀兄娶嫂的叔叔,又杀死了情人的哥哥——雷欧提斯。最后自己倒下了,应验了“在阴间跟仇人见面”的谶语。
《俄狄浦斯王》中的谶语更是可怕——
忒拜国王从神那里得知,他的儿子命中注定要“杀父娶母”。后来,预言应验:俄狄浦斯误杀父王,娶了王后,成为俄狄浦斯王。这是神谕,天意不可违,尽管弃婴,极力回避,但难逃一劫。
《红楼梦》中的判词隐喻也是谶语的一种。暗示了故事结局和人物命运。例如:“千红一哭,万艳同悲”
再如《好了歌》:“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预示贾府中功名利禄人物的命运,也成为警世箴言。
尤其是《飞鸟各投林》,树倒猢狲散。一词成谶,诸色人等悲惨结局难逃判词的预兆。十二判词(曲),勾画了十二金钗未来命运的走向,是穷途末路的形象写照。如“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诗魂”的黛玉;“一载赴黄粱”的迎春;“虎兕相逢大梦归”的元春;“终陷淖泥中”的妙玉……《聪明累》不仅仅是预兆王熙凤的“哭向金陵事更哀”,也征兆宁、荣二府曲终人散,大厦将倾。有词为证:“家亡人散各奔腾……忽喇喇似大厦倾。”
预言成谶:“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范增的预言已成不争的史实。
《夜》剧处处戏言成谶,预言成咒,过早设置悬念,弄巧反拙,实际效果没了悬念。
2.葫芦丝的知音
侯歌
葫芦丝:傣语叫“瑟郎倒”,是傣族古老的笙簧吹管乐器。为傣族小卜冒喜爱的民间乐器,也是男女青年之间传递爱情的一种表达方式。以其音色优美、柔和、婉转、细腻、圆润、质朴而独具特色,以其优美动听而深受人们的喜爱。
西双版纳那迷人的风情,傣族葫芦丝那醉人的音乐,使人魂牵梦萦流连忘返。几年前从云南大理带回一支葫芦丝,从此恋恋不忘。从一支到十支,从一个调到七个调,爱不释手。如今,我汽车CD音乐是葫芦丝专集,手机铃声是一首葫芦丝《芦笙恋歌》……我成为葫芦丝痴情的知音。葫芦丝音色优美,造型别致,携带方便。无论是外出旅行,还是单位活动;无论是大雅之堂,还是山海乡村,我都随身带着我心爱的葫芦丝。泰国曼谷的皇宫、俄罗斯的海参崴、欧洲的波罗的海峡、台湾的阿里山日月潭,都留下了我吹奏的葫芦丝音乐。尽管我也演奏吉他、小提琴,但对葫芦丝情有独钟。我送给圣彼得堡大学王慧嵘博士的礼物就是一支葫芦丝。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爱好是成功的开端,悟性是音乐的境界。被葫芦丝那美妙的乐曲所感染,所以我自学起来心领神会,练习半年就登大雅之堂演奏了《月光下的凤尾竹》。从此,月光下的莲花湖边又添一景,葫芦丝乐曲在山水间回应。那就是我,一个葫芦丝爱好者的心弦奏鸣。
音乐使人距离亲近,知音使人心灵纯静。因为爱好葫芦丝,结识了不少爱好音乐的朋友,结拜了不少葫芦丝演奏大师。例如:云南大理陶于洲老师,帮我邮购了我所需的各种调式葫芦丝。深圳的林克勇、刘光明教授,都是演奏竹笛、葫芦丝的专家,有他们的言传身教,我受益匪浅。
我的故乡在武汉琴台附近。汉阳古琴台,那里有春秋战国时期俞伯牙与钟子期高山流水觅知音的美妙传说。俞伯牙的知音只有一个钟子期,如今,我的知音有多个钟子期。
在莲花湖边,每天都有我结识的新朋友。市电子学校的张老师可谓知音也。他几乎每天在湖边散步,只要我手捧葫芦丝往湖边一站,他就知道。我何时来何时走,吹奏了哪几首曲子,他都了如指掌。偶尔还拍手称赞:“聆听你的葫芦丝,湖水睡莲都乐开花,山顶的邓小平都笑开颜,真是一日不听如隔三秋啊!” 诗情画意的调侃。
有一位徐老中医,他的口琴吹奏得美妙绝伦,时而来湖边与我合奏几曲。有个小学生,她在湖边录下了我的八首曲子,说要带回去给病床上的爷爷听听,因为爷爷也是葫芦丝爱好者。一对情侣手拉着手来到湖边,小伙子给姑娘点了一首《婚誓》,以此献给恋人,表达他的真挚情感。一位大嫂听了《蝴蝶泉边》,她说伴随着熟悉的音乐,仿佛回到了她的故乡大理。有一位牵着狗的长者,他带着洞箫来吹奏了一组怀旧经典曲目,我侧耳倾听,成为老人家的知音。有一对唱民歌的情侣,大哥拉小提琴,小妹唱曲儿。当我吹奏《世上哪有树缠藤》时,那小妹就串调,和着我的音乐唱开了。那位大哥小提琴素性不拉,也跟着小妹唱起了我演奏的《只有山歌敬亲人》。有位管乐演奏高手,竹笛吹得出神入化。听音听声就知道我葫芦丝的调式,还指出我演奏的附点音符表现力之不足。他还可放开附管演奏难度较大的《美丽的金孔雀》,与之相比,我是小巫见大巫。当然,更多的朋友是来切磋与点曲目。
风光风情大放异彩,经典民歌绕梁三日。在云南,我有幸倾听哏德全大师、李春华老师、李贵中教授登台演奏的葫芦丝乐曲,叹为听止: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难得几回闻。
3.天路黑巴
侯歌
叩拜了塔尔寺,泛舟了青海湖,风尘仆仆返回西宁,还没来得及方便方便,导游就把我塞上了直达拉萨的豪华大巴。司机大声嚷嚷:快点!就等你啦。我赶紧表示歉意,还没等我站稳,车怒吼着开动了。
我努力对号入座,不,应该称对号入铺,导游不是说豪华卧铺大巴吗?但无论如何也对不上号,因为铺位上已躺上了那么几位——两筐狗仔。狗仔的主人还挺有礼貌,说了声对不起,赶紧把狗仔筐挪开。
铺位是让出来了,但你不敢就位,狗粪便已给床垫绘上油彩画,立体感特别强,据说油画追求这种效果。
司机说,你就在走道上搭地铺吧,凑合一下。若是市内公交或地铁,有座没座不在意,可这是长途跋涉的青藏高原呀!第一次踏上韩红的《天路》……不寒而栗。不行,我要求下车!但夜幕下的茫茫戈壁,前不着村后不着店,下车去哪里呢?司机还是试图说服我:你看老外都没意见,出门在外你就凑合凑合吧!
老外?还真有几个金发碧眼货真价实的老外,文质彬彬呆在车厢后排一声不吭。没法吭声呀,因为老外的外语没学好。会讲国语的车友们都劝我算了吧,自认倒霉吧!
上了贼船?不,上了贼车。谁是贼人呢?据说,导游给我买的车票比西宁市汽车站的贵一倍。哑,误上黑车了!但车的招牌:GEM市高远客远公司。
“走进神秘的西藏!”车上的横幅脏兮兮的。一想到大昭寺就兴奋,一想到布达拉宫就神往。但现在满脑子只有两个字:恐怖!
人在铺檐下,谁敢不低头。随遇而安吗?人的生存能力最强。但我是在别人的裤裆下,就像祥林嫂捐的门槛那样,遭千人踩万人跨。我不敢抬头,也不甘低头。但你抬不起头来,困呀!却睡不着。身上好像有小动物在蠕动,仔细瞅瞅,啊,好家伙,久违的感动,久仰的虱子,久别的跳蚤。长征途中的毛泽东不也长了这小玩艺儿吗?
豪华大巴不知啥时停下了,司机说水用完了,真的,司机没说假话,有大空桶作证。连接水桶的水管昂起了头,也许水管渴了。
鄙人也是司机,不懂,干嘛架水桶接水管?是新技术吗?三个小时过去了,司机总算找来了一桶水,车醉汉般颤悠悠摇晃晃地挪动着。如此“戈壁滩找水”的节目反复表演。
车不知啥时又停下了。都凌晨了,车厢里零星地点缀着鼾声,谁也没问为什么,司机也没解释什么。乘客大多进入了甜美的梦乡,车人皆睡我独醒,司机回答了我的提问:因为前面有收费站,等他们下班了再过去。
那要等到啥时候?快了,再等两个钟头吧!司机一人也睡了,因为司机不是铁人。
当我们的豪华大巴到达格尔木的时候,已是第三天的夕阳西下。司机说,我车不去拉萨,转车吧!
人已精疲力竭,恨不得躺在地上美美睡一觉。饭可以不吃,但水不可不喝吧?“下水道”总不可不通吧,可找个厕所真难!
在格尔木转上了去拉萨的车,那车上的乘客说,等我们等了六小时。
这车跑得真快,使我看到了希望,好像布达拉宫就在眼前。但车快得使人害怕,快得没有停下的时候,人若不吃喝拉撒就可以任车驰骋不已。车已狂奔了九小时,有人尿裤子了。饿呀!渴呀!胀呀!即使带着吃的喝的也不敢送进嘴里,因为车不停,只有进口没有出口会憋出毛病的。司机还振振有词:我不也没吃没喝没拉吗!莫非司机有特异功能?他正人先正己。看看他随身携带的藏刀,你还是三缄其口吧。
进入唐古拉山时,大伙都改用嘴巴呼吸,头痛欲裂,鼻孔流血。有人吐了,进口改用作出口。可司机就是不减速。
第四天晌午,车弃路奔向草场转圈圈,坑坑洼洼颠颠簸簸,玩碰碰车吗?车还越过青藏铁路的施工路基,心想,要是青藏铁路通车了就不受这份洋罪呀!不明白司机葫芦里卖的什么药?据说前方警察查车,我们的车严重超员。啊,司机与警察捉迷藏。
我大喝一声:阳关大道你不走,羊肠小道你要闯进来!你拿大伙的生命当儿戏吗?我的呐喊打破车厢里的沉默,大伙纷纷响应,一致抗议,司机寡不敌众,车被迫上了公路。
车已过那曲,警察终于截住了我们,车超员17人,司机接受处罚。虽说耽误了时间,但大伙心里暗暗高兴。车友愤愤向警察诉苦:司机不停车,我们十多个小时没吃饭……
继续向前更找不到吃饭的地儿,警察向车尾方向挥挥手,车乖乖返回那曲,让大伙用餐。饿过劲儿了,虽说吃不下,但憋着的东西总可出口气吧!
第五天凌晨,我们抵达拉萨。人像散了架一样,车友们乱民般各奔东西。布达拉宫就在眼前,但人麻痹了,谁也不正眼看它。有人提醒我,快跑,那司机拿着藏刀,要找你麻烦!但我现在最大的麻烦是找不到厕所,十万火急解决出口问题。否则,当心“黄泥巴”掉进裤裆里,说不清。
03年暑假于拉萨第1稿
06年国庆于深圳第2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