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读《黔之驴》
第一次读《黔之驴》应该是很小的年纪。
那时在乡村中学,老师教学水平普遍不是很高,教授文言文,当然是只能串讲了。于是老师如痴如醉的教,学生云里雾里的听,虽然最后也不明白文章是什么意思,但毕竟收获了“黔驴技穷”这个成语。
从此在与人交谈中,或者看不惯某些人时,便也文绉绉的说某某是“黔驴技穷”,但其实从来就没有什么底气,充其量只能是装门面而已。
而今已是人到中年,年过不惑,常常感到无名的郁闷,因一些琐屑与人计较。无奈之时,只有翻翻书来解闷,偶尔重读《黔之驴》,似乎有了一种新的认识,郁闷之情稍有所解。
驴虽大,即便百兽之王也敬畏三分,但不至于庞然大物。说起老虎对驴的敬畏,到不是因为驴有多高尚和值得敬畏的“驴格”,只是因为老虎没有见过而已,这怪不得老虎孤陋寡闻。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老虎是懂得的。
驴长相难看。形体近乎委琐,但却热衷顾盼多情,恨不得把自己打扮成森林王子。然而驴是没有什么朋友的,其实并不是大家看不起它,只是驴实在是过分了,于是大家只好很文雅的说它是“蠢驴”,但驴是不省得别人的一番苦心的。
驴不甘寂寞。喜欢大叫,没有别的本领,而且这种叫声极为难听,不分场合,不分时间,让人不得开心。驴的表演欲极强,每逢有听众,总是大叫三声,寂寞时,唯一排遣寂寞的方式也是大叫三声。这有点像人类的“程咬金”,但它永远没有“程咬金”那本事,也不是“程咬金”那福相,也自然没有“程咬金”可爱。驴是最耐不住寂寞的,也不像老实的大象。于是大家在无奈之下又文雅的称呼它为“叫驴”。但驴也是不省得别人的一番苦心的。
驴好结帮派。驴本来不是群居动物,但它很“聪明”,知道驴外有驴,甚至是驴外有虎,所以常常是拉帮结派,聚集在一起,引吭高歌,造成一种威风凛凛的气势。然而一旦需要它显露真本领来挽救自己的生命时,面对强大的敌人“虎”,也只能是“一叫二蹄”,仅此而已,最后落得个“喉断肉尽”的下场。
当然,驴还是有可爱的地方,因为其肉尚可食,其皮可以入药,其精神可以启迪后人:“黔驴技穷”是永远不能忘记的教训。
心浮气躁的说了驴这些话,感觉自己也是一头真正的驴了,也在说驴话了。但没有关系,自己说给自己听,并不影响他人。
最后再罗嗦一句:驴即便不会“喉断肉尽”,他日老矣,尚能饭否!
1/11胡诌于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