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搜索
高级
 本站专题
 · 语文味集锦
        
   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 课题之窗代表课展
文章标题: 《小丁:让母爱的潮水凝练成诗》
出处:岭南闲樵 编辑    作者:丁卫军   阅读次数:2713
 版权申明:本站发布的原创文章或作品版权归我站和作者共有,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作者。本站所提供的所有文章及作品,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小丁:让母爱的潮水凝练成诗

让母爱的潮水凝练成诗

——《我的母亲》教学实录

江苏省通州市石港中学  丁卫军

班级:通州中学初二(6)班

时间:20061031

(第一课时)

师:同学们,我们常常说“父爱如山,母爱如水”,上一课我们感受到朱自清笔下父爱的凝重,今天我们一起走进我国著名散文家邹韬奋先生的情感世界,一起学习《我的母亲》。

师:《我的母亲》和《背影》一样都是回忆性叙事散文,在预习中同学们有没有发现两篇文章的异同?

1这两篇文章都是截取了生活中最动人的瞬间来表现人物的。

2这两篇文章对生活作了细节性的描写,很具体很感人。

师:说的是取材的艺术。

3这两篇文章都很感人还因为作者写出自己内心的最真实的感受,《我的母亲》一文对自己内心写得更多,也更细腻。

4两篇文章都写出了对父亲或对母亲的一种怀念、感激和愧疚。

5《我的母亲》一文还有对母亲所生活的时代的一种批判、一种愤懑。在文章的开头,第三小节和文章的结尾都很明显。

4两篇文章都采用了倒叙,首位呼应。

5《我的母亲》的结尾比《背影》更直接地表达了文章的主题。

师:不错,不仅说出了相同点,还发现了不同之处。大家把文章开头的两小节和结尾的两小节连起来读一下,体会其中包含的情感。

师:要体会其中的情感就要用心用情去读,大家带着自己的理解读出情感来。再齐读一遍。

师:好多了。这一段并没有华丽的辞藻,但作者的情感是那样的充沛。谁能说说你是怎样理解的。

6第一自然段中用了“只知道”、“至今不知道”,儿子居然不知道母亲的名字,母亲压根就没有名,可见在当时母亲没什么地位。

师:抓关键词语,披文入情,很好,说得很深刻。在旧社会不仅母亲没有名字,大多数妇女都是这样,妇女是没有丝毫社会地位的,这正是母亲的悲剧,也是广大妇女的悲剧。

师:你再读一读。

6带着感情读。

(面对生7你听出了什么?

7听出了作者的不满。

8在文章结尾,作者用了“埋没”和“葬送”两个次来直接揭露。

师:“葬送”什么意思?(生茫然)这位同学感觉到了什么,但具体说不上,大家翻翻词典。

9断送的意思。

师:对,这个词很好的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憎恶。结尾起着一个什么作用?

(众)升华情感,深化主题。

:是的。这的确是需要读进去才能体悟到的。继续!

10:第二小节用的是“就”,结尾第二小节用的是“才”,有一种深深的遗憾和痛惜。

师:怎么说?

10:“就”是说,母亲去世得早,“才”是说母亲去世时年纪太轻。

师:对,好,大家在下面读一读,体会体会。语文就是需要我们咬文嚼字的品读的。

师:《背影》写了一件是前前后后,《我的母亲》写了四个片段。大家把课文再读一读,分别用一句话概括一下四件事的主要内容,并找出最为动人的细节。读完学习小组合作完成。四大组的同学分别重点完成相对应的段落。

(生自读课文后,学习小组讨论,其中一人记录小组的意见。)

师:大家来一起交流讨论的成果。第一大组的哪一个小组先来?直接站起来说,也可以举手,革命不是请客吃饭,不要客气,抓住机会哦。

11元宵夜,母亲背我观花灯。

12元宵夜,母亲负我“巡阅”,这是我对母爱的最初记忆。

师:两个意思都对,第二位同学运用文章中现成的词语,并且说出“我”的感受。(面对生12你说说看,我对母爱最初的记忆,刻骨铭心是什么?

12我由现在追想当时伏在她的背上的睡眼惺忪所见着她的容态,还感觉到她的活泼的、欢悦的、柔和的、青春的美。

师:是啊,忘不了的是母亲的容态,忘不了母亲的背。(面对生13你有在母亲背上的体验吗?感觉怎么样?

13我相信大家都有,很舒服,很容易睡着。在母亲怀里的记忆最深。

14(急切的)母亲的背软软的,小时候觉得很宽大、结实。

师:作者记住了母亲的微笑、母亲的背。第二组?

15母亲爱读小说,感情丰富。

师:能具体直观一些吗?哪一个小组再说说。

16母亲爱读小说,能讲得泪珠涌流。

师:泪珠涌流很具体的表现了母亲感情丰富。母亲为什么热泪盈眶,泪珠涌流?

17为孤女患难,为义妇含冤

师:母亲自己毫无地位啊,她还同情别人。

17母亲很善良,这就是课文结尾所说的母亲的可爱啊。

师:大家把这一小节的结尾两句读一读?

师:读到了什么?

18母亲给“我”的感染。“我”对当时社会的愤懑。

师:母亲具有“能干的才具”,以情感人,对“我”的熏染和教育。第三小组?

19:“我”背不出书挨打,母亲陪我哭泣。

20:“我”背不出书挨打,母亲很心疼。

21:当“我”背不出书挨打时,母亲流着泪说“打得好”。

师:一边流着泪,一边说“打得好”,不矛盾吗?

21不矛盾。流泪是因为心疼,说“打得好”是为了我的上进。母亲对我的爱不是无原则的溺爱。

师:我心服口服了,你的概括是最符合文意。这一大组的同学再说说最感人的细节。

22我自己呜咽着背,同时听得见坐在旁边缝纫的母亲也唏唏嘘嘘地泪如泉涌地哭。

23:母亲含着泪抱我上床轻轻把被窝盖上,向我额上吻了几吻。

师:是啊,母亲的呜咽,母亲的泪水,母亲的抱,母亲的吻满含着作为母亲的怜爱与疼惜哦。于细节处现真情。第四组继续。

24母亲熬夜为我做鞋,我深感愧疚,起床陪母亲。

25我深夜起床陪母亲为我做鞋。

师:这两个同学的意思差不多,但句式不一致。哪一个更贴切。

26我觉得第二个好,更简洁。

27我觉得第一个好,因为本文主要写的是母亲。第二突出的是我。(其他同学点头表示赞同)

师:这样一分辨道理很明白了,第一个比第二个表达更好。具体的细节。

28我眼巴巴……

师:大家的发言告诉了我们语文学习的一个很重要的经验。谁总结一下?

29读书要仔细。

30读书要有自己的感受。

31读书要善于动脑筋,要注意重点词句。我理解了老师平时说的“不动笔墨不读书”的道理。

师:谁来概括一下本文?

32这篇散文作者截取了母亲的四个生活片段,表达了对母亲的怀念和赞美之情,同时也批判了旧社会对妇女才能埋没的一种愤懑。

师:言简意赅,一步到位。好这一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第二课时)

师:同学们:上一节我们似乎已经完成了对《我的母亲》一课的学习,但老师觉得还有些意犹未尽。这一堂课老师定了一个题目:让母爱的潮水凝练成诗。

我国著名的诗人艾青在1933年写了一首著名的诗篇来歌咏她的乳娘——《大堰河,我的保姆》。诗人出生于地主家庭,但他的出世被认为是不祥的征兆,被父母寄养在“大堰河”的家里,在那里诗人感受到了爱与温暖。《大堰河,我的保姆》一诗与《我的保姆》在主题、选材、写法上有很多相通之处。下面,我们拿出材料“大堰河,我的保姆”,老师来朗诵一遍。

(老师饱含深情的诵读原诗。11分钟,学生热泪盈眶,自觉鼓掌!)

师:谢谢同学们的掌声,谢谢诗人艾青。大家说说,你听到了什么?

1我听到了大堰河的至情至爱。

2我听到了诗人对乳娘的爱和感激。

3:我听到了诗人对大堰河的怀念与赞美,赞美她的勤劳和善良。

4我听到大堰河生命的短暂,和邹韬奋的母亲一样没有地位,同样没有自己的名字。

5我听到了当时社会对劳动人民对底层人民的残酷压迫。

(师不忍打断同学的发言,欲言又止。)

6我听到了大堰河悲惨的一生,她的葬礼是那样微薄。

7我听到了大堰河的快乐,在她和乳儿在一起时候的快乐。

8我听到了诗人对那个时代黑暗的憎恶与控诉。

9我听到了诗人内心的自责与愧疚。

10我还听到了诗人对地主家庭的厌弃,说自己是家里的“新客”,“忸怩不安”。

师:大家听得很仔细,很用心,已经进入到诗的意境中去了。这是一首自由体诗,是一首抒情诗,正如同学说的那样包含着作者浓烈的情感。诗歌是用形象来表达情感的。很显然,在这一首诗中带有较多的叙事成分,诗人截取了许许多多的生活细节,把大堰河的勤劳、善良、淳朴以及她悲惨的一生描摹得生动形象,淋漓尽致,催人泪下。好的内容需要恰当的形式加以表现的。看看这首诗的特点

11排比手法最明显。作者把多个具体的形象叠加在一起,很有气势。

师:是的,用排比进行铺排,进行渲染。

12反复手法,如“大堰河,今天我看到雪使我想起了你”、“你用你厚大的手掌把我抱在怀里,抚摸我”等等,一唱三叹。

师:诗人用反复的手法形成回环,真是缠绵悱恻。大家自己选择一个段落带着感情诵读,来细细体悟排比、反复手法的表达效果。

(生放声诵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师:大家读一读第三小节,看看作者选择了哪些形象?

13坟墓、瓦菲、园地、石椅

师:这几个具体的事物都是与大堰河密切相关的。作者用了反复、用了排比,把这几个物象放在一起组合成了一幅画面。

14渲染了悲凉气氛。感觉很荒凉,很衰败。

15这时的大堰河已经去世了,作者内心很沉痛。

师:我把这一段改一改:

大堰河,我今天又想起了你,

想起了你的坟墓,

想起了你屋檐上的瓦菲,

想起了你的一方园地,

想起了你门前的石椅,

大堰河,我今天想起了你

大家觉得怎么样?

16好象太生硬了。

17说不出的一种感觉,就是没有原来的那样凝重。

18缺少了一种味道,太直白了。

:尽管也用了排比、用了反复,还是缺少了原有的一种意境、一种意韵。是因为缺少词语的感情色彩。坟墓是草盖的,杂草丛生,一片荒芜;瓦菲是枯死的,破败不堪;长满青苔的石椅,没有人迹,是怎样的一种凄楚啊。

师:元代马致远的那首《天净沙  秋思》,读过吗?(生点头)好,一起背一下。(生齐背)体会诗歌用词和形象的选择。

天净沙 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师:把抽象的情感具体化,用色彩鲜明的物象渲染衬托,撼动人心。

师:散文与诗歌显然有很多的不一样。《我的母亲》作者截取生活中动人的瞬间做了细节性的刻画,抒写内心细腻的情感体验,与《大堰河,我的保姆》有异曲同工之妙。但诗形象更集中,语言更凝练。我们不妨试着把《我的母亲》诗意化。首先看看,你能抓到哪些形象的东西?

19第一个片段中,有微微的灯光,有憧憧的人影,有那么多快乐的孩子。

师:这是元宵夜晚特有的热闹。母亲呢?

20母亲的微笑,母亲的背。

21母亲“抱”我,“负”我的动作。

师:很好,接着说后面几个片段中与母亲有关的形象化的细节。

21母亲“热泪盈眶”,“泪珠涌流”。

22第三个片段中,母亲唏唏嘘嘘的呜咽声,抱我、吻我的动作。

23第四个片段中,母亲的做鞋的背影,母亲额头的汗珠。

24第四个片段中,万籁俱寂的夜,母亲的呼吸。

师:大家筛选得很多,很具体,能不能用诗歌的形式表现母亲呢。大家试着做一回诗人。注意运用排比、反复等修辞,注意用词的色彩,注意要给人想象的空间,也就是不要太直白。一切为情感表达的需要而用,不要机械模仿。

(生开始试着写诗,有的再读《大堰河,我的保姆》。)

师:谁来展示一下自己的诗作?第一个吃螃蟹的是英雄哦!

25:我写了开头。

我的母亲,

她从来就没有名字,

这,就是我的,我的没有名字的母亲。

师:母亲没有地位的悲怆。还有谁?哪怕一段。

26:母亲啊,我看到元宵夜的纸灯我想起了你,

你的温柔厚大有力的抱我起床的双臂,

你的温暖结实的负我的后背,

你的布满芬芳乌黑的长发,

你的灿烂如灯光的盈盈的微笑,

你的轻轻呢喃如歌的呼唤,

母亲啊,我看到元宵夜的纸灯我想起了你。

:还是有些意思的嘛!

27母亲啊,你的迷离的泪眼镂在我的心间

孤女患难,你热泪盈眶,

义妇含冤,你泪珠涌流,

你为和你一样生活着的姐妹愤愤不平唏嘘不已,

你饮泣着,为我的挨打心的刺痛

你饮泣着,为我的上进勉强说“打得好”

你饮泣着,为我的被打肿如蚕的手掌

你饮泣着,抱着我上床一次次亲吻

母亲啊,你的迷离的泪眼镂在我的心间

 

母亲啊,你深爱的儿子,我

今天写下这首呈给你的赞歌,

呈给你抱起我的双臂,

呈给你负我看灯的背脊

呈给你怜悯的心,

呈给你吻我的唇,

呈给你为我做鞋的手

呈给你的可爱的性格你的努力的精神你的能干的才具

28母亲,

我想起那个夜晚你负我去巡阅,

那是我最初的爱的记忆。

微黄的灯光,

轻柔的纱帐,

憧憧的人影,

斑斓的彩灯,

追逐的笑声,

你的青春柔和的容颜,

你的宽大温暖的背脊,

母亲,

我想起那个夜晚你负我去巡阅,

那是我最初的爱的记忆。

师:诗句中凝聚了同学们的情感。诗化看来并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下课继续我们的再创作,你一定会收获一份惊喜。同学们,在我们这个充满诗意的年龄里,在这个充满花香的季节,张开想象的翅膀,让我们把母爱的潮水凝练成诗,让我们把涌动着的生活的精彩凝练成优美的诗吧。下课!

 


最后更新[2006-11-3]
相关专题: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信息
 
 
  【发表评论 【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 友情链接:
语文教学资源 三人行中学语文 五石轩 高考168 三槐居 语文潮
中学语文在线
课件库 一代互联
       

Copyright@2001-2011 YuwenWei.net All Rights Reserver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