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堂按:本文是应《南方都市报》约稿而写,《南方都市报》要求写得“好玩些”。除“阅读重点”外,本篇其他文字都力求“好玩儿”。以下是我的原文。《南方都市报》今天(2006年11月4日)D叠“深圳杂志”发表时作了少量删节。)
一、2006年阅读重点
程少堂
为了在8月给深圳市中学语文教师上“《离骚》与《逍遥游》比较”公开课,2006年我的阅读重点是《庄子》、《楚辞》以及研究《庄子》和《楚辞》的专著,一共阅读了四十多本,其中读过两遍的是陈鼓应的《庄子今注今译》和作家张炜的《楚辞笔记》。登华山时经常会看到一个安全提示牌:“走路不看景,看景不走路。”重温《庄子》和《楚辞》,我发现,如果说屈原的人生态度是“走路不看景”,庄子则是“看景不走路”,抑或是“边走边看”。
今年为讲公开课所读的书,胜读一年大学。
二、中年要读韩石山
——《韩石山学术演讲集》读后
程少堂
中国作家一流的极少,二流的不多,三流以及“下流”的很多,但是我们从来没有听见一个三流作家承认自己是三流的。韩石山大约的确是第一个公开承认自己是三流作家的作家。他有这勇气,恐怕与他自认为现在已进入一流批评家行列有关。
无论韩石山作为评论家是否一流,他作为作家的书我是一本都没有买的,但是他成了评论家以后,他的书我是见了就买的。因为我已人到中年。
中年要读韩石山。
这句话我是从韩石山另一本叫做《少不读鲁迅,老不读胡适》的书的书名套用而来。我并且建议韩石山再写一本《中年要读韩石山》。
青年血气方刚,中年血气亏损。有一个流传颇广的段子,形象地描绘了中年人的生存困境:看的书离眼睛越来越远,尿的尿离身体越来越近;白天老想打瞌睡,晚上整夜睡不着;过去的事老忘不了,眼前的事老记不住……我已人到中年,可喜的是经常睡到闹钟还闹不醒,白天在办公室还老想趁领导不在偷偷睡半个觉觉,过去的事记得贼牢,眼前的事情呢,倒常常忘得彻头彻尾。但挡不住可悲的事啊,尽管鄙人志存高远,在尿尿的时候很是努力,但是,弟兄们啊,我尿的尿不再有以前的高远了!
尿尿的时候有些自卑,但是我读一遍《韩石山学术演讲集》,就被韩石山的激情,尖锐,深刻乃至片面、偏执,以及自信与口才所警醒,所激动,甚至激起些许迷惘与烦躁不安。而按照渡边淳一在自传《我的伤感的人生旅程》开头提出的著名观点,青春是一种心理状态,只要你有思索、激情、渴望、迷惘、烦躁不安等情绪,无论你是人到中年还是人到老年,青春就还属于你。读《韩石山学术演讲集》真能把人带入青春状态。
像我一样尿尿不再有以前高远的中年朋友们,韩石山的书你要看!
三、后悔看了《后悔录》
——东西《后悔录》读后
程少堂
东西是我国当代著名作家,《后悔录》是他的著名长篇小说,文艺评论界对东西的这部新作评价颇高。从书评得知,此书写的是“文革”故事,而我辈是经过“文革”的人,慕名买了一本,用一个周末开通宵读完,觉得上了大当,大骂东西不是东西!
我不是小说家,但是,看了一些“文艺吹捧”后慕名买的“名著”,读后常常让人觉得不是东西,有时甚至会借着酒劲儿口出狂言:“这也是名著啊,这种不是东西的东西我也能写出来!不信走着瞧!”
附:“伪精英”的书莫要看!
——《程少堂教育理论与实践探索》读后
(说明:我原想批别人的书要得罪人,还不如批自己的书并借机做做广告,于是写了这篇“自己搞自己”的“伪批判稿”——《“伪精英”的书莫要看!》。哪知《南方都市报》记者一眼看破天机,说有做广告嫌疑,令我重写。于是重写一篇,即上文《后悔看了<后悔录>》。但是敝帚自珍,特将《“伪精英”的书莫要看!》一并发表于语文味网。)
《程少堂教育理论与实践探索》一书今年8月由海天出版社出版。此书虽印装大气精美,封面勒口的作者照片也媚态十足,但是,兄弟,你千万别看这本书啊!该书作者程某据说因创立深圳语文教学流派在中国语文界浪得一点虚名,但也不是如日中天的那种;更曾被人撰文批为“伪精英”,但程某人不仅不吐血,还羞耻不知地声称:“活到有人写文章批判也够份了!‘伪精英’虽然‘伪’,但离‘真精英’不太远,至少算是‘真精英’的外围组织。”
根据此人的表现,我发出小小号召:全中国语文教师和语文教研员联合起来,莫要看“伪精英”程少堂的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