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搜索
高级
 本站专题
 · 语文味集锦
        
   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 率性写吧诗意栖居
文章标题: 《坝光印象(小应原创)》
出处:小应原创    作者:王小应   阅读次数:2092
 版权申明:本站发布的原创文章或作品版权归我站和作者共有,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作者。本站所提供的所有文章及作品,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坝光印象(小应原创)

 

坝光印象

王小应

更多精彩内容及图片请参看小应博客:http://wxy8405.blog.sohu.com/


苍老虬劲的银叶林

   坝光之行的起因还得追溯于我徒弟从老家捎来的一扎黄叶蟆.同乡聚会搞完后,一帮子人在最后面收拾战场,同乡会会长李政委突然说:我车上还有一样东西是谁的.这就是那扎不足三两的黄叶蟆了.李政委同时补充了一句:还有一瓶酒.据说当时老马慌忙第一个说"我的我的".我当时不在现场,听人们后来说,老马脱口而出认领这东西是因为听到一个“酒”字.这让他在11月11日光棍节这晚付出了不菲的代价.

     光棍节这天,从早上八点开始就陆续有人骚扰我的睡眠,主要内容是说那天晚上老马认领了黄叶蟆以后约了这个周末去他家吃这个稀罕东西.于是从中午开始,老马就在家忙乎当天的晚饭了.晚七点开餐时桌上很丰盛,而黄叶蟆却只能从茂密的红辣椒和姜丝里看到三五条细腿---这容易让我想起他在厨房喜欢边炒边尝的习惯.不知是这种奇特的蛙类让人联想起树和森林,还是我们几家在深老乡来经常轮流做东的习惯的顺延,觥筹交错中,老尹说,明天我做东,请大家一起去坝光吃河豚.这个行程大家是赞同的,但内容做了调整,考虑到大家都正当壮年,日子还好过,改成了吃螃蟹,反正都是挑战极限的活.当下就定好了出发时间和参加人数,然后再在吵吵闹闹中打了两轮升级才各自散去.

   12日上午10点,七家十四人齐聚政委楼下,经过组合浓缩为两台车,一路迤俪而行.老唐第一次驾戴部长的军车,上下高速时都往收费车道挤,很让他老伴讥笑说没享用过特权,我想根本原因应该还是老唐的银行领导的职业习惯使然:老子有钱,免费的不要!快下高速时戴部长才发现让体格相对魁梧臀部稍显肥大的我坐在他和李政委的中间是错误的,换了位置后戴部长连说舒服多了,顺便对我的臀部攻击了一番.说话间,坝光到了.

    关于坝光,人们说是深圳最后一块处女地.相关资料有如下介绍:

    坝光村背山靠海,风光秀丽,由于地处偏远,藏在深处人未识,是目前深圳所剩不多、尚未开发的处女地。至今仍保留着较为原始的地形地貌.坝光因两样东西而闻名:树根海。村里树林茂密,古树众多,榕树、樟树、银叶树……随便一棵大树,树龄都可达百岁以上。村内沿海而生的银叶树群,据说是目前世界上仅中国、日本、印度才有的珍稀树种,树林中的银叶树郁郁葱葱,形态各异,站在树荫下深吸一口空气,五脏六腑中都沁满了混杂着泥土清新味道的氧气,海风吹来,皮肤有一丝清凉的感觉。坝光村海岸线曲折绵长,浪平沙软,由于地理因素,滩浅而相对封闭,沙滩上的贝壳又大又多,形状完整,品种繁多。码头上有些渔民自制的海产工艺品出售——晒干的珊瑚、海马、海星等等,此外,还有让人食欲大动的各类新鲜海产,刚刚打捞上岸,生猛而味美,游人可以从码头坐快艇出海,在海中央的渔排上或者海岛上享用海鲜大餐,伴着丝丝微咸的海风大快朵颐,悠闲而有趣。

     事实上,坝光给我的印象远不是上面的文字所能概括的.

     我们选择的是一家农家菜馆,生意红火得不行.场面不大,但塞满了食客.院场外用油布搭了个蓬,已经坐好了七八桌,象极了我们那乡下摆的流水席.我们是昨晚订的房,所以直奔里面,却也不是很宽敞,这直接导致了我在后来饕餮的过程中一直站着,平白多吃喝了不少.

     首先端上来的是一大盆红烧螃蟹,整整十斤,膏多肉肥,香气氤氲,不多说了,下手!从开斋起就没少吃这横行的丑八怪,这些年在深圳也吃过很多大闸蟹,几十年来第一次发现原来螃蟹还可以这么好吃.记得小时侯在老家吃螃蟹有一种说法:九月吃公螃蟹,十月吃母螃蟹.可我奶奶却老记反,每年金秋十月,菊黄蟹肥时都要和爷爷争论,闹一些不大不小的笑话.从大禹勇敢地做了吃螃蟹的第一人,到今天我们七家人在坝光吃这物事,确实能体味到中国食文化的演进,但要吃出品位,吃出风雅,吃得阳春白雪,还需看看古人.记得<<红楼梦>>里有吃蟹的描写,甚是复杂:一只精致的铜托盘,上面整齐地陈列着一些吃螃蟹用的铜器皿,应该共有8件,锤、刳、筷、斧、汤勺、剔、镊、砧板之类.吃蟹时是甚少“劳动”玉齿的,而是用这套工具对螃蟹“下手”,先用锤敲打蟹壳,再用斧把蟹拦腰斩断,用刳取大块蟹肉,用剔、镊取蟹腿上的肉,直至把关节上的肉都取出,再舀一勺汤泡蟹肉,最后用筷子把蟹肉送入口中.吃一次蟹,肉和汤一样也不能少,而且,劈蟹肉还得放在砧板上劈.这种蟹的吃法,得正襟危坐,比西餐还讲究,还高难度.当然,酒是不可少的,只是不象上海男人,到餐馆点一只蟹,还一定要找个门口的位置让大家看着,用牙签细细地挑来吃,可以吃一个上午,据说吃剩的蟹壳,蚂蚁都不去爬的。

   吃蟹的过程中有个细节须在这里补充一下,那就是我是一直站在外围的,递筷子斟酒拿餐纸拍照等等不亦乐乎。期间把桌上一盆剥剩的蟹余往外拿时,赫然发现有几只蟹壳里厚厚的膏没有挖出来---这个只吃肉没吃膏的“老乡”肯定是第一次吃蟹。这个发现让我喜出望外,悄悄地把有膏的蟹壳择出来,美美地享受了一顿,很让把份内所有的膏挖出来喂了女儿的老马眼红。

   此后又陆续上了几道海鱼,红烧煮汤清蒸等等不一而足,味道不外乎两个字:鲜和香。此处按下不表。然后就是去海边红树林了。

   树在坝光,茂盛如云.这是进入海岸林区的第一感觉.第一次看见上百年生命的银叶树(红树林的一种),心里的震撼远远不是其时的尖叫和欢呼所能表达的。这一处据说是目前世界上仅中国、日本、印度才有的珍稀树种,以一种雍容的姿态静静的迎接我们走近,我们仿佛突然走近了历史:斑驳的树根,透过树叶的点点光影,这个阳光下海边的小林子,静谥得能听见自己的心跳。裸露在外面的根部呈板状,虬龙似的扭曲、伸展、盘错,有的几乎有两米高,俨然一幅惊心动魄的巨大雕塑,抑或苏州园林迁来的假山。徜徉在苍劲的古树丛间,恍然想到世间万物都有自己的规律,又想起百年后自己的生命,不知自己灰飞烟灭于何处呢,一定不会如它们这般从容面对这世间的风风雨雨罢.世间多少枯荣盛衰,生命在这世上走过一回,我们该留下怎样一些印迹呢?在古老的已经500年高龄的银叶树前,我们能很清晰地欣赏到什么叫枯木逢春,什么叫孽海余生.那不是一株新芽,而是一丛生命的希望,尽管它曾经死去,但还是在这个尘间里延续了属于自已的印记.

    在最古老的银叶树旁,大家纷纷谋杀我的数码空间,回家后整理照片时,发现左撇子的身影无处不在.左撇子两口子与这样一株饱经沧桑的老树合影,很容易让人想到董永和那个被爱情冲昏了头脑的傻仙女.一旁守护古树的保安这时候兼职做起了导游和解说员:"10年前,坝光这里的沿海滩涂长满了红树林,大约有200多亩,那时候有几千只白鹭在这里安家,成群结队飞来飞去非常壮观。后来因为海产养殖使红树林遭到致命的毁灭,不过现在在村民的自觉保护下,一些鸟类又开始回来了......"

     穿过丛林,眼前一片开阔,这便是海了.放眼望去,天高云淡,两边连绵青山,青翠欲滴,波光鳞鳞,微风徐徐,船儿渐行渐远,在水天交界处,仿佛一只海鸥在无际的海面翱翔."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句子浮上来,这时方领悟到为什么人看到海如此欣喜,对船如此着迷,海包容了所有的快乐和不快乐,沉淀着人世沧桑,船让人自由自在,感受如风般的日子.回程的车上,一直思考一个问题:我们总在生活中,不停的快乐和痛苦着,没人能知生命的河会将我们抛离到什么境地,但一定都要记得生命是有岸的,一如这片倔强的银叶林,不断地给自己希望,前路无论何等艰辛,上帝都会有所补偿......

   兴尽晚回舟.这一趟坝光之行和往日出游最大的区别是,踏着夕阳穿过梧桐山隧道返回华灯初上的市里时,没有丝毫的疲倦.许是坝光刻意给我们预留了下次再来的劲头,让我们后来在左撇子家折腾到很晚才结束这次周末之旅.永远的坝光,当我再来时,希望你一如往昔,是如昔的苍老,而不是年轻.


本文作者

 


最后更新[2006-11-14]
相关专题: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信息
 
 
  【发表评论 【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 友情链接:
语文教学资源 三人行中学语文 五石轩 高考168 三槐居 语文潮
中学语文在线
课件库 一代互联
       

Copyright@2001-2011 YuwenWei.net All Rights Reserverd.

>